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体况评分的方法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奶牛体况评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奶牛体况评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承接流程按工作需要进行奶牛体况评分序号工作步骤关键控制点输出文档1 准备工作■ 确定体况评分时间、牛头数■ 人员配置■ 物品准备■ 牛只准备1、每月各牧场根据工作安排确定奶牛体况评分的日期,评分时间段要在奶牛刚挤奶结束后1小时内进行。
2、以牛舍为单位,体况评分牛头数不得低于整个牛舍存栏量的10%,每个牧场奶牛体况评分的数量不得低于牧场存栏量的10%。
3、体况评分由两人组成,一人负责评分,一人负责记录牛号、评分值。
4、物品准备:奶牛体况评分记录表、签字笔。
5、牛只准备:打下评分牛舍颈枷,保证将要进行体况评分的牛用颈枷夹住。
附件1:《奶牛体况评分表》关键部位识别■ 体况评分关键部位识别1、明确奶牛体况评分的关键识别部位(腰椎横突、髋结节、髋关节、坐骨结节、荐骨韧带、尾根韧带)。
2初步评分■ 体况低于或等于3分与大于3分的区分1、体况低于或等于3分牛:站在牛的侧面进行观察,如果髋关节到髋结节和坐骨结节间所呈现的角度呈“V”字形。
2、体况大于3分牛:站在牛的侧面进行观察,如果髋关节到髋结节和坐骨结节间所呈现的角度呈“U”字形。
3、不能明确的确定“U”或者“V”,转到牛的屁股后面观察髋关节到髋结节和坐骨结节间部位,如果角度呈尖角,分值应该低于或等于3分,如果这个部位呈现的形状比较圆润,那么分值就大于3分。
3 体况低于或等于3分牛只评分■ 体况评分=3分1、髋关节到髋结节和坐骨结节间所呈现的角度呈“V”字形。
2、髋结节是圆润的。
3、同时满足1、2两个条件,评定为3分。
4、若不满足以上条件,继续进行3分以下牛只评分。
■ 体况评分=2.75分1、髋结节呈尖角。
2、坐骨结节处是丰满的,有明显的脂肪垫。
3、同时满足1、2两个条件,评定为2.75 分。
4、没有明显的脂肪垫,则低于2.75分,继续进行2.75分以下牛只评分。
■ 体况评分=2.5分1、坐骨结节处没有明显的脂肪垫。
奶牛体况评分细则
体况评分细则
⏹评定骨盆和腰部特定部位
⏹评分范围采用5分制,级差为 0.25.
⏹在 2.5 到 4.0间最准确
⏹低于2.5或超出4.0表明有严重问题
⏹如评分为4.75 和 5.0 表明牛体过肥,存在代谢问题
⏹如评分为1.5和1.75表明体况太差,存在代谢问题
⏹评分前要准备掌握评分部位解剖结构
以髋关节为参考点,从侧视评估腰角和臀端的夹角,夹角为“V”字形评分为3分或低于3
夹角为“U”字形评分大于3
第一步评分较难,特别是在3.0-3.25之间时。
如难以判断“U”和“ V”,就从后面观察。
如果角臀端等部位较尖,就评3分以下,如果有明显脂肪覆盖就评3分以上。
夹角为“V”从腰角开始评低于3分;圆形腰角BCS = 3.0
尖形腰角,Score= 2.75 or less
垫状臀,BCS = 2.75
尖臀形,BSC低于 2.75
垫状感觉,BCS = 2.5
⏹非垫状感觉,低于 2.5
U字形,超过3分
⏹超过3分,通过尾基韧带和荐骨韧带进行评定。
⏹尾基韧带以尾骨和臀端为基础,荐骨韧带以荐骨和腰角为基
础。
能清楚看到两个韧带,BCS = 3.25
尾基韧带能部分的看到,BCS = 3.50
两个都不容易看到,BCS = 3.75
⏹腰角与臀端充满脂肪,能看到短肋边缘BCS = 4.0
⏹腰角与臀端充满脂肪,短肋看不太清楚BCS = 4.25
⏹腰角与臀端充满脂肪,短肋看不清楚BCS = 4.5
⏹腰角与臀端充满脂肪,短肋看不清楚,臀端和腰角也看不清楚
BCS = 4.75
看不到骨骼,BCS = 5.0
粪便评分细则。
奶牛体况评分方法一)、评分方法:目前国际上通行5分制标准,其方法如下1分:用手触摸牛的短肋(腰椎肋横突)感觉其轮廓清晰明显凸出呈锐角,几乎没有脂肪覆盖短肋的周围,腰角骨、尾根和胸部肋骨眼观突起明显。
2分:用手触摸可分清每一根短肋,但感觉端部不如1分体况那样锐利,有一些脂肪覆盖于尾根周围,腰角骨和肋骨不明显。
3分:只有用力下压时,才能触摸到短肋,尾根部两侧区域脂肪组织较多4分:尽管用力下压也难以摸到短肋,触摸尾根周围覆盖的脂肪柔软略呈圆形,可见肋部更多的脂肪沉积,牛的整体脂肪量较多。
5分:眼观牛体的骨架结构和棱角不明显,躯体呈短粗的圆筒状,短肋被较多的脂肪包围,尾根和腰角骨几乎完全埋在脂肪里,肋骨部和大腿明显沉积大量脂肪,牛体因过度肥胖而影响正常运动。
在具体操作中,某一动物的的体况分数可能介于两个级别之间的上下为半分之差,如被测奶牛的体况是介于2分与3分之间,则可评为2.5分,由于在被毛丰满时,会从视觉上掩盖较差的体况,所以体况评分除眼观外,主要根据手的触觉。
