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
- 格式:docx
- 大小:27.94 KB
- 文档页数: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汇总1测量管理体系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al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
本标谁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的主要差异如下:——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
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能够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的审核。
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理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要求”以正体字出现。
“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
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考核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2.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3. ISO10012:2003标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4. 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
(√)5. ISO10012:2003标准的指南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6. 组织没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7. 遵从ISO10012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
(√)8. ISO10012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
(√)9. ISO10012标准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
(√)10. ISO10012标准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11. ISO10012标准作为用于证明符合ISO9001、ISO14001和任何其他标准的必要条件。
(×)12. 相关方不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ISO10012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
(×)13. ISO10012标准可替代或增加ISO/IEC17025标准的要求。
(×)14. 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可包括测量范围、测量人员能力、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15. 测量设备通常只有一个计量特性。
(×)16.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17.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法制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18.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但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考核题考核题一、推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含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操纵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2.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与测量过程习惯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与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3. ISO10012:2003标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与提高产品质量。
(√)4. 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
(√)5. ISO10012:2003标准的指南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者修改。
(×)6. 组织没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与决定所需的操纵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7. 遵从ISO10012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与测量过程操纵的要求。
(√)8. ISO10012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与证明符合计量要求。
(√)9. ISO10012标准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
(√)10. ISO10012标准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11. ISO10012标准作为用于证明符合ISO9001、ISO14001与任何其他标准的必要条件。
(×)12. 有关方不同意在认证活动中使用ISO10012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
(×)13. ISO10012标准可替代或者增加ISO/IEC17025标准的要求。
(×)14. 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可包含测量范围、测量人员能力、分辨力、最大同意误差等。
(×)15. 测量设备通常只有一个计量特性。
(×)16.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17.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法制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18.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一致,但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2018.4砖瓦世界依据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标准规定,开展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时[1],仪器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是进行证书确认的重要评判依据。
1 预期使用要求的用途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1)作为该仪器设备是否可以用于开展相应参数检测活动的判定依据。
为满足开展相应参数检测活动的需要,该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数据结果应符合检定规程并检定合格,或依据校准规范开展的校准数据结果应满足应用该设备进行检测时的检验检测方法要求。
这些数据结果应包括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或准确度等级。
