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30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金矿物的矿体,在地质学上划分为热液型和岩浆型两大类。
热液型金矿矿床形成于热液活动强烈的地区,主要由热液液相和气相分离而形成。
岩浆型金矿矿床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与热液有关。
热液型金矿矿床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大地构造背景,通常是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和地壳改造过程;(2)热源和能源,来自于地下的岩浆和热水的活动;(3)热液流体,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热水的混合,产生了富含金的热液流体;(4)沉淀环境,是指形成矿体沉淀的地理和物理环境,通常是低温、高压、低氧化还原潜等条件下的大型缝隙和裂隙。
热液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构造运动剧烈的地区,如华夏地区、欧亚地区、北美地区等。
其中,华夏地区是世界上最富含金矿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华东和中南部的成矿带。
这些金矿常常和铜、铅、锌等金属元素复合存在,形成多金属矿床。
岩浆型金矿矿床是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
随着岩浆的升华,金元素在高温高压下,溶解在岩浆中,当高温岩浆冷却后,产生了含金水溶液。
金矿矿床的形成取决于金的沉淀,通常需要高温、高压、高浓度的金水溶液,以及金矿物的化学反应和沉淀过程。
岩浆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带和造山带:如安第斯山脉、北美西部和加勒比海的岩浆侵入带等。
由于岩浆热水在形成矿床过程中的溶解度和稀释度有限,因此岩浆型金矿矿床的总产量相对较小。
总之,金矿矿床具有复杂的地质成因和各种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金矿床的地质属性和成因机制,对于发掘金矿矿床的潜力、提高金矿资源利用率、推动黄金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过程形成,含有一定量和质量金属金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有关。
本文将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矿床产状特征:金矿矿床的产状特征有矿石产状、矿化体产状和脉石产状等。
矿石产状:金矿矿床的矿石通常以金石英脉的形式存在,其中金以自由金和金在矿物中的含量形态为主,伴生矿物常有黄铁矿、黄铜矿和白银矿等。
矿化体产状:金矿矿床的矿化体多为矽质、石英脉和脆隙充填体。
石英脉通常呈股状、带状或片带状分布,矿床基本呈层状分布。
脉石产状:金矿矿床的脉石通常呈网状、缝状、脉状或颗粒状产出,含有金。
2. 矿床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其地质构造特征表现为断裂、褶皱和岩体变形等。
断裂:金矿矿床伴随有断裂的产出,断裂可以起到矿床的通道作用,使得金矿物质聚集于断裂带中。
岩体变形:金矿矿床往往伴随有岩体的变形,包括岩石的变质和变形,变质和变形可以改变矿岩中金矿物质的分布状态,使其聚集于矿床中。
3. 矿床地质化学特征: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化学特征,其中包括矿体物质的组成、矿石的成分以及矿床周围岩石的改造等。
矿体物质的组成:金矿矿床的矿体物质组成中含有金、石英和伴生矿物等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含量和比例是判断矿床质量的重要指标。
矿石的成分:金矿矿床的矿石成分除了含有金之外,通常还含有一些伴生元素质,如银和铜等。
这些伴生元素的存在对金的提取和加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金矿矿床的成因主要包括岩浆热液成因、沉积成因和变质交代成因等。
1. 岩浆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是金矿矿床的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岩浆中含有金和金相关物质,通过液相传递、气液相分离以及水合气、局部冷却等作用,使金矿物质沉积在岩浆中的空隙、裂缝和脉石中,形成金矿矿床。
2. 沉积成因:沉积成因是金矿矿床的另一种重要成因,其形成过程是源于外界的河流和湖泊中,含有金的矿物或颗粒经沉积作用,沉积在河床、湖底或洪积平原等地方,逐渐形成金矿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新疆哈巴河县阿希勒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发布时间:2021-07-23T10:28:03.400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上作者:曹强强路航吴元伟[导读] 勘查区位于哈巴河县城30°方向直距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86°35′54″~86°41′24″,北纬48°10′01″~48°13′01″。
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体,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储存空间,本区找矿潜力较大。
陕西地矿第六地质队有限公司作者:曹强强路航吴元伟陕西省 710611摘要:勘查区位于哈巴河县城30°方向直距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86°35′54″~86°41′24″,北纬48°10′01″~48°13′01″。
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体,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储存空间,本区找矿潜力较大。
关键词:哈巴河县;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1.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属天山-兴安地层区,以玛尔卡库里大断裂为界,西侧属额尔齐斯地层分区;东侧属阿勒泰地层分区,又以哈巴河大断裂—呼吉尔特断裂和科勒迭能布拉克大断裂为界,由北向南依次分别属喀纳斯地层小区、阿勒泰镇地层小区和哈巴河地层小区。
区域构造发育,构造线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呈北西—北西西向。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既有喷出岩,又有侵入岩,在区域上广泛分布。