(二)、不同阶段的理想体况产犊后4周,奶牛在产犊时的体况最好为3.0-3.5,泌乳4周后降低到2.5-3.0,而高产奶牛甚至可降低到2.0,如此期间体况下降过快,应考虑奶牛健康问题,检查日粮的能量,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及采食量和饲喂方法:泌乳1—4个月:这时期的适当体况为2.5—3.0,最好维持在3.0左右,泌乳中期4—8个月,适宜的体况为3.0,此时的营养供给目标是满足或稍过量供给能量,以增加体脂肪沉积,改善体况,对此时体况为3.5—4.0的肥胖奶牛则需降低饲料的能量浓度,体况低于2.0—2.5且产奶量正常的奶牛,可能是由于日粮中能量较低,应提高饲料营养浓度,泌乳后期8月—干乳,随着产奶量的降低,此时的脂肪沉积增多,正常的体况约为3.5,营养供给的目标是改善体况,在避免过肥的前提下,为下一个泌乳期贮存充足的能量。
干乳期是奶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恢复体质,促进乳腺组织的恢复和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奶牛体况评分奶牛体况评分(一)目的和意义随着奶牛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在牛群中常常会出现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牛只。
成母牛如若过于肥胖,往往容易导致脂肪肝、酮病、真胃移位、胎衣滞留、食欲减退、难产、繁殖障碍等健康问题;反之,过于消瘦的成母牛,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能储备支持泌乳需要,泌乳期峰值不高、持续期短,产奶量低。
而对于后备牛,营养不良会延迟乳房内会沉积大量的脂肪组织,使腺体组织发育受阻,导致终身产奶量不高。
过肥的青年母牛比体况正常的牛,产奶量下降27%。
因此,奶牛的膘情是奶牛营养代谢正常与否及饲养效果的反映,也是奶牛高产与健康的标志之一。
检查牛只膘情最简单,且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体况评分。
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 BCS)是根据目测和触摸尾根、尻角(坐骨结节)、腰角(髋结节)、脊柱(主要是椎骨棘突和腰椎横突)及肋骨等关键骨骼部位的皮下脂肪蓄积情况而进行的直观评分。
在国外,奶牛体况评定工作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将其作为牛群饲养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制度化、标准化。
如英国早在20年前就已定制了奶牛体况评分标准,此后很快推广到西欧、北美、日本和以色列等国。
我国奶牛体况评定工作刚刚起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甚少,至今还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奶牛生产实际的评分体系,这是奶牛生产中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评分标准奶牛体况评分标准应本着准确、实用、简明、易操作的原则加以制定。
现介绍国外奶牛体况评分标准,以供参考。
本标准采用5分制(表5-7)。
表5-7 5分评分表(三)评分方法评定时,可将奶牛拴于牛床上进行。
评定人员通过对奶牛评定部位的目测和触摸,结合整体印象,对照标准给分。
评分时牛体应自然舒张,否则肌肉紧张会影响评定结果。
具体评定方法为:首先观察牛体的大小,整体丰满程度。
从牛体后侧观察尾根周围的凹陷情况,然后再从侧面观察腰角和尻角的凹陷情况和脊柱、肋骨的丰满程度。
触摸尻角、腰角、脊柱、肋骨以及尻部皮下脂肪的沉积情况。
奶牛体况评分的方法及应用
3分法:这是最简单的体况评分系统,将奶牛分为几个等级,如瘦弱、合适和肥胖。
评分依据奶牛的骨骼、棱骨、肋骨和背脊线的可见程度来决
定体况等级。
5分法:这是常用的体况评分系统,将奶牛分为极度瘦弱、瘦弱、合适、微胖和肥胖等级。
评分依据奶牛的背脊线、脊骨和肋骨的可见程度以
及后躯和腿部的肌肉状况来决定体况等级。
9分法:这是最详细的体况评分系统,将奶牛的体况分为极度消瘦
(1分)到极度肥胖(9分)等级。
评分依据与5分法相似,但更加详细
和精确。
1.饲养管理:通过体况评分,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奶牛的营养状况,检
查饲料摄入是否合理,以及调整日常饲养和饲料的管理方法。
2.繁殖管理:奶牛体况评分可以提供繁殖管理的重要指标。
在繁殖前
评估奶牛的体况可以对其适宜的配种时机进行判断,以提高受孕率和繁殖
效益。
3.营养管理:奶牛体况评分可以帮助农民掌握奶牛的饲养和营养需求,为奶牛提供适当的饲料和膳食补充,保持其身体健康和生产性能。
4.健康管理:奶牛体况评分可以帮助农民发现奶牛健康问题。
过度肥
胖或过度消瘦都可能导致健康和繁殖问题,及时评估体况是预防和治疗疾
