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书下注释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书下注释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书下注释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书下注释整理

《世说新语》两则

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朝代) _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加点字词:

寒雪日内集

..雪骤: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俄而

..:________________ 与儿女讲论文义

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期日中

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__ 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

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翻译: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撒盐家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理解内容: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和称谓有什么不同?

5.主旨归纳:

《咏雪》: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元方的故事,表现出了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从另一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论语》十二章

1.文学常识:①《论语》是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②孔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鲁国陬邑人。

③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解释加点字词:

不亦说.乎:___________吾日三省

..吾身: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__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 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 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

3.长句翻译: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内容: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孔子在学习方法上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在学习态度上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本文中归纳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贞操的思想品德。

《虽有嘉肴》

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相传为西汉____________编撰。

2.解释加点字词: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

知因,然后能自强

..也:________________ 教学想长.也:________________

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

3.句子翻译:

①教学相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内容:

用原文语句回答本文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旨归纳:

本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河中石兽》

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字晓岚,_____代________家。

2.解释加点字词:

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______阅.十余岁:______________求.石兽于水中:______________ 竟.不可得:______________ 凡.河中失石:______________ 如.其言:______________

是.非木杮:______________ 遂.反溯流

..逆上矣:_____________

转转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 据理臆断

3.句子翻译:

求石兽于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辈不能究物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服为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内容:

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5.主旨归纳:

本文用庙僧、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的几种不同的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特殊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也告诉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寓言四则》

1.文学常识:①《智子疑邻》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家。

②《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淮南子》又名_____________,西汉时期淮南王_________等编著。

2.解释加点字词:

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_________ 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___ 人皆吊.之:___________

此.何遽

..不为福乎:___________ 居.数月:___________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___

死者十九

..:___________ 家富.良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邻人之父亦云

3.句子翻译:

引弦而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题归纳

《智子疑邻》通过智“子”疑“邻”的叙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偏见往往使人理智混乱,看不清事实。

《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不要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好与坏、福与祸、得与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恃:凭借。②明年:第二年。③顾:表示转折,可译为难道,反而。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8分)

①贫者语.于富者曰: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___ ④是故

..聪与敏_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事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4分)

(二)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

①是.非君子之道..()()②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君子之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注解】燔:烧,烤

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引.射之( ) (2)宜.燔( ) (3)烹.燔半焉( ) (4)已而索.雁( )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竞斗而讼于社伯”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一丝而累,以至于寸。C.择其善者而从之。D.朝而往,暮而归。

4.本文告诉我们办事要__________,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24(这)(做法)2、(停止)

25:(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3)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26、慢看

27、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28、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29、牵引应当烧寻找

30、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31、三个人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你依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可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所以说聪明和灵敏可以依靠而又不可依靠;一味依靠聪明和灵敏而不去认真学习,这样的人终究会失败。愚钝和平庸,能限制人的发展也可能限制不了;自己不受愚钝和平庸的限制而坚持学习不停止,这就是力求上进能成功的人。

为学:做学问,求学。资:天资,资质。昏:头脑迷糊。逮:到,及。材:才能。庸:平凡,平庸。旦旦:天天。怠:懒惰,松懈。倍:超过。屏弃:摒弃,舍弃。圣人:指孔子。道:思想,言论。卒:终于,最终。鲁:迟钝。用:用处,功用。岂:难道。常:不变的,固定的。鄙:边远的地方;边境。语:读四声,告诉。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省舟山群岛)。何如:如何,怎么样?这里是商量的语气。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买:花钱雇用。下:南下,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越,到,同“及”。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惭色:惭愧的面色。去:距离。顾:还,反而,难道。焉:加强语气的助词。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恃:凭借,倚仗。买舟:雇船。以:相当于“把”、“拿”、“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