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心理学专业课:发展心理学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黑龙江省考研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重点概念整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及其行为的科学。
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旨在理解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在黑龙江省考研中,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考研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重点概念进行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它关注人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涉及观察、实验和调查等。
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发展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在不同阶段上的需要、能力和特征。
二、儿童发展1. 婴儿期发展: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口头和非口头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他们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并逐渐掌握坐、爬、站和走等基本动作。
2. 幼儿期发展:幼儿期从2岁到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开始独立行动,并发展出一定的社交技能。
同时,他们逐渐理解对象的永恒性和保留性。
3. 儿童期发展:儿童期从6岁到11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
他们开始理解逻辑推理,并能够进行抽象思维。
儿童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并形成自己的人际关系。
三、青春期发展青春期是指从11岁到20岁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着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变化。
青春期是个性、价值观和身份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人对自我和他人的反思增加,社交关系日益复杂。
四、成年期发展成年期包括早期成年期、中年期和晚年期。
在这个阶段,个人面临婚姻、事业和家庭等方面的不同挑战。
个体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五、老年期发展老年期是指65岁及以上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面临身体和认知功能的变化。
老年人可能经历失去亲人、社交圈子变小以及身体健康问题等挑战。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内心理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在生命周期中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对个体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1.1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段内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2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中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1.3 发展心理学通过长期观察和实验研究,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1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从胎儿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过程。
2.2 研究对象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个体。
2.3 研究内容涵盖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1 发展心理学采用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
3.2 通过长期追踪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揭示了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3.3 发展心理学还借助神经科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4.1 发展心理学涉及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不同领域。
4.2 研究内容包括儿童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
4.3 发展心理学还关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社会适应等问题,以及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退化、心理健康等方面。
五、发展心理学的应用价值5.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家庭教育、儿童保健等领域具有指导作用。
5.2 通过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特点,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5.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维护。
总结: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段内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个体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全解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内容。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具体涵盖了从生命孕育到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
它不仅关注个体在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还探讨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其主要任务包括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等。
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一)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性本能的驱动密切相关,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冲突和发展任务,如果这些冲突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发展任务或危机,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幼儿期的自主对羞怯和疑虑等。
(二)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华生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塑造的,而非内在的心理因素。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调通过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行为。
(三)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实现的,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四)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等多个相互嵌套的环境系统的影响。
专业课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了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涵盖了从婴儿期到晚年期的各个阶段。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旨在揭示人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简要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生物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情感发展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理论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2. 生物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生物发展理论认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的发展。
它强调遗传因素对发展的影响,并通过研究基因、脑结构和激素等生物因素来解释个体发展的规律。
3. 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其中,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和逻辑思维等不同阶段,而维果茨基则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4. 社会情感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社会情感发展理论探讨了人际关系和情感体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埃里克森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关系的发展对个体的身份建立和心理成熟至关重要。
5. 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生态系统理论将个体发展置于环境背景中进行研究,并强调环境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
它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关系,从而影响着个体的发展路径。
三、发展心理学的实践应用1. 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2. 心理咨询与临床领域的应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心理咨询和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困境进行分析和干预,心理咨询师和临床心理学家可以帮助个体实现心理健康和良好的自我发展。
发展心理学概述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从出生到衰亡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这是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
2.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两个加速期(婴幼儿期,少年期)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1)描述(2)解释(3)预测(4)控制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的过程,简称发展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
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1)横向研究: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2)纵向研究: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3)纵横交叉研究:先横向再纵向6.心理发展的动因(1)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
