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并左心衰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拉西地平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的肾脏保护作用
赵霞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2(019)002
【摘要】目的探讨拉西地平联合黄豆苷元片、辅酶Q10对老年肥胖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38例原发性高血压2~3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单独服用拉西地平,B组服用拉西地平联合黄豆苷元片、辅酶Q10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A、B组血压、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UAER),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治疗前后均有改善(P<0.05);B组较组A改善显著(P<0.05).结论拉西地平联合黄豆苷元片、辅酶Q10治疗老年肥胖女性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总页数】2页(P261-262)
【作者】赵霞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医院内科,河北邯郸05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拉西地平和福辛普利对高血压肾脏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J], 闫立敏;李冬梅;李丹;吴艳英;杨柏新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J], 朱平;谢莉
3.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 [J], 朱清;夏璐
4.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J], 张宁萍
5.糖尿病联合用药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单药 [J], 郝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4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将符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2.5~5mg、依那普利5~10mg联合治疗,每天1次,28d为1疗程,服用7d收缩压仍大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90mmhg者,上药加倍或调整用药时辰;对照组单用非洛地平2.5~5mg、每晨8时服用,时间同上,7d后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增加剂量,非洛地平每日最大用量为10mg。
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测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7.5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25.00%。
结论: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关键词:非洛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47-02一旦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病,就需终身治疗,但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而自行停药或改用他药,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进而影响靶器官的功能。
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副作用小,长效制剂为佳[1]。
本文对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耐受性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按2004年who及我国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入选病例为60岁以上的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经过全面系统检查排除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sbp)均>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停用各种降压药物并服安慰剂2周,以第2周末测量的不同日3次坐位右上臂血压平均值符合以上标准作为观察对象。
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66.3±6.2)岁,合并冠心病19例(23.75%),糖尿病9例(11.25%)及血脂异常11例(13.75%)。
拉西地平治疗单纯夜间高血压76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单纯夜间高血压(日间血压120/70mmHg)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76例患者,均于晚7点许口服拉西地平4~6mg/日共4周,不服其他降压药。
观察血压、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改变。
结果:服药4周后血压为(116.5±12)/(58.6±4.9)mmHg,收缩压下降30.8mmHg,舒张压下降13.6mmHg。
显效4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2.1%。
有不良反应者4例(5.2%),主要为头晕、头痛、面红、心悸等,症状较轻,不需停药。
治疗前后各项血液生化、肝肾功能无改变。
结论:晚上顿服拉西地平对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具有契合性好,降压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优点。
标签:拉西地平;单纯夜间高血压拉西地平为第三代钙拮抗剂,因为价廉物美、依从性好,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2008~2010年我们观察了使用拉西地平治疗的单纯夜间高血压患者76例,现将结果和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76例单纯夜问高血压患者(均经24h动态血压诊断),其中男40例,女36例,平均年龄50.7±5.2岁,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合并Ⅱ型糖尿病3例,冠心病心绞痛8例,4例尿蛋白(±)~(+)。
入选时平均血压19.6±2/9.6±0.88Kpa。
1.2给药方法初始于晚7时服拉西地平4mg,1次/日,若二周后血压下降仍不满意,即sBP>15,96Kpa和/或DBP>9.31Kpa时,增加剂量为6mg,1次/日,再观察二周。
1.3疗效观察指标病人每周随访至少1次,随访时询问症状,测血压和心率。
用药前和用药后4周化验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做心电图检查。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DBP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70mmHg)或DBP下降>120mmHg。
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蔡凯;徐评议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1996(017)010
【摘要】拉西地平(Lacidipine,商品名为乐息平)是一种新的1,4-二氢吡啶类药物,它具有强效和高度的血管选择性钙拮抗作用以及长效的抗高血压效果,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观察了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按 WHO 标准选择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
【总页数】2页(P688-689)
【作者】蔡凯;徐评议
【作者单位】清远市人民医院内科;中山医科大学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05
【相关文献】
1.拉西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发海