区域成矿条件良好,分布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已知发现的矿种20余种,金属矿以金、铜、锌为主,稀有金属为铍,非金属矿主要为石灰岩,其次为高岭土矿、耐火材料。
2.矿区地质特征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呈较大的岩基侵位造成地层缺失,仅在山间洼地及小河沟中见有少量第四系坡积及洪冲积物。
勘查区处于哈巴河复式岩体中心位置,大面积出露华力西中晚期中-基-酸性侵入岩,构造表现为区域性阿希勒断裂斜穿整个勘查区,并派生多条次级断裂,其中伴有金矿化。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金矿资源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矿产资源,其在研究金矿资源的时候,不光需要考虑到其金的含量以及分布情况,更需要考虑到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以便更好地实现有效的探矿和开采。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包括矿体形态、区域构造环境、岩石属性以及地下水体影响等方面。
其中对于金属矿产而言,区域构造环境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地质因素,因为其往往决定了金矿资源产生的环境以及矿体分布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金矿资源研究时,需要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了解以及地质学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区域构造环境。
区域构造环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基性火山纵向系统,比如说玄武岩盆地,这种构造环境可以产生较大的金矿资源体。
第二种是岩浆弧环境,比如说侵入岩体与带状岩系和花岗岩体的接触带,这个构造环境则可以形成富含金矿化的岩体。
在研究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时,矿体形态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
金矿矿体通常在岩体中以密集、块状、蛋状、脏状、网状或石榴状等形态存在。
其中以脏状和网状矿体比较普遍,而块状矿体则往往产量较大。
当然,不同的矿体形态也往往与不同的矿化特征有关。
此外,岩石属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
金矿资源往往存在于一些特定的岩石类型中,比如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这些岩石类型往往富含一定的金源,而且在矿床形成过程中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最后,地下水体影响也是金矿资源地质特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地下水体对矿体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地下水体的流动和化学特性往往对金矿床的形成和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说地下水体中的硫酸根离子往往会与岩石中的铁矿物反应,从而促进了金的沉淀。
同时,地下水体流动的作用也可以将部分金矿物从源地异位运移,最终形成富含金的矿床。
总之,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金矿资源的产生、分布以及开采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开采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利用金矿资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可经济开采处采的金矿石的自然地质体。
金矿矿床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其中包括了矿床成因、岩石类型、矿床分布、矿化地质特征等方面。
下面,本文就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做详细的分析。
1.矿床成因金矿的生成来自于多种成因类型,碳酸盐岩矿床、火山喷出矿床、剪切带矿床、堆晶岩矿床均可以形成含金矿床。
其中以碳酸盐岩和变质岩中的石英脉为主要富集体,这些石英脉又被称为金矿脉。
金矿脉通常位于糜棱岩或者变质硅岩中,最常见的矿化类型为脉状矿化和块状矿化。
2.岩石类型金矿矿床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变质岩、火山岩、沉积岩等,其中变质岩和火山岩矿床占主导地位。
变质岩大多为含糖性片麻岩、花岗岩和角闪岩等;火山岩矿床主要为含斑点的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3.矿床分布金矿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其成因类型,通常,金矿矿床分布在岩浆脊、板块边界和火山山脉等地质构造。
例如,在中国,最著名的金矿是浙江省天台山地区的金华金矿,其位于强烈的构造带和重力反演带之间。
4.矿化地质特征金矿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包括了岩石的氧化还原状态、硫酸盐还原、脱氧化等方面。
此外,金矿矿床中的金、铜、银、席金等元素富集主要依据于岩浆及其后期流体的深度显热过程。
由于金矿成因多彩多姿,所以金矿矿床的矿化地质特征也不尽相同。
金矿矿床包含许多不同类型,它的成因也极为复杂。
根据国际地质学会的定义,金的成因可以分为前矿化期、矿化期和后矿化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硫酸盐积累和氧化还原过程,第二阶段主要是岩浆活动、固体热交换和流体富集,第三阶段主要是地球系统,包括年代学改变和成熟度提升等。
金矿的形成有多种成因类型,其中包括了火山喷出、变质岩交代、深成岩侵入、剪切带矿化等。
具体而言,火山喷出的金矿来自于富含硫的流体以及热的岩浆和气体,在火山喷发期间,这些物质会聚集在熔岩流、火山杂石堆和火山口周围等地方。
变质岩中的金矿是由于矿化流体穿过岩层间的裂隙,溶解出其中的金属离子,然后沉积和结垢成金矿石,因此常见的变质岩中的金矿床是在石英矿化脉中形成,它们是金矿矿床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类。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在全球范围内,金矿资源的分布非常广泛,而且金矿资源的显现十分复杂,其地质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找矿、勘探及开采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因此对于金矿资源地质特征的研究十分重要。
