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 杨韬
- 格式:doc
- 大小:658.50 KB
- 文档页数:19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班级:作者: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指导老师:2007.11.05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又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让我们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3)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设计题目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μ,许用应力为[σ],G处输入转矩为eM,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t F、径向力r F 的作用,且r F =2t F 。
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1.4≤h D ≤1.6,2.5≤hb≤4, 3l =1.2r,已知数据如下表:1/l m2/l m/E Gpaμ[]/Mpa σ1/Mpa τ-0.11 0.181500.27120180τψτε/P kW/(/min)n r/r m0.05 0.7815.52800.06(一) 画出曲轴的内力图。
柴油机曲轴静强度分析李宁;陈克【摘要】发动机工作中曲轴承受着周期性变化的交变载荷,会引起曲轴的疲劳失效.对曲轴三维模型进行基于有限元法的疲劳强度分析.用HyperMesh建立曲轴网格模型,使用Abaqus加载弹簧约束、余弦载荷,使计算模型更接近于实际工况,得到曲轴应力载荷分布图;计算出曲轴强度安全系数,并对其进行校核,最后提出提高曲轴疲劳强度的措施.【期刊名称】《沈阳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7)003【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曲轴;HyperMesh;Abaqus;疲劳强度【作者】李宁;陈克【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沈阳110159;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沈阳1101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2大量试验表明,柴油机曲轴失效破坏的主要形式是弯曲疲劳断裂,这与曲轴的结构特点和受力工况有关。
大多数研究采用整体曲轴进行分析,而曲轴静强度分析主要用于概念设计阶段对曲轴的评估,或用在优化设计曲轴时对比曲轴强度的变化,可不必采用整体曲轴模型[1]。
确定曲轴强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试验研究、二是分析计算。
由于试验研究费用高,只能在已制成的曲轴进行,不能在设计阶段进行,并且不能代表整批曲轴强度,因此应采用分析计算[2]。
曲轴强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截断简支梁法、连续梁法和有限元法[3]。
简支梁法计算简单,使用方便;连续梁法计算复杂,但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有限元法计算精确,可准确地计算出曲轴应力[4]。
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加载余弦载荷,进行求解计算,得到应力分布情况,使用HyperMesh和Abaqus有限元软件联合对A和B两种不同几何结构的柴油机曲轴模型静强度进行分析。
曲轴简化为1/2曲拐模型,采用不同网格类型对其划分,计算在余弦载荷工况下的曲轴强度,对于曲轴设计及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1 曲轴模型的建立根据柴油机曲轴结构参数,用Pro/E软件画出柴油机1/2 曲轴几何模型A、B,如图1所示。
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数据号:7.2I16学号:4212XXXX姓名:学长只能帮你到这了指导教师:魏媛2014年9月9日目录:1.设计目的2.设计任务及要求2.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2.2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2.3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3.设计题目及设计内容4.设计的改进意见及措施4.1提高曲轴的弯曲强度 4.2提高曲轴的弯曲刚度 4.3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5.设计体会6.参考文献7.附录7.1 通用程序框图7.2 C语言程序7.3 计算输出结果7.4 标识符1.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利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有以下六项: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课程设计可把材料力学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设计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到处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班级:机械工程系铁道车辆1班作者:刘晨(2014120892)题目:曲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指导老师:任小平老师2016年6月9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2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3三、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3四、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4五、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