这是确定仪器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主要目的,当不能满足此目的时,该设备的确认结果就是不合格、不符合,即使该设备是崭新的,对于检测机构而言,也只是废物一个、废铁一块。
该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或准确度等级可能不完全符合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规定,可能是其中的部分测量范围,但该范围一定要与检验检测方法要求相对应,且不能有欠缺,否则无法满足检测实际工作的需要。
(2)作为采购设备时技术性能验收的判据准则。
这些技术性能应至少包括测量范围、每个需要使用参数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等。
不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采购设备,按验收不合格处理。
对于试剂、标准物质等,除了有等级、含量、证书等之外,还应包括包装、标识、有效期等特殊的验收要求,这些要求也应是预期使用或保管、储存的要求内容。
对于工具类设备,核查设备是否有效、计算功能为主的检测软件,包含检定/校准的要求,是否正确、信息是否完整、(3)技术性能验收外,维护保养、检定/校准、在调拨、储存、运输、保存不当出现外观破坏、具配件不全、设备某些部位生锈、接头焦灼漏电等问题。
(4)会因维护保养不当、范或检验检测方法的要求。
简述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是正确实施计量确认的依据,其正确与否,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实验室必须正确导入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
但在基层疾控,由于绝大多数计量管理和检测人员这方面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相当有限,因而对如何正确实施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入还显得比较茫然,为此本人根据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就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谈点看法,供广大同行商讨。
1 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如测量参数或项目的测量过程,下同)对其的要求。
即测量设备预期使用的场合或称测量点对其计量特性、使用环境条件、操作者等方面的限制要求。
1.1预期计量特性要求测量设备预期计量特性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对其量程范围、允许误差或允许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重复性、稳定性、灵敏度、分辨力、漂移等内容的限制要求。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允许误差、量程范围、分辨力3个方面的限制要求。
1.2预期使用环境条件要求预期使用环境条件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对诸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辐射、供电、照明、声级、振动、清洁度、尘埃量、防腐等环境条件的限制要求。
1.3预期操作者要求预期操作者要求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对测量设备操作者资质、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等内容的限制要求。
2 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流程基层疾控从事的测量活动多为参数测量,一般仅要求测量参数的具体数值,对被测量参数不规定允许偏差范围,仅提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因此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主要取决于测量过程的要求,导出时一般可按下述3个步骤进行。
2.1根据测量参数或项目选择与之对应的测量过程正确选择测量过程,是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导出的基础,测量过程选择不当,将会导致测量结果无效。
在选择测量过程时,必须尽可能地选择与测量参数或项目对应的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测量方法或规范,如没有与测量参数或项目对应的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测量方法或规范,可选取类似的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测量方法或规范作适当修改,然后在确认能满足测量参数或项目测量结果对应的评判标准要求后使用。
测量管理体系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al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
本标谁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的审核。
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理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要求”以正体字出现。
“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
“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计量要求导出及测量过程设计测量过程的设计:根据顾客、法规或组织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新涉及的需要提供测量数据的工作要求而进行的测量方法/程序的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
设计内容一般有:1)识别顾客对测量的要求(明确测量的目的、原因,期望的效果);2)根据现场情况拟定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保证测量可实现);3)导出该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4)根据计量要求识别过程要素和控制方法(降低测量失准的风险);5)确定监视方法及频次(“及时”发现偶发因素造成的测量失准);6)形成测量过程规范(测量作业的指导);7)评定该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可信度的评价);8)有效性确认(验证是否能实现设计要求)。
注:A 测量过程的设计一般形成一个文件(测量过程规范)及三个记录/附件(计量要求导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有效性确认)。
设计过程的1)、2)内容原则上应在设计说明书中体现(可省略)。
B 其中测量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范等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所选用测量设备计量特性要求的(如依据GB 12358-2005选配CO检测报警仪;依据GB17167-2006选配能源计量器具;依据相关检定规程/校准规范选配内部校准用标准器以及依据相关检验标准选配理化分析仪器等),可不进行计量要求导出及有效性确认(不需要3)、8)项),只需在《测量过程规范》说明依据何标准、规范确定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设备。
1 术语和定义:1.1 计量要求(GB/T 19022-2003 A.2)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检测过程规定的测量要求。
包括在验证产品符合顾客规范的要求加上有生产过程控制及它的输入而产生的要求。
可以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法表述。
应当有足够详细的表述以便执行者能明确决定特定的测量设备是否能根据预期用途控制、测量或监视规定的变量或量值。
