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教学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43.20 MB
- 文档页数:42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查房时间: 2 012年3月地点:峨边县中医院注射室主持人:李星汇参加人员:目的:1、增加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进一步了解。
2、提高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知识。
4、增加对风湿性心脏病的饮食健康了解。
3、提高对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知识。
内容: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变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典型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部暗红、唇紫。
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若病情加重,心脏代偿功能失调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夜尿多等心力衰竭症状。
1.护理1.1.1休息和活动患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卧位休息,急性期限制活动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1.1.2给氧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
1.1.3减少机体耗氧、减轻心脏负担保持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通,限制探视,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情绪稳定,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勿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1.1.4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记录痰液的色、质、量,促进有效排痰: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遵医嘱使用药物(氨溴索)。
1.1.5观察患者水肿的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适当控制液体摄入量。
1.1.6输液的护理控制输液量和速度,并告诉病人及家属此做法的重要性,以防其随意调快滴速,诱发急性肺水肿。
1.1.7注意观察有无风湿活动的表现如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关节红肿及疼痛不适等。
1.1.8口腔与皮肤护理做好口腔护理,患者长期端坐位,骶尾部长期受压,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患者出汗多时应注意保持衣物、床单元清洁、干燥。
1.1.9用药护理⑴使用血管扩张剂的护理硝酸酯制剂可致头痛、面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应严格掌握滴速,监测血压,使用此类药物时,改变体位时动作不宜过快,以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教学查房记录模板教学查房记录时间:地点:病房患者姓名(床号):性别:男年龄:34岁主持人。
经管医师。
记录人。
参加人员:病史摘要及诊断:患者主诉反复气短20余年,胸痛2小时。
患者20余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短,以后活动耐力逐渐减低,乃至休息过程中即发生气短,伴双下肢水肿、腹部不适、扁桃体肿大、膝关节肿痛。
就诊于我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给予保守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以后症状反复出现。
3年前患者就诊于我院心外科行二尖瓣置换术及三尖瓣修补术,术后服用“华法林、呋塞米片、螺内酯片、消心痛”等药物,气短症状仍波动。
入院前2小时,患者休息时出现心前区闷痛,向后背、颈部放散,伴大汗、气短、濒死感,无恶心、呕吐,持续不缓解,就诊于“XXX”,给予“呋塞米”等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有所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急来我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院。
病来无发热,无头晕,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饮食可,睡眠欠佳,二便如常。
既往史:发现血糖升高3年,间断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未监测血糖。
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食物过敏史,“生脉饮”过敏,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T:36.0℃ P:85次/分 R:18次/分 BP:117/75mmHg。
神志清晰,言语断续,平车推入病室,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颈软,颈静脉充盈正常,颈动脉搏动正常,前胸可见长约15cm手术瘢痕,胸廓无畸形、呼吸运动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外侧0.5cm,可触及抬举性心尖搏动,未触及震颤,无心包摩擦感,心率:9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4级杂音,呈递减型,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腹部平坦,无压痛,无反跳痛,腹肌柔软,肝脏肋下1横指,脾未触及。
双下肢重度对称性凹陷性水肿。
四肢肌力Ⅴ级。
双侧巴氏征、查多克氏征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