4六、设计题目-----------------------------------------------------4七、设计内容-----------------------------------------------------5(一)画出曲柄轴的内力图-------------------------6(二)设计曲柄颈直径d,主轴颈直径D-------7(三)校核曲柄臂的强度-----------------------------8(四)校核主轴颈的疲劳强度----------------------11(五)用能量法计算A截面的转角---------------12(六)计算机程序--------------------------------------14八、设计的改进措施及方法------------------------------18九、设计体会--------------------------------------------------19十、参考文献--------------------------------------------------20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序号: 160题号: 10 - 16教学号:专业: 土木工程(路桥)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2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3三、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3四、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4五、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4六、设计题目————————————————5七、设计内容————————————————6 (一)画出曲柄轴的内力图------------------ 7 (二)设计曲柄颈直径d,主轴颈直径D------- 9 (三)校核曲柄臂的强度--------------------10 (四)校核主轴颈的疲劳强度--------------- 14 (五)用能量法计算A截面的转角----------- 15 (六)计算机程序------------------------- 17八、设计体会——————————————----21九、参考文献——————————————----2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对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得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班级:铁车三班学号:2014120950姓名:杨韬指导老师:任小平一、 设计目的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二、设计题目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 、μ,许用应力为[σ],G 处输入转矩为e M ,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t F 、径向力r F 的作用,且r F =2tF 。
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1.4≤h D ≤1.6,2.5≤hb≤4, 3l =1.2r,有关数据如下表:要求: 1. 画出曲轴的内力图。
2. 设计曲轴颈直径d ,主轴颈直径D 。
3. 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4. 校核主轴颈H-H 截面处的疲劳强度,取疲劳安全系数n=2。
键槽为端铣加工,主轴颈表面为车削加工。
5. 用能量法计算A-A 截面的转角y θ,z θ。
数据零件图:单缸柴油机曲轴零件简化图:三、设计内容3.1 柴油机曲轴的内力图(1)受力分析计算简图:计算外力偶矩:Me=9549·Pn=9549×16.4/300=572.94 计算切向力Ft ,径向力Frt F =e M r =9549N r F =2t F=4774.5N 由平衡条件计算反力:在xOy 平面: Ay F =212r F l l l +=2963.5N Fy F =112r F l l l +=1811N在xOz 平面: Az F =212t Fl l l +=5927N Fz F =112t Fl l l +=3622N (3)内力分析:画出内力图。
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说明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序号: 160题号: 10 - 16教学号:专业: 土木工程(路桥)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2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3三、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3四、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4五、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4六、设计题目————————————————5七、设计内容————————————————6 (一)画出曲柄轴的内力图------------------ 7 (二)设计曲柄颈直径d,主轴颈直径D------- 9 (三)校核曲柄臂的强度--------------------10 (四)校核主轴颈的疲劳强度--------------- 14 (五)用能量法计算A截面的转角----------- 15 (六)计算机程序------------------------- 17八、设计体会——————————————----21九、参考文献——————————————----21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对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得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数据号:7.7-6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设计目的 (3)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3)2.