由于测量过程中最重要且必备的要素是测量设备,因此计量要求可分解为: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测量过程控制要求(操作者、对被测参数的限定条件、方法、环境、测量允许不确定度/允许误差)。
如何导出计量要求一、什么是计量要求计量要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的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计量性能特性的要求。
计量要求可表示为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测量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等技术指标。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计量要求。
计量要求有一些是针对测量设备的,如:最大允许误差、测量围、稳定性、准确度等级、分辨力等;有一些是针对测量过程的,如:最大允许误差、测量围、允许测量不确定度、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计量要求中一部分是定量的,如:测量不确定度、测量围;一部分要定性的,如:准确度、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要求等。
计量要求在标准中提出有(1)4总要求;(2)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3)7.2.2测量过程设计等条款。
二、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以什么形式体现其要求(1)顾客的要求往往是通过对产品的要求,以产品技术规、合同书和技术标准的形式提出来的。
(2)组织的要求往往是通过对企业生产控制(工艺文件、设计图纸、产品标准等)、监视、物料交接、能源计量等需要提出来的。
(3)法律法规的要求往往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安全、环境保护、贸易结算等需要提出来的。
三、如何导出计量要求第一步:确定顾客的要求:应将产品性能和生产的技术要求、产品具体技术指标(工艺文件的要求)的形式表示出来;找出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的控制要求作为由顾客要求。
这种确定需要由生产技术人员进行识别,而不是单独计量人员能够胜任的。
第二步: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可以实现的测量要求:把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工艺要求,把产品检验或其他指标,设计工艺部门规定的生产过程控制参数和生产安全、环保、贸易等的要求统称为顾客要求转化为对测量的要求。
这一步需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计量人员共同确定的,提出的测量要求应该是明确的,可以测量的,且覆盖顾客要求的。
第三步:将这些对测量的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计量要求可用计量特性的参数表示为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测量围、稳定性、分辨力、允许不确定度、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一、目的:掌握正确的计量要求导出的方法,确保测量设备的配备、测量过程设计的输入正确,满足顾客、法律法规、本企业的测量要求。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需要进行计量要求导出的部门和人员。
三、职责:3.1量测中心负责本公司测量体系测量设备配备、测量过程设计所需要的计量要求导出的管理,指导、检查、监视各部门计量要求导出的工作。
3.2各熟读贱内帮好计量要求导出的各项工作。
四、定义:无。
五、作业内容:计量要求导出的过程输入是: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经营要求;输出是计量要求、其活动是将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公司经营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测量要求;再将上述可量化的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
5.1计量要求导出原则:5.1.1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的效益进行计量要求的导出,以满足测量设备配备、测量过程设计所需要量的计量要求。
5.1.2导出的计量要求要与因测量不正确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相匹配。
5.2计量要求导出的识别和确定:5.2.1识别顾客的要求,顾客的要求可以从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中导出。
5.2.2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主要是对产品的适用性的要求,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城,要规定产品的外形尺寸、机械、物理、为学、声学、热学、电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工效学等特性的技术要求。
5.2.3顾客要求产品的适用性、美观性或带有一引动抽象性的理想东西,能否转化为具体的可量化的测量要求(具有一定形状,带有某些特性),而这些特性和开关是完全可以运用技术语言和数学符号描绘出来,如技术指标、参数等,具体可反映在图纸、合同、说明书、技术特性等文件上。
5.2.4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进行测量和监视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而满足产品各种要求的具体的测量要求通常来自的标准、产品的检验规范、全同、订单及相关的技术文件。
5.2.5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涉及到测量要求,法律法规要求通常包括:与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如产口质量法或有关计量法及其相关的法规或扶规章等。
简述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
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是正确实施计量确认的依据,其正确与否,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
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实验室必须正确导入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
但在基层疾控,由于绝大多数计量管理和检测人员这方面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相当有限,因而对如何正确实
施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入还显得比较茫然,为此本人根据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就测
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谈点看法,供广大同行商讨。
1 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
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如测量参数或项目的测量过程,下同)对其的要求。
即测量设备预期使用的场合或称测量点对其计量特性、使用环境条件、操作者
等方面的限制要求。
1.1预期计量特性要求
测量设备预期计量特性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对其量程范围、允许误差或允许不确定
度或准确度等级、重复性、稳定性、灵敏度、分辨力、漂移等内容的限制要求。
其中最为主
要的是对允许误差、量程范围、分辨力3个方面的限制要求。
