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9
关于东莞市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思考——以东莞市松山湖西部研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城市和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城市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拓展和传统产业改造的助推器。
进入新世纪,东莞谋划着从“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的转变,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即是这场伟大转变中最活跃的分子。
本文在分析其他高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松山湖西部研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该规划的创新之处,以期对其他相关规划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高新区松山湖规划1区域发展背景1.1知识经济背景下科技工业园区的大发展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科技工业园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依靠区域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城市发展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城市和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城市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拓展和传统产业改造的助推器。
科技产业园在当今世界的发展非常迅速,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等已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象征。
1.2东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内在需求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东莞市发展态势持续高速,但支撑条件迅速弱化,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无法有效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东莞市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以打造产业升级龙头为目标,延伸IT产业的产业连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升级的内动力,找准松山湖的最佳定位,在产业创新中迎接国际产业大转移。
1.3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战略意义重大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在东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松山湖的开发,使东莞市由国际制造业基地向国际制造业名城迈进,以新空间发展新产业,促进全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应对区域产业转移的必然趋势。
随着松山湖产业新城的发展,必将成为城市化以及城市文明的高地,对周边城镇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大提高这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提起松山湖,首先想到风景秀美的环湖绿道、国家级高新区。
2023年7月,国家批复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又以崭新的定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年前,松山湖还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水库、一个大公园。
时至今日,松山湖已然成为大湾区最重要的创新“内核”,让我们一起走进松山湖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前世初心,一座新城就是一个大公园PART/01一个大公园的蝶变之路20年时间,在一个城市或国家的历程中是很小的一段,对松山湖,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一无所有到举世瞩目的跃进。
时间回到2001年7月,东莞市提前谋划发展模式转型和创新,这是一次决定东莞产业转型发展方向的重要会议,佟星书记(时任东莞市委书记)在会议上提出开发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并定名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将其明确为未来东莞的经济科技中心。
11月,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高新区,并更名为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2002年1月,园区正式奠基。
松山湖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犹如黑马,扬蹄欲奔。
2023年伊始,松山湖中子科学城正式更名为松山湖科学城。
2023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正式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2023年4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
很久以来,东莞给人的城市意象就是巨大的、连绵不断的工厂,而松山湖科学城的出现,应该是将东莞由传统的工业及手工业文明走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科技文明的契机。
而松山湖这二十年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也正是基于这一核心命题展开的,松山湖实现从“大公园”到“科学城”的质的飞跃,也为世界创造了一个“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蝶变之路。
PART/02一座新城的崛起2001年松山湖高新区建立之初,负责整体规划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按照“新城”而非“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开展园区规划设计,这在当时具有相当大的前瞻性和突破性。
松山湖高新区发展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松山湖高新区啊!
你知道吗,松山湖高新区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那发展速度,简直就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窜!以前那里可能只是一片普通的地方,但现在呢,哇塞,那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呀!
还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去松山湖高新区的时候,到处都还在建设中呢,好多道路都没修好。
我当时就想,这得啥时候才能发展起来呀?嘿,没想到啊,这没过多久,一栋栋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各种高科技企业纷纷入驻,就好像是一群大雁找到了温暖的栖息地。
现在走在松山湖高新区的街道上,那感觉可不一样喽!到处都是充满科技感的建筑和设施,来来往往的都是年轻有活力的面孔。
这不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舞台嘛,每个人都在上面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我有个朋友在那开了家创新型公司,他跟我说,松山湖高新区给他提供了太多的机会和支持。
那里的政策多好啊,就像春风一样温暖着创业者的心。
还有那些完善的配套设施,学校、医院、商场啥都有,生活多方便呀!这难道不就是我们理想中的未来之城吗?
松山湖高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腾飞,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们眼看着它从一个小雏鹰成长为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难道不应该为它感到骄傲和自豪吗?