2.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许晓明;牛健生;常艳萍;李星惠
3.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赵建磊;栾桂霞
4.拉西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7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李风军;汪蕾;王静业
5.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J], 朱静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阶段,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且不同药物作用不同,部分药物单独使用作用有限,单独使用一种药物难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随着临床联合用药研究的深入,二联、三联用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中,并取得了良好用药效果,提升了对患者病情控制程度。
现阶段,已有大量联合用药研究及相关文献,均表明联合用药效果显著,相比于单独用药疗效更佳。
本研究以80例联合用药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临床中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的特点和合理性,具体报告如下。
员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此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临床用药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 组与B 组,每组均为40例,A 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5.2±2.4)岁。
B 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5.7±2.6)岁。
全部患者使用控制高血压药物主要包含钙拮抗剂63例、β受体拮抗剂46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43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28例、利尿剂3例和其他5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高血压;②使用2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③无严重并发症;④无严重免疫系统疾病;⑤心电图、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临床资料完整;⑥住院时间>10d ;⑦患者配合各项治疗;⑧治疗期间无其他相关治疗。
1.2方法:A 组患者给予二联用药治疗,B 组患者采用三联用药治疗,分析2组联合用药下具体用药搭配方案、用药种类、患者用药治疗效果等,对联合用药特征与合理性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药物使用频率和有效例数,计算有效例数,统计二联和三联用药情况和临床用药中有效率。
1.4疗效判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症状和患者生命体征确定,其中,显效:未见血压升高等临床症状,血压水平逐渐趋于正常;有效:血压升高不明显,控制效果良好;无效:不符合上述两项标准,甚至病情加重。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张怡1段宏1唐莉1王永伟21西华县人民医院高血压科河南周口466600;2心内科[摘要]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㊂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26例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那普利组(对照组)㊁联合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63例,前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后者在其基础上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比较收缩压(S B P)㊁舒张压(D B 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 C P-1)㊁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 A B P)㊁可溶性S T2(s S T2)㊁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9)㊁内皮素-1(E T-1)及一氧化氮(N O)㊁白细胞介素-6(I L-6)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水平较低(t=9.696㊁7.980),M C P-1㊁H-F A B P㊁s S T2水平较低(t= 16.020㊁17.010㊁23.140),MM P-9㊁E T-1及I L-6水平较低,(t=6.061㊁13.090㊁7.598㊁11.9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χ2=4.881);治疗总有效率较高(χ2=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在冠心病高血压治疗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㊁促进血压水平恢复正常,降低MM P-9㊁E T-1及I L-6水平,药物安全性高㊂[关键词]依那普利吲达帕胺冠心病高血压基质金属蛋白酶-9内皮素-1[中图分类号] R73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694(2023)04-288-06[D O I]10.19539/j.c n k i.2095-2694.2023.04.007E f f e c t o f e n a l a p r i l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i n d a p a m i d e o n s t a b l e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a n d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Z h a n g Y i,D u a n H o n g,T a n g L i,e t a l(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y p e r t e n s i o n,X i h u a C o u n t y P e o p l e's H o s p i t a l, Z h o u k o u4666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e n a l a p r i l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i n d a p a m i d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t a b l e c o r-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w i t h h y p e r t e n s i o n.M e t h o d s126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t a b l e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a n d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w e r e t r e a t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F e b r u a r y2019t o F e b r u a r y2022.T h e y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t o e n a l a p r i l g r o u p a n d c o m b i n e d 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a n d o m n u m b e r t a b l e m e t h o d,w i t h 63p a t i e n t s i n e a c h g r o u p.T h e f o r m e r w a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e