病的重要手段。
5.经济效益:通过评估奶牛的体况,农民可以确定合适的饲养和管理策略,减少饲养成本,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益,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奶牛体况评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农民掌握奶牛的饲养和繁殖状况,优化饲料和营养管理,预防和治疗疾病,并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
在奶牛生产中广泛应用这一方法对于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和农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奶牛体况评分(一)目的和意义随着奶牛生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在牛群中常常会出现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牛只。
成母牛如若过于肥胖,往往容易导致脂肪肝、酮病、真胃移位、胎衣滞留、食欲减退、难产、繁殖障碍等健康问题;反之,过于消瘦的成母牛,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能储备支持泌乳需要,泌乳期峰值不高、持续期短,产奶量低。
而对于后备牛,营养不良会延迟乳房内会沉积大量的脂肪组织,使腺体组织发育受阻,导致终身产奶量不高。
过肥的青年母牛比体况正常的牛,产奶量下降27%。
因此,奶牛的膘情是奶牛营养代谢正常与否及饲养效果的反映,也是奶牛高产与健康的标志之一。
检查牛只膘情最简单,且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体况评分。
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 BCS)是根据目测和触摸尾根、尻角(坐骨结节)、腰角(髋结节)、脊柱(主要是椎骨棘突和腰椎横突)及肋骨等关键骨骼部位的皮下脂肪蓄积情况而进行的直观评分。
在国外,奶牛体况评定工作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将其作为牛群饲养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制度化、标准化。
如英国早在20年前就已定制了奶牛体况评分标准,此后很快推广到西欧、北美、日本和以色列等国。
我国奶牛体况评定工作刚刚起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甚少,至今还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奶牛生产实际的评分体系,这是奶牛生产中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评分标准奶牛体况评分标准应本着准确、实用、简明、易操作的原则加以制定。
现介绍国外奶牛体况评分标准,以供参考。
本标准采用5分制(表5-7)。
表5-7 5分评分表(三)评分方法评定时,可将奶牛拴于牛床上进行。
评定人员通过对奶牛评定部位的目测和触摸,结合整体印象,对照标准给分。
评分时牛体应自然舒张,否则肌肉紧张会影响评定结果。
具体评定方法为:首先观察牛体的大小,整体丰满程度。
从牛体后侧观察尾根周围的凹陷情况,然后再从侧面观察腰角和尻角的凹陷情况和脊柱、肋骨的丰满程度。
触摸尻角、腰角、脊柱、肋骨以及尻部皮下脂肪的沉积情况。
奶牛体况评估与营养调整策略奶牛的体况评估和适当的营养调整对于牧场的经营和牛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体况评估可以帮助养殖者了解牛群的营养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来保障牛群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奶牛体况评估的方法和营养调整策略。
一、奶牛体况评估方法奶牛的体况评估常常使用体况评分系统(BCS)来进行,BCS是通过观察和触摸奶牛的脊背、腰腹、尾根等部位,来评估奶牛的体脂肪厚度和肌肉发达程度。
常用的BCS评分标准为1到5分,其中1分代表过度消瘦,5分代表过度肥胖。
在进行体况评估时,养殖者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体况评估的时间:最佳的体况评估时间是在产后60天左右,因为在这个时候,奶牛经历了高产期和开始恢复状况的阶段。
2.充分观察:观察奶牛的饮食习惯、排泄情况、毛发光泽等方面,以及通过触摸奶牛的身体部位来辅助判断体况评分。
