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诊断及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75
IGA肾病分期治疗方案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系膜区有IgA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常导致进行性的肾小球肾炎和肾功能损害。
根据病变的进展程度,IGA肾病可分为不同的分期,每个分期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一期:轻微病变型轻微病变型的IGA肾病通常不伴随明显的症状和肾功能损害,治疗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包括:1.管理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如ACE抑制剂或ARB等。
2.控制蛋白尿:控制蛋白尿有助于减缓病变的进展,常采用ACE抑制剂或ARB等药物。
3.饮食调整: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可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减少水肿。
第二期:局灶性增生性病变型局灶性增生性病变型的IGA肾病可能出现轻度的肾功能损害和蛋白尿,治疗目标是减缓病变的进展并控制症状,治疗方案包括:1.抗炎治疗: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免疫反应。
2.蛋白尿控制: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等药物控制蛋白尿的水平,减少肾小球肾小管的蛋白漏出。
3.控制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断剂、利尿剂等。
第三期:节段性坏死性病变型节段性坏死性病变型的IGA肾病通常伴有中度至重度的肾功能损害和蛋白尿,治疗目标是保护残存肾功能并减缓病变的进展,治疗方案包括:1.免疫抑制治疗:短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可抑制免疫反应,并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2.血压控制和蛋白尿管理:使用ACE抑制剂或ARB等药物进行血压控制和蛋白尿管理,减少肾小球的蛋白漏出。
3.营养支持和贫血治疗: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必要时,静脉补液以及用于治疗贫血的药物如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第四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型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型的IGA肾病表现为进行性的肾功能损害和严重的蛋白尿,治疗目标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并提供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方案包括:1.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等,用于替代肾脏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IgA肾病IgA 肾病IgA肾病是指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IgA免疫复合物为主的颗粒样沉积,同时有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因为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首次报告,故又称为“Berger病”。
现已公认IgA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常见的原因之一。
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欧美国家的发病率约在工O%左右,而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发病率可以高达30%一40%,进入肾功能不全者可达20%一30%。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80%发生在16—35岁。
临床以反复发作性的肉眼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腰痛等为主要特征。
由于本病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迄今还不明了,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中医药,通过运用现代科研方法,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优势,以期寻求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法。
中医学可根据IgA肾病的临床特性,将IgA肾病归属于尿血、血淋之中。
《内经》中有“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为心下崩,数溲血也”记载。
张仲景也指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泌不通”,“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均认为尿血的病机与下焦的热盛有关。
唐宋时期认识尿血的病机突出了虚证的重要性,如房劳、虚损、虚热等。
清代医家则重辨证论治,如《血证论》对尿血的辨治则以虚实为纲,内外因为目,“外因乃太阳、阳明传经之热结于下焦”,“内因乃心经遗热于小肠,肝经遗热于血室,”“尿血治心肝而不愈者,当兼治其肺,肺为水之上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盖此证原是水病累血,故治水即是治血。
”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治疗血证的四大纲要。
现代则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可按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进展期进行分期分阶段辨证论治,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
I G A肾病治疗指南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KDIGO指南解读:IgA肾病的治疗IgA肾病是青壮年最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在亚裔人群中,IgA肾病占原发性肾病的30%~45%,其临床和病理表现、进展速度及预后迥异,20%的IgA肾病患者在10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30%的患者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IgA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问题,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分别发布了相关临床指南,但由于缺乏大样本RCT研究,故大部分指南的证据仅为B、C级。
2011年3月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comes,KDIGO)发布了IgA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公众审阅稿),近期将发布正式版本。
KDIGO将指南推荐等级分为1级、2级或未分级,循征依据等级分为A、B、C、D(见表一、表二)。
KDIGOIgA 肾病指南共有19条。
推荐等级,1级1个(占5.3%),2级12个(占63.2%),未分级6个(占31.6%)。
证据等级,A级0个,B级3个(占23.1%),C级6个(占46.2%),D级4个(占30.8%)。
表一:推荐等级推荐等级含义患者临床医生政府部门1级“推荐”recommend 绝大多数患者将按照推荐的要求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给予推荐的治疗方案推荐意见可用作制定政策参考2级“建议”suggest 多数患者可按照建议来做,但还有很多人不需要有多种不同的方案可供不同患者选择。
强调根据患者的要求和意愿制定治疗方案需要与相关利益方在进行进一步的协商表二:证据等级标准分级证据标准A级(高质量)试验结果和真实情况非常接近B级(中等质量)试验结果与真实情况可能较接近,不排除存在偏差之可能C级(低质量)试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偏差D级(极低质量)试验结果本身多属推测,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评估肾脏病进展的风险IgA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孤立性血尿到快速进展的肾小球肾炎;进展至肾衰竭的速率也各不相同,且相似的临床表现其预后可能截然不同。
lgA肾病是什么,如何治疗?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免疫球蛋白A)或IgA沉积为主,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在临床上具备较高的发病率,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10-4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0-50%。
我国是IgA肾病的高发国家,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5-50%,80%IgA肾病患者为青壮年,绝大部分患者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IgA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使得很多患者都是在偶然间才发现自己的病情,甚至有很多患者是因病情加重出现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经临床检查,呈现出镜下血尿,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才得知自己患病的情况,所以临床上IgA肾病的临床表现有较强的隐匿性。
由于近年来,社会群体中患有肾脏疾病的群体逐渐增多,导致IgA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升,并且lgA肾病属于慢性病症,很难恢复,临床仅有10%的患者能够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直至停药,约1/3的患者在发病10年后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尿毒症。
因此临床格外重视有关于该方面的健康教育,以确保患者在患病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升后续的生存质量。
为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内容能够提升大家对IgA肾病的了解。
一、治疗方式目前,IgA肾病治疗的重点在于保护修复肾功能、减少蛋白尿、控制高血压、延缓IgA肾病的进展,可采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调节、饮食疗法等,而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基准,以确保治疗方案的对症性和有效性。
具体内容如下:(1)单纯性血尿:当除了单纯性血尿,患者尚未发生其他临床表现时,表示病情尚轻,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在生活中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并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但如患者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则易加重病情,应该及时抑制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炎症的进一步扩散,避免lgA肾病的加重,如患者伴有扁桃体发炎,可以先服用药物抑制炎症,如呈现出反复感染的情况,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手术(在病情稳定、感染控制后实施)摘除扁桃体,以降低血lgA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