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诊治进展副本
- 格式:ppt
- 大小:6.67 MB
- 文档页数:51
IgA 肾病治疗进展【摘要】IgA 肾病(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
近年发现30% ~ 40% 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正确治疗方案的选择对阻止和减少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依据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1.蛋白尿> 0.5 ~ 1g/d的患者,首先应给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药;2.3 ~ 6 个月后蛋白尿仍持续≥ 1g/d,肾小球滤过率(GFR)> 50mL/min/1.73m2),且病理表现以活动性病变为主的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免疫抑制药、鱼油、抗血小板、扁桃体切除术等在延缓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关键词】IgA 肾病;治疗IgA 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肾活检患者的 30% ~45%,以肾小球系膜区以 IgA 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病理表现。
其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少数伴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血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由于进展性 IgAN 病因不清,发病机制未明,预后差异很大,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所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
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Li 等[1]进行的 HKVIN 研究提示缬沙坦治疗的 IgAN 患者蛋白尿下降程度及 GFR 减退速度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Coppo 等进行的 IgACE研究表明,经贝那普利治疗后进入终点事件(肌酐清除率<30ml/min)人数明显小于安慰剂组。
大量的RCT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ACEI或ARB)在IgA肾病中的作用,RAS阻断剂已经成为对具有蛋白尿和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当蛋白尿>1 g/d时,推荐使用长效ACEI或ARB治疗;如果患者可以够耐受,建议ACEI或ARB逐渐加量以控制蛋白尿<1 g/d。
最新:lg A肾病免疫治疗避展免疫球蛋白A( IgA)肾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以系膜lgA沉积为特征。
镜下血尿与蛋白原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高达20%~40%的患者会在发病后的20年内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 ESKD)。
目前,lg A肾病公认的发病机制被称为”4Hit”假说,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可以说,没有免疫异常就没再lg A肾病。
2023年2月8日,来自意大利的科学家们在CKJ上发表了一篇关于lgA 肾病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的文献评述。
该评述详细总结了"4Hit”与B细胞、T细胞、Toll样受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补体系统捆关性,并明确了现行和潜在的治疗方法。
”4 Hit”假说lg A是一种重要的抗体亚型,在蒙古膜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类的lgA 有两种亚型,即IgA1与IgA2.IgA 1主要存在于体表和循环中,IgA2主要存在于黠膜表面。
这两种lgA的不同之处为重链和轻链的仆碳水化台物数量差异。
与IgA2相比,IgA1易与N-乙酷半乳糖胶、半乳糖和唾液酸组成额外的O联聚糖。
值得注意的是,IgA1形成的O联聚糖并不稳定和充分,时常会有异常糖墓化的IgA1产生,即半乳糖缺乏的IgA1 ( Gd-IgA 1,图1A)。
与健康人群或真他免疫手日非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人群相比,lg A 肾病人群的Gd-IgA 1水平较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
然而,Gd-IgA1 的特异性附着点还未被确定,现高血清检查不能区分不同的糖基化亚型。
虽然离证据表明肠系膜淋巴结涉及了Gd-IgA1的生成,但是尚不明确是否还存在真他生成部位。
高水平的Gd-IgA1不足以引发lgA 肾病,但可以引起抗Gd-IgA1抗体的产生(图1 B ),最终抗Gd-IgA 1抗体与Gd-IgA 1形成lg A 免疫复合物(图1 C )。
这些在循环中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将在肾小球沉积,从而影响肾小球的功能(图1D)。
、~、γ沪束,气���!��!=阴.失手与交γ句.·γA ”’1 2; Producti 町、。
住院病历姓名:XXX性别:女年龄:28婚姻:未婚职业:职员单位或住址:XXXX 籍贯:湖南省民族: 汉族入院日期:2017年9月11日记录日期:2017年9月11日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主诉:发现尿检异常3年,间断肉眼血尿2年现病史:患者2014年底体检时发现尿检异常:BLD2+,尿蛋白+,无尿量异常、浮肿、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压120/80mmHg,肌酐69umol/L。
就诊外院,予中药治疗后无效。
2015年5月就诊我院门诊,查血沉、抗ENA抗体、RF、补体、血免疫球蛋白、ASO、血常规均正常,尿微量白蛋白344mg/L,24小时尿蛋白0.63g,尿常规RBC 234/uL ,异形80%,考虑“慢性肾小球肾炎”,予科素亚 50mg qd口服。
2015年7月随诊查24小时尿蛋白、尿BLD无明显下降,遂加用纷乐0.2g Bid。
其后规律随诊,查24小时尿蛋白逐渐下降,最低0.29g/L,尿常规RBC波动于60~200/uL,肝肾功、血常规大致正常。
2015年12月出现站起后头晕、黑曚,测血压85/55mmHg,,科索亚减量至50mg qod后血压恢复至约100/60mmHg、头晕症状未再出现。
2015年12月起间断出现肉眼血尿,均在受凉后1日内出现,持续4~5天,伴咽痛、肌肉酸痛,偶有低热。
肉眼血尿期间查尿常规示尿RBC明显升高,最高2030/uL,其中异形RBC 占90%,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最高达0.97g。
咽痛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好转后肉眼血尿消失,尿RBC、尿蛋白逐渐下降,最低为尿RBC 33/ul,尿蛋白0.13g/24h。
上述情况每年发生约2~3次,期间肝肾功、血常规、血压无明显异常,无尿量改变、浮肿、夜尿增多,无腹痛。
2016年5月起,患者因顾虑副作用自行停用科索亚、羟氯喹,2016年12月曾使用雷公藤2周,因纳差不能耐受而停药。
2017年3月起至今,予以代文80mg qd。
IgA肾病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本文中中医辨证分型、处方成药、单味药材等方面对现今IgA肾病的中医药医治进展开展综述,剖析了现今中医药对IgA肾病的辩证与医治状况。
关键词:IgA肾病中医药治疗前言: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指的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者IgA累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变。
其临床体现、病理变化与预后变异巨大,必须依据不同的临床、病理综合予以科学医治。