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3)2.2、分析讨论及说明书部分的要求 (4)2.3、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 (4)三、设计题目 (4)3.1、数据1)画出曲柄轴的内力图 (5)2)设计主轴颈D和曲柄颈直径d (8)3)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9)4)校核主轴颈飞轮处的疲劳强度 (15)5)用能量法计算A端截面的转角yθ,zθ (16)四、分析讨论及必要说明 (20)五、设计的改进措施及方法 (20)六、设计体会 (21)七、参考文献 (21)附录一.流程图 (24)二.C语言程序 (25)三.计算输出结果 (28)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利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有一下六项:(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把材料力学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到处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曲柄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序号: 160题号: 10 - 16教学号:专业: 土木工程(路桥)姓名:指导教师:目录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2二、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3三、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3四、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4五、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4六、设计题目————————————————5七、设计内容————————————————6 (一)画出曲柄轴的内力图------------------ 7 (二)设计曲柄颈直径d,主轴颈直径D------- 9 (三)校核曲柄臂的强度--------------------10 (四)校核主轴颈的疲劳强度--------------- 14 (五)用能量法计算A截面的转角----------- 15 (六)计算机程序------------------------- 17八、设计体会——————————————----21九、参考文献——————————————----2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我们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对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应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得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答辩成绩设计成绩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号7.2数据II-8学号作业编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说明书前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合起来;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个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与工程中的一般设计过程相似.从分析设计方案开始到进行必要的计算.设计说明书并对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材料力学设计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设计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结合设计题目复习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制定设计步骤、方法以及时间分配方案等;2.从外力变形分析入手,分析及算内力、应力及变形,绘制各种内力图及位移、转角曲线;3.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及必要的公式推导;4.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调试;5.上机计算,记录计算结果;6.整理数据,按照要求制作出设计计算说明书;7.分析讨论设计及计算的合理性和优缺点,以及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设计说明书目录设计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 (1)设计过程 (2)1.外力分析 (2)2.内力分析 (2)43.设计d和D …...............................................................................................4.设计h和b并校核曲柄臂强度 (4)5.H-H截面处疲劳强度校核 (5)6.能量法计算A-A截面转角θy和θz (6)7.改进措施 (8)设计体会与总结 (8)附录计算机程序设计 (9)参考文献 (1)2设计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某柴油机曲轴可简化为如图1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牌号QT450-5. ζ=324MPa.sζb=450MPa. δ=5%).弹性常数为E和μ.许用应力为[ζ].G处输入转距为M e.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F t和径向力F r的作用.且F t=2F r.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 1.4≤h/D≤1.6. 2.5≤h/b≤4. l3=1.2r.有关数据见表1l1/m l2/m E/GPaμ[ζ]/MPaη-1/MPaεηψηP/kW n/(r/min)r/m 0.11 0.18 150 0.27 120 180 0.78 0.05 15.7 320 0.06表11-曲轴颈2-曲柄臂3-主轴颈图1 单缸柴油发动机曲轴简化图要求:1.