我觉得松山湖高新区就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奇迹的地方,未来它一定会发
展得越来越好,成为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松山湖环境调查报告组长:杨维君组员:刘东旭、湛伟杰、张海丽、孙丽怡、李镜荣目录一、序言-----------------------------2页二、目的-----------------------------2页三、松山湖环境概况-------------------2页四、绿道规划调查---------------------3页五、垃圾处理情况调查-------------------5页六、松山湖水体状况与治理--------------9页七、小组成员调查心得------------------11页一、序言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
2004年,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建新城”,积极招商选资,促进产业聚集;落实工作重点,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新城建设。
松山湖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用科技研发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为东莞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本次我们小组从三大方面对松山湖环境进行调查,其中包括绿道规划、垃圾处理和水体状况,同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得出了一份关于大家对松山湖环境了解情况的调查报告(见附件1)二、调查目的多年来,松山湖一直给人依山伴水、美丽宜人的美好形象,充分的体现出了松山湖环境规划和治理的到位。
我们小组本次的调查报告旨在通过多方面的调查来了解松山湖环境的治理方法,总结出它的优点,同时发现它的未尽完善之处,一来可以给其他地区以借鉴的意义,二来进一步改善松山湖的环境,使之变得更加优美宜人。
三、松山湖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气候】松山湖园区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日温差小。
大气对流旺盛,空气自净能力强。
年均气温为23℃,一般年份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3℃。
常年降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
极少台风灾害。
【地质】土质:以砾土、亚黏土为主地质特点:地势高,地质硬,地耐力强,基岩埋深浅地耐力:约20-25吨/平方米地震记录:历史上属无灾害性地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所测松山湖大气质量,平均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社会环境:松山湖强调有效利用土地,保持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以生态化人居环境为特征,适宜和有效支持产业园区综合发展的城市环境。
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The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Park Plan of Dongguan in China说明书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年8月目录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1.项目提出2.现状概况二、科技产业·生态1.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产业园三、现状·未来1.东莞产业发展概况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3.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4.东莞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5.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典型范例四、选址·定位1.优越性2.前瞻性3.目标与定位4.综合生态新城基本条件5.产业发展特征五、构思·设计1.规划原则2.总体构思3.发展规模4.形态与结构5.生态功能布局6.用地功能分区7.用地规划8.景观设计9.交通体系10.绿地系统11.配套设施12.形象策划六、安全体系1.环境保护2.生态安全3.综合防灾4.环卫规划七、信息化规划八、市政工程专项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2.污水工程规划3.雨水防洪工程规划4.电力工程规划5.电信工程规划九、分期开发指引十、近期建设规划十一、开发模式1.开发指引2.分期开发3.管理模式4.融资渠道5.开发模式十二、附件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1]444号)“关于同意扩大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附件2: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的评价大纲环评结论及专家评审意见附件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意见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1、项目提出“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正在形成一个都市区域,这里将成为21世纪卓越的工业、商业与文化中心。
区域核心城市业已完成产业的置换和升级,中小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也在不断进行。
从1991年至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2846.8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7.2%。
松山湖环境调查报告组长:杨维君组员:刘东旭、湛伟杰、张海丽、孙丽怡、李镜荣目录一、序言-----------------------------2页二、目的-----------------------------2页三、松山湖环境概况-------------------2页四、绿道规划调查---------------------3页五、垃圾处理情况调查-------------------5页六、松山湖水体状况与治理--------------9页七、小组成员调查心得------------------11页一、序言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
2004年,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建新城”,积极招商选资,促进产业聚集;落实工作重点,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新城建设。
松山湖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用科技研发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为东莞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本次我们小组从三大方面对松山湖环境进行调查,其中包括绿道规划、垃圾处理和水体状况,同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得出了一份关于大家对松山湖环境了解情况的调查报告(见附件1)二、调查目的多年来,松山湖一直给人依山伴水、美丽宜人的美好形象,充分的体现出了松山湖环境规划和治理的到位。
我们小组本次的调查报告旨在通过多方面的调查来了解松山湖环境的治理方法,总结出它的优点,同时发现它的未尽完善之处,一来可以给其他地区以借鉴的意义,二来进一步改善松山湖的环境,使之变得更加优美宜人。
三、松山湖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气候】松山湖园区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日温差小。
大气对流旺盛,空气自净能力强。
年均气温为23℃,一般年份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3℃。
常年降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
极少台风灾害。
【地质】土质:以砾土、亚黏土为主地质特点:地势高,地质硬,地耐力强,基岩埋深浅地耐力:约20-25吨/平方米地震记录:历史上属无灾害性地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所测松山湖大气质量,平均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社会环境:松山湖强调有效利用土地,保持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以生态化人居环境为特征,适宜和有效支持产业园区综合发展的城市环境。
“以生态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园规划——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分析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以“以生态为核心”为主题,将生态和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旨在打造一个融合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园区。
本文将对其规划进行分析。
