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课程试验报告(新做)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1篇一、前言在本次汽车理论实验中,我深入了解了汽车的结构、原理以及拆装方法,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零部件的拆装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汽车总体结构认知: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了解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功能。
2. 发动机拆装:学习发动机的拆装步骤,掌握发动机各零部件的装配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底盘拆装:了解底盘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的构造和功能,学习底盘的拆装方法。
4. 车身拆装:熟悉车身结构,学习车身零部件的拆装方法。
四、实验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验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但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这些理论知识。
通过拆装汽车零部件,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2. 提高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工具,如扳手、榔头、套筒等,掌握了汽车零部件的拆装方法。
这对我今后的汽车维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精神:本次实验需要团队合作完成,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这使我明白了在团队中,要善于沟通、相互支持,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4. 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安全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通过实验,我认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5. 学习兴趣:本次实验让我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拆装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汽车零部件的拆装方法,还对汽车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激发了我继续学习汽车知识的热情。
五、总结通过本次汽车理论实验,我收获颇丰。
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汽车实验报告汽车实验报告篇一:汽车性能实验报告格式实验一、汽车振动动态特性的测试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意义通过试验使学生深入了解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振动动态特性测试系统的组成及获得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即频率响应法和脉冲响应法,比较此两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二、实验原理 1、频率响应法若给系统一系列不同频率单位幅值的简谐波输入,测出系统与之对应的输出,分别绘出输出的幅值yn-?曲线和?曲线即为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然后再利用第七章中将要介绍的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便可得到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A2、脉冲响应法若给测试系统一单位脉冲?每个学生学习和掌握系统动态特性的测试方法; 2)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此项实验的数据处理工作;3) 每个学生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写出实验报告。
二、小结、建议及体会1、脉冲响应函数与频率响应函数的关系怎样?2、绘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图一:频率响应法原理图实验二、汽车道路模拟实验与动态测试数据处理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意义使学生学会按国家标准GB4970-1966《汽车行驶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中所列的两种试验评价方法即1/3倍频程分别评价和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等两种试验方法进行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利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测出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座椅、后轴上方座椅及后排座椅上加速度的时间历程,将经电荷放大器放大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适当调理后,用信号处理机对其进行处理,并输出测试结果。
实验条件1、实验车辆:全顺牌轻型客车2、载荷:额定满载;人—椅系统载荷:身高1.70m,质量65Kg的真人;3、道路:沥青路面。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试验用车一辆、三向加速度传感器、人体振动计、信号处理设备各一套。