画出曲轴的内力图;2.设计d和D;3.设计h和b,校核曲柄臂强度;4.校核主轴H-H截面处的疲劳强度.取疲劳安全系数n=2.键槽为端铣加工.主轴颈表面为车削加工;5.用能量法计算A-A截面的转角θ、θz.y设计过程>>>1.外力分析<<<曲轴所受外力图如图2所示.①求主动力∵力矩M e {N ⋅m }=9549P {kW }n {rpm }=9549⋅15.7320N ⋅m =468.5N ⋅m又∵yOz 平面内∑M 主轴颈=M e −F t ⋅r =0∴F t =M e r =468.5N ⋅m 0.06m =7808.2N ,F r =F t 2=3904.1N②求支反力{∑F Z =F Az +F Fz −F t =0∑F y =F Ay +F Fy −F r =0∑F Z =F Az +F Fz −F t =0xOy 平面内∑M A (F i e )=(l 1+l 2)⋅F Fy −l 1⋅F r =0yOz平面内∑M A (F i e )=(l 1+l 2)⋅F Fz −l 1⋅F t =0⇒{F Fy =l 1l 1+l 2F r =0.11(0.11+0.18)⋅3904.1N =1480.9N F Ay =F r −F Fy =(3904.1−1480.9)N =2423.2N F Fz =l 1l 1+l 2F t =0.11(0.11+0.18)⋅7808.2N =2961.7N F Az =F t −F Fz =(7808.2−2961.7)N =4846.5N>>>2.内力分析<<<分别分析AB,BC,CD,DE 段的受力,得各段所受的轴力和弯矩,综合得曲轴所受弯矩图如图3所示,轴力图如图4所示. 图3-a M x 图图3-b M y图图3-c M z图图3 曲轴所受弯矩分布图(单位均为N·m)图4 曲轴所受轴力分布图(单位为N)>>>3.设计d 和D <<<由图3和图4知,主轴颈上E 处截面为危险截面;曲轴颈上CD 中点处截面为危险截面.两个危险截面的危险点均受两向弯曲和扭转.球墨铸铁为塑性材料.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对于受弯扭组合变形的圆形截面轴.强度条件为:σr 3=1W 弯⋅√M 扭2+M 弯2=32π⋅d 所求轴3⋅√M x 2+M y 2+M z 2⩽[σ]代入图4中的数据,得:{σr 3,CD 中点=32π⋅d 3⋅(√290.82+533.12+266.62N ⋅m )⩽[σ]=120MPa σr 3,主轴颈上E 点=32π⋅D 3⋅(√468.52+426.52+213.22N ⋅m )⩽[σ]=120MPa ⇒{d ⩾38.33mmD ⩾38.42mm取d =D =40mm>>>4.设计h 和b 并校核曲柄臂强度<<<由图4知,曲柄臂上E 点所在截面为危险截面,受两向弯曲、扭转和轴向压缩(剪力F Q 的影响不计).危险截面的应力分布如图5所示.由图5知可能的危险点为D 1,D 2 ,D 3.图5 曲柄臂上危险截面的应力分布①对D1点进行应力分析.由图5知D1点只受压应力作用.σD1=σD1,FN+σD1,Mx+σD1,Mz=−FN,E,曲柄臂A曲柄臂−Mx,E,曲柄臂W x,曲柄臂−Mz,E,曲柄臂W z,曲柄臂=−1480.9Nb⋅h−468.5N⋅mb⋅h2/6−213.2N⋅mb2⋅h/6...ⓐ对D2点进行应力分析.由图5知D2点受压应力和切应力共同作用.σD2=σD2,Fn+σD2,Mz=−FN,E,曲柄臂A曲柄臂−Mz,E,曲柄臂W z,曲柄臂=−1480.9Nb⋅h−213.2N⋅mb2⋅h/6...ⓑτD2=My,D2α⋅h⋅b2=426.5N⋅mα⋅h⋅b2...ⓒ对D3点进行应力分析.由图5知D3点受压应力和切应力共同作用.σD3=σD3,FN+σD3,Mx=−FN,E,曲柄臂A曲柄臂−Mx,E,曲柄臂W x,曲柄臂=−1480.9Nb⋅h−468.5N⋅mb⋅h2/6...ⓓ,τD3=ντD2...ⓔ由第三强度理论,强度条件为∣σD1∣⩽[σ]=120MPa...ⓕ,√σD22+4τD22⩽[σ]=120MPa...ⓖ,√σD32+4τD32⩽[σ]=120MPa...ⓗ根据题目要求和强度条件编写程序(见附录).由程序得得合适的h、b的值为h=57mm,b=23mm对应的系数分别为α=0.258,β=0.248,ν=0.768①参照《材料力学》图8-25所作;这部分的解题过程参照《材料力学》例8-7校核曲柄臂强度:将程序算得的值代回ⓐ~ⓗ得σD1=−81.17MPa,σD2=43.55MPa,σD3=38.75MPa,τD2=54.82MPa,τD3=42.11MPa {∣σD1∣=81.17MPa⩽[σ]=120MPa√σD22+4τD22=117.97MPa⩽[σ]=120MPa√σD22+4τD22=92.71MPa⩽[σ]=120MPa由此得出结论:曲柄臂满足强度条件>>>5.H-H截面处疲劳强度校核<<<由图4知,H-H截面处危险点的最大工作应力τMAX =MeW P,主轴颈=Meπ⋅D3/16=468.5π×(40×10−3)3/16Pa=37.28MPa∵σb=450MPa键槽为端铣加工,主轴颈表面为车削加工. ∴Kτ=1.43①,β=0.9438②∴在最危险的对称循环工况下,安全系数n τ=τ−1Kτετ⋅βτmax=1801.430.94437.28=3.187>2由此得出结论:H-H截面的疲劳强度足够.①由《材料力学》图13-10估得②由《材料力学》表13-3得>>>6.能量法计算A-A 截面转角θy 和θz <<<利用图形互乘法求解①.1)求θy :在A 点处施加一绕y 轴的单位力偶M y =1,得该单位力偶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6所示.图6 单位力偶M y =1作用下曲轴所受弯矩分布图图6和图3-b 互乘,得其中E πD 464=E πd 464=2×1011Pa ×π×(0.04m )464=2.51×104N ⋅m 2...⓶E 2(1+μ)βhb 3=2×1011Pa 2(1+0.27)×0.349×0.057m ×(0.023m )3=1.91×104N ⋅m 2...⓷ωAB 段M C ,AB 段=12×(0.11−0.036)m ×358.6N ⋅m ×0.8299=11.01N ⋅m 2...⓸① 忽略剪力和轴力的影响θy =∑y (ωi M Ci EI i +ωj M Cj GI t j )=ωAB 段M C ,AB 段+ωEF 段M C ,EF 段E πD 464+ωBC 段M C ,BC 段+ωDE 段M C ,DE 段E 2(1+μ)βhb 3+ωCD 段M C ,CD 段Eπd 464...⓵ωBC 段M C ,BC 段=0.06m ×358.6N ⋅m ×0.7448=16.02N ⋅m 2...⓹ωCD 段M C ,CD 段=0.036m ×358.6N ⋅m ×0.6828+12×0.036m ×(533.1−358.6)N ⋅m ×0.6621+0.036m ×426.5N ⋅m ×0.5586+12×0.036m ×(533.1−426.5)N ⋅m ×0.5793=20.58N ⋅m 2...⓺ωDE 段M C ,DE 段=0.06m ×426.5N ⋅m ×0.4966=12.71N ⋅m 2...