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隆碲金矿点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热隆碲金矿点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热隆碲金矿点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热隆碲金矿点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木里县梭罗沟金矿找矿标志及富集规律简介

木里县梭罗沟金矿找矿标志及富集规律简介 摘要:木里县梭罗沟金矿是川地区调队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该矿处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受近东西向展布的(F1)构造破碎带控制,找矿标志有主要有地质构造标志、地物地貌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地球物理标志等,氧化矿具有次生富集作用,原生矿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同时具有“褪色蚀变”现象。通过介绍梭罗沟金矿的找矿标志和富集规律,能给地质找矿和矿山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找矿标志;富集规律;木里县;梭罗沟金矿 木里县梭罗沟金矿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唐央背斜南东倾伏端。矿床产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一套基性火山岩系,受近东西向展布的(F1)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规模大,形态较简单,矿石为含砷、硫等的可选冶金矿石。 1970-1983年,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进行了1:20万金矿幅、贡岭幅、稻城幅、九龙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发现梭罗沟金矿点(当时发现矿体长6m,厚2.5m,拣块分析Au 3.58×10-6);1997年10月,川地区调队为了寻找矿业开发基地,徐志明项目组在开展异常检查时发现品位超过3克/吨的露头,初步判断梭罗沟金矿点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经过区调队1997—2009年开展的一系列地质勘探工作,证实该矿山为一大型岩金矿床,现已成为四川省一个重要的黄金开发基地。 作为该岩金矿床的勘查者,我们将勘查过程中取得的一点认识和经验分享出来,以供野外地质工作者在寻找类似矿床时参考。 一、找矿标志 根据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总结,梭罗沟金矿的找矿标志主要有地质构造标志、地物地貌标志、地球化学标志、地球物理标志。 (1)地质构造标志 主要包括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围岩蚀变特征等。梭罗沟金矿区域构造处于甘孜-理塘成矿构造带南段的唐央穹隆南倾伏端。横贯矿区的近东西向断裂(F1)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矿体的展布。在构造矿化蚀变带内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有:在地表主要表现为强烈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在中深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绢云母化、白云石化、硅化、钠长石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上述蚀变对中基性火山岩而言,形成一种明显的“褪色蚀变”特征。金属矿化物矿化主要有黄铁矿化、毒砂矿化,尤其是黄铁矿化于毒砂矿化的发育程度是直接影响矿石Au品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梭罗沟矿区及附近外围,呈近

