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10.21 MB
- 文档页数:51
约翰洛克的著作
约翰·洛克(John Locke)是 17 世纪英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对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他的一些重要著作:
1. 《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这是洛克最著名的著作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关于知识和理解的基础性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洛克试图解释人类知识的起源、范围和局限性,以及人类理解的本质和过程。
2. 《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这是洛克关于政治哲学的重要著作,其中第一篇《政府论上篇》探讨了自然法则和自然权利的概念,第二篇《政府论下篇》则探讨了政府的起源、性质和目的,以及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制衡等问题。
3. 《教育漫话》(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这是洛克关于教育的著作,其中探讨了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原则,以及儿童的天性和发展等问题。
这些著作都是洛克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对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是17世纪英国的政治哲学家,他的契约论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霍布斯的契约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利维坦》(Leviathan)中,该书出版于1651年。
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类生活是“人对人是狼”的状况,即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不断的战争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必须放弃部分自由,与他人达成契约,共同建立一个统一的权威来维护和平。
这个权威就像《圣经》中提到的巨大海怪“利维坦”,故霍布斯将这本书命名为《利维坦》。
在霍布斯的契约论中,个体通过社会契约放弃自由,以换取安全和秩序。
这个契约创造了一个统一的权威,即国家,它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免受内外威胁,并维护社会秩序。
霍布斯认为,国家的权力应该是绝对的,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而公民则有义务服从国家的权威。
霍布斯的契约论对后来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社会契约论和主权理论的发展。
同时,他的观点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尤其是关于个人自由与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霍布斯的契约论仍然被用来分析和讨论政治体制、国家权力以及公民权利等问题。
一、名词解释1、康德: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著作:《政治权利原则》、《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
其政治思想以中庸的立场解读革命思想,将现时政治要求解析为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
认为道德是内在自觉的,而法律是外在而强制的。
从人,社会,国家的关系中认识国家的本质,发展国家学说。
契约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但国际并不是真实存在。
将共和制国家作为理想目标推至彼岸世界。
永久和平是政治的最高目标和道德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性政治论:政治思想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用人的眼光”从“人的经验”出发来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人性论”之上的理论基础。
3、人文主义:是14世纪酝酿,15世纪兴起,16世纪鼎盛的代表资产阶级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它提倡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中心任务是打破封建桎梏。
提倡理性,反对身形,提倡个性自由,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把人的理性,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看作是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
人文主义的兴起于古典文化的研究及复兴紧密相连的。
4、社会契约论: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极有影响的一种国家学说。
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将国家的起源归因于上帝,将国家看作是上帝创造的。
而契约论是一种将国家与法律看作是人们通过契约而产生的理论。
这种理论在古希腊既已有其萌芽,中世纪曾为暴君可抗论的理论基础。
在17、18世纪,契约论成为解释国家与法律起源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
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等思想家都运用这一理论。
在他们看来,国家成立之前人们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人们都是自私的,是自由平等的,生命,自有财产是人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由于自然状态不安全,不方便,理性即自然法引导人们订立此契约。
浅论xx的政治思想xx安徽师范大学世界史硕士生学号:0718摘要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唯物主义经验论集大成者。
约翰·洛克的社会政治思想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的自然说、社会契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三权分立说”。
当然他的政治思想也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
关键词xx政治思想社会xx说三权分立说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集大成者。
他的思想在我国哲学史界己被广泛研究。
然而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人们对洛克的认识论研究的较多,而对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研究的文章极少。
研究洛克的政治思想对于研究近代社会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全面了解洛克的哲学思想将有很大益处。
首先洛克政治思想的形成,同他的家庭、教育以及革命时期他的社会关系和政治活动是分不开的。
一洛克出身于一个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小土地所有者,做过律师,是一个清教徒。
在英国革命期间,他的父亲站在议会一边,参加了克伦威尔的革命军队。
1652年,洛克进了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会学院,该院的院长箱副校长约翰·欧文(John Ow en)也是一个清教徒。
当时主持牛津大学的都是些独立派的人物,他们是英国最早主张宗教宽容的。
洛克所受的家庭煎陶和教育影响,都是当时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
1666年洛克结识了艾斯单勋爵(Lord Ashley),亦即后来的谢弗兹伯单伯爵(Earl of Shaftesbury)。
他1667年就做艾斯单的秘书,在这个伯爵家单住过15年之久,关系很深,谢弗兹伯里伯爵做辉格党的领袖时,他们也时常交换对于政治问题的意见,这对洛克的影响很大。
洛克经历了1640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
当时资本主义才初步发展,封建统治和宗教势力比较强,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
然而资产阶级要革命,又害怕人民群众。
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不是同广大人民结成联盟,而是自始至终同新贵族结成联盟,最后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通过宫廷政变即所谓“光荣革命”,以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府而宣告结束。