金矿床是指含有经济价值的金矿物的地质体,在地质构造和岩石成因等方面具有广泛变异性。
其地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因类型按成因可分为原生金矿床、再生金矿床和沉积金矿床等几种类型。
原生金矿床主要有热液型和岩浆型两个亚型,前者常出现在断裂带、火山带和热液储层中,后者则出现在岩浆中、伴生于铜、铅、锌等矿物中。
再生金矿床主要形成于旧有金矿床的改造过程中,有蚀变再生型、增生再生型等多种亚型。
沉积金矿床主要为近海沉积物或河流沉积物,其金矿物主要来源于周围山地的风化和流失。
2.岩石类型在地球造成的各种岩石类型中,金矿床出现的频率最高的是火山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其中,火山岩中的孔隙、裂隙等缝隙和富含金的热液流体在夹岩缝隙中沉淀而成。
变质岩中的金矿石主要是经过多次变质历史,自身和周围矿化岩层形成,沉积岩中的金矿石可以在半导体中形成,或自蚀变而来。
3.矿物类型金矿石通常以黄金为主体,并与银、铜、锌、铁、铅等共生。
其中一些有特殊金矿石含有硒、碲、铂等,堪称金矿床中的“宝矿”。
4.矿床形态金矿床分为点状、脉状、层状、块状、层间隙等不同类型。
其中,点状金矿床是指在矿化区域内散布分布的含矿物点的聚集;脉状金矿床是指含有大量金矿石的矿脉;层状金矿床是由金矿石和伴生矿物所组成的层状矿床。
5.矿床埋深金矿床存在于不同的深度,从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
这就涉及到如何对不同深度的金矿石进行开采和处理。
在物探勘探中,通过多种勘探手段对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识别和研究,是寻找金矿虚拟或直接开采的关键。
特别是在工程建设和矿产的利用(如地质储存CO2)等领域,研究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1. 引言金矿是一种珍贵的黄金矿石,它的开采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以及个人财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对于金矿开发与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进行概述,包括形成原因、分布特点以及资源量特征等方面。
2. 形成原因金矿资源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金矿的形成有以下几种原因: - 岩浆活动:岩浆在地壳中的运动会带来金的富集。
当岩浆穿过含金矿化岩石层时,岩浆中的热液会与岩石中的金形成金矿床。
- 热液活动:地壳中的热液通过裂缝或破碎带进入岩石中,其中所携带的金物质会在矿石与岩石交界处沉积,形成金矿床。
- 流水作用: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会将金和其他矿物物质转移至新的地点,形成金矿床。
3. 分布特点金矿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区: - 蛇绿岩带:蛇绿岩为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与金矿资源的形成密切相关。
例如,阿比扬绿岛、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阿尔加玛蛇绿岩等地,都存在丰富的金矿资源。
- 变质岩带:变质作用是金矿资源形成的重要环节,因此变质岩带往往是金矿资源集中的地区。
例如,中国的大兴安岭、澳大利亚的卡尔加利山脉等都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
- 沉积岩带:沉积岩带中金矿资源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
例如,加拿大的霍金顿金矿、美国的加州黄金冲击矿等地都是沉积岩带中的重要金矿资源区。
4. 资源量特征金矿资源的储量与金矿床的形成、富集程度以及开采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是金矿资源量特征的一些常见特点: - 矿床规模:金矿资源的矿床规模不一,有的小到仅数吨,有的大到数百甚至数千吨。
- 矿化程度:金矿资源的矿化程度不同,从低品位矿床到高品位矿床均有存在。
品位越高,金的含量越丰富,开采成本越低。
- 开采水平:金矿资源的开采水平与矿床的富集程度有关。
富集度高的矿床往往易于开采,而富集度低的矿床则需要更高的成本和技术手段进行开采。
5. 结论金矿资源的地质特征对于金矿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金矿地质资源特征金矿是指金矿石中含有金的地质体,是经济价值极高的矿产资源之一、金矿地质资源的特征是指金矿产区所具有的一系列地质特征,它们主要包括金矿石成因、矿体特征、分布规律等方面。
首先,金矿地质资源的成因主要可分为岩浆成因、沉积成因和变质成因三类。
岩浆成因的金矿是由于岩浆浸染、蚀变作用下,导致金成矿物在岩浆中析出并随之结晶沉淀形成的。
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和花岗岩等岩石中。
沉积成因的金矿是由于溶液中的金经过运移和沉淀作用形成的。
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中。
变质成因的金矿是在地质变革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热液作用等因素,使含金矿石发生结晶和变质形成的。
这类金矿主要分布在变质岩中,如片麻岩、石英脉等。
其次,金矿地质资源的矿体特征包括矿体形态、矿体结构、矿体产状等。
矿体形态主要指金矿石在矿区中所显示出的形态特征,常见的有脉状、堆状、脉袋状等。
矿体结构是指金矿石在地质构造中的分布情况,主要有层状、块状、网状等结构。
矿体产状是指金矿石的分布方式和赋存状态,包括嵌入在岩石中、伴生矿物、空隙充填等。
常见的金矿产状有脉状、点状和斑状等。
最后,金矿地质资源的分布规律是指金矿石在地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金矿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见的金矿分布在断裂带、褶皱带和火山断裂带等地质构造带上。
金矿资源还与岩石性质有关,一般在含石英、硫化物和碳酸盐等岩石中较为丰富。
金矿资源的分布还与热液活动有关,热液在地壳中运移并携带金、硫等元素,然后在特定地点沉淀成矿。
金矿资源的部分掩在非金属矿石中,如辉绿石、磁铁矿、方解石等,这种类型的金矿被称为寄主矿。
总之,金矿地质资源的特征包括成因、矿体特征和分布规律等方面。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金矿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金矿石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含有金矿物和能够提取金的物质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的形成需要经历多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包括岩浆作用、沉积、变质、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分析等多种地质作用。