n a l a p r i l a l o n e,a n d t h e l a t t e r w a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i n d a p a m i d e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f o r m e r.T h e s t a n d a r d m e r c u r y m e r c u r y c o l u m n w a s u s e d t o m e a s u r e t h e l e v e l o f s y s t o l i c a n d d i a s t o l i c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T h e l e v e l s o f m o n o c y t e c h e m o a t t r a c t a n t p r o t e i n-1 (M C P-1),c a r d i a c f a t t y a c i d-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H-F A B P),s o l u b l e S T2(s S T2),MM P-9,E T-1,i n f l a m-m a t o r y f a c t o r s n i t r i c o x i d e(N O),i n t e r l e u k i n-6(I L-6)w 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e n z y m e-l i n k e d i mm u n o s o r-b e n t a s s a y,a n d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a n d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 a n d c o m p a r e d. R e s u l t s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e e n a l a p r i l g r o u p,t h e c o m b i n e d 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h a d l o w e r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l e v e l s,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t=9.696,7.980,P<0.05),h a d l o w e r l e v e l s o f M C P-1,H-F A B P,a n d s S T2,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t=16.020,17.010, 23.140,P<0.05),h a d l o w e r l e v e l s o f MM P-9,E T-1,a n d i n f l a mm a t o r y f a c t o r s,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ʌ作者简介ɔ张怡(1988-),女,本科㊂研究方向:冠心病高血压的治疗㊂ʌ通讯作者ɔ唐莉,E m a i l:564479247@.q q.c o m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t=6.061,13.090,7.598,11.990,P<0.05),a n d h a d l o w e r t o t a l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χ2=4.881,P<0.05);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t h e c o m b i n e d 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w a s h i g h e r,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χ2=6.914,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E n a l a p r i l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i n d a p a m i d e h a s a n i d e a l e f f e c t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o r o-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a n d h y p e r t e n s i o n,w h i c h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 u c e t h e l e v e l s o f MM P-9a n d E T-1,a n d h a s a h i g h d r u g s a f e t y.[K E Y W O R D S] E n a l a p r i l.I n d a p a m i d e.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H y p e r t e n s i o n.M a t r i x m e t a l l o-p r o t e i n a s e-9.E n d o t h e l i n-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㊁高血压均是老年群体常见疾病,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㊁可相互影响,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1]㊂冠心病血管腔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出现狭窄或堵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㊁缺氧或坏死等现象,其中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脏病的发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㊂依那普利在临床是常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较好的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和炎症反应[3]㊂吲达帕胺是一种强效㊁长效的磺胺类利尿药,具有利尿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作用[4]㊂吲达帕胺为降压药物,降压效果持久平稳㊂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认为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 P-9)㊁内皮素-1(E T-1)水平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 o n o c y t e c h e-m o a t t r a c t a n t p r o t e i n-1,M C P-1)㊁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e a r t f a t t y-a c i d-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H-F A B P)㊁可溶性S T2(S o l u b l e S T2,s S T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关联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心病高血压病情,因此其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价治疗效果㊂目前临床暂无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报道,故本文旨在探究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的治疗效果及对MM P-9㊁E T-1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㊂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26例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㊁观察组,每组各63例㊂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28ʃ8.15)岁,平均病程(4.17ʃ0.84)年;观察组男32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09ʃ7.85)岁,平均病程(4.29ʃ0.76)年㊂纳入标准:符合‘稳定型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6]及‘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7]诊断标准;收缩压ȡ140mmH