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2.3复合函数的导数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4
§1.2.3复合函数的导数【学情分析】:在学习了用导数定义这种方法计算常见函数的导数,而且已经熟悉了导数加减运算法则后.本节将继续介绍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能够结合已学过的法则、公式,进行一些复合函数的求导(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教学重点】: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也是由导数的定义导出的,要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须在理解复合过程的基础上熟记基本导数公式,从而会求简单初等函数的导数并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的导入,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可多配例题,让学生对求导法则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以下为赠送文档: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课 题: 第01课时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不等关系是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基本数学关系。
《列子•汤问》中脍炙人口的“两小儿辩日”:“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就从侧面表明了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如“自来水管的直截面为什么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的呢?”、“电灯挂在写字台上方怎样的高度最亮?”、“用一块正方形白铁皮,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盒子。
要使制成的盒子的容积最大,应当剪去多大的小正方形?”等,都属于不等关系的问题,需要借助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才能得到解决。
而且,不等式在数学研究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专题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柯西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和它们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和它的简单应用等。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
还可从引言中实际问题出发,说明本章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为什么糖水加糖甜更甜呢?转化为数学问题:a 克糖水中含有b 克糖(a>b>0),若再加m(m>0)克糖,则糖水更甜了,为什么?分析:起初的糖水浓度为a b ,加入m 克糖 后的糖水浓度为m a m b ++,只要证m a m b ++>ab 即可。
复合函数的导数教学设计教案一、概述复合函数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函数合成一个函数。
对于复合函数,求其导数时,要用到链式法则,这是一种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从其各部分组成求解的技术。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合函数的性质,更快地解决复合函数的导数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2. 熟练掌握链式法则,学会使用链式法则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3. 整体运用链式法则,求解复合函数的导数的更复杂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解+练习:利用教师上课讲解链式法则和复合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和链式法则的原理,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和学生自主解决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链式法则的运用。
2. 提问+指导: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指导他们自己解决,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更加复杂的复合函数导数问题。
三、教学材料1. 教材:复合函数及其导数的课本2. 实物:黑板、笔等一些学习工具五、教学过程1. 教师首先介绍复合函数的概念,指导学生理解;2. 接着介绍链式法则,讲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分析链式法则的运用;3. 教师准备几个简单的复合函数,传授学生如何使用链式法则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4. 教师准备更复杂的复合函数,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5.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结合实例检验学生对于链式法则理解程度到底有多少。
六、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做出书面测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任务、讨论和实际练习中表现的动态考核,及时发现和改正学生的掌握不足之处。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2014高中数学 第一章《1.2.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教案 新人教A 版选修2-2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教学重点 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复合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等于已知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导数乘以中间变量对自变量的导数之积.教学难点 正确分解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做到不漏,不重,熟练,正确.一.