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 格式:docx
- 大小:34.52 KB
- 文档页数:4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的是灿烂的宋元文化,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宋元时期的各项科技发明,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之后,开始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对某些问题开始有了一定的看法。
此班学生平时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兴趣广泛,根据这些特点,在课堂中设计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知识与能力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及传播,复习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竞赛、科学论坛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四大文明的基本知识和探讨拓展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同时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口发言、认真思考的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历史短剧和亲手实践制作活字,让学生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和成功,培养学生向发明家学习和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四大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2)向古代发明家学习,反思古代文明以培养学生振兴中华、发展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抒发情感导入:同学们,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誉满全球的四大发明。
你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生回答,师板书)引入课题《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燃放烟花图——多放几张)你同学们都看到了,屏幕上的是美丽的烟花。
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有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漂亮的烟花?那么,大家知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另外三项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简短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隋唐时期就有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费工费时,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人们是如何解决雕版印刷术的弊端的)读教材,抢答正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弊端,人们才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因此发明了______。
答案提示:活字印刷术3.(多媒体出示图片和问题:图中人物是谁)读图,抢答图中人物是谁?答案提示:毕昇。
4.(多媒体出示图片和问题: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读图,抢答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目标导学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一)指南针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司南)2.教师简要介绍司南发明的相关知识。
(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3.(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南针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抢答问题:发明指南针的原理及其应用?学生抢答: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教学目标1.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情况。
2.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思考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
3.使学生自觉向古代科学家学习,培养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
难点: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四大发明。
大家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那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了一项发明,对,造纸术,早在西汉就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那另外三项发明出现在什么时候?(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二)学习目标: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发明者、特点、发展、传播及作用。
掌握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应用、传播及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掌握火药的发明、应用、传播及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知道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的表现及影响。
通过对中国四大发明的学习,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板块一)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大家预习的都比较不错,接下来请预习最好的三个组就有关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内容上台展示。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2.过程与方法阅读文字材料和《相关史事》,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状况;探究文中《材料研读》、识读《元朝交通路线图》,学习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和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即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发达的中外交通。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海陆交通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繁荣,中外交流频繁;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传播到欧洲,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发达的海陆交通也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桥梁。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了解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包括: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在同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我国的先进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等。
第十三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有一定了解,对四大发明具有一定兴趣。
但尚未学习世界史,对于宋元时期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理解尚浅,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
二、教学目标(一)时空观念通过贸易路线图,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可到达的范围;对比古今丝绸之路,理解“一带一路”的当今效益。
(二)史料实证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展传播及作用;知道宋元时期陆路和海陆交通发达的表现及影响。
(三)家国情怀通过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形成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指南针和火药的传播对世界文明影响。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为1课时,课型为新授课。
教法主要有讲述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学法主要有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等。
五、板书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著名学者培根这三样东西是通过什么途径引起世界文明变化的呢?具体的表现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共同来了解一下吧!【设计意图】以名言作为导入,给学生直观印象,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教师活动以图片形式展示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过程,通过史料说明利弊;出示古滕堡创造的铅活字印刷,引导学生回答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带给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材料二:“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2)学生活动通过图片了解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步骤和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过程;通过古滕堡发明的铅活字印刷和罗伯特的话理解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了解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并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3.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好奇心与对历史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1. 大创新的发生及其影响。
2. 中外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历史。
3. 科技成就的评价及其与现代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科技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探究中外交通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教学方法】1. 运用课件及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及中外交通的历史。
2. 结合教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不同科技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以问答形式开展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现代人们使用的电子设备,引出宋元时期人们智慧与国力的表现。
二、展示(10分钟)1. 用丰富的图片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种植水稻、造纸印刷、火器的发明等。
2. 展示中外交通的历史: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到宋元时期的陆路和海路贸易等。
三、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组探究每种科技成就的重要性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各组结合教材,用代表作品向全班宣讲。
3. 教师对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和指导。
四、讨论(15分钟)1. 以问答形式开展互动探究:(1)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后来的科技有哪些影响?(2)现代医学中使用的针灸法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2.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由全班一起探讨解答。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用简短语言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归纳宋元科技成就及对现代的影响。
