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ipids脂质
- 格式:ppt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65
1-2 脂类(Lipids)一、脂类的定义脂类是生物体内的一大类物质,包括脂肪、蜡、磷脂、糖脂、固醇等,脂类的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但都具有下列共同特征。
1、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2、都具有酯的结构或可能成为酯的物质(醇、酸)。
3、能被生物体利用的物质。
根据脂类的化学组成,可作如下分类:在食品化学中,脂类中最重要的是作为能源的油脂和易引起食品腐败的复合脂类。
二、甘油酯和脂肪酸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的甘油酯,若甘油结合的三个脂肪酸相同,则称之为单纯甘油酯,否则称为混合甘油酯。
天然油脂中的甘油酯大部分是混合甘油酯。
甘油酯中的脂肪酸一般是直链的,分为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两类,脂肪酸的命名一般多保持其俗名。
与食品化学关系较大的脂肪酸见表1,其中以C16及C18的脂肪酸在自然界中最广为存在。
如棕榈酸(十六酸)、硬脂酸(十八酸)、油酸(9—十八烯酸)、亚油酸(9,12—十八二烯酸)。
天然存在的不饱和酸大部分为顺式,如油酸。
三、脂肪酸及脂肪的性质1、物理性质纯净的脂肪酸及其油脂都是无色的,脂肪是混合物,所以没有确切的熔点和沸点,几种脂肪及脂肪酸的沸点都比较高,在常压下蒸馏时要发生分解,故只能在减压下蒸馏。
表1、作为脂类成份的主要天然脂肪酸2、直链不饱和脂肪酸b3、羟基酸ab脂肪酸的比重一般都比水轻,它们的折光率随分子量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象奶油等含低饱和度酸多的油,折光率就低,而亚麻油等不饱和酸含量多的油,折光率就高,在制造硬化油(人造奶油)加氢时,可以根据折光率的下降情况来判断加氢的程度。
脂肪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固体脂肪指数在某一温度时,塑性脂肪(软化脂肪)的固体和液体比例称为固体脂肪指数(SFI),它与脂肪在食品中的功能性有重要关系。
可采用超声技术来测定SFI,因为固脂中的超声速率大于液体脂。
脂肪的加工产品,如人造奶油、可可脂、起酥油等,对脂肪中固体含量有不同要求,固体含量的多少影响脂肪的熔化温度和可塑性,当固体含量少,脂肪容易熔化,如果固体脂含量很高,脂肪变脆。
lipid的组成
脂类(Lipid)是由脂肪酸与醇作用脱水缩合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长链或环状脂肪烃分子为母体。
脂类按照分子组成可以分为五大类:
1. 单纯脂:是脂肪酸与醇结合成的酯,没有极性基团,是非极性脂,又称中性脂。
三酰甘油、胆固醇酯、蜡等都是单纯脂。
蜡是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形成的酯。
2. 复合脂:又称类脂,是含有磷酸等非脂成分的脂类。
复合脂含有极性基团,是极性脂。
磷脂是主要的复合脂。
3. 非皂化脂:包括类固醇、萜类和前列腺素类。
不含脂肪酸,不能被碱水解,称为非皂化脂。
类固醇又称甾醇,是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母核的一种脂类。
胆固醇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类固醇,它因有羟基而属于极性脂。
萜类是异戊二烯聚合物,前列腺素是二十碳酸衍生物。
4. 衍生脂:指上述物质的衍生产物,如甘油、脂肪酸及其氧化产物,乙酰辅酶A。
5. 结合脂:脂与糖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和脂蛋白。
此外,脂类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有的还含有氮和磷。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生物书籍或咨询生物老师。
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脂类脂类是⼈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供给机体所需的能量、提供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是⼈体细胞组织的组成成分。
⼈体每天需摄取⼀定量脂类物质,但摄⼊过多可导致⾼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和发展。
中⽂名脂类外⽂名Lipid相关词组脂肪脂粉分类油脂和类脂溶解性⼀般不溶于⽔物质组成化合物定义编辑脂类英语名词:Lipid不溶于⽔⽽能被⼄醚、氯仿、苯等⾮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脂类分⼦式,统称脂类。