浅谈金矿的地质找矿

浅谈金矿的地质找矿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某金矿的分析,浅谈了金矿找矿首先要了解金有别于别的矿石的特征以及金矿的成矿特点,然后勘查并分析当地地质因素,尤其是地质地貌,利用金的找矿标志,运用各种方法包括传统的找金经验进行金矿的找矿。 标签:地质找矿金矿福建建阳 随着黄金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金矿资源量需求的日趋增加,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已进入寻找深部矿、难识别矿和综合信息找矿时代。地质金矿的寻找可利用金本身具有的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特有的矿物组合、围岩蚀变、载金矿物标型特征及成矿富集规律判断金矿化的存在,从而指导找矿。 金的原子序数7 9,元素符号Au。金只有一个天然稳定同位素1 9 7,常温下为等轴晶系晶体,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罕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黄色,含杂质时,颜色发生系列变化。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不氧化。金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可溶于王水、碱金属或有氧存在的钾、钠、钙、镁的硫代硫酸盐溶液等。碱金属的硫化物会腐蚀金,生成可溶性的硫化金。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细菌的代谢物也能溶解微量金。金具有亲硫性,常与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辉锑矿等密切共生。金具有亲铁性,陨铁中含金比一般岩石高3个数量级。 金矿床几乎可产于任何岩石类型及任何时代的地层中,但以前寒武纪绿岩带最为重要。 上述这些金所具有的特殊特征都可被视为找矿标志。金矿与地质因素、地质地貌均有关系,所以在金矿的探查中不妨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判断金矿的存在地带。 确定是否有金矿成矿首先应该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虽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金,但含金的硅质体大多为烟灰色,水色好。因为含金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石英呈烟灰色。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子状铅锌矿等存在。 其次应该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虽然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含金性往往不佳,但其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所以要关注超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金。还可以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作者简介 :刘争(1986-),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辽宁五龙金矿周边找矿方向浅析 刘争1,张德会1,2,王杰亭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本文主要对辽宁五龙金矿控矿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强调了构造与岩体控矿的主导作用,分析了该区成矿有利部位,并通过分析其周边成矿要素信息,认为其外围找矿方向应在田家堡子-石岱、三级台-杨家堡子、油盘岭区、谢家-韩家堡子一带。 关键词:五龙金矿、控矿因素、找矿方向 辽宁省最具悠久开发史的五龙金矿已面临着极度资源危机状态,本文通过分析五龙金矿成矿特点,及总结分析其周边成矿要素信息,对其外围找矿方向提出了几点意见,对后期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1 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全球性金矿带中的中西太平洋金环外二环东亚段;大地构造单元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凤城凸起的东部地段;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地段。东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著名的平北金矿集区隔江相望,该区与其有着极其相似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成矿地质背景,具有形成大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图1)。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岩性有云母片岩、大理岩、黑云母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侏罗系出露零星,为一套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石。矿区内主要分布辽河群变质岩,多呈透镜状残留体分布于印支期花岗岩中。 2控矿构造 本区控矿因素主要有: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其具体特征描述如下:2.1 地层及其含矿性 区内仅零星出露下元古界辽河群层状变质岩系,多为残块,呈捕虏体残留在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中,自下而上主要有于家堡子组、浪子山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主要由各类大理岩、片岩、变粒岩组成。这套岩系金丰度值较高,片岩、变粒岩金丰度值5.36-21.0×10-9,大理岩金丰度值3.88-11.0×10-9,为金的初始矿源层,它们奠定了区内金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 从晚元古宙开始至显生宙古生代末,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五龙地区先降后生,以升为主,在坳陷区只接受震旦纪沉积岩系,分布于工作区东南部,呈零星残块出露,岩石发生过轻微的变质作用,岩石组成为石英岩、石英砂岩、泥灰岩、页岩等。 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壳运动以升为主,局部地段出现凹陷盆地接受晚侏罗纪火山喷发沉积,盆地多呈南北向和北东向延长,其主要岩性为紫色砂岩、页岩、泥灰岩。主要分布在工作区东南部,鸭绿江深大断裂两侧。 新生代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的河流相、冲积相的砂砾石及砂质粘土。 2.2构造与成矿 区域构造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 次之。 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压性断裂, 为中生代晚期构造运动产物,断裂间距分别为 2-4Km和4-6Km,延伸均在10Km以上,该两组断 裂形成菱形格子状构造,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部 位。 鸭绿江断裂是区域上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开 合带),位于区域边缘,呈北东50°~60°方向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_刘远辉

2009年26卷 贵 州 地 质GU IZHOU GEOLOGY V o l 126N o 13(T o l 1100)2009 第3期(总第100期) [收稿日期]2009-02-25 [作者简介]刘远辉(1958-),男,贵州省贞丰县人,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工作。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刘远辉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本文通过贵州金矿多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和认识,结合以往金矿研究成果,划分了不同的成矿区带和矿化集中区带,阐述的各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指出的找矿方向,有助于今后地质勘查工作部署以及找矿与勘查研究并实现找矿突破。[关键词]金矿;分布规律;找矿方向;贵州 [中图分类号]P 618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43(2009)03-0162-08 1 贵州金矿资源分布规律 贵州省金矿资源较丰富、自然类型多样,黔西南、黔东南及盘县地区是主要的分布区。全省的金矿(化)集中区(带),主要有赖子山背斜金矿(化)带;灰家堡背斜金矿(化)带;戈塘背斜金矿(化)带;黔东南稳江背斜金矿(化)带;册亨百地、丫他)板其金锑矿(化)区带;盘县莲花山背斜及盘西背斜金矿(化)带;普安红岩背斜金矿(化)带;三(都))丹(寨)金汞砷矿(化)带、兴仁包谷地(大丫口)背斜金锑矿(化)带;晴隆碧痕营穹隆金矿化带等。探明的中型以上矿床有:贞丰县烂泥沟金矿、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兴仁县紫木凼金矿、晴隆县老万场金矿、安龙县戈塘金矿、普安县泥堡金矿,探明和发现的小型矿床和矿点若干,均分布于这些矿(化)集中区带内。 不同的矿(化)集中区带具有各自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金矿体依附于其成矿地质条件在矿(化)集中区内呈有规律的产出和分布,对各矿(化)集中区带进行矿田级的成矿研究并建立找矿模型,是贵州省金矿的/探边摸底0和/攻深找盲0重要而必要的地质研究工作。 111 成矿区带的划分和主要特征 从金矿的产出与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的相似性,并考虑今后勘查技术方 法综合手段选择的相近性,以利于对各有特色的 矿化集中区带进行深入的成矿研究和勘查评价。本文将贵州金矿划分为以下五个成矿区19个矿化集中区带: (1)黔西南台地相成矿区,划分为以下4个矿化集中区带: 灰家堡背斜、贞丰背斜矿化集中区;包谷地背斜矿化集中区;戈塘背斜矿化集中区;碧痕营背斜矿化集中区。 (2)黔西南盆地相成矿区,划分为以下5个矿化集中区带: 赖子山背斜矿化集中区;丫他)板其矿化集中带;百地矿化集中区;鲁容背斜矿化集中带;望(谟))罗(甸)矿化集中区。 (3)峨眉山玄武岩成矿区,划分为以下3个矿化集中区带: 莲花山背斜矿化集中区;盘西背斜矿化集中区;竹桶背斜矿化集中区[兼具(1)成矿区特征]。 (4)黔东南浅变质岩成矿区,划分为以下6个矿化集中区带: 天柱)白市矿化集中区;南加背斜矿化集中带;稳江背斜矿化集中带;黎平背斜矿化集中带;洪州背斜矿化集中带;从江地区金(多金属)矿化区。 (5)一级构造单元接合带,划为1个矿化集中带,即三(都))丹(寨)构造矿集带。 # 162#