在地球历史漫长的时间中,这些过程共同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金矿矿床资源。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密切相关,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
一、地质特征1.分布范围广:金矿矿床广布于全球各大洲的不同地质环境中,但各洲分布情况有所差异,尤以美洲和非洲为主要分布区域。
2.金矿品位高:金矿矿床通常具有高品位、高含量的矿物,其中一些矿床的金品位甚至可达几十克/吨,属于高品位金矿。
3.矿物种类多:金矿矿床中常见的矿物种类包括黄金、银、铜、铁、锡、铅、锌等,其中黄金是主要的金属矿石。
4.矿床类型多:金矿主要分为堆积型、变质型、火山岩型、浸染型、缝隙型、砂土型、沉积型等多种类型。
5.成矿期次多:金矿形成的时间跨度很大,有远古时期、前寒武纪和古生代时期、中生代、第三纪等多个成矿期次。
二、成因分析1.岩浆作用成因:岩浆活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岩浆体内物质的不同溶解度和挥发性,导致了不同的热液循环系统和矿化作用,进而演化成各种形式的金矿。
2.沉积成因:沉积过程中,金矿物质可以以颗粒、砂砾和其他矿物质的形式沉积到地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矿物质可能在热液循环、压实作用等过程中逐渐聚集和矿化。
3.变质成因: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地壳岩石的变化和热液对原有矿物结构的改变,使金矿物质从岩石中分离出来,进而发生富集和矿化作用。
4.热液成因:热液作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热液活动可以引起热液溶液的运移、浸染和注入,从而通过矿物相的变化形成矿体。
5.流体包裹体分析成因: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可以分析金矿物形成的环境和来源,揭示矿床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其变化,为后续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金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其地质特征与成因密不可分。
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分析发布时间:2021-10-13T02:45:19.3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5月15期作者:赵金龙[导读] 金矿赋矿围岩为巨厚的新元古代浊流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
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床按矿体产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有“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2种类型。
赵金龙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金矿赋矿围岩为巨厚的新元古代浊流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
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床按矿体产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有“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2种类型。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坑头背斜两翼的层间滑脱带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隐伏的逆冲断层中。
本研究拟以造山型金矿的观点,研究坑头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分析引言受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矿区上形成了以近东西向褶皱及纵横向脆、韧性断裂为主的一系列不同期次、不同规模的构造形迹,最典型的褶皱构造为羊山复向斜和旬阳复背斜。
其次为断裂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表现形式为北西向、近东西向顺层断裂,其中以北西-南东向转近东西向断裂规模最大。
区域顺层断裂均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早期具有东西向走滑、北盘东移、晚期为上盘向北西逆冲的逆断层。
其次为小型顺层掩卧褶皱,节理劈理发育。
其中以北西向节理最为发育,且延伸较大,为后期的成矿物质来源起到了迁移富集作用。
这些断裂决定了包家河一带铅锌金矿的空间展布形态,金矿化受控于次级构造蚀变带。
1矿床地质特征存在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2种类型。
都以自然金的形式产出,少许以颗粒金形式赋存于毒砂中。
石英脉型金矿矿体赋存于坑头背斜两翼的层间滑脱带内,脉体形态规则,脉壁舒缓波状起伏,沿走向或倾向延伸都比较稳定。
有分支复合与尖灭再现情况。
脉体呈似层状、扁豆状、条带状产出。
脉宽为0.1~2m,走向延伸100~850m。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北东向隐伏断层矿区内。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是指矿石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金的矿床。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岩性、构造、
控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等方面。
金矿矿床常在变质岩、火山岩和沉积岩中发现,其中变质岩是最主要的富金矿岩石。
常见的变质型金矿矿床有石英脉型、硫化物型、黄铁矿石型等,其中以石英脉型最为典型。
石英脉型金矿矿床一般由岩浆热液作用形成,浸染了裂缝和岩石中的石英脉石,其中富含金、银等有价金属。
构造对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金矿矿床常位于地壳构造活动带中,
特别是断裂带附近。
断裂带具有良好的物质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是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构
