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炎的发病机制、病理和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7.12 MB
- 文档页数:49
IgA肾病一、定义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又称Berger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 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
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并成为终末期肾脏病重要的病因之一。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IgA是人体中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之一,主要负责粘膜免疫,在抗原的刺激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多聚体IgA(pIgA),不少IgA肾病患者常在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发病或出现肉眼血尿,故以往强调粘膜免疫与IgA肾病发病有关。
目前研究证实IgA 肾病属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疾病。
1.与免疫系统的关系: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IgA主要为pIgA1,表明了IgA 免疫系统导致了pIgA1 分子的在循环系统中出现和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
2.与骨髓的关系:IgA肾病患者粘膜浆细胞数目正常,甚至减少,而骨髓中分泌pIgA1的浆细胞数增加,而此时粘膜组织抗体水平仍正常,且存在于血液中IgA1相似的铰链区糖基化异常,提示IgA 肾病患者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的IgA为骨髓源性IgA。
3.与细胞因子的关系:IgA 肾病患者系膜区沉积的IgA1 引起系膜细胞分泌炎症因子。
三、临床表现IgA肾病可以发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但以青壮年为主,亚洲人群中男女比例约为1:1,起病前多有感染,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消化道、肺部和泌尿道感染,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可分为以下几种:1.肉眼血尿(30-50%)1)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后(24~72小时,偶可更短)出现突发性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日。
2)多无伴随症状,少数有排尿不适,血尿发作期间可伴有腰痛。
3)肉眼血尿儿童和青少年较成人多见。
4)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反复肉眼血尿的患者其预后较好,一次孤立性肉眼血尿发作的患者可合并肾病综合征及高血压。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汪力(综述);王少清(审校)【摘要】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IgAN is not benign.20%-30% of them develops in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10-20 years.IgAN patients having high level of intrinsic galactose deficient IgA1, specific IgG binding with Gd-IgA1 and depositing in the mesangial area,triggering the 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the kidney are three step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IgAN.IgAN has many pathological types and clinicalmanifestations,however there is no specific treatment for the time being,and the clinical goal is to reduce urinary protein,control blood pressure,sup-press the immune response,and so on,so as to reduce renal damage and delay the progression.%IgA肾病( 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IgAN并非良性疾病,20%~30%的患者10~20年后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
IgAN患者体内高水平的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水平、特异性的IgG与Gd-IgA1结合并沉积于系膜区、触发免疫炎症反应攻击肾脏是IgAN发病的3个步骤。
IgA 肾病的分型治疗刘志红黎磊石IgA 肾病( IgAN) ,通常是指原发的弥漫性系膜性IgA 肾病(Primary diffuse mesangial IgA nephropathy) 。
继发性IgAN (如紫癜性肾炎或其它类型血管炎病变) 与原发性IgAN 在治疗上有原则性的区别,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
因此,临床上首先必须明确诊断,才能有效地治疗。
IgAN 是我国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慢性肾炎患者的3915 %。
IgAN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预后相差悬殊。
从本质上讲,IgAN 是一组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在不同的患者并不全相同,目前在基础研究方面对其产生的本质还未能完全阐明,但在临床工作中已深切感受到IgAN 包括不同的类型。
多年来,在IgAN 的治疗中,我们一直强调根据患者临床、肾脏病理改变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采取分型治疗的原则。
1 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临床上以肉眼血尿反复发作为其特点。
患者年龄相对较轻,发病前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等诱因。
目前认为IgAN 肉眼血尿反复发作的机制是在肾脏原发病的基础上,炎症刺激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IL21、IL26 等) 作用于肾脏局部所致。
反复发作型肉眼血尿往往在感染后很快(数小时或几天) 就发生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治疗上应积极去除诱发血尿反复发作的感染灶。
如患者有反复扁桃体炎症,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应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
这样可以明显减少血尿的次数,使疾病得以缓解。
此型患者一般不伴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
肾组织学病理检查一般不存在明显的硬化性改变,但在肉眼血尿发作1~2 周内可以出现少量新月体。
如患者同时伴有大量蛋白尿,肾脏病理检查显示有较多的新月体形成和毛细血管袢坏死,则应采取下述相应的措施,而不再按本型病例处理。
2 无症状尿检异常型患者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轻2中度蛋白尿( <2.5 g/ 24h) ,也可不伴蛋白尿,患者通常不伴高血压。
