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用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了证实、丰富和发展。
第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命题。
这“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首要和基础的地位,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要义。
“两个必然”的根本依据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把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可靠基础上。
他们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的固有性、不可克服性、不可抗拒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更加先进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
当然,“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历史条件二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二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决不会”,它深刻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的条件性。
因此,要把“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联系起来全面把握。
第二,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人民调解三大原则工作总结
人民调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调解方式,它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有三大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公正、公平、公开。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人民调解三大原则的工作实践。
首先是公正原则。
公正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人民调解员的基本
职业素养。
在调解过程中,人民调解员要坚持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受任何利益干扰,客观公正地处理纠纷。
只有做到公正,才能赢得双方当事人的信任,达成调解协议。
其次是公平原则。
公平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调解员的职业操守。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要坚持公平,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不给任何一方以特殊优待。
只有做到公平,才能让双方当事人感到公正公平,愿意接受调解结果。
最后是公开原则。
公开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特点,也是调解员的职业精神。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要坚持公开,不搞秘密调解,不私下解决问题,要在双方当事人面前公开调解,让双方当事人了解调解的全过程,确保调解结果的公开透明。
总之,人民调解三大原则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只有坚持这三大原则,才能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希望全体人民调解员牢记这三大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关系调节机制的运用原则一、概述社会关系调节机制,是指社会成员在相互交往过程中,通过各种规范、习俗、制度等方式,解决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机制。
在社会管理中应用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社会关系调节机制的运用原则。
二、社会关系调节机制的基本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在社会关系调节中,应当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
无论是调解矛盾、协调利益还是维护秩序,都必须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社会关系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2. 法治原则社会关系调节应当依法进行,遵循法治原则。
依法调节社会关系,可以使社会成员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根据法律规定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 多元化原则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应当遵循多元化的原则。
社会关系的复杂性需要有多种手段和方式来进行调节,不同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社会关系调节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4. 文明和谐原则在进行社会关系调节时,应当遵循文明和谐的原则。
要求在处理社会矛盾和冲突时,保持冷静、理性,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避免冲突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 全面合作原则在进行社会关系调节时,应当遵循全面合作的原则。
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分歧,达成共识,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三、社会关系调节机制的运用原则1. 尊重当事人意愿在进行社会关系调节时,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让当事人参与其中,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利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2. 公开透明原则在进行社会关系调节时,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保持调解过程的公开和透明,让社会成员了解调解的过程和结果,增强社会成员对调解的信任,减少纠纷的发生。
3. 特事特办原则在进行社会关系调节时,应当遵循特事特办的原则,根据具体矛盾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处理,采取相应的措施,灵活调节,做到对症下药,有效化解矛盾。
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社会利益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各方与权益、利益和责任之间的关系,是
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平、安全、稳定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首先,平等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
每个人都应该
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不能因其社会地位更高而尊重。
社会中实行竞争机制应该以公平竞
争为原则,让社会充满价值观,而不要只看短期利益,否则会导致社会不公。
其次,安全也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安全的基本原则。
社会安全不仅是指治安,更重要的是保障人民的经济、文化、社会、能源、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安全。
社会的生活水平由此而决定。
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关系才能重新调整和稳定下来。
最后,稳定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保持社会该有的秩序的基本原则。
社会关系变
化频率必然相对较快,社会秩序要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之上。
只有实行民主制度,理性思维
和公理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稳定,产生公平正义的社会利益关系。
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福音,在于健全的社会利益关系调节体系,而平等、安全、稳定是调节
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只有遵循这三个原则,社会才能有序和可靠地发展,人民的利
益也才能得到有效地保障。
实现这三项基本原则,不仅仅是法律法规的规范,还要靠个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深入实施,才能形成一种文化观念。
必须做到在社会中尊重权益、保护责任,平衡公平正义,建立和谐安全的社会。
1,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建立是集体主义,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
基于社会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
集体主义由社会和经济关系中表现出的利益决定。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享生产资料,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建立是集体主义,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
基于社会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
社会定义了人类的本质。
因此,个人和社会不是同质的,社会比个人更根本。
从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看,社会高于个人,没有社会就不会有个人“人”。
社会不是数不清的个体的数学集合,而是每个个体的存在形式。
这样,其本质就在于其社会规定。
如果我们确认人类社会的本质在于社会的规定,那么基于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原则就是理所当然的。
正是因为以社会为标准,人类社会才能继续发展。
基于社会的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2)集体主义是由社会经济关系中表现出的利益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享生产资料,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维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反映这一基础的道德观念必须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3)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
在公爵夫人的条件下,如果我们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就可以正确处理好人之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什么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些重要问题的决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人民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社会主义时期道德建设的核心。