遥感技术找金矿实例

遥感技术找金矿实例 2016-05-23 13:04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埃及东部的Sukari金矿和Abu Marawat 特许区遥感图 如何利用遥感资料来提取金矿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引起的植被异常信息,是 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找金矿的关键问题。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建立了遥感生物地球化 学找矿的理论模型,在这个理论模型中,遥感图像处理是提取金矿植被异常信息最 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采用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的图象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日趋成熟,并在找矿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理论及方法,应用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的图像处理方 法进行遥感找矿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以下是几个利用遥感方法进行找矿研究的 应用实例。 (1)广东省高要河台地区,运用遥感TM数据的TM3、TM4、TM2波段经主 成分分析后配以红、绿、蓝合成并拉伸的假彩色图像上,河台金矿区的植被呈现为 金黄色色调,而背景区的植被为黄红色调,受毒害的植被在航空成像光谱扫描仪(AIS)航片上呈金黄色与背景区的红色调相区别,并运用此方法在粤西、海南等植被地区 进行金矿预测,圈出45处植被遥感金矿异常区,其中40处有金矿化现象,并重点 评价了粤西高圳、海南西部两个金矿靶区和粤西云浮、海南雅亮两个金矿远景区,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地区,应用TM数据的TM5、TM4、TM2/TM3经主 成分分析(KL 变换)后取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配以红、绿、蓝合成并拉伸的假彩色合成图,在假彩色合成图上,钼矿体蚀变带上的植被呈桔红色串环状色调,其 它地区的植被为浅红色色调,异常色调带呈环带状与钼矿区矿体的围岩蚀变带相吻合。 (3)海南省西南部地区,运用TM 数据的TM1、TM2、TM3、TM4、TM5和TM7六个波段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合成拉伸后,采用最大似 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后得到的假彩色图上,已知的金矿区(如抱板金矿、二甲金矿、 土外山金矿)和金矿遥感异常区上的植被呈现为金黄色调,而正常区的植被呈现出

云南省姚安金矿找矿标志

云南省姚安金矿找矿标志 云南省姚安金矿,是滇中”红层”中首次发现的金矿床,该矿类型特殊,属镜铁矿脉型金矿床,矿体主要产于侏罗、白垩系地层中。姚安金矿的找矿标志为:金源层及金源岩标志、岩浆岩标志、构造标志、热液蚀变标志、岩性标志、地层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矿物标志等。通过这些找矿标志的总结,为姚安地区寻找和预测同类型隐伏工业金矿体提供指导,同时为整个滇中地区同类型金矿床的找寻与勘探提供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标签:姚安金矿找矿标志 0前言 滇中姚安金矿,是云南省滇中“红层”中首次发现并勘探的金矿床,该矿类型特殊,属构造—岩浆—地层岩性带控制的镜铁矿脉型金矿床,目前国内外尚属首例。因其成矿时代新(中、新生代)、与构造及其所引起的碱性岩浆的侵入所形成的碱性复合岩体有关、载金矿物主要为镜铁矿、脉石矿物少等特征,引起国内金矿地质工作的重视,正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试图从成矿控制因素出发,归纳姚安金矿的找矿标志,为该区寻找和预测同类型隐伏工业金矿体提供指导,同时为有类似成矿地质条件的整个滇中“红层”地区找寻和预测同类型金矿提供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滇中”红层”中姚安金矿的首次发现,将大大地活跃金矿地质界的学术空气,并将有力地促进和提高金矿找矿勘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1地质概况 姚安金矿大地构造位于杨子准地台(Ⅰ)、康滇地轴(Ⅱ)、滇中台陷(Ⅲ)、姚安凹陷褶束(Ⅳ)、前场关褶皱组(Ⅴ)之西侧,区内出露地层除山间盆地的第三系、第四系外,绝大部分为侏罗系、白垩系,构造以NNE向褶皱为主,断层多为高角度正、逆断层,并伴随有与基底断裂相一致的次级断裂。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以侵入为主,且多属燕山晚期—喜山期产物,岩类有碱性岩、基性岩等岩脉,碱性岩体的侵入引起一系列与Au,Ag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时碱性岩体本身即有矿化及蚀变。 2成矿控制因素 姚安金矿尽管矿体形态复杂多变,但从总体上看,矿体的形成受(而且主要是受)构造、岩浆、地层、岩性等控矿因素的控制,此外还受区域地球化学、次生富集等因素的影响。 2.1构造控制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

