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调查
- 格式:pptx
- 大小:702.76 KB
- 文档页数:37
10.1统计调查(三)教学目标1、经历较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2、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什么是抽样调查?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仔细观察我们身边周围,抽样调查的应用是十分普遍的。
有些问题总体量不大,个体差异程度小,只需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就可以了,有些问题总体量大,个体差异程度较大,必须有更好的抽样方法才行。
二、分层抽样问题3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节目的喜爱情况。
(1)能不能用问题2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不能。
一是样本容量太小;二是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往往有明显不同.所以要了解整个地区观众的情况,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抽取样本。
(2)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由于各年龄段对节目爱好有明显的不同,而同一个年龄段对节目的喜爱又存在共性,因此可以对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各人群分别独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使每个年龄段都能抽取一定的人数来代表所在的人群,然后汇总调查结果。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每个年龄段抽取的人数怎么确定呢?可以根据各年龄段实际人口的比例分配,以确保每一个年龄段都有相应比例的代表。
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例为2︰5︰3,那么各年龄段抽取的人数分别是多少?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抽取的人数200 500 300 1000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年龄段(层),然后再在各年龄段(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是一种分层抽样。
分层抽取的样本与这个地区所有观众的年龄结构基本相同,与在整个地区直接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更具有代表性。
三、样本的分析:下表是用分层抽样进行调查并整理得到的数据。
人数年龄节目类型段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合计百分比A新闻16 137 120 273 27.3%B体育50 118 82 250 25%C动画56 57 28 141 14.3%D娱乐78 188 70 336 33.6%合计200 500 300 100100%请你自己画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描述上表中的数据。
统计调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统计调查亦称“统计视察”。
有组织地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
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表,规定调查时间和地点等,是统计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前提。
以下是我整理的统计调查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统计调查:教案(第1课时)1、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经验了简洁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但不是很完整,对每一个步骤的作用也不是特别明确.而明确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并明确每一个步骤的作用须要经历的积累,对初中学生有必须的难度.依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设计全面调查的方案并实施是难点.2、教学过程设计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本第135页第十章引言的第一段.这一章我们将学习收集数据的一些根本方法,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描述数据,从中发觉数据中蕴含的规律,获得我们须要的信息.因此,统计可以协助我们解决一些身边的实际问题.创设情景,体会全面调查的方法思想活动:假如要了解全班对新闻、体育、动画、消遣、戏曲五类节目的宠爱状况,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怎么调查.问题1 调查到什么程度就到达了调查的目的了,调查的对象是什么?师生活动:预案: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调查的对象是全班学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索,更加明确完成一件任务首先要明确任务最终的目的.问题2为了得到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我们须要做哪些事情?师生活动:学生答一:全班学生举手示意,通过计数,统计出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学生答二:制作问卷,收集数据并整理,统计出全班学生对这五类节目宠爱人数的百分比.设计意图:学生设计解决问题方案,体会进展全面调查的一些方法.问题3用举手示意的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师生活动:学生举手发言. 老师总结:举手示意的方法优点是简便、快捷,缺点是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多. 问卷调查的方法优点是程序标准,被调查的对象可以比拟多,缺点是被调查对象少时不够简便、快捷.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种全面调查方法的比拟,体会在调查过程中方法选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10.1统计调查同步练习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 统计调查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收集数据一般采纳__________,整理数据一般采纳__________列统计表,描述数据一般采纳__________;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练习1-1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为了简明扼要地介绍空气的组成状况,较好地描述数据,最适合运用的统计图是( )A.