首先,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园区的规划布局中,保留了大片的绿地和湖泊,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园区成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优美的地方。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了合理的节能减排措施,如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浪费。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为园区提供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规划中提出了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科技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吸引和扶持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园区。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了引进先进的科技装备和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这样可以推动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
再次,规划中注重人文关怀,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
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办公和生活配套设施,如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住宅区等,以提高园区的舒适性和人居环境。
同时,规划中还强调了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出了建设人才公寓和人才培训中心等措施,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园区工作和创业,为园区的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综上所述,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以“以生态为核心”为主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人文关怀以及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通过这些规划措施的实施,将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园区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载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土地利用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核心,对于园区整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现状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做出分析,以期为园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土地利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高度集约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以高度集约为主要特征。
园区内的土地利用率较高,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一特点使得园区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吸引力。
2. 多功能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具有多样化的功能。
园区内既有工业用地,也有商业、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园区。
这种多功能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3. 环保可持续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园区内注重绿化覆盖率,提高土地的生态环境,并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实现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与其特点高度契合。
以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该园区总规划面积1000亩,目前已完成土地出让面积的60%。
园区内按照规划划分为四大功能区:产业发展区、商务服务区、生活配套区和生态保护区。
1. 产业发展区产业发展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占地面积为400亩。
园区积极引进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已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落户。
这些企业在园区的土地利用主要集中在研发办公用地和生产厂房用地,形成了一个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的核心区。
2. 商务服务区商务服务区占地面积为200亩,主要用于商务办公和创新创业服务。
园区内设有现代化的办公楼和创客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便利的办公环境和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商务服务区的土地利用主要以办公楼用地和商业设施用地为主。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及分析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调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笔者曾经参与的松山湖高新区土地调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调查步骤,调查要点及关键数据处理的方法,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东莞松山湖土地利用土地调查1 松山湖高新区概况1.1 历史回顾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1994年成立,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审核,核准规划面积10km2。
2001年9月,东莞市人民政府颁布《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若干规定》,为松山湖开发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了政策依据。
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东莞篁村科技产业园区并入松山湖高新区。
松山湖高新区是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山、水、园于一体”的生态型、高科技、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广东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产业升级的引领区,目标是发展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的研发设计中心、人才教育中心和企业总部中心。
1.2 发展现状(1)经济发展情况2009年度,松山湖高新区的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达780.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为699.49亿元,占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的89.66%,基本形成了以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0)、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9)为主的产业集群,吸引了如聚信科技有限公司、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宇龙科技有限公司在内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
松山湖高新区不仅重视大中型企业的集聚,而且重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
截至2009年底,留学人员创业园已孵化、吸引多家高科技创业企业,对培育东莞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土地资源利用状况截至评价时点2009年12月31日,松山湖高新区内“三通一平”的土地已达到809.11公顷,其中90.42%已被供应。
从土地利用结构看,截至评价时点,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593.87hm2,较2008年12月31日增加37.85hm2;未建成土地面积为382.02hm2,较上一轮评价时点减少37.85hm2;不可建设土地面积为24.10hm2,较上一轮评价无变化。
总体上,松山湖高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在已建成土地中,土地的利用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为工矿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
在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318.71hm2,达到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53.67%,其中一类高新技术产业占地314.30hm2,二类高新技术产业占地4.41hm2。
从用地上体现了松山湖高新区大力推动高新产业的发展理念。
2 调查步骤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是对松山湖高新区2009年12月31日的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访谈问卷、遥感影像判识等多种调查方法,力求全面了解掌握松山湖高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和潜力测算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资料的过程。