简答题2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a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b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c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d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3简述时代精神内涵改革创新(1)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3)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4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坚持1)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2)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5简述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6简述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1)个体性与社会性(2)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4)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认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7简述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努力(1)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3)锻炼实践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8简述大学生恋爱的态度:不能(1)误把友谊当爱情(2)错置爱情的地位(3)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4)只重过程不顾后果绪论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这些挑战包括:(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2简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意义1)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打下知识基础;3)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3.简述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是人才素质的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4、简述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学习新理念。
试论述如何理解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答案一:(1)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这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价值目标.(2)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它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反映这个基础的道德观念,必然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3)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和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便能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答案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它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为完成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在道德上的一种必然要求,它是无产阶级高尚品德的集中表现。
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在进行生产斗争和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形成的。
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使每个无产者的活动都受到彼此的制约和机器的限制。
同时,也把整个无产阶级的命运联系起来。
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面前,任何一个无产者都不能单独改变自己的命运。
无产阶级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摆脱剥削和压迫。
阶级斗争的实践,使无产阶级觉悟到必须珍视集体的力量,必须在斗争中维护集体的利益。
简述法治思维的含义、要求与主要内容含义: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要求: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主要内容: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考试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1.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利益、职业利益和从业人员个人利益从根本上一致,使得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为()。
(A) 个人主义(B) 英雄主义(C) 集体主义(D) 社会主义[分值:2. 以德治国的根本要求是()。
(A)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B) 提高人民的职业道德素质(C) 提高全民族素质(D) 加强社会法律教育[分值:3. 下面选中,没有体现出社会信用制度的特征的是()。
(A) 道德为支撑(B) 产权为基础(C) 诚信为根本(D) 法律为保障4. 构建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具备发达的()。
(A) 物质文明(B) 精神文明(C) 社会文明(D) 科学文明5.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的根本原则和精髓是()。
(A) 改革创新(B) 与时俱进(C) 实事求是(D) 奉献社会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由()决定的。
(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 社会文化氛围7. 共产党的宗旨是(),它是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也是对各职业一切先进分子的要求。
(A)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 奉献社会(D) 爱岗敬业8.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
(A) 国家宏观调控(B) 社会市场调节(C) 政府干预(D)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9. 社会主义道德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是()。
(A) 公民道德(B) 社会道德(C) 职业道德(D) 个人道德10. 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领导者要很好地担负起职业道德教育者的职责,还必须具有()威信。
(A) 道德(B) 个人(C) 社会(D) 行业11. 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这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一、单项选择题1.自古以来,人们在探讨道德起源并提出了种种见解和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是()。
A.天意神启论B.先天人神论C.情感欲望论D.生产方式论答案:D难易度:易2.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A.实践B.自我意识C.社会关系D.劳动答案:D难易度:易3.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B.自我意识C.生产方式D.生产力答案:A难易度:易4.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A.人的自我意识B.人类语言C.思维能力D.判断能力答案:A难易度:易5.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的特殊调节方式。
A.社会经济关系B.社会利益关系C.社会政治形态D.社会意识形态答案:B难易度:易6.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反映()的特殊意识形态。
A.社会政治关系B.社会经济关系C.社会文化关系D.社会舆论关系答案:B难易度:易7.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
A.知行合一的B.主客观一致的C.实践认识和谐的D.现实未来发展的答案:A难易度:易8.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之一。
在中华传统道德的诸多论辩中,其核心和本质的论辩是()。
A.义利之辨B.理欲之辨C.公私之辨D.生死之辩答案:C难易度:易9.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态度问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B.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C.必须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道德予以否定D.要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出发,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答案:D难易度:易10. 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A.土地革命战争前后B.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C.五四运动前后D.抗日战争后答案:C难易度:易11. 为什么人服务是道德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简述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1、平等对待原则
在进行权利义务配置时,平等对待原则是首要考虑的基本原则之一。
现代法治社会,法律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价值目标,而平等是实现上述价值目标的基础。
2、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
“法律的功能在于调节、调和与调解各种错杂和冲突的利益,以便使各种利益中的大部分或我们文化中的重要利益得到满足,而使其他的利益最少地牺牲。
"对权利义务进行配置时,在以利益大小为衡量标准的同时,要兼顾各项利益背后的内容,充分剖析各项利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据互赢或多赢原则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分配利益,使多个主体的整体利益达到最大。
在利益的平衡配置过程中,各利益主体都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利益最大化不能以无限制的牺牲另外部分主体的利益为代价。
因此,就需要法律根据公平、正义等基本法律原则,在牺牲最少的情况下使整体利益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