六、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堂作业,并分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2. 了解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交流,跟班里的外国同学沟通交流。
3. 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同时也介绍了中外交通及丝绸之路的历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内容包括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宋元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对于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科技的具体应用和中外交通的状况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情况,掌握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宋元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情况,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状况,以及科技发展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状况。
2.案例教学法:以四大发明为例,详细讲解其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和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宋元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情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状况的相关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图片,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引导学生回顾四大发明,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3.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导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那其它三项发明是什么呢?那些出现在宋元时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时空,走进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新课学习】:活动与探究一、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一)活动设计:按照预习布置,让学生分组介绍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依据课本知识和自学提示,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选代表来介绍这三项发明的概况;分以下各组:1、“活字印刷术”组2、“指南针与火药”组3、“发达的中外交通”组【展示反馈:先由1、“活字印刷术”组与2、“指南针与火药”组的代表来展示介绍】过渡:这三项发明在那些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学以致用:材料一: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材料二:出示图片新航路开辟、攻占巴士底狱、文艺复兴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拓展延伸: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世界对我们中国的肯定,那么在现今社会,这些发明在那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呢?】教师总结: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科技成就,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推动知识的迅速传播与增加,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百位演员组成方阵,用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
那一幕带来的震撼,许多人至今都念念不忘。
人们在自豪之外,未免会生出更多的悲叹,这种古老技艺,怕是只能存活于博物馆了吧。
其实不然。
浙江省瑞安市飞云江畔的东源村,墨汁依旧飘芳香,木活字印刷技艺,在那里被完整地保存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古老的发明。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活字印刷术1.多媒体播放视频——《毕昇制作泥活字》2.阅读教材“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一目,归纳活字印刷术的工序及材料。
3.材料研读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4.提出问题:活字印刷术哪些地方体现了“活”的特点?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有怎样的进步?提示: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既经济又省时。
5.材料研读约在13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就传入朝鲜半岛。
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已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到李朝获得大发展。
日本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活字印刷术,是壬辰(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后由朝鲜传过去的。
当时日本从朝鲜带回数以万计的铜活字和铸字工,从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
中国活字印刷传到越南更晚至19世纪。
我国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在15世纪,是从我国新疆沿中亚、西亚逐步传到欧洲的。
我国科技史专家潘吉星先生指出:“谷腾堡完成其活字试验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印刷术在欧洲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高潮。
而在谷腾堡时代我们仍能看到中国的技术影响。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内容要点: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创新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认知提示:正确看待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读: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海陆交通的发达和海外贸易的繁荣,中外交流频繁;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传播到欧洲,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发达的海陆交通也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桥梁。
【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下册第13 课,共三个子目,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为递进关系。
本课的教学主题可以确定为“宋元时期的科技和外传”。
紧扣这一主题 ,突出以下特性:第一、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宋元时期的科技及对世界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人文性,以四大发明的成就及传播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完成教学目标。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初中历史课学习,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宋朝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设计说明本课描述了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引领学生思考发达的科技和交通背后的深层次历史原因,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四大发明的成就和传播,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提高人文素养,既能了解到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作出的重要贡献,又能意识到中国也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1.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传播及对世界文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知道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的表现及影响。
3.通过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初步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
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宋史》《元史》。
2.影视作品:纪录片《中国通史》。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每逢盛大的节日庆典,学生总会看到各种各样美丽壮观的烟花表演,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些烟花是用什么东西制作出来的?由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物品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预习检查1.说出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及人物。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产生了什么影响?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通过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三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通过“以古鉴今”认识到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了解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及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四大发明照片、《元朝交通路线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一组焰火燃放的声效和画面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启发其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
二、讲授新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探究一:视频观史——活字印刷术与学生一起回忆已学过的有关雕版印刷术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雕版印刷的缺陷是什么?需要对它进行改进吗?学生思考后得出认识:雕版印刷费时、费力、不经济。
提出问题:播放视频《活字印刷术》,设问:你能够从视频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捕捉历史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是谁改进了雕版印刷,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然后指导学生看书,想象活字制作过程,并了解活字材料和印刷技术的改进与革新。
(师生交谈)启发学生思考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的创新与优点。
学生可自然得出结论:既经济,又省时。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探究二:探究指南针的应用提出问题: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
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出示图“司南(模型)”。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繁荣。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繁荣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对于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发展,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并了解中外交通的发展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掌握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繁荣,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繁荣。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其他科技成就的理解和中外交通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繁荣。