(2)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两者是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和观察模仿学习在发展心理学中得到广泛认同。
(5)文化历史论(维果茨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701)维果茨基将心理机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2)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归纳为四个指标:一是随意化,二是概括-抽象化,三是整体化,四是个性化。
发展心理学概述引言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它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成年发展和老年发展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概述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研究人类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发展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1. 发展发展是指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所经历的变化。
发展可以分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了解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模式和机制。
2. 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两种观点。
连续性观点认为发展是平稳和连续的过程,个体在不同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而阶段性观点认为发展是由一系列离散的阶段所组成的,每个阶段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
3. 自然与社会因素发展心理学研究中认为发展是由自然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自然因素包括基因、生理发育和生物学过程,而社会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文化等环境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依据一些基本理论来解释和预测个体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理论: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
他提出了四个发展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这一理论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2. 爱因斯坦的社会发展理论爱因斯坦的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域”这个概念,指出个体在与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互动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通过社会和文化交互来实现的,个体通过与更有经验的人互动,逐渐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心理学的实践应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婴幼儿教育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为婴幼儿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讲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1.种系心理发展✧种系心理的进化●(1)刺激感应性阶段。
神经系统特点:无中枢网状神经系统。
代表动物: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腔肠动物(水螅)。
●(2)感觉阶段。
神经系统特点:网状神经系统进化到梯形神经系统,出现有彼此独立的原生质的神经元,神经元的联结叫突触,突触式的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产生新的功能。
代表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
●(3)知觉阶段。
神经系统特点:有中枢神经系统,成管状,前端膨大,为脑泡;后端为脊髓。
代表动物:低级脊椎动物(鱼类、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4)思维萌芽阶段。
神经系统特点:有类似人类的神经系统。
能利用简单工具解决问题;模仿人的动作;学会手势语。
代表动物:哺乳动物(如类人猿)✧人类心理的进化●人类进化人类进化的三个前提条件:(1)直立行走和手的发展;(2)使用和制造工具;(3)因交往需要产生语言。
●人类心理特点一是意识性心理;二是社会性心理;三是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3.个体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一生心理发展的趋势。
(二)发展心理学1.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2.民族心理学3.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为: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发展心理学的一般问题1.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与环境的含义(2)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的三种形态●先天与后天之争●成熟与学习之争●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争(3)遗传、环境作用的三种水平●绝对决定论●相对决定论●相互作用论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不同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质的不同以及在同一阶段中的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接近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如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研究生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研究生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以及人类群体在生命周期中发展和变化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个体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下面将对研究生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引起的。
认知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支持与指导。
二、认知发展1. 传感器imotor(出生至2岁)阶段:婴儿通过感知刺激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久性、目标导向和基本数量概念等认知能力。
2. 前现象操作阶段(2-7岁):儿童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和符号思维,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境界转换,但还存在中心思维和固定化思维的倾向。
3.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儿童学会进行逻辑推理,能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操作,开始具有逻辑推理能力。
4. 形式运作阶段(11岁至成年):青少年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加抽象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三、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指个体情感体验和情绪调节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过程。
情感发展受到遗传、生物、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玩耍期(1-3岁):儿童开始表现出基本的情绪体验,包括快乐、愤怒、恐惧等。
但在情绪调节方面比较困难,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2. 早期儿童(3-6岁):儿童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并开始学会合适的情感调节方式。
但情绪的表达和调节仍然相对简单。
3. 中童期(6-12岁):儿童的情感表达愈加复杂,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开始具备情绪识别和情感管理的能力。
4. 青春期(13-19岁):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使得青少年情感更加复杂,他们面临更多的情绪挑战,并需要学习有效地处理情绪和压力。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发展心理学概述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到成年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
2、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追踪研究法、横断面研究和个案研究法。
3、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各个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特点。
4、发展的连续性:尽管发展具有阶段性,但各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是连续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一阶段的发展又是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胎儿发展1、胎儿发展的基本过程:受精卵形成后,经过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胚胎,然后胚胎进入子宫腔内,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2、胎儿发展的关键期:从受孕到出生前的8周内,是胎儿神经系统和各种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因素会对胎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婴儿期的发展1、婴儿期的生理发展: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体发育、运动技能和神经系统等方面。
2、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发展。
3、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依恋关系和社交技能等方面。
四、儿童期的发展1、儿童期的生理发展:儿童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运动技能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发展。
2、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思维、记忆、学习等方面的发展。
3、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社交技能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五、青少年期的发展1、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性征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发展。
