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心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398.50 KB
- 文档页数:24
精神分析心理学时间: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它以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和荣格(进一步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研究对象: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前来弗洛伊德诊所就诊的精神病患者。
弗洛伊德认为,为了更好地探索患者心灵深处的问题,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者也须真正理解自己,能够正视自己内心被压抑的问题,获得必要的洞察体验。
弗洛伊德本人通过与弗里斯频繁通信,经过痛苦的自我精神分析来克服自己的神经症倾向。
因此,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者自身也是精神分析重要的分析对象、研究对象。
它与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从事精神疾病的治疗。
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能够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
早期关于心理结构(潜意识、潜意识、意识):潜意识(unconscious):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不能被本人意识到,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而被压抑或排斥在意识之外,而进入无意识领域。
前意识(preconscious ):指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前意识系统像介于潜意识系统和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筛子。
”意识(conscious):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失的心理现象,是个人现在意识到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回忆的。
后期关于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本我(id):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是原始的驱动力,基本的生理欲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所有的本能(饥、渴、性);二是后天被压抑的经验(特别是创伤性的性经验),遵循的是“快乐的原则”。
自我(ego):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
自我既能意识到本我的需要,又能认识到外界现实的要求,因此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二者的关系,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互相平衡,服从于“现实的原则”。
第五讲:精神分析心理学(1900)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既是一种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如自由、联想、移情、释梦、解析等;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大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构成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世称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tic school)亦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是由奥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建的。
波林曾写到“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高觉敷译,1981,814)。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1)从产生条件来看,它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o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2)从研究对象来看,它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3)从研究内容来看,它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
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深蕴心理学(或深度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
(4)从研究方法来看,它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运动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上,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经常发生派别内部的分裂与重新组合。
在精神分析运动的早期,一方面弗洛伊德本人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论,他的前期理论与后期理论就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弟子们由于日益不满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先后与他分道扬镳。
于是出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布伦塔诺(1838-1917)是意动心理学派或称奥国学派的创始人。
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
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或意动。
但是意动不是离开客体和内容而独立存在的;它一定要指向一个客体,涉及一种内容。
譬如看必有所见,听必有所闻,思维必有所思及的对象。
所见、所闻和所思及之物是内容,见、闻、思维等就是意动。
布伦塔诺以为内容不是心理学的对象而是物理学的对象,意动才是心理学的对象。
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
三类之中以表象的意动为最根本的,其他的两类是在这一类的基础上形成的。
布伦塔诺的研究方法是和冯特不同的,布伦塔诺不反对使用实验方法,但是他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即自我观察。
布伦塔诺提出来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相对立的思想,对后来心理学有相当大的影响。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单子论是莱布尼兹最有名的哲学论述,莱布尼茨在《论自然本性》中把实体阐述为单子,他说“实体的本原,在生物那里就是灵魂,在别的东西那里就是实体的形式。
这种本原与物质相连就构成了一个真正的'一'的实体,但凭它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个单元,也就是这种本原,我名之为单子。
”单子=实体本原=简单实体=实体形式在莱布尼茨看来单子具有其固有的本性-知觉和内在的本原-欲望:知觉:莱布尼茨的基本规定是“知觉是一个单元中的对繁多性的表达”,也就是一个单子对所有其他单子或者说由单子构成的宇宙的表达。
知觉作为一种表达,其主体是单子,其对象是宇宙中所有的单子。
知觉是单子的一种自主活动,它不是由外部事物对知觉者起作用引起的。
欲望:莱布尼茨的规定是“欲望是从一种知觉到另一种知觉的倾向,是单子内在本原的活动”,也就是说单子具有自发性。
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由无意识所支配的,无意识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其中本我是人的本能欲望和冲动,自我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存在的,超我是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了人的无意识因素在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1.奠定现代心理学的基础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它不仅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且为现代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
精神分析理论对人的无意识、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2.揭示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即无意识、人格结构等方面。
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3.促进心理治疗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在精神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心理治疗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未来发展趋势1.跨学科融合随着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精神分析理论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
