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骨头坏死MRI影像表现的学习心得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1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影像PPT股骨头坏死,是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股骨头坏死(ONFH):结合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及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的标准,将股骨头坏死定义为: ONFH是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ONFH诊断标准主要标准:1、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为主的髋关节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应用史、酗酒史,深水作业史,高雪病史,HIV感染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高凝低纤溶性疾病等病史。
2、X线片改变: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软骨下骨有透X线带(新月征,软骨下骨折)。
3、核素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即股骨头中心放射性减低,周边放射性增多,呈“炸面圈”样变化。
4、股骨头MRI:T1加权相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2加权相有双线征。
5、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有骨髓坏死。
次要标准:1、X线片: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2、CT:股骨头内横断面正常可见的“星芒征”消失。
3、ECT:核素骨扫描示冷区或热区。
4、MRI: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而无T1相的带状类型。
符合2条或2条以上主要标准可确诊。
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阳性数≥4 (至少包括一种X线片阳性改变),则为可能诊断。
ONFH的鉴别诊断一、 X线改变类似的疾病的鉴别诊断:1、中、晚期骨关节炎:当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出现软骨下囊性变时可能会混淆,但其CT表现为硬化并有囊变, MRI改变以低信号为主,可据此鉴别。
2、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CE角小于30度,shenton氏现连续性中断,股骨头包裹不全,髋臼线在股骨头外上部,关节间隙变窄、消失,骨硬化、囊变,髋臼对应区出现类似改变,与ONFH容易鉴别。
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股骨头坏死诊断体会摘要】目的目的通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检查所见,总结该病的X 线、CT与ECT的诊断标准。
方法分析78例临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早期、中期及治疗后的X线、CT与CET扫描的全部影像资料。
结果通过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的影像均有一定特征性征象。
结论 X线、CT与ECT等影像检查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靠诊断依据,并对病情观察与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线 CT ECT 影像分析近几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保留股骨头和恢复关节功能的关键。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将7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与ECT的诊断做了对照、比较、总结和分析、现将所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男70例,女8例。
年龄12~70岁。
发病时间3个月~16年,1年以上有38例,占48.7%。
单纯髋关节疼痛者26例,活动受限及跛行者52例,有半数以上为先一侧发病,病情发展后累及对侧。
有激素用药史者42例,占53.8%;外伤中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石膏外固定术后15例,占19.3 %;不明病因者21例,占26.9%。
2 检查结果2.1早期检查所见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双侧病变10例,单侧16例,其中10例为1例中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后,又发生了对侧的早期病变。
2.1.1X线检查 X线骨盆正位片基本显示正常,仅有7例表现为可疑,如骨小梁模糊,张力曲线中断,骨密度略低等到。
2.1.2CT检查 26例CT扫描有23例可见到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表现为骨小梁密度不均匀、增粗、骨纹理紊乱、骨质疏松。
2.1.3ECT检查 26例病人均显示了股骨头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即“冷区”。
2.2中晚期检查所见中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52例,双侧病变28例,右侧16例,左侧8例。
2.2.1X线检查 X线骨盆正位片可见到股骨头内的囊性变,股骨头变扁、塌陷和死骨形成,骨关节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