现代化医学对IgA肾病的医治成效评估不一,怎么运用中医药干预IgA肾病的进度,遏制IgA肾病的发展,降低尿毒症的出现是现今大部分学者重视的内容。
一、辩证分型依据临床主要体现可将IgA肾病划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进展期。
而急性发作期又分为热毒扰肾与下焦湿热两种,慢性进展期也可氛围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虚不摄、气滞水停、瘀血内阻、湿热内蕴六种,IgA肾病大多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症,本虚之内,特别是阴虚、气阴两虚最为频繁。
其发展大多体现为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并且时常由于外感、劳累等因素导致而体现出急性发作状况,导致病症加剧。
部分研究者认为IgA肾病辩证大多以脾虚、气阴虚、肾虚为主,并且具备外感、湿热、淤血邪实,具备划分为风热犯肺热结咽喉症、下焦热盛迫血妄行症、肾虚血瘀症、气阴两虚血瘀症,医治过程中以滋阴益肾、益气养阴、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等为主。
在IgA肾病的中医辩证分型的认知中,各个医学专家均存在自身的观念与想法,可是,总而言之,这一本身隶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邪实通常是IgA肾病发生、二次出现或者加剧原因。
湿热与淤血对于病症的出现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所以,医治过程中大部分学者提倡在补虚的前提下,导入祛邪的医治,进而实现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目标。
二、处方成药李雅丽[1]等研究采用拟滋肾解毒活血汤医治IgA肾病病患25例,彻底改善10例,明显改善5例,无效5例,有效率超过80%。
研究认为IgA肾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以肾阴虚为主,标实则以风热毒邪、湿热与淤血等为重点。
IgA肾病的治疗研究新进展摘要:IgA肾病引起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缺乏特效的根治方式,而且很多治疗方案当前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目前来看,很多治疗多集中于减少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免疫炎性反应和减少IgA在系膜的沉积,在治疗方案选择上,主要以预防并发症为主。
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针对IgA肾病治疗的进展,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IgA肾病;治疗;肾小球;尿蛋白IgA肾病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十分常见,在相关研究中,此病作为良性疾病[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此病在治疗过程中并不乐观,很多患者在发病20年后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而且成人的预后相对较差,所以对于本病的治疗应当重点展开讨论,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1反复发作肉眼血尿这种发作通常在黏膜炎症,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针对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同时有肉眼血尿的IgA肾病,患者通常可以考虑扁桃体切除术,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减少肉眼血尿的发作,甚至能够降低蛋白尿、尿以及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
另外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证明,若选择扁桃体切除术时,通常对IgA肾病患者无明显帮助[2]。
因此在大量研究中也指出,扁桃体切除并不能使患者的肾功能长期维持,而且当前尚无特定方式可以减轻发作,针对此情况的诊断治疗通常是加强对尿蛋白的监测。
2缓慢进展的IgA肾病此病在确诊后很多患者通常会伴随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最典型的症状便为高血压、蛋白尿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对于此病而言,进展通常很慢,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随访并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方能评价新的治疗策略[3]。
然而很多有关进行性IgA肾病公开发表的研究,人员缺乏全面的观察,所以在制定治疗对策方面没有确定的结论。
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如何选择特异性的治疗甚至存在较大的争议性。
3严格控制血压目前针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选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在选择此类药物用于IgA肾病患者的治疗中,不仅仅可以作为抗炎药物使用,同时药物也能够减轻蛋白尿,对于肾功能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延缓肾衰竭和肾脏损伤的进程。
免疫治疗IgA 肾炎研究进展摘要:IgA 肾病( IgAN )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也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特征多样性,预后的异质性,使得其在临床上尚未有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其中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而IgA 肾病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因此,运用免疫抑制剂对本病进行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免疫治疗IgA 肾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IgA 肾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IgA 肾炎(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 )是以IgA 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复合物诱导的肾小球疾病,肾活检显示IgA 和C3 沉淀于肾小球系膜区,1968 年法国学者Berger[1] 首先描述本病,故又称Berger病(Berger' s disease),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重要原因,其发病高峰期为中青年,年龄分布在20〜40岁,且男性对于女性,比例大约为2 : 1[2〜3]。
研究表明约20%〜40%的IgA肾炎患者在大约10 年后疾病进展性成为终末期肾病 ( 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 [4],因此提高IgA 肾炎的治疗痊愈率非常重要。
虽然本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述明白,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患者IgA 结构异常,免疫调节异常,说明免疫体质在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随着对病因进一步的研究,IgAN 的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5] ,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发现,免疫抑制剂的单一或联用疗法不断更新。