例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将为精神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实证研究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精神分析理论的实证研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验证精神分析理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该理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3.应用领域的拓展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心理治疗领域外,还将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种心理学的流派,它由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建立。
本文将探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治疗方法以及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核心概念1. 无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思想和欲望不仅表现在意识层面上,还存在于无意识中。
无意识是个体心理活动中被压抑和忽视的部分,通过解读梦境、自由联想等方法,精神分析师可以揭示无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
2. 冲突与防御机制: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个体内部存在着各种冲突,包括本我(冲动与欲望)、超我(内化的社会规范)和自我(平衡两者之间)之间的冲突。
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平衡,个体会运用各种防御机制,如压抑、转移、投射等,来处理冲突。
3. 儿童性欲阶段: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个体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其中儿童性欲阶段是关键。
弗洛伊德提出了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冲突和心理发展任务。
二、治疗方法1. 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患者被要求将自己的思维随意流动,不经过过滤和评判地表达出来,以便精神分析师能够获取更多的无意识信息。
2. 梦境解析: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梦境是无意识中冲突和欲望的表达形式。
通过解析梦境,分析师可以揭示个体无意识中的潜在需求和冲突,并帮助患者理解其中的心理动力。
3. 灵与治愈: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个体与精神分析师之间的关系对治疗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亲密而信任的关系,患者可以与师傅建立无需防御的连接,从而深入探索自己的无意识和根深蒂固的模式。
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 自我认同: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我认同是对内心冲突的平衡结果。
个体在成长中不断地寻找自我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压力和期望的影响。
2. 人际关系: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一个人的个人发展与与他人的关系密不可分。
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通过接触和冲突来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在关系中满足心理需求。
精神分析心理学(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既是一种精神病症的治疗方法,也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理论。
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代表人物有安妮·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等。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流派的理论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哲学观,构成了现代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1]中文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外文名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 psychoanalysis别名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产生时间1895年代表人物安妮·弗洛伊德,梅兰妮·克莱因1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思想背景▪科学背景2发展历程▪理论开端▪梦论产生▪学派成立▪学派分裂▪学派现状3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观点4主要贡献5主要缺陷1历史背景编辑社会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
首先,它是弗洛伊德企图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病态现象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帝国特别是维也纳在经济上由资本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在政治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互相交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精神沮丧,致使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其次,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试图解决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压抑所造成的社会病态现象的产物。
虽然资本主义极力宣扬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反对禁欲主义,要求婚姻自由,但是当时的奥地利帝国由于维多利亚时代遗风犹存,在家长式统治的犹太社会里,宗教气氛依然非常浓厚,社会禁忌十分严格,特别是在男女两性关系上更是如此,完全否定妇女在性方面的平等权,使女性的性本能受到严重压抑,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创伤。
作为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精神分析,正是适应这些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精神分析学术语速查索引A: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的个体心理学,是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而产生的,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安全感:人在摆脱危险情境或受到保护时所体验到的情感,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不了缺少的因素。
爱情:一种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一般是指男女之间产生的互相吸引、互相依恋的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强烈情感。
爱童症:亦称恋童癖,性变态的一种。
特征是专以未成年的同性或异性作为性幻想、性冲动、性行为的对象,通常是对青春发育前或更早的孩子(一般十二三岁或更小)。
恋童的表现为窥视、抚摸裸童的生殖器,有恋童意象和冲动等,少数有性交行为。
暗示疗法: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也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引导求治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解除心理压力,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暗适应:当环境从强光向弱光转变时,眼睛对光刺激的感觉下降,光敏感度提高,逐渐适应低强度照明的过程。
B:白日梦:在意识轻度模糊、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超越现实、打破时空界限、高度自我卷入的幻想活动。
本能:动物在进行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就会的能力,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的。
比较分析法:在各种心理学的观点、思想、学说和理论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和关系。
主要有四种方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暴露疗法:亦称内攻疗法,是冲击法的变式。