四、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实验方案:按国家标准GB4970-1966《汽车行驶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中所列的两种试验评价方法即1/3倍频程分别评价和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对同一汽车的相同测点进行试验,比较两种试验方法的试验结果,分析两种试验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XXXXX专业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实验名称:指导教师:实验日期:班级:姓名:实验一汽车动力道路性试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测定汽车直接档(或最高档)的加速过程和汽车起步,连续换档的加速过程性能参数。
2、掌握评定汽车的加速性能的方法。
二、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1. 皮卷尺2. 秒表3. 第五车轮仪4. 标杆5. 普桑(1.8L)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前,选择并布置好实验路段,其长度视待试汽车而定,以不短于加速行程的两倍为宜。
在路段两端各竖两根标杆作为标志。
2. 实验时,汽车先以直接挡的最低稳定速度行驶。
当汽车进入实验路段的起点时,试验人发出信号,驾驶员迅速将加速踏板踩到底使汽车加速行驶,同时记下加速开始的时间。
3. 进行6次加速时间。
记录汽车在直接挡加速过程中的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4. 以同样的方法在相反方向做第二次试验。
两次记录取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将速度—加速时间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记录的结果绘制加速性能曲线五、实验心得实验二汽车的燃料经济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测量和评价方法。
2、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
3、掌握汽车燃油等速油耗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1. 燃油流量计2. 皮卷尺3. 秒表4. 标杆5. 普桑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 本实验是测定在某一道路条件下,汽车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
选定100m作为测量路段,两端应有足够的助跑路段。
并可迅速方便地使汽车调头。
2. 实验时,汽车变速器挂上直接挡以稍高于最低稳定车速的速度,汽车用30km/h的速度驶向测量路段起点前20~30m接通流量计,在测量路段起点和终点开启和关闭燃油流量计。
在实验现场按每次试验的燃油流量计读数和通过测量路段的时间。
3. 重复上述实验三次。
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发动机出水温度应保持在80℃~85℃范围内。
汽车的行驶速度在距测量路段100m以外即应达到规定值并保持稳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式为:, L/100km式中:G—在测量路段内的燃料消耗量,mL;L—测量路段长度,m;K—流量计校正系数。
课程名称:《汽车理论》实验一汽车排放检测实验实验目的1 通过实车试验,分析影响汽车排放的因素。
2 掌握汽车排放试验的一般方法,学会准确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
3 掌握实验设备的正确操作和测量原理。
4 培养学生对汽车实验的组织能力。
实验内容1 检测汽车怠速转速下的尾气排放。
2 改变混合气浓度和点火提前角,检测相同怠速转速下的尾气排放。
3 掌握汽车排放试验的一般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1 实验用汽车2 五气分析仪实验步骤汽油车的排气测定方法分工况法、等速工况法和怠速法。
怠速法中包括了单怠速法和双怠速法,检测站主要以单怠速法测量汽油车的排气污染物,其实怠速法并不能具体反应车辆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其操作简单,并且限制条件较少,故在检测站广泛采用。
1.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时必须做好测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测量仪器的准备和被测车辆的准备。
(1)仪器的准备仪器使用前,先接通电源,预热30min 以上;接着从仪器上取出采祥导管,按图所示进行校正:吸进清洁空气,用零点调整旋钮去调整零位,再把测定器附属的标准气体从标准气体注入口注入,用标准气体校正旋钮,使指示值符合校正基准值。
(注意:当注入标准气体时,应关闭仪器上的泵开关)。
一氧化碳测定器是以标准气体储气瓶里的一氧化碳浓度作为校正基准值,而碳氢化合物测定器由于在标准气体里采用丙烷(C3H8)气体,所以须通过下式求出正己烷(C3H14 )换算值来作为校正基准:校正基准值=标准气体(丙烷)浓度×换算系数(正已烷换算值)例:换算系数0.530,标准气体丙烷浓度700×10-6。
校正基准值=700×10 ×0.530=371×10(2)车辆准备A.排气系统不得有泄漏。
B.应保证取样探头插入排气关的深度不小于300mm,否则排气管应加接管,但应保证接口不漏气。
C.发动机应达到规定的热状态。
D.按汽车制造厂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调整法,调至规定的怠速和点火正时。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为了更好地了解汽车的结构、原理和性能,我参加了汽车概论实验课程。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对汽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二、实验过程1. 实验一:汽车发动机结构认知通过观察发动机实物和模型,我对发动机的各个部件有了直观的认识,了解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亲手拆装了发动机,对发动机的结构和部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实验二:汽车底盘结构认知在底盘结构认知实验中,我学习了底盘各个总成的工作原理和组成,了解了底盘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对汽车底盘的稳定性、操控性和舒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3. 实验三:汽车车身结构认知车身结构认知实验让我了解了汽车车身的主要部件,如车身覆盖件、车身骨架等。