3.记录和比较:及时记录每头奶牛的体况评分,并进行比较,以便进一步分析牛群的整体状况,并制定合理的调整策略。
二、营养调整策略根据奶牛体况评估的结果,养殖者可以采取不同的营养调整策略。
1.消瘦奶牛的营养调整如果奶牛的体况评分低于合理范围,说明奶牛的体脂肪储备不足,养殖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调整奶牛的营养状况:- 提供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的饲料,如玉米、大豆粕等,以提高奶牛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
- 增加饲料的采食量,可以适当增加饲喂次数,确保奶牛有充足的食物消耗。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E、钙等,以补充奶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对于特别消瘦的奶牛,可以采取单独喂养的方式,给予特殊的饲料和喂养管理。
2.肥胖奶牛的营养调整如果奶牛的体况评分高于合理范围,说明奶牛过度肥胖,可能会影响其生产性能,养殖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调整奶牛的营养状况:- 提供低能量和高纤维的饲料,如青贮料、稻草等,以降低奶牛的能量摄入量。
- 控制饲料的采食量,避免奶牛过度进食。
- 增加运动量,如增加散步的时间和频率,可以促进奶牛消耗多余的脂肪储备。
规模化牧场奶牛体况评分的方法一、规模化、集约化大型牧场奶牛体况评分意义1.规模化大型牧场的奶牛体况评分依据规模化牧场,不同生长、生产阶段的奶牛生理、生长条件,以及不同阶段奶牛的生产效益目标,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奶牛体况,通过量化的指标,进行合理的评价形式,通过数据评价,确定不同阶段奶牛的体况,是否会影响今后的生长、生产、繁育等方面的实际效益,据此确定相应营养策略。
规模化牧场的奶牛体况评分,是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通过标准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准确的量化数据,予以准确的描述。
这种评价形式,基本突出了规模化、集约化大型牧场,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按标准办事;一切尊重奶牛的生长规律;一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体况评分的意义通过奶牛全过程的体况评分,明确不同生长、生产阶段奶牛存在的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因素。
因此,没有低产牛的体况评分3.25分,就不会有干奶牛的3.5分,没有干奶牛的体况评分3.5分,就不会有围产前期牛的3.75分,没有围产前期牛的体况评分3.75分,就不会有初产牛的体况评分3分,没有初产牛的体况评分3分,就不会确保高产牛的体况评分的2.75~3分,而失去上述理想的体况评分,就意味着失去泌乳奶牛的牛奶产量(图1)。
图1 体况评分的意义二、不同生长、生产阶段奶牛体况评分的方法1.奶牛体况评分具体分值的概念描述(1)1分表示非常瘦的母牛,5分表示过肥的母牛,这两组分数都是极端的分数,在实际牛群管理中,应予以避免。
(2)奶牛的体况评分,一般采用理想的平均分为3分,也是大多奶牛牛群最理想的分数。
(3)即使是相同月龄,相同胎次,相同的泌乳天数,奶牛的生长形态是不一样的,因此,奶牛的体况评分,会出现2分、2.5分、2.75分、3分、3.25分、3.5分、3.75分,或者更高、更低的分值。
(4)为了进行准确的奶牛体况评分,需要进行视觉和触觉的评估。
2.不同体况奶牛的分值特征(1)1分奶牛的两面肋骨上,没有任何脂肪沉淀,皮下覆盖着薄薄的肌肉。
养殖与饲料2022年第03期1奶牛体况评分的意义奶牛体况评分系统可以及时帮助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掌握奶牛的营养情况,尤其是对于各个阶段的泌乳奶牛来讲,营养状况的掌握至关重要,体况评分每增加1分,奶牛的体重约上升55kg ,体脂肪含量增加12%。
处于干奶期的奶牛需要较多的能量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要储存能量以供下一个泌乳周期的消耗。
有报道称,奶牛在围产期阶段的体况评分浮动范围应保持在0.5分以内,最大不超过1分,当体况评分浮动范围过大时,极容易造成奶牛繁殖障碍类疾病或酮病,而这一阶段较为理想的体况评分为3.0~3.5分。
体况评分的波动与奶牛的受胎率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分娩结束后,奶牛的体况评分下降分为在1个单位以内时,受胎率约为50%,下降1~2个单位时,受胎率为24%,大于2个单位时,受胎率为21%。
