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八第1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案人民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课时)一、【课程标准】了解l9世纪初期以来文学、美术、音乐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一)结构化预习(一)心灵的激荡1.背景(1)经济:英国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
(2)政治:在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3)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之间产生了反差。
2.浪漫主义的含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
强调抒发,积极追求。
3.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英国诗人拜伦①拜伦不仅是一位诗坛勇士,诗中塑造了一批“”,而且还是一名真正驰骋疆场的战士,参加了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
②代表作:《》。
(2)法国作家①雨果是法国文学的代表人物。
②代表作:《》将美与丑融为一体,而《悲惨世界》则是现实与相结合的力作。
(3)其他国家及代表人物:英国的和济慈,俄国的民族诗人,德国的霍夫曼、等,都是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二)浪漫乐章1.兴起与发展(1)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和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摇篮。
(2)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音乐进入时期。
2.特点(1)富有,注重情感的表达。
(2)充满了。
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贝多芬①地位: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将推向新的高峰,开创音乐的先河。
②代表作品:早期作品有《》、《第五(命运)交响曲》等,都以英雄为主题,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
后期作品有《第六(田园)交响曲》、《》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舒伯特①地位:被誉为“”。
②主要作品:《小夜曲》、《》、《野玫瑰》。
他的作品意境优美,更具浪漫主义特色。
(3)小约翰·施特劳斯①地位:“”。
②代表作:《》、《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4)舒曼①地位:是浪漫主义音乐 时期德国的代表人物。
②代表作:《幻想曲》、《 》,他创作的乐曲散发着诗歌般的韵味,将音乐的浪漫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专题八第一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合江中学曾荣一、教材内容解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对欧洲各国来说应该是一段变革、动荡的历史。
资产阶级革命对落后的封建制度造成严重的冲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充满幻想。
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启蒙思想家所担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并没有真正实现。
在对社会现实日益感到不满、失望的情绪中,许多作家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深入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
文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和著名作品,法国的雨果和大仲马;英国的拜伦和雪莱;德国的海涅等都是其中佼佼者;美术领域则有法国的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哥雅等。
而音乐领除了浪漫主义音乐,歌剧和民族乐派音乐也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德意志的贝多芬、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俄国的柴可夫斯基,都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了人们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对真善美的追求。
文学与艺术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最绚烂多彩的部分,19世纪以后的文学、艺术则更是硕果累累,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那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是19世纪初的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学与艺术。
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
因而我们在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就,要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有三个心灵的激荡,说的是文学。
浪漫乐章说的是音乐,浪漫主义的狮子是绘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浪漫主义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识记和掌握。
充分使用历史联想法,在学习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音乐、美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容。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沈兰【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讲述的是19世纪初期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文学艺术是需要去欣赏去感悟的,但是教材中资料较少,所以应适当增加一些文学片段、音乐及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浪漫主义文艺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影响,与必修一政治模块、必修二经济模块及必修三的启蒙运动内容联系紧密,因而要联系相关内容进行适当扩展教学。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能力目标:在教科书基础上,结合课外资料及相关的图片、影像等资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19世纪初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通过对背景及影响的研究,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先阅读高中语文读本中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如《巴黎圣母院》节选,以及课堂中一些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全面而形象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由教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身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体会当时文学艺术家门创作的心境,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去理解文学艺术作品。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19世纪初期众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了解和掌握,充分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浪漫注意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及特色的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以及对理想及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2.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难点:结合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并进而分析其所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一、了解浪漫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文艺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潮。
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检视和抨击当时的社会,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而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能力目标:在教科书基础上,结合课外资料及相关的图片、影像等资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19世纪初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通过对背景及影响的研究,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先阅读高中语文读本中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如《巴黎圣母院》节选,以及课堂中一些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全面而形象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由教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身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体会当时文学艺术家门创作的心境,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去理解文学艺术作品。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19世纪初期众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了解和掌握,充分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浪漫注意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及特色的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以及对理想及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1.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2.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难点:结合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并进而分析其所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去工业革命时代进行一次浪漫主义之旅,这个旅程我们主要选在欧洲。
当然要进行这个自助游,首先我们需要做些准备工作。
【讲授新课】(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文艺的一种基本创开始我们的旅程吧,第一站,我们来到的是英国伦敦第一站:英国国家图书馆——文学之旅介绍图书馆在这个图书馆中收藏了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些名名著,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巴黎圣母院》。
小说《巴黎圣母院》在取材和思想上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的?小说完成发表于1831年前后,故事却取材于15世纪路易十一世统治下的王朝历史。