⓻ωEF 段M C ,EF 段=12×(0.18−0.036)m ×426.5N ⋅m ×0.3311=10.17N ⋅m 2...⓼⓶~⓼代入⓵得θy =3.17×10−3rad2)求θz :在A 点处施加一绕z 轴的单位力偶M z =1,得弯矩和轴力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图7 单位力偶M z =1作用下曲轴所受弯矩分布图图7和图3-c 互乘,得θz =∑zωM z,i M Ci EI i =ωAB 段M C ,AB 段+ωEF 段M C ,EF 段E πD 464+ωBC 段M C ,BC 段+ωDE 段M C ,DE 段E b 3h 12+ωCD 段M C ,CD 段E πd 464...(a)其中E πD 464=E πd 464=2×1011Pa ×π×(0.04m )464=2.51×104N ⋅m 2...(b)E b 3h12=2×1011Pa×(0.023m)3×0.057m12=1.16×104N⋅m2...(c)ωAB段MC,AB段=12×(0.11−0.036)m×179.3N⋅m×0.8299=5.51N⋅m2...(d)ωBC段MC,BC段=0.06m×179.3N⋅m×0.7448=8.01N⋅m2...(e)ωCD段MC,CD段=0.036m×179.3N⋅m×0.6828+12×0.036m×(266.6−179.3)N⋅m×0.6621+0.036m×213.2N⋅m×0.5586+12×0.036m×(266.6−231.2)N⋅m×0.5793=10.29N⋅m2...(f)ωDE段M C,DE段=0.06m×213.2N⋅m×0.4966=6.35N⋅m2...(g)ωEF段MC,EF段=12×(0.18−0.036)m×213.2N⋅m×0.3311=5.08N⋅m2...(h)(b)~(h)代入(a)解得θz=2.07×10−3rad>>>7.改进措施<<<∙合理安排施加在曲轴让的载荷,在机械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将集中载荷适当分散,或者让集中力尽量靠近支座;改善结构形式,合理设计和布置支座并尽量缩小曲轴的跨度;选择和里的截面形状以及材料.这些都可以提高曲轴的弯曲刚度.①∙减少应力集中,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出现带尖角的孔、槽等结构,而应采用圆角过渡.尤其是曲柄臂与主轴颈/曲轴颈的连接处容易发生破坏,所以应当用曲率半径较大的圆角.∙增大构件的表层强度,以提高构建疲劳强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是提高加工质量,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并避免工艺缺陷(夹渣、气孔、裂缝等)引起的严重应力集中;二是对曲轴应力集中的部位如键槽处进行表面热处理或化学处理,如采取表面高频淬火、渗碳、滚压、喷丸等工艺,是构件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减少表面出现裂纹的机会.②①《材料力学》§6-5②《材料力学》§13-9设计体会与总结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在力学老师的指导和课本的参考下,完成了全部设计过程.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加深了对材料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巩固了之前学习的课程知识;熟练掌握了对办公软件LibreOffice 、三维CAD软件CATIA、二维CAD软件DraftSight和C语言的应用;了解了论文的标准格式;学习了答辩的相关知识及技巧.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附录计算机程序设计根据《材料力学》表3-1,由线性插值法得出α、β、ν关于h/b的大致函数关系式:α≈{0.018(h/b)+0.213, 2.5⩽h/b⩽3.00.015(h/b)+0.222, 3.0⩽h/b⩽4.0β≈{0.028(h/b)+0.179, 2.5⩽h/b⩽3.00.018(h/b)+0.209, 3.0⩽h/b⩽4.0ν≈{−0.028(h/b)+0.837, 2.5⩽h/b⩽3.0−0.008(h/b)+0.777, 3.0⩽h/b⩽4.0由强度条件和题目要求,设计程序框图如下①:①由Structorizer生成关于变量符号的说明:题目中的符号αβνσD1σD2σD3程序中的符号alpha beta nu sigma_D1 sigma_D2 sigma_D3题目中的符号τD2τD3[ζ] √σD22+4τD22√σD32+4τD32程序中的符号tau_D2 tau_D3sigma_safe sigma2 sigma3程序如下:#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本程序只用于在其它所需值已经算出的情况下计算h和b*/void main(){void calculate(double,double,double *,double *,double *);/*声明计算α,β,ν的函数*/ double convert_integer(double);/*声明将h,b化整的函数*/double D,sigma_safe,F_N,M_x,M_y,M_z;/*所需的值*/double h,b,alpha,beta,nu,sigma_D1,sigma_D2,sigma_D3,tau_D2,tau_D3,sigma2,sigma3; double S,h1,b1,alpha1,beta1,nu1,S_min;double *_alpha=&alpha,*_beta=&beta,*_nu=νdouble *_alpha1=&alpha1,*_beta1=&beta1,*_nu1=&nu1;char i;do{printf("请输入计算所需要的数据\n");printf("主轴颈直径D(单位mm)\t\t");scanf("%lf",&D);printf("许用应力[σ](单位MPa)\t\t");scanf("%lf",&sigma_safe);printf("危险截面处的轴力F_N(单位N)\t");scanf("%lf",&F_N);printf("危险截面处的弯矩M_x(单位N·m)\t");scanf("%lf",&M_x);printf("危险截面处的弯矩M_y(单位N·m)\t");scanf("%lf",&M_y);printf("危险截面处的弯矩M_z(单位N·m)\t");scanf("%lf",&M_z);printf("\nD=%.0fmm,[σ]=%.1fMPa,F_N=%.1fN,M_x=%.1fN·m,M_y=%.1fN·m,M_z=%. 1fN·m\n",D,sigma_safe,F_N,M_x,M_y,M_z);printf("确认输入无误?