体况评分越高的奶牛,体脂储存量越大,而过度的动员体脂容易发生酮病,体脂评分过高的奶牛在产犊后游离脂肪酸浓度较高,产犊后脂肪动员增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被转化为甘油三酯,肝脏的脂肪蓄积情况更为严重,造成脂肪肝,奶牛患有脂肪肝后会增加代谢的易感性,又因为奶牛产后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能够帮助脂肪合成,抑制其分解,胰岛素抵抗的奶牛脂肪动员较为显著,这也增加了患奶牛酮病的风险。
及时对奶牛体况评分进行分析,根据结果进行营养水平调整,能够切实提高奶牛的繁殖、生产性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2奶牛体况评分的方法2.1人工评分法奶牛体况评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标准有一定的差异,我国广泛应用5分制评分系统,这种方法以0.25分为1个单位,1.0为最低的分值,1分代表奶牛严重消瘦,5分则代表过度肥胖。
评价时主要是对牛体的8个部位进行评分,分别是骨盆区域、髋骨关节、坐骨结节、肋骨、尾根韧带、骶骨韧带、髋关节以及背端肋排。
3分及3分以下的牛只骨盆区域呈“V ”字形,3分以上的牛只骨盆区域呈“U ”字形;髋骨结节和坐骨结节自1分至5分逐渐被隐藏,分数越低棱角越明显,触之无脂肪覆盖,5分的牛只髋骨结节和坐骨结节肉眼不可见;2.25分以下的牛只能够观察到肋间沟,2.25分以上的牛只则观察不到;3分以下的牛只不进行尾根韧带、骶骨韧带、髋关节、背端肋排的评价,3~5分的牛只尾根韧带、骶骨韧带、背端肋排逐渐模糊,髋关节趋于平坦。
奶牛体况评分实验报告一、引言奶牛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其健康和饲养管理对牛群的繁殖和产奶量有重要影响。
奶牛体况评分是一项定量评估奶牛营养状况的方法,对于合理调整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奶牛体况评分数据的分析,探讨奶牛体况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方法1.实验样本选择:从当地一农场中随机抽取50头奶牛作为实验样本。
2.数据收集:记录每头奶牛的体况评分(1-5分)和产奶量(千克)。
3.数据处理:计算奶牛体况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体况评分与产奶量的散点图,并计算相关系数。
4.数据分析:根据相关系数的值,探讨奶牛体况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与讨论1.数据处理结果:(插入散点图)2.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散点图的观察,可以发现奶牛的体况评分与产奶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体况评分较高的奶牛,其产奶量也相对较高;反之,体况评分较低的奶牛,其产奶量也较低。
此外,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发现体况评分与产奶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通过对奶牛体况评分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奶牛的体况评分与产奶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体况较好的奶牛一般具有较高的产奶量。
2.体况评分与产奶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奶牛体况评分是评估奶牛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用于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和营养配方,以提高产奶量。
本实验结果对于奶牛养殖和饲养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样本容量有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容量并加入更多可能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参数,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体况评分的方法及应用
评分标准:
体况 1.0分
这些奶牛太瘦,没有可利用的体脂储存来满足其需要.