作品以巴黎圣母院作为小说情节线索的集结点,以底层卑贱的小人物为正面形象,突出描绘了教会统治下中世纪的历史画卷,通过善良的无辜者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遭受迫害和摧残的惨剧, 来抒发作者激愤的情怀, 寄托作者的理想。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名师说课本课课标通过学习本课,了解19世纪初的文学、美术、音乐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了解19世纪初期主要文学艺术作品及其重要的艺术价值。
通过讲述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学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锻炼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教科书和课外补充材料,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来体会当时文学艺术家们创作的心境,从而加深对历史和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
并注重情景式教学,通过角色体验的方法,加深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学习本课,从而对19世纪初期众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了解和掌握,充分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特色的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关于“心灵的激荡”一目,实际上就是讲述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首先出现在欧洲,这与这一时期欧洲的社会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建议教师讲清:(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点。
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尤其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处在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这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前预习一.心灵的激荡1.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⑴18世纪后半期,①________迅速向欧美各国延伸。
⑵19世纪上半叶,在②________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③________运动迅速发展,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
⑶④________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⑤________、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产生。
2.英国:以⑥________为主,⑦________是杰出的代表⑴拜伦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⑧________英雄”。
⑵长诗《⑨________》是拜伦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其最辉煌的作品。
3.法国:⑩________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⑴著名小说《⑪________》将美与丑融为一体。
⑵《⑫________》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
4.其他:俄国民族诗人⑬________;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⑭________等。
特别提醒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⑴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⑵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的束缚,在文学的创作风格上,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夸张的手法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为主要特点,反映现实生活。
自我校对:①工业革命;②法国革命;③民主;④启蒙思想家;⑤个人情感;⑥诗歌;⑦拜伦;⑧拜伦式;⑨唐璜;⑩雨果;⑪巴黎圣母院;⑫悲惨世界;⑬普希金;⑭海涅;二.浪漫乐章1.概况:⑴浪漫主义音乐富有诗意,注重①________的表达,并且充满了②________。
⑵这一时期是音乐艺术史上成果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德国和③________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摇篮。
2.德国:④________是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⑴前期:作品充满了时代精神,蕴涵着⑤________的力量;代表作是《第三(英雄)交响曲》和《第五(命运)交响曲》。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了解、欣赏浪漫主义文艺的代表作品,认识其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设计说明:用音乐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浪漫主义情怀,以文字、图像和音乐呈现本课三个板块文学、美术、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深度分析几个代表性的作品聚焦浪漫主义的主题,归纳浪漫主义的概念。
呈现材料,链接相关知识分析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时代性,进一步分析浪漫主义的现代性价值。
结束部分共同朗诵诗歌,提升主题,寻求学生的价值认同,滋养其情操。
三、重难点:1、重点:理解浪漫主义的概念2、难点:理解浪漫主义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四、教学目标:1、有目的地浏览课文,知道浪漫主义文艺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通过阅读文字、观赏图画、聆听音乐,同伴互助合作,归纳浪漫主义的涵义。
阅读分析材料、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浪漫主义的时代性和现代性。
2、从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感受浪漫主义情怀的现代性价值,并能联系自身,陶冶情操。
五、媒介准备:多媒体、音响。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显示文字《贝多芬1808年夏天的书信》,上课铃声结束音乐停止。
(二)正文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说走就走的浪漫之旅。
提问1:结合文字,猜猜刚才播放的是贝多芬哪一部作品的片段?《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的首演节目单上是这样写的“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
”提问2:可见贝多芬通过《田园交响曲》是为了借景?(抒发了个人的情感)。
我们随着这首乐曲进一步走进贝多芬。
提问3:贝多芬还有哪些代表作,他在西方音乐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第三、五、九交响曲,贝多芬在音乐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关注材料,古典音乐注重理智地表达感情,感情的地倾诉不能超越理性的范围。
而浪漫主义的音乐,比如《田园交响曲》更注重抒发情感。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音乐家,奥地利的舒伯特。
新授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分析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理解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体会当时文学家们创作的心境,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或通过编演历史剧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雨果和他们的代表作。
2、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两先两后,先学后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创设问题情境:
回忆在第六专题中我们学习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包括?
(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
2、激趣导思导学:
讨论: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曾经讲过“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浪漫主义对人文精神的贡献)
二、质疑讨论:
1、启发质疑讨论:
社会政治经济影响社会文化,19C上半叶、19C中叶、19末20C初、20C四个时期欧洲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使得欧洲的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哲学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学生课前预习本专题内容,完成:
2、引导合作探究:
浪漫主义
(一)、含义:
广义上指的是:宣扬人的感情至上的一种倾向态度。
本课所讲的浪漫主义指的是:18C末19C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
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二)、背景原因
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又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和扩展。
2、政治: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年代。
3.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欧洲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4.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作品。
(强烈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三)、特点
1、非理性的、人文的、个性的、想象的、情感的;
2、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和背景,描写、讴歌人的情感和业绩。
(四)、代表
文学:英国、法国、俄国、德国;
音乐:德国、奥地利、中国;
绘画:法国、德拉克洛瓦。
(五)、成就
文学:
音乐:
绘画:
(六)、意义
积极:指出人类理性的有限性,揭示科学对䲺类生活是一把“双刃剑”;极大丰富了人文粞神的内涵,凸显人的情感和个性;让人重新体会攟命的价值和生活嚄意义,拉近了人丆自然地关系;让人们对不同的文明保持宽容的心态。
消极: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缛
憇学作品充满无病呻吟,生洫中情感泛滥等等。
1、反馈矫正
1、典型拓塕分析
结合所学浪漫主义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其特点:
A、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强调抒Ꮡ个人感,积极軽叻理想世界
B、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2、知识规律总结:
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又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2、巩固迁移
1、典型拓展分析:
2、整体巩固提高
(1)材料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答:
(1)普希金的文学创作属于哪个文学流派?
(2)这种文学流派首先在哪国兴起?代表人物是?
(3)这一文学流派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哪两国?代表人物是?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