g 和/或舒张压ȡ90mmH g;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ȡ50%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后病情稳定1个月㊂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者;近1个月内进行过重大手术者;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存在过敏史者㊂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㊁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5 ~10m g/次,1次/d,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吲达帕胺治疗:口服1.5m g/次, 1次/d,2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㊂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各指标水平㊂1.3检测指标1.3.1血压水平采用标准水银汞柱测量治疗前后S B P㊁D B P检测水平㊂1.3.2 M C P-1㊁H-F A B P㊁s S T2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早上9:00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m L,离心10m i n,3000r/m i n(r=15c m),采集上层血清置于-80ħ冰箱保存待用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 C P-1㊁H-F A B P㊁s S T2水平,试剂盒均购于上海烜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㊂实验步骤:将血清标本取出并放置室温下静缓30s,备置标准血清及溶液,300μL洗板液洗板30s,在微孔拍干后依次加入缓冲液㊁标准液㊁样本㊁检测抗体均50μL,封板,震荡,室温(37ħ)孵育2h,洗板,100μL的酶标记物导入检测孔,封板,震荡,放置室温内45m i n,洗板,将100μL 底物液加入微孔,避光孵育30m i n㊁终止液100μL㊁震荡,在450n m处使用酶标仪测吸光值㊂1.3.3 MM P -9㊁E T -1及炎性因子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 a -t r i x m e t a l l o pr o t e i n a s e s -9,MM P -9)㊁内皮素-1(e n d o t h e l i n -1,E T -1)及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 i -t r i c o x i d e ,N O )㊁白细胞介素-6(i n t e r l e u k i n -6,I L -6)水平,试剂盒均购于上海烜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方法同1.3.2㊂1.3.4 治疗效果 显效为D B P 达到正常水平或下降>20mmH g,心悸㊁胸闷㊁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范围;有效为D B P达到正常水平或下降10~19mmH g,临床症状发作次数减少㊁程度减轻,心电图恢复正常;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㊂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1.3.5 不良反应 观察并对比两组皮疹㊁头痛㊁腹泻㊁胃肠道不适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㊂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 P S 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确认具备方差齐性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数据以(x ʃs )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数据以(%)表示㊂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x ʃs ,mmH g)组别nS B P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D B P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63165.49ʃ16.57143.57ʃ14.567.8880.001107.89ʃ10.8687.13ʃ8.7911.7900.001观察组63167.24ʃ14.98120.46ʃ12.0819.2900.001105.63ʃ11.2575.46ʃ7.5819.6500.001t 值0.0089.6961.1477.980P 值0.9930.0010.2540.0012.2 两组治疗前后M C P -1㊁H -F A B P ㊁s S T 2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M C P -1㊁H -F A B P ㊁s S T 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 两组治疗前后M C P -1㊁H -F A B P ㊁s S T 2水平比较(x ʃs )组别nM C P -1(p g/m L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H -F A B P (p g/m L )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63138.46ʃ13.75108.49ʃ10.8813.5700.00113.67ʃ1.389.88ʃ1.0617.7000.001观察组63142.09ʃ11.4881.07ʃ8.1334.4300.00114.05ʃ1.047.06ʃ0.7842.6800.001t 值1.60916.0201.74517.010P 值0.1100.0010.0830.001组别ns S T 2(μg /m L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 值P 值对照组6331.58ʃ3.1924.16ʃ2.4414.6600.001观察组6332.17ʃ3.0415.67ʃ1.5938.1700.001t 值1.06323.140P 值0.2900.0012.3 两组治疗前后MM P -9㊁E T -1及N O ㊁I L -6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MM P -9㊁E T -1及N O ㊁I L -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治疗后MM P -9㊁E T -1及I L -6水平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显著,N O 水平升高,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表3 两组治疗前后MM P -9㊁E T -1及N O ㊁I L -6水平比较(x ʃs )组别nMM P -9(μg /L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 值P 值E T -1(n g/L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 值P 值对照组6379.56ʃ8.0471.49ʃ7.185.9420.00179.46ʃ8.0567.19ʃ6.729.2870.001观察组6380.27ʃ7.4364.12ʃ6.4513.0300.00180.37ʃ7.4253.06ʃ5.3223.7400.001t 值0.5156.0610.66013.090P 值0.6080.0010.5110.001组别nN O (μm o l /L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 值P 值I L -6(n g/L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 值P 值对照组6349.83ʃ5.0676.49ʃ3.038.7320.00113.57ʃ1.3911.75ʃ1.197.8950.001观察组6350.17ʃ4.8373.14ʃ3.7316.2600.00113.89ʃ1.259.43ʃ0.9722.3700.001t 值0.3865.5331.35911.990P 