调查步骤主要如图1所示:3 调查要点及结果根据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需要,按照调查步骤,调查工作的开展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我们针对各个调查要点,进行资料搜集、实地调查工作。
具体调查要点及调查结果如下所示:3.1 基础信息调查松山湖高新区基本信息调查包括松山湖高新区名称、类型、成立时间、审批单位、地址、管理机构、土地总面积及经济社会和相关规划资料等。
所搜集的资料清单如下:(1)《开发区基本信息调查表》;(2)《开发区用地审批及调整情况调查表》;(3)2001-2009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及AutoCAD格式图件;(5)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及AutoCAD格式图件(2007-2020);(6)东莞市统计年鉴.松山湖卷(2003-2009);(7)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四至坐标文件及AutoCAD格式四至范围图。
3.2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主要是指依据《规程》规定的分类方式,对松山湖高新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供应方式、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等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
(1)土地利用类型松山湖高新区土地利用类型调查是指依据《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对松山湖高新区已建成土地、未建成土地和不可建设土地的用地情况开展调查。
具体而言,已建成土地即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
故在调查中,我们采取到相关部门收集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及遥感影像判识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土地面积、权属、土地用途等。
松山湖高新区的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没有其他城镇建设用地。
整个城镇建设用地占松山湖高新区总面积的59.39%。
对于未建成土地,则明确其位置、范围、土地面积、供地状况、规划用途和开发状况等,以及应收回闲置土地的位置范围和土地面积。
未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82.02hm2,占松山湖高新区总面积的38.20%。
对于不可建设土地,则明确它的确认依据、用地范围和土地面积。
依据《东莞市松山湖高新产业区总体规划》(1997-2010)及其说明书,经用地建设适用性评价,不可建设用地主要为其他不可建设土地,面积为24.10hm2,占松山湖高新区总面积的2.41%。
通过对各土地类型进行界定后,组织各部门单位进行表格填写、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列出清单如下:1)《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按建设状况划分》;2)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宗地红线图;3)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图斑图件;4)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筑方案图、批地图及路网图;5)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遥感影像图。
(2)土地供应方式松山湖高新区土地供应方式调查是指依据《规程》对土地供应方式的分类,对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尚可供应土地和不可供应土地的用地情况开展调查。
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分为划拨土地和有偿使用土地,在调查中,我们明确它的土地位置、范围、土地面积、权属、供地时间、土地用途等,以及其中已到期但未处置的有偿使用土地的相关情况。
对于尚可供应土地,明确其用地位置、范围、土地面积和规划用途等。
不可供应土地对应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中的不可建设用地土地,明确内容如上。
根据以上调查内容,我们所搜集的资料清单如下:1)《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II)——按土地供应方式划分》;2)《开发区闲置土地统计表》;3)《开发区有偿使用且已到期土地处置情况统计表》;4)《开发区有偿使用土地到期及处置情况调查表》。
(3)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根据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需要,针对松山湖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展开调查,主要查清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用地位置、范围、规模及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等,资料清单如下:1)《高新技术企业名录》;2)《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统计表》。
3.3 用地效益调查用地效益调查主要针对松山湖高新区内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中工矿仓储用地的投入产出情况开展调查,调查所涉及的工业企业要求其注册和生产均在评价范围内。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松山湖高新区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
对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列出资料清单如下:1)《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企业统计表》;2)《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7年全年经济运行分析》;3)《开发区典型企业情况调查表》。
4 关键数据处理方法4.1 经济数据的剥离2009年松山湖高新区的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为1705.85亿元较2008年度增加200个多亿。
该收入值是以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管辖的72km2来统计的,包含了本次评价范围内的10km2。
因为保证数据统计的一致性,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需按科学的技术方法进行剥离。
根据常规的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剥离可按照用地面积或建筑总面积比例进行分摊。
但结合实际情况,松山湖高新区的用地面积小,由于历史发展短,建筑总面积不大,而松山湖高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主,工业的投入产出比值高,工业产值的贡献率大。
故采用用地面积比例或建筑总面积比例进行剥离是不合理的,同时考虑到总部经济的情况存在,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松山湖高新区的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进行剥离。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各部门同志及专家经商讨一致认同,对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进行数据处理时,按照45.73%的修正系数剥离原数据,得本次评价范围的工业(物流)企业总收入为780.12亿元。
本报告中计算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即采用经以上方法进行剥离后的数据。
4.2 二类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面积的计算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是指高新技术企业用地及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用地之和。
它分为一类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和二类高新技术产业用地。
一类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是指宗地完全为高新技术企业使用的用地,二类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是指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或非产业用途混合使用的土地。
通过咨询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并辅之以实地调查,得出结论,松山湖高新区的二类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为企业孵化器。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企业孵化器中有25家企业,其中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
经计算,企业孵化器内部高新技术产业租赁厂房建筑面积为 2.70hm2,总厂房建筑面积为4.57hm2,则二类高新技术产业分摊面积比例为59.01%。
参考文献[1]付丽,李钢.卫星影像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5,5.[2]郑光,邓智,孔春芳.GIS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