一、确定成矿的地质因素 1、首先应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这是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当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金,但含金的硅质体大多为烟灰色,水色好。这是因为含金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石英呈烟灰色。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其内可含多条黑色条带如炭质与细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子状铅锌矿等存在。 2、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它们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金,就锑矿而言,它既可与金共生构成锑金矿床;也可分离,但相距不远,故有“不在其中,不离其踪”之说。部分铅锌矿的外围也可找金,如青城子铅锌矿外围;铜矿床的下部。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也是找金的好去处。

5、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 8、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金。 9、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 二、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 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砂金补给以及补给的贫富程度。在调查中,要注意了解沟谷的构造背景和与金矿化有关的地质现象。 地貌观察主要划分河谷类型各种地貌单元并确定其分布,了解其规模、成因,沉积物特征及其含金性等,并在1 :50000

如何寻找金矿

一、金矿地质概述 金的原子序数 79,元素符号 Au,它源自拉丁文 Aurnm,意为曙光, 喻意灿烂的太阳。金只有一个天然稳定同位素 197,常温下为等轴晶 系晶体,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罕见,常呈不规则粒状、 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黄 色,含杂质时,颜色发生系列变化,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 色变深。试金板上金的条痕为赤黄色时,成色高;含 10%的银时条痕 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 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 30%则具有 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 50%则显银白色。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 不氧化。金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可溶于王水、碱金属、氰化物、 酸性的硫脲溶液、溴溶液、沸腾的氯化铁溶液、有氧存在的钾、钠、 钙、镁的硫代硫酸盐溶液等。碱金属的硫化物会腐蚀金,生成可溶性 的硫化金。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细菌的代谢物也能溶解微量金。金 具有亲硫性,常与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辉锑矿等密切共 生;易与亲硫的银、钯、铂、铜、镍、汞、铋、锑、铑、铱形成金属 互化物。金具有亲铁性,陨铁中含金比一般岩石高 3 个数量级。铜、银多富集于硫化物相内;而金铂多集中于金属相。金在地核中的丰度 为 2.6ppm,地幔为 5ppb,地壳为 1.8ppb。地球上 99%以上的金进入 地核。故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而太古宙 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的丰度高于地壳各