2.案例分析法:以四大发明为例,分析其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外交通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图片、史料等。
3.史料:收集相关史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
2.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变化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宋元时期的科技–皮影戏、火药、造纸术等科技发明–科技文献的重要性和《太乙几何原本》的影响2.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和民族融合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皮影戏、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
2.教学难点:中外交通的发展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课堂要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变化有哪些?2.呈现(20分钟)1.介绍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包括:–皮影戏:起源于中国北方,是一种借助灯光、背景和人形来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
皮影戏的发明为之后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开创了先河。
–火药:应用广泛,早期用于烟雾弥漫迷惑敌人,后来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生领域。
火药的发明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明之一,使书写更加普及和方便,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宋代世界最早出现了木版印刷术,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结合体,对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介绍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变化,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从中国经过南海和印度洋至印度、东南亚甚至非洲和欧洲的贸易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指从中国西北部经过中亚到达欧洲、中东的贸易路线。
–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和民族融合:宋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对外贸易,使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得到传播,而宋元时期的蒙金战争及契丹族对辽东地区的统治,也促进了汉满蒙三族的交流和融合,使中华文化得以在北方广泛传播。
3.练习(20分钟)1.小组讨论:–请讨论一下皮影戏、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宋元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状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掌握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基本概况以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思考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自觉向古代科学家学习,培养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教学难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发展的巨大影响,活字印刷术活在哪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问我来提问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就是你们知道现在的方位吗?学生1:知道,这边是南这边是北学生2:不知道教师:通过提问我们发现不论是开阔的还是密闭的空间,我们都有机会迷失方向,那我假设我们穿越到北宋呢?2、教师:海上生存小知识:假如你穿越到宋朝,驾驶一叶扁舟航行在茫茫大海,这是如果你迷失了方向你会如何辨别方向顺利到达目的地?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各组派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各种辨别方向的方向的优劣之后,得出结论:指南针是当时辨别方向最佳的方式。
教师继续讲解指南针的使用并引入四大发明。
3、过渡讲解:教师:大家知道指南针是宋元时期被发明的,那大家还知道哪些这一时期其他的重要发明吗?学生1:火药学生2:还有活字印刷术教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感受一下中国古人的智慧。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道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
2.了解宋元时期我国陆路和海路发达的概况;
3.理解宋元时期我国出现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分析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材料一
韩国学者宣称“韩国是活字印刷术起源国”有两手“证据”:
证据一:《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印刷于1377年,发现于韩国清州,200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于认定它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证据二:韩国学者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泥活字进行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
韩国学者提出,事实上毕昇创制的胶泥活字及其印本并未见流传,可见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材料二
1965年,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出土佛经印本残页《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有关专家考证认定为是毕昇之后大约50年(1103年)北宋时期的泥活字印本,应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且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昇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昇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
根据以上两段材料,你如何看待中韩关于“活字印刷术起源国”之争?
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1)发展历程: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辽、宋、西夏、金时期,这一技术进一步发展。
(2)存在弊端:刻版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活字印刷术
(1)发明者:北宋时的匠人毕昇。
(2)流程:胶泥刻字→烧汁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板。
拆板后的完好泥字可再次进行排字固版。
三、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1)发展过程
①司南: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②罗盘:北宋时期,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罗盘。
③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2)影响: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火药
(1)发明:唐朝时,中国入已经发明了火药。
(2)应用
①火药在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②宋金战争和蒙古人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都大量使用了火器。
③南宋制造出枪炮的始祖——竹管火枪,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④元朝用金属取代竹筒,发明了威力更大的火铳(chòng)。
(3)外传: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4)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四、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路交通
(1)背景: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表现
①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更是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以加强同各地的联系。
②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海路交通
(1)背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2)表现
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人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②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
五、重点归纳
1.宋元时期重大利技成就出现的原因
(1)起点高,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2)宋元时期,民族交融以及对外交往频繁,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条件。
(3)宋元时期,经济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4)广大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发挥。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陆续传人西方,对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和接受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科学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便利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2)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3)指南针的传播,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到达印度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
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全世界,并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步伐,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3.宋元时期交通的地位和表现
(1)地位: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
(2)表现
①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航海上,使航海技术大大提高。
宋朝已把帆船作为海上交通的重要工具,从广州、泉州等地出航东南亚、印度洋以至波斯湾。
②元朝时,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元期除继续开挖运河,使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外,又开辟了以海运为主的漕运路线。
元朝的疆域之大,盛于前代;驿站分布之广,也为前代所不及。
在全国水陆通道上,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稠密的驿路交通网。
六、随堂演练
1.毕昇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曾为书肆刻工。
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了()。
A.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
C.铜活字印刷术D.木活字印刷术
2.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
”这里所说的第三种“发明”是指我国古代的()。
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
3.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的交通范围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
元朝时我国()。
①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②陆路可通往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③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