※脊椎骨明显,根根可见。
※短肋骨根根可见。
※髋骨部下凹特别深。
※荐骨及坐骨和联接二者韧带显而易见。
※尾根下凹。
体况 2.0分
有可能从这些奶牛身上获得充分的产奶量,但是她缺少体脂贮存。
※脊椎骨突出,但并非根根可见.
※短肋骨清晰易数.
※髋骨下凹很深.
※荐骨、坐骨及联接二者的韧带明显突出。
※尾根两侧皆空。
体况 2.5分
这是理想的体况,这些奶牛在大多数产奶阶段都是健康的.
※脊椎丰满,看不到单根骨头.
※椎骨可见.
※短肋骨上覆盖有1.5-2.5公分体组织.
※肋骨边缘丰满.
※荐骨及坐骨可见但结实.
※联接荐骨及坐骨的韧带结实并清晰可见.
※髋部看上去较深.
※尾根两侧下凹,但尾根上已开始覆盖脂肪.
体况 3.5分
这是奶牛理想体况评分的上限,体况评分再高一点就该列入肥牛行列。
3.5分是后备牛产犊时及干奶时理想体况。
※在荐骨及短肋骨上可感觉到脂肪的存在。
※联接荐骨及坐骨的韧带上脂肪明显。
※荐骨及坐骨丰满。
※尾根两侧丰满。
※联接荐骨及坐骨的韧带结实。
体况 4.5分
这些奶牛身上脂肪太多。
※背部“结实多肉”咴。
※看不到单根短肋骨,只有通过用力下压时才能感觉到短肋骨。
※荐骨及坐骨非常丰满,脂肪堆积明显。
※尾根两侧显著丰满,皮肤无皱褶。
2018年第4期(总第255期) 文献综述67四项奶牛评分体系在生产中的方法及应用赵成莹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畜牧局 252000)贾洪阁 (山东傲新农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 敏 (山东省临朐县龙山畜牧兽医工作站)中图分类号:S8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8)04-0067-02奶牛的体况评分、瘤胃充盈度评分、步行评分和乳头评分是奶牛福利的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奶牛健康水平和饲养管理程度高低。
随着奶牛福利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四大指标在实际生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鉴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四项评分体系在奶牛饲养管理中的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
奶牛各阶段的体况评分、瘤胃充盈度评分、步态评分和乳头评分,可以为奶牛的饲养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还可以尽早的发现牛场中存在的问题。
尽快改善相关问题,提高奶牛福利,从而预防奶产量降低,减少或控制肢蹄病的发生,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
1 体况评分(1)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ing ,BCS)是通过视觉评估和触觉判断相结合,对奶牛的体况进行五分制评价,从而说明奶牛的体脂肪沉积状况,并判断奶牛的健康及饲养情况[1]。
体况评分提供对臀角和尾根之间,髋部以上,覆盖腰椎的部分脂肪数量主观评估,利用视觉评估和触觉判断相互结合,可以采用五部位综合评分法[2]进行体况评分。
体况评分可以评价奶牛近几个月或者几个周的采食情况和健康状态。
体况评分的宗旨是监控奶牛体脂量,据此通过改变饲料与营养供给来调控体脂肪储备,以减少代谢紊乱疾病和繁殖障碍发生,改进奶牛总生产效率。
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早期的奶牛会因采食量和主要养分供应间不协调而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与其妊娠后期所沉积的体脂也有关。