类岩石。由于金在地壳中丰度很低,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特性,而要形成工业矿床需要成千上万倍的富集才可,规模 巨大的金矿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多次成矿作用叠加才可能 形成。 金在自然界中可呈 0、 1 和 3 三种价态存在,可以独立矿物、类 质同像及胶体吸附形式产出。迄今世界上已发现 98种金矿物和含金矿物,但常见的只有 47 种,而工业直接利用的矿物仅 10 多种。按晶体化学原则可将金矿物和含金矿物分为: (1)自然元素类及与银、钯、铂、铜、镍、汞、铋、锑、铑、铱 呈合金类矿物自然金(Au),含 Au>80%;银金矿(Au;Ag),含Au80%~50%,Ag20%~50%;金银矿(Au;Ag),含 Au50%~20%,Ag50%~80%、含铂钯自然金、银铜金矿、围山矿、四方铜金矿、黑铋金矿 Au2Bi。(2)金-银碲化物类矿物有碲金矿、碲金银矿、针碲金 银矿。(3)金银硒化物类矿物有硒金银矿。(4)金银硫化物类矿物 有硫金银矿。 自然金(银金矿等)按其粒度可分为明金(>0.1mm),显微金 (0.1mm-0.25μm)、次显微金(0.25μm-2nm)、次电子衍射金 (2-0.288nm)。 有一种自然金令人瞩目,那就是狗头金。狗头金是天然产出的,质地 不纯的,颗粒大而形态不规则的块金。它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他 矿物集合体组成。因形似狗头,故称之为狗头金;形似马蹄,则称之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 砂金的找矿和评价 第一节砂金的找矿方法 砂金的找矿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5种:①自然重砂法,②工程重砂法,③旧采调查,④地质地貌分析,⑤物探与航空新技术方法。其中前3种方法是通过取样调查,了解是否有砂金的存在,并直接确定是否成矿,属于直接的找矿方法;后2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成矿条件分析及评价、研究环境及沉积物某些特点,来推断是否可能成矿,属于间接找矿方法,其中地质地貌调查,是砂金找矿分析的基础。通常在确定到哪里去找砂金矿和在何处何部位布置取样工程方面,主要是由地质地貌分析提供依据。以下分别介绍砂金找矿的具体方法。 一、自然重砂法 自然重砂法是根据砂金颗粒密度(比重)很大,用淘洗盘就能直接选别出来的特点,在松散碎屑沉积的表层或不深处挖坑取样,在野外淘洗直接确定是否有砂金存在的一种方法。取样包括水系沉积的河流重砂取样、阶地砂砾层沉积露头取样和山坡的残坡积层重砂取样。前二种取样,可以了解水系沉积物的含金性、砂金的大致分布范围、阶地含金层的品位及厚度。山坡残坡积层中的取样,是在已知有砂金的小沟山地范围内,用于追寻砂金来源,通过在山坡和坡脚,按一定间距挖掘浅坑取样淘洗,根据见金结果圈定分布范围,缩小岩金找矿靶区。这三种取样中,应用最广的是河流自然重砂法。 河流自然重砂法取样工作,一般是沿水系上游或沿含金的中小支谷由下而上进行。其优点是:工具简单(只要一把锹、一个淘洗盘),取样工作量小(挖浅坑0.3-0.5m深,样重20-40k g ) ,简便易行,一个人也可以干,很快就可以直接获得近地表处的砂金信息。缺点是:由于样品取在浅近地表处,不能反映深处的砂砾层含金情况,而砂金通常主要富集于砂砾层下部靠近基岩处,因此近地表处的河流重砂测量结果,在找矿中一般只有定性意义。自然重砂取样效果取决于取样点位和层位的选择。在平面范围内,取样点应布于有利于砂金富集的地方,如河流突然变宽处,河流转弯凸岸处,河床浅滩的砂砾沉积区,近主、支流交汇处,河床中岩坎石滩卞方,岩衅的上方,边滩或心滩处,水流中大障碍物前面,河床坡降由陡变缓处,“关门山,河谷上方或“迎门山”前方堆积区等处。在垂直剖面方向上,以靠近底岩的砂砾层底部位置为最好。在砂砾岩区,应取在切割砂砾岩层的支沟细谷的下方河床沉积中。在有多级沟网发育的山区,应优先在支谷中取样。取阶地沉积露头样品时,应尽可能取在砂砾层的底部或近基岩面处。每个样品样长0.2-0.5m。样品重量最少不小于20kg或按体积取0.01m3。(约相当于1标准船形淘洗盘满盘砂样)。沿