霍布斯的思想主张总结霍布斯(Thomas Hobbes)是17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他的思想主张以及政治哲学体系被称为霍布斯主义。
霍布斯的理论对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他的理论主要关注权力、政府和社会契约等议题,并试图建立一种基于权力和利益的政治秩序。
下面将对霍布斯的思想主张进行总结。
1. 人性观点:霍布斯认为人的本质是自利的和自私的,追求权力和享乐是人的本性。
他认为人之间的竞争和争斗是不可避免的。
2. 自然状态:霍布斯提出了“自然状态”概念,认为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统治,人类将会陷入“万人为敌”的状态。
在自然状态下,人人自卫,抢劫和暴力行为层出不穷。
3. 社会契约: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混乱和危险,霍布斯主张人们应当达成社会契约,并放弃一部分自由来换取保护和安全。
他认为人民应当将权力交给一个强大的统治者,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4. 统治者的权力:霍布斯主张统治者应当具有绝对的权力,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认为统治者的权力应当是不受限制的,不可挑战的。
霍布斯认为人们将自己的权力转交给统治者,以免陷入混乱和冲突。
5. 绝对主权:为了确保统治者的权力得到维护,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绝对主权的政府。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拥有无限的权力,而人民则没有权利对其行为进行干涉。
只有通过维护统治者的权力,社会才能稳定和有序。
6. 国家的目的:霍布斯认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他认为政府应当通过维持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来实现这一目的。
政府的任务是为人民提供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7. 人民的义务:霍布斯主张人民应当服从统治者的权威,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他认为人民没有权利反抗或废除统治者,因为只有统治者的权力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8. 宗教观点:在宗教方面,霍布斯提出了宗教和国家应当相统一的观点。
他主张国家应当控制宗教事务,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一致。
9. 选举与民主:虽然霍布斯主张统治者应当拥有绝对的权力,但他并不完全排斥选举和民主。
第七讲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1.英国的宪政传统①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奠定了近代西方的宪政传统。
西方宪政思想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共和思想,即不同政体因素互相混合、制约,从而达到平衡。
英国能够开创宪政传统,是由其历史及沉淀于其中的独特的政治文化分不开的。
②英国的历史:a.英国的起源第一步始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不列颠的入侵。
公元433年,不列颠人到罗马请求罗马人帮他们反对波克特人,在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他们找到了盎格鲁人。
因此,他们入侵的方式是整体性移民,属于民族迁移型的移民入侵。
定居下来以后,开始建立若干小王国,6世纪末形成七个较大的大国,“七国时代”持续了300多年。
它们之间展开了争霸斗争,但每一代霸主仅满足于被他国尊为名义上的“不列颠统治者”。
8世纪起,丹麦人入侵英格兰,各王国主动联合在一起保宗卫国。
随着入侵者被赶走,统一的英格兰就出现了,各王国分到作为单独的郡而成为统一王国的一部分。
b.1066年诺曼征服英国,英国的封建制度迅速建立。
于是,原始民主遗风之基础得以保留。
诺曼时期英国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封建法权关系成为推动英国宪政成长的力量。
③英国宪政的生长因素:a.撒克逊人是日尔曼人的分支,入侵不列颠之前处于民族社会解体阶段,社会秩序主要靠原始部落习惯来维持。
这种原始习惯成为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产生了英国早期的习惯法。
习惯法的生命源于社会的普遍认同,而非统治者的意志,从而赋予早期英国法以浓厚的社会公益性,从而孕育了英国人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
“王在法下”成为英国法律传统与生俱来的属性之一。
(法治传统)b.英国的政治协商传统同样源于日尔曼的原始习惯。
因为古代日尔曼人的公共事务都是通过民众大会协商解决的,英国建国后,这种协商决策习惯继承下来,其形式主要通过贤人会议来实现,该会议容纳了英国社会有影响的几大势力。
国王利用贤人会议进行统治的过程,也是贤人会议参政议政分享国家统治权的过程,这种会议协商制度使古代原始的协商议事习惯被保存下来。
霍布斯及其主权学说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代表了英国革命时期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的利益。
霍布斯出生于英国南部威尔特郡维斯堡镇的一个贫苦牧师家庭。
15岁时入牛津大学学习。
大学毕业后,成为大贵族家的家庭教师,陪同其学生多次出访欧洲大陆。
他接触过进步哲学家笛卡尔、迦桑狄等人,还担任过培根的秘书,受他们影响较大。
霍布斯是17—18世纪欧洲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的倡导者,认为人类在产生国家之前过着“自然状态”的生活,不受任何政治禁令的约束,享有完全的自由自主的“自然权利”,后来自愿互订契约而形成社会,产生国家,出现了政治统治。
为什么要订立契约呢?霍布斯提出了不同于他人的“恶性论”。
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是自私和损人利己的,在“自然状态”下相互攻杀不已。
出于“理性”,人们相互间订立契约,以保“自保和自主”。
为了使缔约者履行契约,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能“临于其上,威之以刑的绝对权威”,绝对权威要求缔约者“把他们所有的权力和力量交付给一个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根据多数赞成,把他们大家的意志变成一个意志”。
这个“人”或“会议”就凌驾于全体缔约者之上,成为专制主义的统治者。
霍布斯的国家观,体现在《利维坦》一书中,他认为国家的最好形式是个人掌握主权的君主制,君主政体最能避免“内乱”。
因此,他常常被人们看做是拥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王权至尊”论的保皇党人。
但必须看到,霍布斯的专制主义是从世俗而不是宗教来论证,从而,他摧毁了王权的旧有基础。
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已经不是上帝创世时的海中怪兽而是凡间的神。
霍布斯的君权“人授”剥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神圣外衣,是对中世纪“国家神创”论的直接对立,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战线上反封建斗争的需要。
洛克林公法的基础
洛克林公法的基础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
政治哲学思想。
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授权,并主张政府权力应受到限制和监督。
以下是洛克林公法的基本原则:
1. 合法性基于人民的授权:根据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授权。
人们在自然状态下通过社会契约将他们的权力转让给政府,以保障他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政府因此获得治理的合法性。
2. 人民权利的保护:洛克认为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民的权利,尤其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
政府的权力应受到限制和监督,不能侵犯人民的基本权利。
3. 分权制衡:洛克主张政府的权力应分散,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分支来制衡政府的权力,以避免滥用和专制。
4. 合法和公正的治理:根据洛克的观点,政府应以法律为基准行使权力,人民应受到公正和公平的对待。
政府的权力应受到合法程序和法治的制约。
5. 政府的可撤销性:根据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如果政府不能履行其保护人民权利的职责,人民有权以革命的形式废除政府。
以上是洛克林公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法治和政府制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