造基础。
而且,断裂带的活动还会导致地壳的变形和破裂,形成金矿矿床的富集环境。
矿床成因分析是探讨矿床形成的过程和条件,可以分为热液成矿和沉积成矿两大类。
热液成矿是金矿矿床较为常见的成矿过程。
这类矿床主要由岩浆热液或热液系统在地
壳中运移,部分溶解岩石,沿着断裂带、岩性转换带等地质构造进入到矿床的富金岩脉中,同时由于热液中浸染有宝贵金属元素,随着岩浆的冷却结晶在矿体中形成金矿。
沉积成矿是金矿矿床另一种常见的成矿过程。
这类矿床的形成与沉积岩地质过程密切
相关。
金矿元素通常以金的氧化态形式存在于矿体中,当地壳中的金矿元素被风化和溶解后,随着水流进入沉积环境中,通过沉积物的淤积及后期的压实、成岩作用,逐渐形成金
矿矿体。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金矿物赋存丰富、矿石中金品位较高且可经济开采的地质体。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密切相关,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1. 富集地层:金矿矿床一般藏于沉积岩系中的特定层位,如含金砂矿石的砂岩、页岩、泥岩等。
这些地层通常是在特定的地球历史时期形成的,矿石富集程度较高,有利于开采。
2. 手感性特征:金矿矿石常具有明显的手感性特征,即矿石质地比较硬、重,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黄色。
这是由于金矿石中的金矿物具有很高的密度和金属光泽。
3. 矿石矿物组合:金矿矿床主要由含金矿物和伴生矿物组成。
常见的含金矿物有金石、黄铁矿、白钨矿等。
伴生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等。
通过分析矿石中的矿物组合可以判断矿床类型和成因。
4. 矿床构造:金矿矿床常与构造带相关,如断裂带、褶皱带等。
构造活动可以改变地下流体的运移路径,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二、矿床成因分析:1. 岩浆活动:岩浆是地壳中的高温物质,在冷却过程中,金矿物可以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并在岩浆经过地下流体的作用下富集起来,形成岩浆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神兽、高山金等岩浆型矿床。
2. 热液活动:热液是指地下流体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
当富含金的热液穿过含金矿物的母岩时,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金矿物重新沉淀,形成热液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崇明、涠洲岛等热液型矿床。
3. 沉积过程:金矿矿床也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
当河流或海洋运输含金的沉积物时,金矿物可以随着沉积物的沉积而聚集起来,形成沉积型金矿矿床。
例如中国的杨树山、峨眉山等沉积型矿床。
4. 超级衰变:超级衰变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热能,这种热能可以熔化周围的岩石,同时使地下流体活跃,促使金矿物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
例如加拿大的乌拉尼亚超级衰变金矿。
金矿矿床具有特定的地质特征,如富集地层、手感性特征、矿石矿物组合和矿床构造。
第43卷第1期2021年2月甘肃冶金GANSU METALLURGYVol.43No.1Feb.,2021文章编号:1672-4461(2021)01-0108-04玉门市天生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蔺俊英(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白银矿产勘查院,甘肃白银730900)摘要:调查区位于祁连山褶皱带的西段,跨越祁连山中间隆起带和北祁连地向斜带。
北祁连北坡深大断裂(F j)和北祁连与中祁连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F4)两条断裂,主要控制古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钨、铅锌、银等矿床分布和产出,以及北西向、北东向与成矿有关的多组次级断裂构成了该区的构造格局。
北祁连铜铅锌金钨钼成矿带的肃北-香毛山加里东期金铜铅锌成矿亚带。
主要金属矿产为金、铜,钨、钼、铅锌、银、铁等矿床,其中寒山金矿床与本勘查区处于同一构造带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显示出较大的区域找矿潜力,成矿条件良好。
关键词:天生圈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识码:A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Natural Circle Gold Deposit in Yumen CityLIN Jun-ying(Baiyin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Gansu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Baiyin730900,China)Abstract:The surve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Qilian fold belt,spanning the middle Qilian uplift belt and the North Qilian geosynclinal belt.The deep fault(F3)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North Qilian Mountains and the boundary fault(F4)between North Qilian and middle Qilian tectonic units mainly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and occurrence of copper, tungsten,lead-zinc and silver deposits related to Paleozoic magmatic activities,as well as several sets of secondary faults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in NW and NE directions,which constitute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area.Subei Xiangmaoshan Caledonian Au,Cu,Pb,Zn metallogenic subzone of