现对近年来用于免疫治疗IgA 肾炎的免疫抑制剂类型,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以及联用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1 免疫抑制剂治疗IgAN 的运用及联用1.1 环磷酰胺环磷酰胺 (CTX )为氮芥与磷酰胺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进入体内后,在肝微粒体酶催化下分解释出烷化作用很强的氯乙基磷酰胺(或称磷酰胺氮芥) ,而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还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
IgA?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28T06:47:15.8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吴梦娟[导读] IgA肾病(IgAN)作为常见肾病,病情进展风险高。
随着对该疾病的认识,人们发现在自然病程中,并不是所有的IgAN患者预后都很好。
如果不干预不治疗任其发展,超过三分之一IgAN患者将进入肾衰竭,甚至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安全。
吴梦娟丹阳市中医院 212300摘要:IgA肾病(IgAN)作为常见肾病,病情进展风险高。
随着对该疾病的认识,人们发现在自然病程中,并不是所有的IgAN患者预后都很好。
如果不干预不治疗任其发展,超过三分之一IgAN患者将进入肾衰竭,甚至会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安全。
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结果,阐述了IgAN的发病机制。
其次,总结了IgAN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IgA?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前言:IgAN是由于免疫球蛋白A在患者肾小球系膜沉积引发疾病,作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我国检出率可达到33%以上,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占据45%以上。
有研究指出,患者GFR以每年1~3ml/min速度降低,病情持续恶化。
有20%的患者在10年内会恶化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针对IgAN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IgAN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免疫学。
IgAN发病首要机制为IgA1糖基化,IgA1糖基化由于缺少半乳糖分子,造成只有单糖侧链。
造成GalNAc暴露,被IgA1以及IgG抗体识别合成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沉积,加重患者肾功能损伤。
此外IgA1过度分泌以及清除异常也导致IgAN发病[1]。
(2)遗传学。
遗传因素是影响IgAN发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IgA1表现出遗传性状,IgAN患者半乳糖缺乏IgA1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在IgAN患者一级亲人中,有30~40%亲属存在IgA1水平上高,但大部分亲属未出现临床症状。
IgA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医学上一直没有找到IGA肾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
令人惊喜的是,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专门针对IgA肾病的靶向性治疗。
并于2017年3月28日,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全球最好的医学杂志之一----《The Lancet》(《柳叶刀》)上。
1、先来了解一下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以下是IgA肾病的机制研究,肾友小伙伴们可能会看不懂,没关系,看结论就好。
目前已有证据表明,IgA肾病与粘膜免疫系统有关。
IgA肾病患者,Peyer’s 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可产生半乳糖缺乏的IgA1,它们在循环系统中,可形成大量的免疫复合物。
这些免疫复合物可以使得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导致蛋白尿、肾小球纤维化等,最终使肾小球失去功能。
根据发病机制表明,如果我们能特异性抑制粘膜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那么我们可以减少半乳糖缺乏的IgA1产生,从而减少随后的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肾脏尿蛋白排泄!一种新型口服的靶向释放药-布地奈德(TRF-布地奈德)被生产,这个药可以在回肠末端靶向释放,能够高度聚集在Peyer’s 淋巴结部位,从而阻止B淋巴细胞活化产生IgA。
因为它的高度聚集性,只有不到10%的布地奈德会进入外周循环。
好了,了解了IgA肾病的治疗大背景以及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药TRF-布地奈德的一些介绍,我们来看看研究人员是具体如何做的?2、试验过程及结论该试验横跨了欧洲10个国家,共计62个肾脏病医院。
最终纳入150例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年纪均大于18岁,男性和女性患者都有。
这些患者虽然经过了充分的RAS阻断剂治疗,但仍然表现为持续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均大于0.5g/g或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0.75g/24小时(这个水平的蛋白尿被认为是会加速肾病进展),他们所有的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均大于45ml/min/1.73m2。
IgA肾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王银萍;陈静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4(22)3
【摘要】IgA肾病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容易引起肾损害,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使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阶段,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针对IgA肾病,西医逐渐研制各种靶向药物但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观察。
文献、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有效延缓肾功能减退,且无毒副作用。
现收集大量文献,从中医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西医对IgA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进行总结,让更多的青年医师借鉴学习,为更多的IgA肾病患者带来福音。
【总页数】3页(P148-150)
【作者】王银萍;陈静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长春市中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规律探究
2.IgA肾病中西医诊治进展
3.从陈香美院士团队诊治IgA肾病谈中西医整合
4.IgA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5.程晓霞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IgA肾病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