此外,体脂量还影响牛奶的生成。
(2)虽然奶牛体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日粮组成、牛群构成、胎次、产犊年龄、产犊季节等,但是体况评分作为奶牛营养状况是否适度的一个“指示器”,非常科学而实用[3]。
围产期的操作规程一、奶牛体况评分(BCS)标准化流程1. 奶牛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标准1.1 体况评分操作要点奶牛体况评分是指奶牛皮下脂肪的相对沉积。
依照对奶牛背线、腰及短肋、肋骨和臀角及臀部的脂肪进行观看而评定的,如表1;图1所示。
体况评分方式(5分)图1.体况评分1-5分图示1.2 各时期体况转变与评分情形奶牛在各关键时期适宜的体况评分1.3.1 奶牛产犊前体况处于-分,由于泌乳初期动用体脂储蓄维持较高产奶量的需要,造成体重下降。
泌乳初期体损失不该超过50-70kg (1分≈55kg)。
1.3.2 产后4-6周奶牛体况降到最低谷(约在分),若分那么会阻碍奶牛健康和繁衍性能。
随着产奶量的转变和奶牛采食量的增加,体重开始恢复。
1.3.3 奶牛在泌乳中期体重应取得恢复,200天时体况应达到3分。
1.3.4 为下一个泌乳期做好预备就要在泌乳后期(产乳200天以后)关注奶牛的体膘情形(应达到分),确保奶牛获取足够的营养以补充奶牛体内营养贮存。
1.3.5 停奶前达到适宜体况-分,并在干奶期维持体况。
奶牛在各关键时期适宜的体况评分2.营养标准及体况评分的操作流程2.1 后备母牛2.1.1 标准将后备母牛分两个时期进行评分(6~1二、12~24月龄):目标分值:分~)。
营养目标:给青年牛提供充沛但只是量的能量、蛋白质不超过日粮干物质的15%,日粮单位能量浓度在兆卡左右,日粮淀粉浓度12%左右,适量地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稳日粮。
2.1.2 操作流程(1)在犊牛转小育成、小育成转大育成时,技术员(马存周)对转群牛只进行一次体况评分工作,后备牛体况评分表见附表1。
(2)对照标准,查找评分显现不同的缘故,同时将评分太高或太低的牛只进行分群,调整日粮。
2.2 成母牛2.2.1 标准2.2.1.1 干奶牛/围产前期目标分值:~3.75)。
营养目标:围产前期奶牛的日粮单位能量浓度,不该低于兆卡,日粮粗蛋白14%,日粮淀粉含量18%,钙0.2%、磷0.3%日粮中的ADF 操纵在25%~27%左右,NDF操纵在40%~45%左右,精粗比为30∶70,这一时期应最大限度调动围产牛的干物质采食量。
体况评分的方法及应用
评分标准:
体况 1.0分
这些奶牛太瘦,没有可利用的体脂储存来满足其需要.
※脊椎骨明显,根根可见。
※短肋骨根根可见。
※髋骨部下凹特别深。
※荐骨及坐骨和联接二者韧带显而易见。
※尾根下凹。
体况 2.0分
有可能从这些奶牛身上获得充分的产奶量,但是她缺少体脂贮存。
※脊椎骨突出,但并非根根可见.
※短肋骨清晰易数.
※髋骨下凹很深.
※荐骨、坐骨及联接二者的韧带明显突出。
※尾根两侧皆空。
体况 2.5分
这是理想的体况,这些奶牛在大多数产奶阶段都是健康的.
※脊椎丰满,看不到单根骨头.
※椎骨可见.
※短肋骨上覆盖有1.5-2.5公分体组织.
※肋骨边缘丰满.
※荐骨及坐骨可见但结实.
※联接荐骨及坐骨的韧带结实并清晰可见.
※髋部看上去较深.
※尾根两侧下凹,但尾根上已开始覆盖脂肪.
体况 3.5分
这是奶牛理想体况评分的上限,体况评分再高一点就该列入肥牛行列。
3.5分是后备牛产犊时及干奶时理想体况。
※在荐骨及短肋骨上可感觉到脂肪的存在。
※联接荐骨及坐骨的韧带上脂肪明显。
※荐骨及坐骨丰满。
※尾根两侧丰满。
※联接荐骨及坐骨的韧带结实。
体况 4.5分
这些奶牛身上脂肪太多。
※背部“结实多肉”咴。
※看不到单根短肋骨,只有通过用力下压时才能感觉到短肋骨。
※荐骨及坐骨非常丰满,脂肪堆积明显。
※尾根两侧显著丰满,皮肤无皱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