成矿构造研究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的几个应用实例

卷(Volu m e)29,期(Numb er)1,总(S UM )104页(Pages)63~70,2005,2(Feb.,2005)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 ica etM eta ll o genia 收稿日期:2004210208 作者简介:陈广浩(1964-),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与成矿研究.Em a i :l chengh@gi g .ac .cn 成矿构造研究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的几个应用实例 陈广浩,苏 勇,张湘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 要:综述了成矿构造研究方法的本质及在区域成矿学、成矿定位机制研究、成矿动力学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并以江西洋鸡山金矿、湖南沅陵沈家垭金矿和江西东乡铜矿的成矿与找矿预测为例,阐述了成矿构造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新成果,从成矿构造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成矿构造研究法在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成矿构造研究法;危机矿山预测;实例 中图分类号:P 542;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552(2005)0120063208 活化构造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地壳演化过程中存在第三构造单元/地洼区0,即/活化区0,主要研究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初以来地壳演化的规律。陈国达先生在50年代末就把构造活动与成矿物质的运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开展矿床学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对不同大地构造阶段的成矿专属性进行了研究,提出/多因复成矿床0的成矿学理论,在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陈国达院士创立的/多因复成矿床0的成矿学理论,其主要的思想是地壳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作用是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研究了不同矿床形成过程中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化学过程、深部地质作用等方面的关系以及矿床分布受到大地构造阶段控制等规律。在近十年的成矿构造研究中,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构造在成矿中的作用,也为我们在矿床基础理论研究及危机矿山深边部预测中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1 成矿构造研究方法的本质 成矿构造指的是与矿床形成及改造有关的地质构造(陈国达,1965,1978,1996),认为这些成矿构造不仅被动地控矿,而且主动或参与成矿,在研究中 把矿床的形成与改造的构造作用统一研究。我们常常提到的控矿构造的概念,仅仅是上述一个方面。所以控矿构造与成矿构造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的概念。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陈国达先生在/成矿构造0的基础上,提出了/构造成矿0的概念。它是建立在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及其他基础学科研究的基础上,阐明矿床可以通过构造作用及与之相关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等过程,在一个统一的热动力构造-物理化学系统中形成(张湘炳,1982;张湘炳等,1993),包涵了在地壳演化过程中,由地幔热流驱动所引起的构造应力场、构造地球物理场和构造地球化学场对成矿元素迁移聚集的联合控制过程。/构造成矿0融合了/多因复成矿床0成矿学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属成矿学的研究范畴,它更多地强调地壳构造活动、构造演化与成矿元素物质运动的统一和因果关系,也是对/多因复成矿床0成矿理论的补充。 近十几年来成矿构造研究重点是开展与成矿规律有关的区域成矿构造特征、流体形成过程、成矿定位机制、成矿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并进行矿床的预测。

金矿地质勘查

金矿地质勘查 1.普查找矿方法 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我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方面更是不可少的。在金矿普查中,运用化探扫面和金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普查工作中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应用最广的是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微尘测量和气体测量主要应用在航空化探中,是一种快速、高效很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我国化探找金应用领域还不广,利用化探配合重砂法研究矿源层、成矿构造及岩体成矿专属性还不够,特别是从综合角度评价,组合异常等工作开展较少。 物探法也是一种直接找金方法,主要用来圈定可能与金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岩体接触带等,缩小找矿靶区。运用物探方法找金要在掌握矿床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在经过方法、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一般选用适合的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同时使用,而且还要与化探、遥感等方法密切配合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物探技术发达的一些国家,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要比应用于找重金属矿少得多。但物探方法找金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迪图尔湖金矿就是1974年应用物探方法普查重金属矿时发现的。赫姆洛金矿的发现物探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该矿金呈浸染状产于含黄铁矿片岩中,片岩中黄铁矿含量约8%,金品位与黄铁矿的富集无关,但黄铁矿化带与金矿化带是一致的,根据黄铁矿的激发极化异常,有效地圈出了金的矿化带。近几年,各国在寻找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有关的金矿床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激发极化法。其他物探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应用。如,日本菱刈金矿的发现航空物探法、地面电阻率法起了重大作用。 在我国,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正在受到重视,虽然应用还不普遍,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

如何寻找金矿

如何寻找金矿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

一、金矿地质概述 金的原子序数 79,元素符号 Au,它源自拉丁文 Aurnm,意为曙光, 喻意灿烂的太阳。金只有一个天然稳定同位素 197,常温下为等轴晶 系晶体,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罕见,常呈不规则粒状、 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黄 色,含杂质时,颜色发生系列变化,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 色变深。试金板上金的条痕为赤黄色时,成色高;含 10%的银时条痕 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 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 30%则具有 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 50%则显银白色。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 不氧化。金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可溶于王水、碱金属、氰化物、 酸性的硫脲溶液、溴溶液、沸腾的氯化铁溶液、有氧存在的钾、钠、 钙、镁的硫代硫酸盐溶液等。碱金属的硫化物会腐蚀金,生成可溶性 的硫化金。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细菌的代谢物也能溶解微量金。金 具有亲硫性,常与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辉锑矿等密切共 生;易与亲硫的银、钯、铂、铜、镍、汞、铋、锑、铑、铱形成金属 互化物。金具有亲铁性,陨铁中含金比一般岩石高 3 个数量级。铜、银多富集于硫化物相内;而金铂多集中于金属相。金在地核中的丰度 为 2.6ppm,地幔为 5ppb,地壳为 1.8ppb。地球上 99%以上的金进入 地核。故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而太古宙 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的丰度高于地壳各