[Y/N]\t\t");scanf("%s",&i);printf("\n********************************************************\n");}while(!(i=='Y'||i=='y'));D=D/1000;sigma_safe=sigma_safe*1000000;/*计算过程中的所有物理量都化为标准单位(N,N·m,m,Pa).*/h=1.4*D;b=h/4;S_min=h*b;/*给S_min存入一个初值*/for(h=1.4*D;h<=1.6*D;h+=0.0001)/*精确到0.1mm*/for(b=h/4;b<=h/2.5;b+=0.0001){calculate(h,b,_alpha,_beta,_nu);sigma_D1=F_N/(b*h)+6*M_z/(b*b*h)+6*M_x/(b*h*h) ;sigma_D2=F_N/(b*h)+6*M_z/(b*b*h);sigma_D3=F_N/(b*h)+6*M_x/(b*h*h) ;tau_D2=M_y/(b*b*h*alpha) ;tau_D3=nu*tau_D2;sigma2=sqrt(sigma_D2*sigma_D2+4*tau_D2*tau_D2);sigma3=sqrt(sigma_D3*sigma_D3+4*tau_D3*tau_D3);if(sigma_D1<=sigma_safe&&sigma2<=sigma_safe&&sigma3<=sigma_safe){S=h*b;/*double型可以保证小数点后14位准确*/if(S<S_min){S_min=S;h1=convert_integer(h);b1=convert_integer(b);/*h,b化整*/calculate(h1,b1,_alpha1,_beta1,_nu1);}}}printf("合适的h,b取值分别为:\n\th=%.0fmm\tb=%.0fmm\n对应的尺寸系数分别为:\n\talpha=%.5f\tbeta=%.5f\tnu=%.5f\n",h1*1000,b1*1000,alpha1,beta1,nu1);}void calculate(double h,double b,double *_alpha,double *_beta,double *_nu)/*计算alpha,beta,nu的子程序*/{if(h/b<=3){*_alpha=0.213+0.018*h/b;*_beta=0.179+0.028*h/b;*_nu=0.837-0.028*h/b;} else{*_alpha=0.222+0.015*h/b;*_beta=0.209+0.018*h/b;*_nu=0.777-0.008*h/b;} }double convert_integer(double x)/*将h,b化整的子程序*/{int y;double z;x=x*1000;/*单位换成,mm*/y=(int)(x+0.5);/*转换为整数,加0.5是为了四舍五入*/z=(double)y;z=z/1000;return z;}上机调试,得到结果如下图:参考文献[1]聂毓琴,孟广伟.材料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聂毓琴,吴宏.材料力学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班级:机械工程系铁道车辆1班作者:刘晨(2014120892)题目:曲轴的强度设计、疲劳强度校核及刚度计算指导老师:任小平老师2016年6月9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2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3三、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3四、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4五、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4六、设计题目-----------------------------------------------------4七、设计内容-----------------------------------------------------5(一)画出曲柄轴的内力图-------------------------6(二)设计曲柄颈直径d,主轴颈直径D-------7(三)校核曲柄臂的强度-----------------------------8(四)校核主轴颈的疲劳强度----------------------11(五)用能量法计算A截面的转角---------------12(六)计算机程序--------------------------------------14八、设计的改进措施及方法------------------------------18九、设计体会--------------------------------------------------19十、参考文献--------------------------------------------------20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材料力学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图号:7-2数据号:II-11学号:卡号:姓名:井子源指导教师:魏媛目录1、设计目的 (2)2、设计任务和要求 (2)2.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2)2.2、分析讨论及说明书部分的要求 (3)2.3、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 (3)3、设计题目 (4)3.1、画出曲轴的内力图 (6)3.2、设计曲轴颈直径d和主轴颈D (9)3.3、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10)3.4、校核主轴颈H-H截面处的疲劳强度 (12)3.5、用能量法计算A-A截面的转角yθ,θ (13)z4、分析讨论及必要说明 (17)5、设计的改进措施及方法 (18)6、设计体会 (18)7、参考文献 (19)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利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有一下六项:(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把材料力学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到处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数据号:7.2I16学号:4212XXXX姓名:学长只能帮你到这了指导教师:魏媛2014年9月9日目录:1.设计目的2.设计任务及要求2.