2、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思维、学习、决策等方面的发展。
3、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社交技能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发展。
4、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自卑感等。
发展心理学知识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性质1.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a,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
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为人类心理的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
b,心理的种族发展,是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叫民族心理学。
c,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发生,发生指的是心理,从无到有。
二是发展。
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
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
2.心理发展的性质[]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维果斯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决定是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所以人的心理发展是受人类社会环境制约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实现的的。
[]心理发展的活动性人的心理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就是活动。
动作和活动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两个方面。
活动的内化,也就是外部的活动,逐步改造为内部智力的活动。
(列昂杰夫),这是说,内化是一种过程,内化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转化过程,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在这里超越是指能够超出外部活动的界限而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表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方向性是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顺序性是指遵循着确定的序列,从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到中老年期发展变化。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他是按不均衡的速度向前进展的。
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1个加速期,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缓慢发展期,少年期是第2个加速期,伴随青春期结束,心理发展进入成熟期,中年期处于平稳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心理变化走下降趋势。
吉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发展心理学重点概念总结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在生命不同阶段内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在吉林省考研心理学考试中,掌握发展心理学的重点概念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针对吉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发展心理学的重点概念进行总结,以便考生有一个清晰的复习指导。
第一概念: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老年不同阶段内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心理的变化、发展和成长,并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别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模式。
第二概念:发展发展是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涵盖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发展过程中,个体逐渐获得和提升能力、技能和知识,并与环境相互作用。
第三概念:发展周期发展周期是指个体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常用的发展周期划分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每个发展周期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四概念:发展任务发展任务是指个体在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心理发展和适应任务。
各个发展周期具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例如婴儿期的依恋与探索任务,青少年期的身份建立任务等。
完成这些任务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概念: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形成适应社会的行为和态度。
社会化的过程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化的程度和质量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和身份认同。
第六概念: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提升。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人类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第七概念:性别与性别认同性别是指个体在生理上的男性或女性特征,而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性别的认同和接纳程度。
性别和性别认同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第八概念: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稳定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随着年龄增长和发展的一门科学。
本文将简要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重要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学科的知识。
一、基本概念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在人类生命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它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发展任务和发展风险,以及促进发展的因素和干预措施。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胎儿到老年期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主要理论发展心理学领域有很多著名的理论,这些理论试图解释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1、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内在的心理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来源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2、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引起的。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强化和惩罚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
3、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认知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认为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认知结构的平衡。
4、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与环境互动。
三、重要知识点发展心理学涉及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要点:1、胎儿期的发展:胎儿期的环境因素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营养、药物、吸烟和饮酒等。
2、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婴儿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和前操作阶段。
3、儿童期的社会认知发展:儿童期是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包括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青春期的身心发展: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的变化、性成熟和认知发展等。
5、成年期的认知发展:成年期是认知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概述范文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和发展。
它的研究对象是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整个生命周期。
发展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生物学影响、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等。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生物学影响被认为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遗传因素通过基因传递给个体,影响其身体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环境因素包括个体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个体与其他人的互动。
这些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研究表明父母对婴儿的照顾方式会影响其情感和社会发展。
在认知发展方面,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思维和知觉的变化。
根据许多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后的几年中会经历巨大的认知变化。
例如,亚当斯和洛克(Adams & Locke)的研究发现,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识别出他们的母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学习语言,理解抽象概念和解决复杂问题。
发展心理学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领域,如性别发展、道德发展和人格发展等。
性别发展研究探讨个体的性别身份形成的过程,以及人们在不同性别角色中的经验和行为差异。
道德发展研究探讨个体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和变化。