创设情景(一)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表(2)推论:[]''()()cf x cf x = (常数与函数的积的导数,等于常数乘函数的导数)二.新课讲授三.典例分析例1(课本例4)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2(23)y x =+;(2)0.051x y e -+=;(3)sin()y x πϕ=+(其中,πϕ均为常数).例2求2sin(tan )y x =的导数.解:'2'222[sin(tan )]cos(tan )sec ()2y x x x x ==⋅⋅ 2222cos(tan )sec ()x x x =⋅'2222cos(tan )sec ()y x x x =⋅【点评】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关键在于搞清楚复合函数的结构,明确复合次数,由外层向内层逐层求导,直到关于自变量求导,同时应注意不能遗漏求导环节并及时化简计算结果.例3求y=的导数.解:'y=222(2)ax ax==--,'y=【点评】本题练习商的导数和复合函数的导数.求导数后要予以化简整理.例4求y=sin4x+cos 4x的导数.【解法一】y=sin 4x+cos 4x=(sin2x+cos2x)2-2sin2cos2x=1-21sin22 x=1-41(1-cos 4 x)=43+41cos 4 x.y′=-sin 4 x.四.课堂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y =sin x3+sin33x;(2)122sin-=xxy;(3))2(log2-xa2.求)132ln(2++xx的导数五.回顾总结六.教后反思: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复合函数的导数 ( 二) ·教课设计示例目的要求1.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例.2.会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内容剖析1.本节要点是复合函数求导法例的应用.2.应用之一是求分式、根式、三角函数式等复合函数的导数.例 2 在教科书原题基础上,增添几道小题作为学生训练题,而后提出娴熟此后可简化过程,并予以示范.例 3 是根式形式的复合函数求导,第一应将根式表示为分数指数,x以方便使用幂函数求导公式,而后设中间变量u=对x求导,介绍1 x两种求法.方法一是作为商对x求导,方法二是当作u=- 1+1,即1 x当作 u=- 1+ v 1, v= 1- x,仍用复合函数求导法例求导.用到的求导法例或公式,解题的过程应向学生清楚地展现.自然,可指引学生思虑并达成.3.应用之二是解决实质应用问题.教师除了教课生会学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引学生会用数学.培育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教课的根本任务.应用问题在习题中配置了求切线方程,这里增添一道应用例题,证明一个组合等式,目的在于指引学生应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例及赋值法来解答,同时重温倒序相加法、通项变换法等证法,这就表现了复合函数求导法例的应用宽泛性,也表现了思想的多样性和变通性,培育了发散思想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意识和踊跃性.4.经过这节的学习,应使学生对复合函数的观点、求导法例和步骤及其应用,有一个整体的掌握.教课过程1.复习求导法例让学生回回复合函数定义、求导法例、求导步骤.本节将在应用中娴熟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2.应用求导法例(1)应用之一对复合函数式求导例 2求以下函数的导数:(1)y = 1 4; (2)y = sinx 2; (3)y = cos(3x x) ; (4)y = 1 x 2.(1 3x) 6 请学生登台达成.答案:(1) 12 5; (2)2xcosx 2; (3) 3sin(3x x); (4) x .(1 3x) 6 1+ x 2注:这里有分式型、根式型、三角函数型的复合函数求导.师生一同评论.可夸奖四位同学达成得较好.接着提请注意,娴熟后可省写步骤,并作示范.如,解 (1) 可表达为y′x=[(1 -3x) -4 ] ′=- 4(1 -3x) -5·( -3) = 12(1 - 3x) -5.这里最后结果可写负指数或分数指数.出示教科书例 3 并解说.x此中对 u=求u′ x,可让学生在底稿上达成.此处,教师可1 x作以下指导:方法一按商的求导法例求导.方法二先化为 u=- 1+1,即 u=- 1+ v 1, v= 1- x,按复合1 x函数求导.(2)应用之二解简单的应用问题增例当n∈N *时,求证: C1n+2C 2n+C3n++ nC n n=n· 2n 1.指引学生剖析,联想到二项睁开式(1+x) n=C0n+ C1n x+C2n x 2++ C n n x n.(*)对照睁开式通项 C k n x k与待证和式通项 kC k n,可决定对 (* )式求导并赋值 x= 1 证得.视学生水平由教师解说或学生达成证明.证明:由 (1+x) n=C0n+C1n x+ C2n x 2++ C n n x n,两边对 x 求导,得n(1+ x) n 1·1= 0+C1n+ 2C2n x++ nC n n x n 1.令 x=1,得n· 2n 1=C1n+ 2C2n++ nC n n.注:应向学生讲清 (1 +x) n是作为复合函数对x 求导的.对本题再思虑.在《摆列、组合和概率》一章中,我们用的证法是倒序相加法、通项变换法,不如重温一下.方法一倒序相加法令 S n=C1n+ 2C2n++ (n- 1)C n n1+nC n n(1)(1)式右侧倒序,写为S n=nC n n+ (n-1)C n n1+ (n-2)C n n2++ C1n(2)注意到组合数性质 C r n= C n n r(r= 0,1,, n)(2)式可改写为S n=nC0n+ (n-1)C1n+ (n- 2)C2n++ C n n 1(3) 将 (1) 、(3) 两式相加 ( 注意错位 ) 得2S n=n(C0n+C1n+C2n++ C n n1+C n n )即 2S n=n·2n∴S n=n·2n-1即C1n+ 2C2n++ nC n n=n·2 n 1方法二通项变换法k =·n! =·(n 1)! =k 1kC n kk ! · ( n k )! n1)![( n 1) (k 1)]!nC n 1 (k即kC n k=nC n k 11在这一等式中按序取k=1,2,, n,并相加得C 1n+ 2C 2n++ nC n n= nC0n 1+ nC1n 1++ nC n n11=n(C 0n 1+ C 1n 1++ C n n11 )=n· 2n 13.反应练习学生达成教科书练习第1、 2 题4.讲堂小结由y= f(u) ,u= (x) 可得复合函数 y=f[ (x)] .对于复合函数的导数,要理解法例,掌握步骤,擅长应用.(1)法例 y ′x= y′u·u′x(2)步骤分解——求导——回代(娴熟后可省写步骤)(3)应用能对复合函数求导;能解相关的应用问题部署作业教科书习题 3.4 第 2(3)(4) 、 3 题.研究题已知曲线 y= 400 x 2 3(100 x)(0 ≤ x≤100) 在点 M 处5有水平切线,求点M的坐标.略解:易得y′=xx 2-3.400 5令y′=0,解得x=15.点M的坐标是(15 ,76) .。