将患者置于最大刺激的情境中直至其刺激反应渐趋平缓。
包容需要:一种社会性需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舒茨的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中的基本人际需要之一,指个体想要和他人接触、交往,建立并维持满意的关系的需要。
背景效应:亦称上下文效应。
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又称“精神动力学”,译自英文“psychoanalysis”或“psychodynamics”。
主创人是弗洛伊德。
之后其杰出的弟子荣格衍生出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心理学受到东方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精神分析是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正式开端,也是心理学的正式开端。
弗洛伊德长期的临床经验,通过对大量精神病患者、神经症患者的观察与治疗,以及对他自己内心世界的艰苦分析,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该理论有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泛性论及精神病理学理化,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精神分析疗法实施,精神分析的技巧,主要由自由联想、解释、释梦和移情四部分组成。
弗氏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著作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奥秘》,本书主旨在于阐述潜意识的心理机制;《梦的解析》,最广为人知的著作,主要阐述了抗拒和压抑的作用;《性学三论》,阐述了“性”的内驱力——对个体行为产生的重要性。
这三部重要著作是精神分析学的三项奠基石,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1、泛性论在弗洛依德的理论中,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 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 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 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本着扬弃的态度,既不必迷恋信仰, 也不应做简单的否定。
我们可以运用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来解释种种典型的设计现象:运用性表达来唤起受众的某种心理情绪。
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它将个体的内心世界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将介绍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起源、理论和应用,并探讨其对个体发展、人际关系和心理治疗的重要影响。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起源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是维也纳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他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与概念,开创了心理治疗及心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后来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意识与潜意识、精神结构、童年经验和性与心理发展等。
首先,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
意识包括我们能够主动感知和思考的心理内容,而潜意识则是我们不易察觉的心理过程和欲望。
潜意识中的冲突、欲望和压抑情绪对我们的行为和情感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精神分析心理学将人的心智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的原始部分,包括我们的基本欲望和冲动;自我是对现实的认知和调节部分;超我是内化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这三个部分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此外,童年经验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童年时期经历的冲突和体验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长久的影响,这些经验往往在潜意识中留下痕迹,并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
最后,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性与心理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性欲望在儿童时期会经历一系列不同的阶段,即性心理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的滞留和冲突都会对个体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
三、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应用精神分析心理学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理论,它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
通过分析个体的梦境、自由联想、情感表达和童年回忆等,精神分析心理学帮助个体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和解决内心的问题。
此外,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于人际关系和组织行为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论文推荐文章精神信仰的心理学阐述论文热度:大学生犯罪心理浅谈分析论文热度:网络群体事件的心理学分析论文热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论文热度:电大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论文热度:精神分析心理学在了解人心、人性真相方面有其特长。
而精神分析对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通过挖掘人的潜意识来研究并治疗心理病态的观点却普遍保持一致。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精神分析心理学论文篇一《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摘要:精神分析和积极心理学在理论上看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学理论,但是仔细比对其中的观点,不难发现,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同样蕴含着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关键词:精神分析;积极心理学;比较分析在20世纪末,塞里格曼在指出了心理学发展的不足之处的同时,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同时,蒂纳等人共同提出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三大主要研究内容: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个人品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从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以其强劲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上的各个学科产生影响,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关注。
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之前,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它作为当时心理学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流派,对当时乃至现在的心理学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不光对20世纪的心理学,甚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对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通过挖掘人的潜意识来研究并治疗心理病态的观点却普遍保持一致。
因为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大部分是精神类疾病或者神经症的患者,故而曾有人戏称精神分析是“研究病态的心理学理论”。
表面上看,似乎精神分析的观点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没有交接之处,但是通过梳理两种理论的内涵,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
一、阿德勒理论中的积极思想积极情绪是一种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它能激发人们产生接近或者接近倾向的行为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