the North Qilian Cu,Pb,Zn,Au,W,Mo metallogenic belt.The main metal minerals are gold,copper,tungsten,molybdenum,lead and zinc,silver,iron and other deposits.The Han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ame structural belt with this exploration area,and has similar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It shows great regional prospecting potential and goo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Key Words:Natural circle gold deposit;geolgical characteristics;prospecting direction1引言该区块地质工作开始于1958年,先后有甘肃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疏勒河地质队、青海石油管理局、甘肃地质一队、甘肃地质五队、甘肃物探队、以及有色、核业地质队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等方面的工作。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一、金矿的成岩成矿作用金矿的形成与成岩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金矿主要形成于岩石变质与岩浆活动过程中。
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熔岩中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形成金矿。
在岩石变质过程中,金矿可以通过岩浆热液和流体作用形成。
此外,还有一些金矿是在沉积物中通过沉积-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
二、金矿的矿化类型金矿的矿化类型主要包括岩浆热液矿化、沉积矿化和变质热液矿化。
岩浆热液矿化是指金矿形成于岩浆中的热液作用过程中,其中包括岩浆喷发和岩浆的-液-气交代作用。
沉积矿化是指金矿形成于沉积物中的沉积作用过程中,其中包括沉积-氧化-还原作用和沉积-脱泥作用。
变质热液矿化是指金矿形成于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的热液作用。
三、金矿的分布规律金矿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壳构造、地质条件、矿床形成时代和区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在地壳构造方面,金矿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带和断裂带中。
在地质条件方面,金矿往往在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等岩石中发育。
在矿床形成时代方面,金矿大多形成于变质作用旺盛的古生代和中生代。
在区域差异方面,金矿的分布受到地球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矿床形态的差异影响。
四、金矿的矿石性质金矿的矿石性质主要包括金矿的矿石组成、成分及结构和矿石性质。
金矿的矿石组成包括金矿中金的含量、金的赋存形式和其他有用矿物的含量。
金矿的成分及结构包括金矿中金的化学成分和金的晶体结构。
金矿的矿石性质则包括金矿的颜色、光泽、硬度和密度等。
综上所述,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是指金矿产区中金矿的形成、分布和特征。
金矿的成岩成矿作用、矿化类型、分布规律和矿石性质是金矿资源地质特征的主要内容。
了解金矿资源地质特征对于金矿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金矿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富含金矿石的地质体,是金的产出地。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对于金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机制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金矿勘探和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金矿矿床地质特征1. 矿体形态金矿矿床的矿体形态多样,主要包括矿脉型、矿床型、砂砾型等。
矿脉型金矿矿床是指金矿以矿脉的形式存在于地下岩体中的一种金矿床类型,具有规模小、品位高等特点;矿床型金矿矿床则是指金矿以矿床的形式分布在地下岩体中,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等特点;砂砾型金矿矿床则是指金矿以砂砾的形式存在于河床或河漫滩地层中,具有规模中等、品位低等特点。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为金石英脉和硫化物矿物,其中金石英脉是由金矿物质和石英等矿物组成的矿石,硫化物矿物主要包括黄铁矿、辉石、黄铜矿等。
金石英脉通常呈带状、脉状或块状分布,金石英矿石呈灰白色、灰黑色或褐色,质地坚硬,具有金属光泽;硫化物矿物则多呈黄色、铜红色或黑色,质地较软,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背景金矿矿床的形成与地球构造背景密切相关,一般认为金矿矿床多分布于构造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如地震带、断裂带、褶皱带等。
地球岩浆作用也是金矿矿床的重要构造背景,岩浆进入地壳时,会与地下水和岩石发生反应,从而形成金矿矿床。
二、矿床成因分析1. 成因机制金矿矿床的成因机制主要包括构造破坏、岩浆活动、热液作用等。
在构造破坏作用下,地下岩石发生断裂、变形等现象,使地下金矿物质得以向地表透露;岩浆活动则会使地下金矿物质得以富集、聚集形成金矿矿床;热液作用则是指地下岩浆活动所产生的热液在地下运移、沉淀,使金矿物质得以富集而形成金矿矿床。
以上三种成因机制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2. 成矿规律金矿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对于金矿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具有指导作用。
一般来说,金矿矿床的成矿规律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时间条件等。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并且具有可供开采的经济价值。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对于矿床的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和成因角度对金矿矿床进行讨论,以期增进对金矿矿床的认识。