扇形图B.条形图C.折线图D.直方图1-2 确定小明家五月份总支出共计1 200元,各项支出如下图,那么其中用于教育上的支出是__________元.要点感知2 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__________.它可以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的状况,结果__________,但工作量__________,费时费劲.预习练习2-1 以下调查工作适合采纳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A.学校在给学生订做校服前进展的尺寸大小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运用寿命的调查D.环保部门对某段水域的水污染状况的调查当堂练习:学问点1 全面调查1.以下调查中适合采纳全面调查的是( )A.调查市场上某种白酒的塑化剂的含量B.调查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的运用寿命C.了解某火车的一节车厢内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数D.了解某城市居民收看辽宁卫视的时间2.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A.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熬炼的时间B.某批种子的发芽率C.学校聘请教师,对应聘人员面试D.黄河三角洲中学调查全校753名学生的身高《10.1统计调查》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调查中适合做普查的是( )A.值日教师调查各班学生的出勤状况B.调查长江水的污染状况C.调查某种钢笔的运用状况D.中心电视台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答案:A学问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解析:解答:A.工作量小,没有破坏性,适合普查; B、D范围广,工作量大,不宜采纳普查,只能采纳抽样调查;C调查具有破坏性,相宜抽样调查.分析:有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拟精确,但所费人力、物、时间较多;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或无法进展普查时,应选择抽样调查.2.为了了解某县30~50岁成人的安康状况,采纳了抽样调查方式获得结果,下面所采纳的抽样合理的是( )A.抽查了该县30~50岁的男性公民B.抽查了该县城区30~50岁的成人20名C.抽查了该县全部30~50岁的工人D.随机抽查了该县全部30~50岁成人400名答案:D学问点:抽样调查的牢靠性解析:解答:A、没有抽查到女性公民,不具有普遍性;B、抽查范围小,不具有普遍性;C、只抽查了工人,没有抽查其他职业的劳动者所以不具有普遍性. 应选D 分析:采纳抽样调查时,应保证被抽中的调查样本在总体中的合理、匀称分布,调查出现倾向性的偏差是微小的,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是很强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10.1 第1课时《统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统计问题,如何设计统计方案,以及如何通过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统计的基本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2.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如问卷、实地考察等。
3.演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4.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统计调查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调查中适合做普查的是()A.值日老师调查各班学生的出勤情况B.调查长江水的污染情况C.调查某种钢笔的使用情况D.中央电视台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答案:A知识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解析:解答:A.工作量小,没有破坏性,适合普查;B、D范围广,工作量大,不宜采取普查,只能采取抽样调查;C调查具有破坏性,适宜抽样调查.分析:有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时间较多;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或无法进行普查时,应选择抽样调查.2.为了了解某县30~50岁成人的健康状况,采取了抽样调查方式获得结果,下面所采取的抽样合理的是( )A.抽查了该县30~50岁的男性公民B.抽查了该县城区30~50岁的成人20名C.抽查了该县所有30~50岁的工人D.随机抽查了该县所有30~50岁成人400名答案:D知识点:抽样调查的可靠性解析:解答:A、没有抽查到女性公民,不具有普遍性;B、抽查范围小,不具有普遍性;C、只抽查了工人,没有抽查其他职业的劳动者所以不具有普遍性.故选D分析:采取抽样调查时,应保证被抽中的调查样本在总体中的合理、均匀分布,调查出现倾向性的偏差是极小的,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是很强的。
3.想表示某种品牌奶粉中蛋白质、钙、维生素、糖、其它物质的含量的百分比,应该利用(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以上都可以答案:B知识点:统计图的选择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想反映某种品牌奶粉中蛋白质、钙、维生素、糖、其它物质的含量的百分比,应该利用扇形统计图.故选B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即可进行选择.4.考察50名学生的年龄,列频数分布表时,这些学生的年龄落在5个小组中,第一、二、三、五组的数据个数分别是2,8,15,5,则第四组的频率是()A.20B.0.4C.0.6D.30答案:B知识点:频数(率)分布表解析:解答:解:∵第一、二、三、五组的数据个数分别是2,8,15,5∴第四组的频数=50-(2+8+15+5)=20∴第四组的频率==0.4故选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第四组的频数=50-(2+8+15+5)=20,再带入公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