脂类包括油脂(⽢油三酯)和类脂(磷脂、固醇类)。
对脂类的理解,主要有2个⽅向:1、⾷物中的脂类:医学、营养学、运动与健康领域较关注,主要是考虑饮⾷与⼈类/动物疾病的关联;2、⼈体/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理学、病理学关注,主要是研究它们在⽣理/病理状态下,脂类起到何种作⽤。
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
⾷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脂肪,⼀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类是⼈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它与蛋⽩质、碳⽔化合物是产能的三⼤营养素,在供给⼈体能量⽅⾯起着重要作⽤。
脂类也是⼈体细胞组织的组成成分,如细胞膜、神经髓鞘都必须有脂类参与。
【补充信息】脂类与脂肪、酯类的语义区别——脂类所指代的⼀类物质较脂肪更⼴。
⽽酯类则是从化学⾓度来看物质世界,有不少是化⼯原料。
有些酯类是脂肪的构成成分。
如上所述,脂类包括脂肪酸(多是4碳以上的长链⼀元羧酸)和醇(包括⽢油醇、硝氨醇、⾼级⼀元醇和固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物。
包括单纯脂类、复合酯类及衍⽣脂质。
.脂肪是指⼈体或动物体内的、由⼀分⼦⽢油和三分⼦脂肪酸结合⽽成的⽢油三酯。
酯类是指酸(羧酸或⽆机含氧酸)与醇起反应⽣成的⼀类有机化合物。
低分⼦量酯是⽆⾊、易挥发的芳⾹液体,如:如⼄酸⼄酯CH3COOC2H5、⼄酸苯酯CH3COOC6H5、苯甲酸甲酯C6H5COOCH3等;⾼级饱和脂肪酸单酯常为⽆⾊⽆味的固体,⾼级脂肪酸与⾼级脂肪醇形成的酯为蜡状固体。
第3章脂质脂质(lipids)是一类含有醇酸酯化结构,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分布于天然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占99%左右),俗称为油脂或脂肪。
一般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oil),呈固态的称为脂(fat),油和脂在化学上没有本质区别。
在植物组织中脂类主要存在于种子或果仁中,在根、茎、叶中含量较少。
动物体中主要存在于皮下组织、腹腔、肝和肌肉内的结缔组织中。
许多微生物细胞中也能积累脂肪。
目前,人类食用和工业用的脂类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
人类可食用的脂类,是食品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和人类的营养成分,是一类高热量化合物,每克油脂能产生39.58kJ的热量,该值远大于蛋白质与淀粉所产生的热量;油脂还能提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是脂溶性维生素(A、D、K和 E)的载体;并能溶解风味物质,赋予食品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但是过多摄入油脂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近几十年来争论的焦点。
食用油脂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食品的品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油脂在食品加工时,如用作热媒介质(煎炸食品、干燥食品等)不光可以脱水,还可产生特有的香气;如用作赋型剂可用于蛋糕、巧克力或其它食品的造型。
但含油食品在贮存过程中极易氧化,为食品的贮藏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3.1 组成与分类3.1.1 分类脂质按其结构和组成可分为简单脂质(simple lipids)、复合脂质(complex lipids)和衍生脂质(derivative lipids)(见表3-1)。
天然脂类物质中最丰富的一类是酰基甘油类,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的脂质组织中。
表3-1 脂质的分类主类亚类组成简单脂质复合脂质衍生脂质酰基甘油蜡磷酸酰基甘油鞘磷脂类脑苷脂类神经节苷脂类甘油 + 脂肪酸长链脂肪醇 + 长链脂肪酸甘油 + 脂肪酸 + 磷酸盐 + 含氮基团鞘氨醇 + 脂肪酸 + 磷酸盐 + 胆碱鞘氨醇 + 脂肪酸 + 糖鞘氨醇 + 脂肪酸 + 碳水化合物类胡萝卜,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3.1.2 脂类的主要组成成分3.1.2.1甘油甘油(图3-1)的学名叫丙三醇,是最简单的一种三元醇,它是多种脂类的固定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