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方法确认评审表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 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 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 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附件1(CNAL-CL18:2006) 任务编号: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实验室认可准则在纺织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实验室认可准则在纺织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5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5.2 5.2 人员人员人员条 款 评 审 内 容评审结果 评审说明 5.2.1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需进行培训、考核,获得资格。
羊绒、羊毛手排长度、棉花手扯长度的检测工作操作技巧性强,从事此项目检测工作的人员需有二年以上的实际操作经历,方可独立开展检测工作。
三个月以上未从事外观、黑板、棉花品级、抱合、色牢度、起毛起球、棉结杂质等用目光评定的检测项目的检测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目光校对。
同样时期未从事过羊绒、羊毛手排长度和棉花手扯长度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操作比对,合格后方能重新从事上述项目的检测工作。
实验室应制定目光校对和操作比对计划,保证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目光校对与操作比对,以稳定、统一检测目光与操作。
5.3设施和环境条件设施和环境条件5.3.2纺织品检测物理项目指标中按标准规定有环境要求的项目(如强力、伸长、捻度、细度、纺织材料静电性能电压半衰区的测定等),其检测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上述项目的检测区域内必须配置有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或温湿度自动监控装置),并且要保留实际工作期间的温湿度连续监控记录。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当某条款符合时用Y 表示,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 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 表示,凡出现上述表示时应同时在“评审说明”中详细描述。
5.5 5.5 设备设备设备5.5.2在利用实验室外的场地、设备进行纺织品外观、重量等项目检测时,所使用的外观检测用灯光装置及其照明度和重量检测所用磅称、台称等的精度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附件1(CNAS-CL09:2006)任务编号: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4管理要求4.1组织条款评审内容评审结果评审说明4.1.3 在本实验室固定设施以外场所,如在他处实验室、流动实验室、抽样现场或野外现场进行检测和抽取样品,都必须在适当的技术控制和有效监督下进行。
需要时则应在各站点设授权签字人,且应保留其所有相应活动的记录。
5技术要求5.2人员条款评审内容评审结果评审说明5.2.1 实验室使用人员时,应考虑以下条件:a)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执行某些涉及到辨色的试验。
b)实验室人员应熟悉生物检测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知识。
5.3设施和环境条件5.3.1 对实验室设施的要求以能获得可靠的生物检测结果为重要依据。
实验室总体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应减少潜在的对样本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
5.3.2 对需要在无菌条件下工作的区域,应予以明确标识,并能有效地控制、监测和记录。
5.3.5 实验室应有妥善处理废弃样品和有害废弃物的设施和制度。
5.5设备5.5.2 实验室对需要使用的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能正确实施灭菌措施,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有明显标识以与非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
5.6测量溯源性5.6.2.1 .1. 标准菌种或标本必须从认可的菌种或标本收集途径获得。
实验室必须建立和保存其所有菌种、标本的收集、贮藏、保存、确认试验的记录。
实验室应有文件化的程序管理参照菌种(从原始菌种到日常工作用菌)。
该程序应包括:a)参照菌种必须定期转种传代,并做确认试验,包括存活度、纯度、实验室中所需要的关键诊断指标,实验室必须加以记录并予以保存。
b)每一支参照菌种都应以适当的标签、标记或其它标识方式来表示其名称、标准号、接种日期和所传代数。
c)其管理记录中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从原始菌种传代到工作用菌种的代数;——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及孵育条件;——菌种生存条件。
5.8测试和校准物品的处置5.8.4 样品贮存设备应足够保存所有的实验样本,并具备保持样本完整性和不会改变其性状的条件。
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4附件1(CNAS-AC20:2006)任务编号:实验室现场评审核查表《实验室认可准则在信息技术软件产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4管理要求4.1组织条款评审内容评审结果评审说明4.1.5 实验室须有政策和程序确保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得到保护,除了电子储存和传输结果的保护程序,还要在检测过程中对客户产品的一切信息进行保护,例如检测过程中的屏幕保护等。
4.10纠正措施4.10.2 不合格潜在的原因除了注释中所列之外,还应包括病毒、试验的操作顺序等。
5.2人员条款评审内容评审结果评审说明5.2.1 实验室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软件检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检测人员至少应具备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特别对信息技术软件产品的具体应用领域须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至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相关知识培训,针对相应的培训,还应考虑必要的考核。
检测人员还应接受过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专门教育,具备知识产权意识,确保客户利益和商业机密不被泄露。
5.3设施和环境条件5.3.1 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及试验设备的安全、稳定,实验室场地应具备防静电措施。
5.3.2 实验室应具备防范计算机病毒、黑客程序等不良程序对检测设施和环境造成影响的措施。
实验室还应定期检查网络情况,必要时,定期进行软、硬件的更新,换代。
5.4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5.4.1信息技术软件产品检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涉及:构成测试套(检测用例的集合)的各个检测用例;用来运行这些检测用例的测试工具(硬件和软件)和使用它们的方法;用来选择和运行检测用例及分析观察、说明结果的相关程序,所有这些都应经适当的验证、确认并进行相应的文件化管理。
检测方法确认中应包括对样品的各个功能的检测顺序及检测的组合。
5.4.4 非标准方法注:待测样品类型的描述应包括样品名称、版本信息、类别等。
5.5设备5.5.2 用于软件检测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应进行标准配置,所选用的软件环境应具有可追溯性的商用软件或其他检测工具。
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符合时用Y 表示;当某条款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 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 表示;凡出现除Y 以外的表示时应附件1: 任务编号: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核查表第一部分本部分基于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条款号相同。
标准的介绍条款1和2在本表中省略。
条 款评 审 内 容评审结果 评审说明3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3.1实验室应建立并维持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实验室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3.1.1当实验室活动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时,实验室应进行生物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b )适用时,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 c )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不限于生物因素),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d ) 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e ) 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f ) 人员相关的风险,如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g ) 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h ) 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i ) 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 j ) 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k ) 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l )确定可接受的风险;注:“评审结果”应逐个条款进行评价,符合时用Y 表示;当某条款存在观察项或应说明的问题时用Y`表示;当某条款存在不符合项时用N 表示;当某条款该实验室不适用时用N/A 表示;凡出现除Y 以外的表示时应m )适用时,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n ) 适用时,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o ) 适用时,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p )适用时,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q ) 适用时,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r )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表(试运行)第 1 页共29 页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评审要点4.1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1.1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否决项查:有效的法律地位文件:事业法人是否有法定主管部门的批建文件;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否工商注册,工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范围应有检验检测或技术服务内容)。
司法鉴定机构应具有司法厅颁发的《司法鉴定许可证》。
当机构法人不是最高管理者时,应对最高管理者授权并有授权文件,同时机构法人承诺承担法律责任。
检验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查:承担法律责任的承诺。
4.1.2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否决项查:非独立法人单位是否有法人授权文件,并愿为检验检测机构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独立行文、独立账目、独立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独立核算。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重点项查:是否有公正性声明或承诺及相关的程序或制度,有无违规现象(含信用等级等行业规定)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所在法人单位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查:有无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职能分配表、质量保证框图。
(组织机构框图表述是否正确;质量职能分配表是否合理;质量保证框图是否明确,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表(试运行)第 2 页共29 页序号评审内容评审意见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不适用整改项及说明评审要点4.1.5 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
▲重点项如有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是否进行识别,是否有制度、有措施保证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