金矿找矿标志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所以用我浅薄的知识及参考名人的资料浅谈一下寻找金矿的标志。(一)地化标志:特定的元素组合Au—Ag—As—sb—Pb —zn指示金矿体的存在。 (二)构造标志:①构造蚀变破碎带、韧性剪切带是本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目前已发现的矿床(点)均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地表常表现为褐红色、褐黄色,破碎蚀变带标志较为明显.②规模较大的挤压片理岩化带中,应注意寻找石英脉型金矿。③断裂构造和脉岩产状多变及复合部位,往往是形成金矿的有利地段。 (三)(三)岩浆岩标志①碱性系列分异完全的中酸性岩体,其次是富含钠质的长英质侵入岩。②金丰度较高,离散度大且有热液蚀变的后期岩脉是金矿化的标志之一。③中基性一基性火山岩发育区,对寻找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亦有利。④高磁性、高碱性指数的花岗岩是找金的标志。 (四)(四)热液蚀变标志①碱质交代作用:

即热液期的钠化和钾化,表现为钠长石化、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②硅化:由于金在活动溶解、迁移过程中析出大量的SiO。并与SiOz沉淀条件相同,所以,金矿化与硅化、石英脉相伴出现,二者关系极为密切。③黄铁矿化:金的氧化络合物,可以被硫化物还原而发生沉淀。所以,金往往与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伴生。黄铁矿化富集地段,也是金矿化或金矿典型存在地段。④碳酸盐化、褐铁矿经,特别是“红化”也常与金矿化有密切关系。 (五)(五)矿物标志①黄铁矿:物理特征:颜色暗淡、硬度小,它形微粒状及胶状黄铁矿与金矿关系密切,特别是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含金最高。化学特征:黄铁矿中Cu、Pb、Zn含量与含金量呈正相关关系,Co、Ni与金为负相关;黄铁矿中As、Te含量较高时,表明可能含金,若Ag>15g/T、Cu>0.1 时,可作为找金标志。黄铁矿世代与金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本地区一般中间或偏晚世代与金矿关系密切。②石墨:在含金建造中,石墨或碳的存在是找金的一个重要标志。③毒砂:毒砂与金的关系十分密切,大多数含毒砂的矿床中都含金,一般毒砂粒度越细,含金量越高。在矿物组合上往往出现黄铁矿一毒砂一磁黄铁矿一黄铜矿的组合形式。④石英:是金矿石中最重要的脉石矿物,因此,在研究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获得更多的找金信息。脉石英具灰色、烟灰色、油脂光泽的压碎

安徽金矿主要特征及找矿方向

文章编号:1005-6157(2010)04-0255- 安徽地质Geology of Anhui 第20卷第4期2010年12月 V ol.20 No.4 December 2010安徽金矿主要特征及找矿方向 储国正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安徽 合肥 230001) 摘 要:安徽省金矿目前不算优势矿产,但却是特色矿产。安徽金矿分布普遍、类型多样,但已探明的资源储量不能满足矿产开发业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地质工作,金矿勘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指出了今后要重点寻找的金矿类型和重点地区。 关键词:金矿特征;矿床类型;找矿方向;安徽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安徽省金矿地质勘查工作虽自建国后就有所开展,但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通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找到了一批矿床(点)。就其已探明的资源储量来说比之铁铜矿不算优势矿产,但却是我省特色矿产。随着近几年全球矿产资源的紧张,矿业权的活跃,矿产开发业的掀起,使得地勘投入大幅度提高,我省金矿勘查工作也随之得到了大力加强,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初步显示出金矿将逐渐成为我省优势矿产之一的趋势。但目前来说,我省已探明的金矿资源储量还不能满足矿产开发业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安徽金矿勘查步伐,早日实现安徽金矿,尤其是大型规模金矿的突破。 1 安徽省金矿概况 至今我省已探明或大致查明的金矿床(点),据不完全统计,有70余处,其中独立和共生岩金矿床(点)共42处(其中共生金矿7处),伴生金矿床(点)23处,砂金矿床3处,已探明的金资源储量321t。 2 金矿主要分布特征 2.1 金矿地区分布特征 安徽省金矿产地分布广泛,但资源储量分布相对集中。我省沿江地区、江南过渡带,皖南地区、大别山地区、蚌埠—五河地区、滁州—庐江地区和淮北地区均有金矿分布。但从资源储量上看主要分布于沿江地区,其中又以铜陵地区为主,约占全省金矿资源储量的60%。 2. 2 金矿赋矿地层分布特征 全省金矿赋矿地层自老到新均有分布。从五河大巩山等金矿太古代的五河群、皖南天井山金矿元古代的井潭组、铜陵地区金矿的古生代、霍山地区的中生代地层均有分布。其中,从目前已发现金矿的最主要赋矿层位是石炭纪黄龙—船山组地层。金矿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侵入岩和火山岩,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岩性是碳酸盐岩。 2. 3 金矿产出规模特征 全省金矿中大型规模少,小型及矿点多。在70余处金矿床(点)中,大型4处(其中独立金矿床仅1处),中型8处(其中独立金矿床仅3处),余者均为小型及矿点或矿化点。 2. 4 金矿资源储量分布特征 从全省金矿资源储量分布来看,独立金矿少,共、伴生金矿多。至今我省已探明的岩金总资源储量约318t,其中独立岩金只有83t,共、伴生岩金达235t。共伴生矿床中的金只能在主元素的选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加以回收,难以在巨大储量的伴生金矿中及时获取巨量黄金,只能“奏细水长流”之效。 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储国正(1957-),男,安徽潜山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床学博士,主要从事矿产地质科研及管理工作 5