2.2.2 复合函数求导法教学要求:理解并熟练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会用反函数求导数 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1、导数的基本公式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上一节介绍了函数的定义、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基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并能求出了一些简单函数的导数。
但是求常见的初等函数的导数时,往往需要借助于求导法则,本节就将介绍这些求导法则。
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1、比如求函数x y 2sin =的导数。
错误解答:x y 2cos ='正确解答:()()()x x x x x x y 2cos 2sin cos 2cos sin 22sin 22=-='='='对比一下,答案错误的原因是把x 2当成了自变量。
我们先把复合函数x y 2sin =进行分解为x u u y 2,sin ==。
x u dxdu du dy dx dy y 2cos 22cos =⋅=⋅==' 1、 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可分两步: 第一步(关键步骤):先将复合函数分为若干个简单函数,辨明各函数的中间变量和自变量。
第二步:逐一分步求导。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设函数()y f u =在点u 处可导,()u x ϕ=在点x 处可导,则复合函数[()]y f u ϕ=在点x 处可导,且有()()dy f u x dx ϕ''=⋅ 或 dy dy dudx du dx=⋅ 证明 设变量x 有改变量x ∆,相应地,变量u 有改变量u ∆,从而y 有改变量y ∆. 由于u 可导,所以0lim 0=∆→∆u x ,)(lim lim00x u u y x y x x ∆∆⋅∆∆=∆∆→∆→∆ x uu y x u ∆∆⋅∆∆=→∆→∆00lim lim x u u y '⋅'= 即 x u x u y y '⋅'='.现在利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求x y 2sin =的导数:u y sin =,x u 2=(中间变量为u ,自变量为x ),即(对u 求导)(对x 求导) (回代)(sin )(2)2cos 2cos2u x y u x u x '''=⋅==如果复合函数的复合层次较多,法则4可以推广到有限多个复合步骤构成的复合函数求导。
《1.2.3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教学设计(共1课时,第1课时)【课程标准要求】利用导数的概念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能够结合已学过的法则、公式,进行一些复合函数的求导。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
【学情与内容分析】本节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几节内容知识的延续,也是后面研究导数在函数中应用等函数综合问题的基础。
前几节学习了导数基本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以及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教材以“你会求sin(21)y x =+的导数吗?”这个问题引入, 这个函数是不能通过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得到的,旧知识是不能求导的,那么我们有必要去研究这类函数的求导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
在求导之前要弄清楚函数的结构,首先是引导学生分析sin(21)y x =+这个特殊复合函数的结构,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复合过程,初步感知“复合函数”的概念,然后给出了复合函数的一般概念,体会数学抽象的过程。
在理解复合函数“复合”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因变量是如何通过中间变量表示为自变量的函数过程,自变量、中间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导数的定义来推导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即((()))(())g ()f g x f g x x '''=,最后举例应用。
本节主要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模型,仪器。
【难重点】重点: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推导及应用。
难点: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求导法则的推导。
【教学过程】,),0h dx ,(),()(f u x g x '→'→记作)【板书设计】【评价设计】【作业设计】1、完成导学案内容;2、教材P26 1题、P27 8题【教学反思】。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 —3)JSZ-024-2 共 5 页科目高等数学授课日期2013年12月25日课时1章节名称2.3复合函数的导数(1)班级2013级高幼03班授课方式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作业题数3拟用时间20分钟教学目的1.理解复合函数的含义。
2.能够正确分析复合函数的结构并将复合函数拆解成基本初等函数。
3.能够初步对简单的复合函数求导选用教具挂图无重点1. 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2. 掌握复合函数求导的步骤难点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教学回顾基本初等函数类型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说明1、教材中对于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解释比较抽象,讲授时需要借助实例结合定义讲解,讲解重点放在复合函数的“拆解”上。
2、在理解复合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基本初等函数的复合较容易理解,此处不做重点讲解。
3、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此处加强练习。
学生理解中的难点通常在于对“基本初等函数类型”分不清,讲解中着重强调每个函数的类型。
授课人:审阅签名:教 学 过 程(代号A-4)JSZ-024-3 第 2 页【教学回顾】(3分钟)(利用多媒体演示)五大类型基本初等函数及导数公式。
(其中代表任意常数)1.幂函数:2.指数函数: 【特别的】3.对数函数: 【特别的】4.三角函数:5.反三角函数:【新课导入】 (2分钟)在学习完导数公式及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之后,形如:,之类函数我们都可以计算出其导数,但是函数类型也只局限于有两个或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经过加、减、乘、除之后形成的函数。