地质特征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体形态、产状和分布规律等。
首先是矿体形态,金矿矿体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矿床型矿体、蚀变岩型矿体、构造矿体等。
矿床型矿体以石英脉、石英碳酸盐脉为主要形态,呈弯曲、断裂或网状分布。
蚀变岩型矿体则是矿体由蚀变岩构成,多分布于褶皱构造带和变质作用带。
构造矿体主要受构造作用的影响,如断裂、褶皱等构造形成的裂隙中富集金矿石。
其次是产状,金矿通常以石英脉、破碎带或破碎岩石的形式存在,与周围岩石接触明显,呈现出脉状、片状或块状的产状。
最后是分布规律,金矿矿床的分布规律受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于变质岩、火成岩和沉积岩的接触带、断裂带、构造变形带等地质构造部位。
成因分析金矿矿床的成因是由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成因、流体成因等。
首先是地质构造因素,构造运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构造活动造成了地壳形变和岩石破碎,形成了富集金矿的孔隙和裂隙。
构造运动也导致了流体运移和停滞,为金矿物质的富集提供了条件。
其次是岩石成因因素,岩石的成因对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富集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特定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会造成金矿岩浆的富集,形成金矿石。
岩浆活动还能够改变原有的岩石结构,形成石英脉、破碎带等,为金矿物质的富集提供了空间。
最后是流体成因因素,流体是金矿富集的主要介质,一般主要有热液、热气和热水等。
地下储存的金质流体在地壳深部流动,受地热和地质应力的作用,使含金流体产生了富集、迁移和沉淀,形成了金矿矿床。
总结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是极为复杂的,其形成和富集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
对金矿矿床的勘探和开采需全面掌握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以科学合理地开展勘查工作。
金矿一、金矿资源一、资源状况按照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此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罗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此中:岩金,占59%;砂金,占%;伴〔共〕生金,占%。
建国以来到“八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t。
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布局t3-18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按照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地舆分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不服衡的,东部地域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域是东北地域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中国金矿分布图m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t二、资源特点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此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2.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少,中小型金矿床多按照“八五〞期间承包勘探最终完成的情况看:大型、超大型矿床只占%、中型矿床数量占%、小型矿床数量占%。
由此可见,我国金矿储量规模在数量上,中小型矿床占绝对大都,大型矿床为数不多,尤其是储量超过50t的岩金矿,“七五〞以前勘查的只有焦家、新城、三山岛、团结沟、金厂峪,“七五〞以后勘查的只有金山、镇沅、玲珑2号、东坪、东闯10处。
此中,焦家金矿经补充勘探总储量将达到130t,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级的岩金矿床。
3.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我国金矿分布广泛,据统计,全国有1000多个县〔旗〕有金矿资源。
但是,已探明的金矿储量却相对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域,其储量约占总储量的75%以上,此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保有储量约占岩金储量的46%以上;其他储量超过百吨的省〔区〕有辽宁、吉林、湖北、贵州、云南;山东省岩金储量达t,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位。
砂金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占%,次为四川占%,两省合计几乎占砂金保有储量的一半。
4.金矿床中富矿少,中等品位多,品位变化大,贫富悬殊以1996年黄金工业统计年鉴为按照,目前全国岩金出矿品位,砂金出矿品位3;在岩金矿床中<3g/t占27%、3~6g/t占56%、6~10g/t占13%、10~20g/t占4%。
6g/t以下的中低品位矿床占83%以上,而且呈逐年递降趋势。
砂金矿床<3占38%,5~3之间占26%,>3占34%。
总起来看,我国岩金矿、砂金矿品位偏低,富矿储量极少。
5.伴生金储量占有重要位置我国伴生金储量占全国金矿总储量的%,绝大局部来自铜矿石,少量来自铅锌矿石,主要集中于江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五省约占伴生金储量的67%,此中江西居第1位。
伴生金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其储量所占比例,大于世界伴生金的平均数,所以伴生金是中国金矿资源的一大特点。
6.金矿成矿时代广泛,可以形成于各个地质时期按照我国金矿成矿研究资料,可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成矿时期。
按照原地质矿产部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统计,前寒武纪金矿储量占56.4%,中新生代占%,古生代占%。