1.2预期使用环境条件要求
预期使用环境条件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对诸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辐射、供电、照明、声级、振动、清洁度、尘埃量、防腐等环境条件的限制要求。
1.3预期操作者要求
预期操作者要求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对测量设备操作者资质、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
等内容的限制要求。
2 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流程
基层疾控从事的测量活动多为参数测量,一般仅要求测量参数的具体数值,对被测量参数不
规定允许偏差范围,仅提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因此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主要取决于测量
过程的要求,导出时一般可按下述3个步骤进行。
2.1根据测量参数或项目选择与之对应的测量过程
正确选择测量过程,是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导出的基础,测量过程选择不当,将会导致测
量结果无效。
在选择测量过程时,必须尽可能地选择与测量参数或项目对应的国家、地方或
行业标准测量方法或规范,如没有与测量参数或项目对应的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测量方法
或规范,可选取类似的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测量方法或规范作适当修改,然后在确认能满
足测量参数或项目测量结果对应的评判标准要求后使用。
2.2找出选定测量过程的测量要求
在选定测量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测量过程,查找其中明示的、或暗示的,诸如
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或允许不确定度、稳定性、检测限、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等测量
要求。
对无法在测量过程中查得的上述内容,可从相应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被测量参数或
项目测量结果对应的评价标准、测量设备使用说明书、本实验室的要求等方面的资料中查取。
2.3按照测量要求导出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
在得出测量要求后,应兼顾测量准确度要求、现有测量设备性能或可投入资金能力、测量场
所环境条件、检测人员技能等实际情况,分别导出测量备预期计量特性、预期使用环境条件
和预期操作者3个方面的要求。
导出时应力求做到既不能因要求过高而,而增加不必要的投入;也不能因要求过低,而增加测量风险。
3 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导出要求
3.1预期计量特性的导出
3.1.1预期允许误差
测量设备的误差,是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在导出测量设备预期允许误
差时,首先应根据测量准确度要求,结合现有测量设备计量性能或可投入资金能力,在表1
参数测量能力评价表中选择合适的测量能力指数值,然后将测量最大允许误差、选定的值代
入参数测量能力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测量设备预期允许误差。
参数测量能力指数计算公式为:
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必须避免测量误差超出允许误差,即超出概率至少应<1%。
从表1和表2可以查出,满足此要求的条件是Mcp≥0.9、或Δ允/U1≥1.35。
因此在推导
测量设备预期允许误差时,如测量准确度要求高、或可投入资金充足、或现有测量设备计量
性能较好,应取≥1.3、或/ ≥1.95为宜;如测量准确度要求一般、或可投入资金有限、或现有测量设备计量性能较差,应取Mcp≥ 0.9、或Δ允/U1≥1.35为宜。
3.1.2预期量程
合理选择测量设备量程,是减小测量误差的有效途径。
根据目前很多的测量设备在接近量程
下限时的准确度最低这一情况,在导出测量设备预期量程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测量结果落在
其量程下限附近,确保其能有效覆盖测量过程的测量范围要求或测量参数、或项目测量结果
对应的评判标准限值范围,并留有适当的余地。
最佳的预期量程是能使测量过程的测量范围、或测量参数或项目测量结果对应的评判标准限值范围能落在其1/3-2/3量程内。
当测量准确度要求较高时,预期量程应以上述最佳量程要求为准;当测量准确度要求一般时,预期量程
应尽可能地确保测量过程的测量范围、或测量参数或项目测量结果对应的评判标准限值范围
能落在其1/5-4/5量程内。
3.1.3预期分辨率
测量设备分辨率是与测量结果准确度密切相关的计量性能,在导出测量设备预期分辨率时,
应以测量过程的检测限、或最低检测浓度、或测量参数(或项目)测量结果对应的评判标准
限值下限为依据,一般应取测量要求分辨率的1/3-1/10为宜。
当测量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可
取测量过程要求的1/5-1/10;当测量准确度要求一般时,可取测量过程要求的1/3-1/5。
3.2预期使用环境条件要求的导出
导出测量设备预期使用环境条件时,必须同时兼顾满足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本身对环境条件
的要求,并确保能同时满足两者的要求即可。
当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均没有相应的要求时,
可以测量设备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规定的检定或校准环境条件作为预期使用环境条件。
3.3预期操作人员要求的导出
操作人中的技能是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测量过程一般不会对操
作人员作出要求,所以在确定预期操作人员要求时,需综考虑测量准确度要求、测量设备或
测量过程操作的难易程度、现有测量人员的技能等方面情况后,再作出相应的规定。
对测量
准确度要求一般、非精密或贵重的测量设备、容易操作的测量设备或测量过程,预期操作人
员的要求一般只需熟悉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性能,掌握测量设备的操作过程、测量的原理、测量要求、日常的维护保养和其它有关注意事项即可;对测量准确度要求高、精密或贵重的
测量设备、难于操作的测量设备或测量过程,预期操作人员的要求除上述规定外,还必须经
过专门培训、通过相应的考核、并经实验室管理层授权。
4 结语
基层疾控为综合性实验室,测量设备众多、测量参数或项目繁杂,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导
的工作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而接受相应教育培训的机会却相对较少,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实验室管理层必须协调好计量管理和检测部门的关系、明确其各自的职责要求,充分发
挥其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计量管理和检测部门齐抓共管、实验室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
良好氛围,以确保各测量参数或项目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导出能逐一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S].
[2] 陈爱金.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计量验证的探讨[J].机电技术.2011,34(6).
[3] 唐伟群.“计量确认”与“检定”的区别—浅谈企业应如何进行“计量确认”工作[J] .工业计
量.2006(增刊1).
[4] 杨怡青.测量能力指数CMP值在检验与测量中的应用[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