值0.7000.0010.1770.001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6%,对照组7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4㊂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组别n 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6327201647(74.60)观察组634216558(92.06)χ2值6.914P 值0.009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7%,对照组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5㊂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组别n 皮疹头痛腹泻胃肠道不适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63211239(14.29)观察组63112(3.17)χ2值4.881P 值0.0273 讨论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者闭塞㊁心肌细胞得不到充足能量及氧气而出现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而血压升高被认为与此病密切相关㊂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促进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进程,进一步恶化心肌缺血缺氧,增大心绞痛㊁心肌梗死㊁心源性死亡等缺血事件发生的概率,故冠心病和高血压在临床上经常合并发生[8-9]㊂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既往研究结果证实,其对外周血管阻力具有较好的降低作用㊁对心输出量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10]㊂吲达帕胺具有降压效果持久㊁降压平稳等特点,对血管平滑肌具有较好的舒张作用,可加快血压水平恢复正常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情恶化,且此药不会对心排血量㊁心率造成影响,安全性较高[11]㊂本研究结果显示,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在冠心病高血压治疗中,可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发挥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降压作用,还可改善心脏功能㊂M C P -1是诱导慢性炎症发生的重要趋化因子,对大量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脂质代谢异常㊁痉挛等具有促进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2]㊂H-F A B P是一种脂肪酸结合蛋白,且可与心肌细胞中长链脂肪酸㊁有机化合物辅酶A酯所诱导的疏水部分相互结合,为心肌收缩供给能力[13]㊂有研究报道s S T2是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主要表现为在心肌细胞与心肌成纤维细胞受到刺激时,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4]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M C P-1㊁H-F A B P㊁s S T2水平均降低,其原因可能为两药联合可能通过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㊁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进而缓解心肌损伤程度㊂MM P-9是MM P s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可通过介导蛋白水解酶机制,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还在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5]㊂临床常采用E T-1㊁N O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E T-1水平急剧上升并造成血管强烈收缩;而N O能抑制抗体合成E T-1对血管平滑肌具有舒张作用,还可维持血管弹性㊁抑制平滑肌痉挛,在正常情况下,两者水平处于平衡状态[16-17]㊂I L-6可作为评估炎症反应程度的标志性因子,若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管壁中水平升高,则伴随斑块炎症和破裂[18]㊂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㊁吲达帕胺联合用药治疗后,血清MM P-9㊁E T-1㊁I L-6显著降低,提示两药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帮助E T-1㊁N O从失衡状态恢复至动态平衡状态,改善高血压状态和血管收缩或痉挛㊁增加心肌供血量㊁缓解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另一方面,两药可发挥协同保护血管内皮及抗炎作用㊂综上所述,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在冠心病高血压治疗中对血压水平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正常㊁改善炎症反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㊂但本文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量小㊁研究对象单一㊁病例来源受地域限制,故在今后研究中需增加样本量㊁进行多中心研究并扩大病例来源范围,以证实本文研究的准确性㊂参考文献[1]于丽丽,廉炜,余晓英,等.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20):2734-2737.[2]谢立强,胡信群.阿利沙坦酯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19):2562-2564+2568.[3]季美汐,丁婕.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L p-P L A2㊁H C Y水平的影响[J].四川医学,2020,41(11):1132-1135. [4]施志红,岳德永,顾立华,等.银杏二帖葡胺注射液联合吲达帕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血清M C P-1H-F A B P s S T2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9):1577-1581.[5]朱永栋,王小芳,赵达,等.清心活血消瘀方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炎症标志物㊁血脂㊁血压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3):390-394.[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9): 680-694.[7]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4):301-313.[8]F u c h s F D,W h e l t o n P K.H i g h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J].H y p e r t e n s i o n,2020,75(2):285-292.[9]A l G h o r a n i H,G t z i n g e r F,B h m M,e ta l.A r t e r i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 u p d a t e2021[J].N u t r M e t a b C a r d i o v a s c D i s,2022,32(1):21-31.[10]辜晓惠,窦畅.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S a l u s i n-β㊁A p e l i n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9):2055-2058.[11]鲁福军.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22,53(8):44-45+48.[12]赵晨,刘红丽,李国伟.血清s a l u s i n-β和M C P-1表达与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1): 109-112.[13]宋晓燕,张毅,雷小宝,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㊁血管内皮功能及动态血压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21,32(21):2736-2739.