可计算的函数范围还是很小。
引例:。
(板书)提问:这个函数中包含了哪几种基本初等函数?答:正弦函数(三角函数)与幂函数。
说明:两种函数并不是以加减或者乘除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这种“组合形式”我们称之为复合函数,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
(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复合函数 (8分钟)在讨论复合函数求导法则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两个函数是如何复合到一起的。
复合函数的导数教案教案标题:复合函数的导数教案目标:1. 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使用链式法则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
3. 能够应用复合函数的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提问:什么是复合函数?为什么要研究复合函数的导数?概念解释与示例(10分钟):1. 解释复合函数的概念:当一个函数的输入是另一个函数的输出时,两个函数可以通过复合运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函数。
2. 通过示例解释复合函数的计算方法:f(g(x))表示先对x应用函数g,然后将结果作为f的输入。
3. 给出几个具体的复合函数示例并计算其导数,以帮助学生理解复合函数的导数计算过程。
链式法则(15分钟):1. 解释链式法则的概念:链式法则是计算复合函数导数的常用方法,它将导数的计算分解为多个简单函数的导数相乘。
2. 详细解释链式法则的公式和推导过程。
3.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链式法则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给定复合函数的导数。
2. 引导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注意使用链式法则。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加深对复合函数导数计算的理解。
应用与拓展(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复合函数的导数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使用链式法则计算导数。
3. 引导学生讨论复合函数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复合函数的导数计算方法和链式法则的应用。
2. 强调复合函数导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教案评估:1. 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情况。
教案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复合函数的高阶导数计算方法。
2. 探索其他函数求导的方法和规则。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JSZ-024-2 共 5 页
科目高等数学授课
日期
2013年
12月25日
课
时
1
章节名称 2.3复合函数的导数(1)班级2013级高幼03班授
课方式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作业
题数
3
拟用
时间
20分钟
教学目的1.理解复合函数的含义。
2.能够正确分析复合函数的结构并将复合函数拆解成
基本初等函数。
3.能够初步对简单的复合函数求导
选
用
教
具
挂
图
无
重点1.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
2.掌握复合函数求导的步骤
难
点
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
教学回顾基本初等函数类型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说明1、教材中对于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解释比较抽象,讲授时需要借助实例结合定义讲解,讲解重点放在复合函数的“拆解”上。
2、在理解复合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基本初等函数的复合较容易理解,此处不做重点讲解。
3、复合函数的结构分析为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此处加强练习。
学生理解中的难点通常在于对“基本初等函数类型”分不清,讲解中着重强调每个函数的类型。
授课人:审阅签名:
【教学回顾】(3分钟) (利用多媒体演示)
五大类型基本初等函数及导数公式。
(其中a 代表任意常数)
1.幂函数: 1(-='a a ax x )
2.指数函数:a a a x x ln =')
( 【特别的x x e e =')(】 3.对数函数: a x x a ln 1log =')
( 【特别的x
x 1
ln =')
(】 4.三角函数:x x cos sin =')
( x x sin )(cos -=' x x 2sec )(tan =' x x 2csc )(cot -=' x x x tan sec )(sec =' x x x cot csc )(csc -='
5.反三角函数:2
11)(arcsin x
x -=' 2
11)(arccos x
x --
='
211)(arctan x x +=
' 2
11
)cot (x
x arc +-=' 【新课导入】 (2分钟)
在学习完导数公式及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之后,形如:)3(sin 2'+x x ,)arctan ln 2('x x 之类函数我们都可以计算出其导数,但是函数类型也只局限于有两个或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经过加、减、乘、除之后形成的函数。
可计算的函数范围还是很小。
引例:2sin x y =。
(板书) 提问:这个函数中包含了哪几种基本初等函数? 答:正弦函数(三角函数)与幂函数。
说明:两种函数并不是以加减或者乘除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的,这种“组合形式”我们称之为复合函数,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
(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复合函数 (8分钟)
在讨论复合函数求导法则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两个函数是如何复合到一起的。
例1:已知 u y ln =,x u cos =,求以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的函数表达式?