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个体的人格特征如何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发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涉及的领域广泛而复杂。
其中,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围绕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展开讨论,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三个方面。
一、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领域,关注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变化和认知发展。
具体知识点如下:1. 神经发展:儿童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迅速发育,尤其是大脑。
不断发育和连接的神经元网络为儿童的认知和情绪表达提供支持。
2.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从出生到成人,儿童经历了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
3. 语言发展:语言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婴儿啼哭到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儿童经历了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
4. 社会情感发展:儿童从小就开始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学会表达情感和感受他人情感。
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包括自主性、依恋和同理心等方面。
二、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发展是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转折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知识点:1. 身份与自我:青少年是在寻找自我身份和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
他们经历着身体、性别、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试图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角色。
2. 外貌与身体形象:青少年对于自己的外貌和身体形象非常敏感,他们可能面临着身体发育速度不一致、社会评价、自尊等问题。
3. 同伴关系:青少年更多地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们通过与同伴互动来学习社会技能、发展自我意识等。
4. 决策与风险行为: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对风险行为有较高的接受度。
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风险认知逐渐发展,但也面临着偏差决策的风险。
三、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涉及到工作、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改变和适应。
以下是成人发展的主要知识点:1. 职业选择与发展:成人进入职场后,需要面临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问题。
考研心理学专业课: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
考研的学生今天就先跟我们一起来大概了解一下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发展心理学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具体而言,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年龄特征,包括知觉、思维等;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动机、性格等。
除此之外,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还必须结合四个方面: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言语发展。
在个体发展心理学中,儿童(0~18岁)心理学是其最核心部分。
2.研究任务(1)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最基本目的)。
(2)解释:解释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
(3)推断和预测: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作出推断和预测。
(4)控制:根据科学理论控制研究对象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1)近代社会的发展。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能量转化,进化论(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
(3)近代教育的要求:①裴斯塔洛齐对自己三岁孩子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是儿童心理学的先声。
②普莱尔1882年出版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学》,成为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③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主张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从经验中得来的。
④卢梭提出了“机能论”,认为儿童发展动力来自机体内部,并最早提出了“阶段”、“成熟”。
⑤夸美纽斯提倡人文主义教育。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出版了著作:《衰老:人的后半生》,但霍尔没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个体一生的发展。
2018考研心理学专业课:发展心理学概
述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
考研的学生今天就先跟我们一起来大概了解一下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研究对象
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发展心理学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具体而言,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年龄特征,包括知觉、思维等;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动机、性格等。
除此之外,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还必须结合四个方面: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言语发展。
在个体发展心理学中,儿童(0~18岁)心理学是其最核心部分。
2.研究任务
(1)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最基本目的)。
(2)解释:解释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
(3)推断和预测: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作出推断和预测。
(4)控制:根据科学理论控制研究对象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1)近代社会的发展。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能量转化,进化论(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
(3)近代教育的要求:①裴斯塔洛齐对自己三岁孩子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是儿童心理学的先声。
②普莱尔1882年出版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学》,成为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③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主张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从经验中得来的。
④卢梭提出了“机能论”,认为儿童发展动力来自机体内部,并最早提出了“阶段”、“成熟”。
⑤夸美纽斯提倡人文主义教育。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出版了著作:《衰老:人的后半生》,但霍尔没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个体一生的发展。
(2)精神分析学派率先对个体生命全程做了研究。
①荣格最早提出研究成年期,其发展观涉及三方面: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重视中年危机;论述了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
②埃里克森在荣格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的年龄划分从青春期扩展至老年期,即生命全程。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①1930年何林渥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②1935年古德伊洛弗出版《发展心理学》,其科学性和系统性都超过了何林渥斯。
③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了“儿童心理学”作章名。
(4)我国最著名的关于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提法(补充):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生命全程发展观,初步阐述了人的心理发展的趋势。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1.横断设计
(1)含义: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2)优点:①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②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③省钱、省时、省力;④不存在重复测量的问题。
(3)缺点:①缺乏系统连续性;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④存在同辈效应,即群体中一些年龄差异是由群体成长时的文化或历史差异造成,而非发展的原因。
2.纵向设计
(1)含义: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设计。
(2)优点:①能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规律;②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3)缺点:①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②反复测量降低数据可靠性;③较长的周期使变量增多;④存在跨代效应,即目标群体来自某一特殊年代,该年代的显著特征为群体带来了特定的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难以推广;⑤费时费力。
3.聚合交叉设计
(1)含义:将横断设计和纵向设计结合起来,首先在同一时间内选定不同的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各个群体进行纵向研究。
(2)优点::①该设计既克服了纵向设计的缺点,又保留了横向设计的长处,因而科学性、适用性很强。
②该设计既可以在短期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的总体状况,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儿童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3)缺点:①花费多,耗时大;②所得结论推广到别的群体中时仍然有一定问题。
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