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摘要:本文根据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围绕了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围岩蚀变及成矿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该矿床成因机理,总结了该矿床成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 矿床地质特征 1.2 构造 矿区内的地层、岩石经长期的多期次的变质、变形、扭裂、滑移、倒置、拼贴、逆冲、推覆等作用,使区内形成许许多多的构造岩片及混杂岩带,除控制韧性剪切带南北两侧边界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外,低序次的剪切、走滑构造也极为发育,岩层中的片理、劈理,糜棱构造、揉皱、挠曲等十分发育,加上多期次的成矿作用,使矿区内地质构造显得十分复杂。 1.3岩浆岩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区内岩浆岩比较发育,晚期主要以花岗岩株、石英钠长斑岩、花岗斑岩、煌斑岩、热液贯入式角砾岩等形式产出。 2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中,主要呈脉状近平行排列产出,在平面上矿体之间水平间距最大为70m,最小约20~30m左右;剖面上矿脉呈侧幕式展布,在垂距约210m范围内,倾向上最大延深达340m。矿体金平均品位(2.4~18.68)×10-6,平均厚度0.80~7.03m。矿体走向290°~310°,北倾,倾角60°~80°。矿脉走向与岩层走向有25°~35°之夹角,两者总体倾向相反,岩层南倾,矿脉北倾。因此,矿脉在走向倾向上常斜切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等。矿体由蚀变构造糜棱岩组成,沿脆-韧性断裂构造带分布,受构造控制特征明显,走向上呈舒缓波状,倾向上比较平直。矿体形态较简单,常呈脉状产出,一般以单脉为主。连续性较好,有时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及膨缩现象。 2.1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根据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粒度及它们的嵌布关系划分出: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晶-它形晶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填隙(充填结构)结构、交代残余结构,镶嵌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

金矿地质工作方法

一、地质勘查 (一)金矿地质工作方法 1.普查找矿方法 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我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

矿区找矿效果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及矿床定位预测实务全书pdf版

矿区找矿效果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及矿床定位预测实务全书pdf版 第一篇矿床成矿规律效应与找矿潜力分析 第一章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与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第二章地幔岩、地幔流体和成藏成矿作用 第三章成矿物质来源与时空分布规律 第四章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五章重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特点分析 第二篇成矿规律预测与找矿潜力远景评价 第一章成矿预测理论 第二章成矿预测方法与技术 第三章区域性找矿远景区预测与评价 第四章矿区局部找矿预测与成矿规律预测实例分析 第三篇我国典型金属矿床找矿新方法新技术与成矿规律预测及评价 第一章铁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二章铜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三章铅锌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四章钨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五章锡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六章银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七章汞、锑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八章金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九章稀有稀土金属矿床找矿潜力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四篇成矿带超大型矿床、矿集区成矿模型与矿床定位预测及远景评价 第一章成矿带超大矿床、矿集区与区域成矿模型 第二章巨型构造成矿带的成矿条件和远景评价 第三章巨型构造成矿带找矿靶区的圈定和矿床定位预测 第五篇我国典型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一) 第一章西南“三江”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二章祁连山地区金属硫化物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三章西昆仑地区铅锌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四章五台山地区金矿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五章澜沧江地区铜等多金属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六章哈巴河—布尔津河地区金、铜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七章赣江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八章湘中盆地锡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九章中国东部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十章北山金属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六篇我国典型地区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二) 第一章河北省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第二章青海省东昆仑钴矿床找矿潜力评价与成矿规律预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