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2.2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2.3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3.设计题目及设计内容4.设计的改进意见及措施4.1提高曲轴的弯曲强度4.2提高曲轴的弯曲刚度4.3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5.设计体会6.参考文献7.附录7.1 通用程序框图7.2 C语言程序7.3 计算输出结果7.4 标识符1.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利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有以下六项: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课程设计可把材料力学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设计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到处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24)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图号:7-2数据号:II-11学号:卡号:姓名:井子源指导教师:魏媛目录1、设计目的 (2)2、设计任务和要求 (2)2.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2)2.2、分析讨论及说明书部分的要求 (3)2.3、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 (3)3、设计题目 (4)3.1、画出曲轴的内力图 (6)3.2、设计曲轴颈直径d和主轴颈D (9)3.3、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10)3.4、校核主轴颈H-H截面处的疲劳强度 (12)3.5、用能量法计算A-A截面的转角yθ,θ (13)z4、分析讨论及必要说明 (17)5、设计的改进措施及方法 (18)6、设计体会 (18)7、参考文献 (19)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利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有一下六项:(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把材料力学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际中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曲轴强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许石嵩
【期刊名称】《内燃机学报》
【年(卷),期】1990(008)002
【总页数】6页(P169-174)
【作者】许石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413.31
【相关文献】
1.曲轴动强度的计算方法 [J], 黄佐贤;杨秀珍
2.曲轴强度传统计算方法的改进 [J], 何忠韬;罗修纯
3.往复泵和压缩机曲轴载荷的一种等效计算方法 [J], 张文格
4.一种活塞发动机曲轴疲劳强度仿真分析研究 [J], 王婷婷;宋军;王德鑫
5.一种曲轴初始校直行程计算方法 [J], 翟华;钟华勇;江擒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杨韬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单缸柴油机曲轴的强度设计及刚度计算、疲劳强度校核班级:铁车三班学号:2014120950姓名:杨韬指导老师:任小平一、 设计目的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二、设计题目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 、μ,许用应力为[σ],G 处输入转矩为e M ,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t F 、径向力r F 的作用,且r F =2tF 。
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1.4≤h D ≤1.6,2.5≤hb≤4, 3l =1.2r,有关数据如下表:要求: 1. 画出曲轴的内力图。
2. 设计曲轴颈直径d ,主轴颈直径D 。
3. 校核曲柄臂的强度。
4. 校核主轴颈H-H 截面处的疲劳强度,取疲劳安全系数n=2。
键槽为端铣加工,主轴颈表面为车削加工。
5. 用能量法计算A-A 截面的转角y θ,z θ。
数据1/l m2/l m/E Gpaμ[]/Mpa σ1/Mpa τ-0.11 0.18 150 0.27120180 τψτε/P kW/(/min)n r/r m0.05 0.7816.4300 0.05零件图:单缸柴油机曲轴零件简化图:三、设计内容3.1 柴油机曲轴的内力图(1)受力分析计算简图:(2)外力分析:计算外力偶矩:Me=9549·Pn=9549×16.4/300=572.94 计算切向力Ft ,径向力Frt F =e M r =9549N r F =2t F=4774.5N 由平衡条件计算反力:在xOy 平面: Ay F =212r F l l l +=2963.5N Fy F =112r F l l l +=1811N在xOz 平面: Az F =212t F l l l +=5927N Fz F =112t F ll l +=3622N (3)内力分析:画出内力图。
不计弯曲切应力(故未画剪力图),弯矩图画在纤维受压侧。
根据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