IgA肾病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
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是单纯性血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一)发病机制和病理粘膜免疫与发病机制相关。
光镜下主要为肾小球系膜增生,主要病理为系膜增生肾炎。
(二)临床表现①好发于青少年男性,起病前多有感染,常见的为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消化道、肺部和泌尿道感染。
②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突发性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日。
肉眼血尿有反复发作特点。
③肉眼血尿发作时可有全身轻微症状,如低热、腰痛、全身不适等,尿痛有时很显著。
④另一类患者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尿异常,呈持续性或间发性镜下血尿,可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少数可有间发性肉眼血尿。
⑤少数呈急性肾炎综合征。
少数IgA肾病患者可合并急性肾衰竭,其中多数ARF为可逆。
IgA肾病IgA 肾病IgA肾病是指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IgA免疫复合物为主的颗粒样沉积,同时有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因为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首次报告,故又称为“Berger病”。
现已公认IgA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常见的原因之一。
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欧美国家的发病率约在工O%左右,而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发病率可以高达30%一40%,进入肾功能不全者可达20%一30%。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80%发生在16—35岁。
临床以反复发作性的肉眼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腰痛等为主要特征。
由于本病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迄今还不明了,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中医药,通过运用现代科研方法,发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优势,以期寻求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法。
中医学可根据IgA肾病的临床特性,将IgA肾病归属于尿血、血淋之中。
《内经》中有“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为心下崩,数溲血也”记载。
张仲景也指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泌不通”,“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均认为尿血的病机与下焦的热盛有关。
唐宋时期认识尿血的病机突出了虚证的重要性,如房劳、虚损、虚热等。
清代医家则重辨证论治,如《血证论》对尿血的辨治则以虚实为纲,内外因为目,“外因乃太阳、阳明传经之热结于下焦”,“内因乃心经遗热于小肠,肝经遗热于血室,”“尿血治心肝而不愈者,当兼治其肺,肺为水之上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盖此证原是水病累血,故治水即是治血。
”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治疗血证的四大纲要。
现代则认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可按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进展期进行分期分阶段辨证论治,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
了解IgA肾炎的流行病学摘要IgA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将详细介绍IgA肾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患病年龄分布、性别差异、地域分布等方面。
1. 引言IgA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沉积IgA免疫复合物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疾病,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流行病学研究对于揭示IgA肾炎的发病机制、预防策略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发病率IgA肾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IgA肾炎的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以亚洲地区为例,日本的IgA肾炎患病率较高,大约占所有肾小球疾病的30-40%;而欧美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低,约为10-20%。
3. 患病年龄分布IgA肾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数病例发生在青年和中年人群。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40岁是IgA肾炎的高发年龄段,其中男性的发病率稍高于女性。
4. 性别差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IgA肾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这一性别差异可能与男性免疫系统对IgA抗体的反应性更强有关。
此外,女性在绝经后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暗示雌激素对IgA肾炎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影响。
5. 地域分布IgA肾炎的发病在不同地域存在差异。
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中国、韩国等国家的患病率较高;而欧美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这种地域分布差异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
6. 遗传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gA肾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家族聚集性。
家族中患有IgA肾炎的人,其亲属患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因此,遗传因素在IgA肾炎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近年来,一些基因研究发现了与IgA肾炎相关的遗传变异,但具体的遗传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7. 环境因素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被认为参与了IgA肾炎的发病过程。
一些研究表明,感染、药物、饮食习惯等环境因素可能与IgA肾炎的发病有关。
例如,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是IgA肾炎发作的常见触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