解:将x u cos =代入u y ln =容易得到x y cos ln =。
说明:注意上题涉及到的3个函数中自变量与因变量都不相同,例如u y ln =与
x y cos ln =因变量都是y ,但是由于自变量的不同所以表示不同的函数,为了不至于混淆在表示函数时通常加上下脚标来标注自变量,即u y u ln =,x u x cos =,x
y x cos ln =.
例2:已知2
,tan ,x v v u e y x v u
u ===,求以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的函数表达式?
解:将2x v x =代入v u v tan =得2tan x u x =,
再将2tan x u x =代入u u e y =得到2
tan x
x e y =即可。
(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解题)
2.求导法则 (3分钟)
由此可见由16种基本初等函数像是组成机器的零件,经过复合的形式“组合”到一起,可以演变出很多种函数。
想要对这些函数求导我们先来看一下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x u x u y y '⋅'=' (板书)
分析:由于式子中涉及到x u u y '',两个符号,所以当我们遇到形如2
sin x y =的复合函数时,首先
应考虑将复合函数“拆解”为基本初等函数,然后分别求导,最后将求导的结果相乘即可。
即:
拆解 求导 组合(相乘) (板书)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课堂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进行第一步:拆解。
I 拆解: (15分钟)
例3 分析下列函数结构,并求x y '。
(板书)
1)2
sin x y = 2)x e y ln =
说明:请同学们观察16条导数公式中(即基本初等函数中)每条公式包含一种运算,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复合函数都是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若想将复合函数拆解成基本初等函数,要保证拆分后的每个函数只保留一种运算。
解:1)2x u x =,u y u sin = 2)x u x ln =,u u e y = 练习题:【课堂练习】(1)(2) 随机点提问两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点评
II 求导:(继续完善例3中两题的步骤)(4分钟)
1)x u x 2=',u y u cos =' 2)x
u x 1
=
',u u e y =' 请学生对照导数公式独立完成练习(1)、(2)中的求导计算。
III “组合”(相乘) (6分钟)
1)2
cos 22cos x x x u u y y x u x =⋅='⋅'='
2)x
e x e u y y x u
x u x ln 1=⋅
='⋅'=' 说明:注意在完成第三步“组合”时,最后给出的函数形式为x y ,即必须以x 为自变
量,表达式中不可再出现中间量“u ”,需将u 代换回来。
随机点提问两名学生补充完课堂练习的求导部分。
【课堂练习】(1))arctan(x e y = (2)4)(tan x y = 【小结】(3分钟)
1. 复合函数求导的步骤:拆解、求导、组合。
x u x u y y '⋅'='
2. 拆解函数过程中需注意拆分出的函数只能保留一种运算。
3. 组合时注意式子中不能再出现中间量u 。
课后思考:形如3)sin (ln x y =由3种基本初等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该如何进行求导?
【作业布置】(1分钟)
课本P55.1.(6)(7)(8)
【板书设计】
例 分析下列函数结构,并求x y '。
1)2sin x y
= 2)x e y ln =
解:
课堂练习:
)arctan(x e y = 4)(tan x y =
2.3复合函数的导数
x u x u y y '⋅'='
1)拆解
2)求导 3)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