二、金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岩金矿床1.我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大都岩金矿床产在必然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大都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根底细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域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8‰,而两矿区地层δ34S为9‰,表示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而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按照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 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不异。
④小秦岭金矿田: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金矿δ34S平均为1‰,两者近乎相等,具密切成生关系。
上述各区容矿围岩,经原岩恢复为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
岩石呈黑绿色,亦称绿色岩系。
这套含金建造是本区金矿的原始矿源层。
它不仅是变质热液型金矿的矿源层,而且也是本区其他类型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2)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金矿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陆的雪峰隆起与幕府山隆起两区。
其金矿床〔点〕95%摆布产于元古宇冷家溪群及板溪群的含凝灰质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中,其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建造。
局部可能有火山沉积岩。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2~0.03g/t,矿石δ34S为5‰;围岩δ34S为7.9‰。
(3)南岭金矿成矿区金矿主要分布于大瑶山槽背斜与云开隆起区,据统计,桂粤两省的金矿床〔点〕74%摆布集中产于该区的寒武系八村群岩层里。
区内寒武系为一套冒地槽类型复理石碎屑岩建造,此中夹多层碳质页岩及含碳质砂岩,含碳量高达10%摆布。
金矿围岩主要为硅质岩,碳质页岩及碳质碎屑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据南京大学化学光谱阐发,碳质页岩平均32.5×10-9;泥质砂岩4.4×10-9。
据广西冶勘公司阐发,砂岩80×10-9,碳质页岩高达130×10-9,明显高于金的克拉克值。
桃花、古袍、云岭等矿区,矿石硫δ34S变化范围为-0.9‰~+6.4‰及5‰~8.2‰,显示有壳层硫的性质。
桃花矿区铅同位素春秋为729~785Ma,比寒武纪地层和加里东花岗岩的时代还老。
因而认为本区成矿物质来自深部,也来自寒武系含金矿源层。
本区北邻江南古陆,其基底为元古宇冷家溪群、板溪群,这一古老含金地层可为该区的上部寒武系提供金的物质来源。
2.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控制〔1〕大地构造格局与金矿的空间分布我国金矿明显受区域大地构造格局控制,尽管各个区域都有金矿化分布,但极不服衡,并各具自身特点,故大致可划分成五个金矿化域。
1) 华北型金矿化域华北准地台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是太古宙及古元古代固化的鞍山群、建平群、单塔子群、阜平群及太华群等,岩系为一套变质较深、混合岩化作用较强的变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属优地槽相。
此中,变基性火山岩类含金丰度遍及较高,是原始矿源层,也是本区金矿主要物质来源。
本区是我国主要金矿分布区,据统计,金矿床〔点〕数占全国总数85%以上。
金储量占全国岩金总储量78%。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及台内的基底断块隆起带内。
区内主要以地台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花岗岩化作用及燕山岩浆活动,叠生作用成矿为显著特征。
属优地槽相。
分布的金矿类型主要是变质热液型、花岗岩化热液型,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便是矿源层,属近源型。
成矿时代主要为古元古代和中生代。
找矿远景潜力很大。
2) 扬子型金矿化域新元古代未形成的地台。
基底岩系多出露于地台的边缘地带。
如西部边缘康滇地轴上的昆阳群;东南边缘的冷家溪群、板溪群。
地台内部的基底仅在个别地址出露且面积不大。
如黄陵背斜的崆岭群等。
基底构造为泥质板岩、变碎屑岩类。
原岩为含泥质凝灰质碎屑岩、变质程度较浅,属优-冒地槽相。
区内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地台边缘的隆起带内,地台东南边缘的雪峰古隆起及幕府山隆起金矿化更为集中,全区岩金矿床〔点〕数占全国的16%,储量占全国总量的%。
区内主要以扬子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古生代盖层经地下热水溶解作用为成矿特征。
金矿类型以变质热液为主,其次为岩浆热液型及地下热水深滤型金矿床。
赋矿围岩为泥质凝灰质碎屑岩,以及碳酸盐类,成矿时代为元古宙、中生代。
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或下部基底构造层。
3) 华南型金矿化域属华南-东南亚板块,位于扬子地台之南的华南褶皱系区间,这是一个加里东地槽褶皱系,褶皱基底构造层由震旦系-志留系组成,为复理石建造,属冒地槽相,变质程度较浅。
区内主要以早古生代褶皱基底经区域变质、热液作用及加里东、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叠生作用成矿为主要特征。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及云开隆起区内,金矿床〔点〕占全国总数%,储量占全国岩金总量%。
金矿类型桂西为碳酸盐石英方解石脉型;粤桂交界为变质热液型及岩浆热液型。
矿化围岩为寒武系含碳质碎屑岩、石炭系碳酸盐岩以及中酸性侵入岩,成矿物质来自深部构造层,成矿时代主要是加里东期,其次为燕山期。
4)承平洋型金矿化域我国东部受承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中新生代的大陆板块边缘活动带。
其突出特点是中生代的北东向构造极为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