[14]邵博一,娄明,冯春光,等.血清s S T2㊁L p-P L A2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MA C E事件发生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2): 211-213.[15]童赣冬.瑞舒伐他汀联合雷米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 s-C R P㊁MM P9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5):650-652.[16]李凤,陈静丹,薛桂君.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N O㊁L p-P L A2㊁H c 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26(2):185-188.[17]杨海军,李相彬.吲达帕胺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㊁血脂及h s-C R P㊁E T-1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1,5(8):49-51.[18]陈颖,陈礴,侯海文.血清L D L-C㊁N K-κB㊁I L-6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a n n e x i n A1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学,2020,48(2):213-216.㊃读者作者编者㊃论著摘要及关键词的要求论著中摘要有四个部分组成,包括目的(O b j e c t i v e)㊁方法(M e t h o s)㊁结果(R e s u l t s)㊁结论(C o n c l u s i o n.)㊂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以评论和解释㊂除了公知公认者外,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㊁代号等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㊂中文摘要一般要求250-400汉字;英文摘要原则上要相对应,鉴于国际交流的需要,内容可更详细㊂每篇论文要求标引2~5个关键词㊂中㊁英文关键词应一致,要求采用美国国立图书编辑出版的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 e S H)“内所列的词㊂如果没有相应的词,处理原则如下;(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科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㊂。
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并左心衰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联用、单用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心衰的疗效。
方法采用对照方法用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并左心衰、收入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单用拉西地平,1次/d,4~8 mg/次。
联用组20例为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联用,拉西地平1次/d,4~8 mg/次,依那普利5~10 mg/次,2次/d。
两组服用时间相同,共2周。
结果联用组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3例,好转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由此可见,联用组治疗高血压并左心衰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高血压并在心衰疗效优于单用拉西地平。
【关键词】拉西地平;依那普利;高血压合并左心衰拉西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对中、重度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对高血压病合并左心衰的患者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联用比单用拉西地平效果好。
现观察了40例此种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根据WHO诊断标准,选择高血压病III级合并左心衰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夜间憋醒,听诊心率增快>100次/min,共40例。
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单用拉西地平为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0~70岁,平均5
2.5岁。
另一组为拉西地平与依那普利联用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9~71岁,平均54.5岁。
1.2 方法全部观察对象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对照组口服拉西地平1次/d,4~8 mg/次;联用组拉西地平1次/d,4~8 mg/次,依那普利5~10 mg/次,2次/d;服用时间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临床症状、血压、心功能指标及胸片。
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胸片及心功能检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著疗效:收缩压维持在130~150/75~90 mm Hg,心率在正常范围,呼吸困难,夜间憋醒等症状消失,肺底水泡音消失,胸片正常,心功能正常;好转:收缩压、舒张压各下降10 mm Hg以上,心率减慢,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胸片示片状影部分吸收,心功能改善; 无效:症状无缓解,体征无减轻,胸片,心功能未改善。
2 结果
两组高血压并左心衰患者,进行2周的治疗,其疗效观察结果如下:联用组显效13例,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3例,好转9例,无效8例。
可以看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并左心衰显著显效为65%,好转为25%,总有效率90%;而对照组的显著疗效为15%,好转40%,总有效率为55%。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血、尿常规均无异常。
副反应:联合组:无踝部水肿,面部潮红1例,头痛1例;对照组:踝部水肿2例,面部潮红1例,头痛2例。
3 讨论
拉西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其降压机制是通过抑制跨膜钙内流,降低血管壁细泡浆内游离钙浓度,使血管扩张,因而达到降压的效果,单用拉西地平中、重度高血压降压效果好[1],但对高血压病合并左心衰功能不全的效果不如与依那普利用效果好,二者有协同降压作用,从药理学方面来看,拉西地平扩血管作用强,但对心功能不全者其负性变力作用明显增加,从而影响心功能的改善,其扩血管作用还能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快心率,这样会加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
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对血管紧张素酶的抑制,降低其活性,可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紧张素II与醛固酮生成减少;同时因血管紧张素转换(具有激肽的酶活性)受到抑制,激肽变成无活性产物而失活的作用被阻滞,使激肽增加,前列腺素释放,并使血管儿茶酚胺浓度和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从而扩张血管,降低阻力,减轻钠水潴留,使心率减慢,降低心肌耗养而达到降压和改善心功能作用[2],因而,对高血压并左心功能不全者,提倡二者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 龚兰生.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14.
[2] 林右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临床心血管杂音,1990,6(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