(单位:力-N ,力矩-N ·m )My图438.6438.6521.6521.6Mx图355.6573573355.6N260.8260.8219.3219.3Mz图18112963.5F 图①主轴颈以EF 段的左端(1-1)截面最危险,受扭转和两向弯曲1x M =e M =572.94N ·m1y M =Fz F ·(2l -32l )=521.6N ·m 1z M =Fy F ·(2l -32l )=300.8N ·m ②曲柄臂以DE 段的下端(2-2)截面最危险,受扭转两向弯曲及压缩2x M =e M =572.94N ·m2y M =Fz F ·(2l -32l )=521.6N ·m 2z M =Fy F ·(2l -32l )=300.8N ·m 2N F =Fy F =1811N③曲轴颈以CD 段中间(3-3)截面K 最危险,受扭转和两向弯曲3x M =Az F ×r=355.62N ·m3y M =Az F ×1l =651.97N ·m3z M =Ay F ×1l =325.99N ·m3.2 设计曲轴颈直径d ,主轴颈直径D(1)曲轴颈CD 处于扭转和两向弯曲的组合变形,对危险截面(3-3)应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2234r σστ=+⨯2223331x y z M M M W++≤[σ]其中3132W dπ= 带入数据得到d ≥40.98mm 实际取d=41mm.(2)主轴颈EF 处于扭转和两向弯曲的组合变形,对危险截面(1-1)应用第三强度理论计算2234r σστ=+⨯2221111x y z M M M W++[σ]其中3132W Dπ= 代入数据得到D ≥41.09mm 实际取D=42mm.综上,曲轴颈直径d=41mm 主轴颈直径D=42mm3.3 校核曲柄臂的强度(1)设计h ,b当h 和b 在题设范围内变化,求解曲柄臂危险截面满足强度条件且截面面积h ×b 最小时的h 和b ,即为h ,b 的最佳值。
具体求解可通过C 程序得到,计算机程序见5.2通过程序可得最佳h=60.01mm b=23.99mm 查P70表得α=0.258 ν=0.767 β=0.249 (2)求解危险点曲柄臂的危险截面为矩形截面,且受扭转、两向弯曲及轴力作用(这里不计剪力Q F 的作用)。
为确定危险点的位置,画出曲柄臂上的危险截面(2-2)应力分布图根据应力分布图,可以判定处可能的危险点有1D ,2D ,3D 三点。
①对1D 点进行力分析。
由于1D 点处于单 向压缩,所以为正压力的代数叠加,即σ=222222N x zx zF M M A W W ++ =22266Fye zF M M hb h b hb⨯⨯++ =86.35Mpa <[σ] 所以1D 点安全。
②对2D 点进行应力分析。
2D 点有扭转切应力,τ=22yM hbα=58.53Mpa2D 点的正应力为轴向力和绕z 轴的弯矩共同引起的,即σ σσ σσ=2222N z z F M A W +=226Fy zF M hb hb⨯+=46.56MPa 2234r σστ=+⨯又125.61120100120-⨯%=4.673%<5% 所以2D 点安全。
③3D 点处于二向应力状态1max 0.76758.5344.89MPa τντ==⨯=σ=2222N x x F M A W +=26Fy eF M hb h b⨯+=41.05MPa 2234r σστ=+⨯<[σ] 所以3D 点安全。
综上1D ,2D ,3D 三点都安全,即危险截面强度足够。
曲柄臂满足强度条件。
3.4 校核主轴颈H-H 截面处的疲劳强度曲轴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 即 b σ=450MPa 端铣加工键槽车削加工表面,查P369可得 K τ=1.29,β=0.9438 已知 1τ-=180MPa r ε=0.78 τψ=0.05 n=2 FH 处只受扭转作用(忽略键槽对抗扭系数的影响p W 的影响min τ=1x pM W -=1216xM D π-⨯=-39.39MPa max τ=0 r=minmaxττ=-∞ 即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
m max min 1()19.702MPa τττ=+=-max min 1()19.702a MPa τττ=-=n=1a mr K ττττψτεβ-+=1801.2919.700.0519.700.780.9438-=5.37>n=2所以H-H 截面处的疲劳强度足够。
由122τττψτ-∞--∞-=解得FH 的持久极限τ-∞=342.86MPa构件的持久极限曲线:3.5 运用能量法计算A-A 截面处的转角y θ和z θ运用图乘法求解y θ和z θ。
(1)求y θ:在截面A-A 处施加单位力偶y M =1.弯矩图y M 和单位力矩作用下的弯矩图y M 如下10.7450.497521.6521.6438.6438.6M y 0.830.6830.6210.5590.4970.331M=1图图y M w 1w 2w 3w 4w 5w 6w 7w 8a τ/m τ/102.7441294142101501022911.75.6464D EIE Pa m ππ-⨯⨯==⨯⨯= 441294341101*********.38.6464d EI EPa m ππ-⨯⨯==⨯⨯=3931234150100.24960.0123.991012183.482(1)2(10.27)p E hb GI G hb Pa m ββμ-⨯⨯⨯⨯⨯====+⨯+ ''111nni cii ciy i i pM M EI GI ωωθ===+∑∑=118811()M M EI ωω++3345556731()M M M M EI ωωωω+++ +22771()pM M GI ωω+=(1.13+1.21+2.89)/1000=5.23×310-rad(2)求z θ:在截面A-A 处施加单位力偶z M =1.作弯矩图z M 和单位力矩图z M 以及轴力图N F 和N F 如下M z =1M z 图M z 图219.3219.3326260.8260.81F N 图F N 图 3.4483.4481213.448Fy Ay F F N l l =-==+ 331294260.0123.99101501010356.77.1212hb EI E Pa m -⨯⨯==⨯⨯=93641501060.0123.9910215945985.EA Ehb Pa m -==⨯⨯⨯⨯=''111nni cii Nciz i i M F EI EAωωθ===+∑∑=118811()M M EI ωω++227721()M M EI ωω++9910101()M M EAωω-+ +3345556731()M M M M EI ωωωω+++ =(0.565+1.697-0.00032+0.601)×310- =2.86×310-rad四、分析计算和设计4.1 对计算过要说明(1)所有图线都是由AutoCAD2004软件绘制,部分数学公式经Mathtype6.5编辑而成。
(2) 在画内力图时,由于不计弯曲切应力,故未画剪力图。
(3) 在设计D,d 和校核强度时,由于材料是球墨铸铁(QT450-5),其金属性与钢接近,塑性好,强度较高,且处于复杂应力状态,故采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
(4) 在设计h 、b 的实际尺寸时,是通过程序在题设范围1.4≤ hD≤1.6,2.5≤h b≤4之间变化取值进行校核强度,直到得出使截面积最小的最佳结果。
(5) 在校核H-H 处的疲劳强度时,忽略了键槽对扭转切应力 max τ的影响。
因此p W 值不变,p W =216D π。
(6) 发动机曲轴应力属于脉动循环振动应力,柴油机工作良好的情况下,可认为曲轴受到不变的转动力矩,校核强度时,设曲轴工作在脉动循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