通过观察车身骨架和覆盖件的拆装过程,我对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 实验四:汽车制动系统认知制动系统实验让我了解了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学会了使用制动试验台进行制动性能测试。
通过实验,我对制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5. 实验五:汽车传动系统认知传动系统实验让我了解了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学会了使用传动试验台进行传动性能测试。
通过实验,我对传动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6. 实验六:汽车电气系统认知电气系统实验让我了解了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学会了使用电气测试仪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通过实验,我对汽车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实验感受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汽车概论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2.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汽车理论A课程代码: 8244880年级/专业/班: 2009级车辆工程汽电4班学生姓名: 龙强学号: 312009********* 实验总成绩:任课教师: 吴涛开课学院: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名称: 汽车交通实验中心西华大学实验报告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3、实验内容3.1 一般实验(非上机实验):3.1.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3.1.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3.1.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3.2 上机实验:3.2.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3.2.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3.2.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2.4 程序运行的结果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3.实验内容3.1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调试方法Option ExplicitDim n, x, cDim Tq, ig, δDim f, GDim m, i, CdA, rDim i0, Ua, Iw, if0Dim ηt, aDim Ft, Ff, FiDim Fx, Fw, Fj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驱动力与阻力平衡图Picture1.ClsPicture1.Scale (-10, 15000)-(130, -700)Picture1.Line (-8, 0)-(150, 0): Picture1.Line (0, 15000)-(0, -500) '画坐标轴Picture1.Line (126, -200)-(130, 0) '画横轴箭头Picture1.Line (126, 200)-(130, 0)Picture1.Line (-2, 14700)-(0, 15000) '画纵轴箭头Picture1.Line (2, 14700)-(0, 15000)For i = 1 To 12 '画横坐标刻度线和刻度Picture1.Line (10 * i, 0)-(10 * i, 200)Picture1.CurrentX = 10 * i - 2: Picture1.CurrentY = -50: Picture1.Print 10 * i Next iFor i = 1 To 14 '画纵坐标刻度线和刻度Picture1.Line (0, 1000 * i)-(2, 1000 * i)Picture1.CurrentX = -8: Picture1.CurrentY = 1000 * i + 400: Picture1.Print 1 * i Next i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50: Picture1.Print 0Picture1.CurrentX = 115: Picture1.CurrentY = 700: Picture1.Print "Ua(km/h)"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14600: Picture1.Print "F(kN)"Picture1.CurrentX = 5: Picture1.CurrentY = 1000: Picture1.Print "Ff" Picture1.CurrentX = 120: Picture1.CurrentY = 3000: Picture1.Print "Ff+Fw"Dim ig(4) As Singleig(0) = Val(Text18)ig(1) = Val(Text19)ig(2) = Val(Text20)ig(3) = Val(Text21)ig(4) = Val(Text22)f = Val(Text6)m = Val(Text2)G = Val(Text3) * 9.8i = 0CdA = Val(Text7)r = Val(Text4)i0 = Val(Text8)Iw = Val(Text10) + Val(Text11)if0 = Val(Text9)ηt = Val(Text5)Ff = G * fFi = G * ia = 0For n = 600 To 4000For x = 0 To 4δ = 1 + (1 * Iw) / (m * r * r) + (1 * if0 * ig(x) * ig(x) * i0 * i0 * ηt) / (m * r * r)Ua = 0.377 * (r * n) / (ig(x) * i0)Fw = (CdA * Ua * Ua) / 21.15Tq = -19.313 + 295.27 * (n / 1000) - 165.44 * (n / 1000) ^ 2 + 40.874 * (n / 1000) ^ 3 - 3.8445 * (n / 1000) ^ 4Ft = (Tq * ig(x) * i0 * ηt) / rFj = δ * m * aPicture1.PSet (Ua, Ft), vbBluePicture1.PSet (Ua, Ff + Fw), vbRedPicture1.PSet (Ua, Ff), vbGreenIf Abs(Ff + Fw - Ft) < 1 Then Text26.T ext = Ua '求最高车速UamaxNext xNext n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加速度曲线Picture1.ClsPicture1.Scale (-10, 5)-(130, -0.3)Picture1.Line (0, 0)-(180, 0): Picture1.Line (0, 0)-(0, 5)Picture1.Line (126, -0.03)-(130, 0) '画横轴箭头Picture1.Line (126, 0.03)-(130, 0)Picture1.Line (-1, 4.8)-(0, 5) '画纵轴箭头Picture1.Line (1, 4.8)-(0, 5)For i = 1 To 11Picture1.Line (10 * i, 0)-(10 * i, 0.05)Picture1.CurrentX = 10 * i - 3: Picture1.CurrentY = -0.05: Picture1.Print 10 * i Next iFor i = 1 To 9Picture1.Line (0, 0.5 * i)-(2, 0.5 * i)Picture1.CurrentX = -8: Picture1.CurrentY = 0.5 * i + 0.05: Picture1.Print 0.5 * i Next iPicture1.CurrentX = -3: Picture1.CurrentY = -0.03: Picture1.Print 0Picture1.CurrentX = 110: Picture1.CurrentY = 0.2: Picture1.Print "Ua(km/h))" Picture1.CurrentX = 3: Picture1.CurrentY = 4.8: Picture1.Print "a(m/s^2)"Dim ig(4) As Singleig(0) = Val(Text18)ig(1) = Val(Text19)ig(2) = Val(Text20)ig(3) = Val(Text21)ig(4) = Val(Text22)f = Val(Text6)m = Val(Text2)G = Val(Text3) * 9.8i = 0CdA = Val(Text7)r = Val(Text4)i0 = Val(Text8)Iw = Val(Text10) + Val(Text11)if0 = Val(Text9)ηt = Val(Text5)Ff = G * fFi = G * iFj = δ * m * aFor n = 600 To 4000For x = 0 To 4δ = 1 + (1 * Iw) / (m * r * r) + (1 * if0 * ig(x) * ig(x) * i0 * i0 * ηt) / (m * r * r)Ua = 0.377 * (r * n) / (ig(x) * i0)Fw = (CdA * Ua * Ua) / 21.15Tq = -19.313 + 295.27 * (n / 1000) - 165.44 * (n / 1000) ^ 2 + 40.874 * (n / 1000) ^ 3 - 3.8445 * (n / 1000) ^ 4Ft = (Tq * ig(x) * i0 * ηt) / ra = (Ft - Ff - Fw) / (δ * m)If a < 0 Then GoTo Label1 '不画加速度小于0的部分Picture1.PSet (Ua, a), vbBlueLabel1: Next xNext n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加速度倒数曲线Picture1.ClsPicture1.Scale (-8, 5)-(130, -0.3)Picture1.Line (0, 0)-(130, 0)Picture1.Line (0, 0)-(0, 5)Picture1.Line (126, -0.03)-(130, 0) '画横轴箭头Picture1.Line (126, 0.03)-(130, 0)Picture1.Line (-1, 4.8)-(0, 5) '画纵轴箭头Picture1.Line (1, 4.8)-(0, 5)For i = 1 To 11Picture1.Line (10 * i, 0)-(10 * i, 0.05)Picture1.CurrentX = 10 * i - 3: Picture1.CurrentY = -0.05: Picture1.Print 10 * i Next iFor i = 1 To 9Picture1.Line (0, 0.5 * i)-(2, 0.5 * i)Picture1.CurrentX = -8: Picture1.CurrentY = 0.5 * i + 0.05: Picture1.Print 0.5 * i Next i。
汽车理论实验报告汽车操作稳定性、平顺性实验(电控悬架)专业学号姓名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控悬架EMS(Electronic Modulated Suspension)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观察电控悬架系统的工作过程。
二、电控悬架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汽车不同的行驶状态对悬架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行驶时需要柔软一点的悬架以求舒适感,当急转弯及制动时又需要硬一点的悬架以求稳定性,两者之间有矛盾。
高速行驶时需要中等硬度的悬架。
另外,汽车行驶的不同环境对车身高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一成不变的悬架无法满足这种矛盾的需求,只能采取折中的方式去解决。
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工程师设计出一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的电子控制悬架来满足这种需求,这种悬架称为电控悬架,目前比较常见的是电控空气悬架形式。
如图1所示,是轿车上装备电控空气主动悬架系统(A-ECS),它能系统地控制汽车的车身高度、行驶姿势和悬架系统的阻尼力特性。
该系统主要由空气弹簧、普通螺旋弹簧、电子控制单元、车速传感器、G传感器、转角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高度传感器、阻尼力转换执行器、电磁阀、空气压缩机、储气筒、空气管路和继电器等组成。
图1 主动电子控制悬架系统1—前储气筒;2—回油液压泵继电器;3—空气压缩机继电器;4—电磁阀;5—ECS电源继电器;6—加速度计开关;7—节气门位置传感器;8—制动灯开关;9—车速传感器;10—转角传感器;11—右后车门开关;12—后电磁阀总成;13—电子控制单元;14—阻尼力转换执行器;15—左后车门开关;16—后储气筒;17—后高度传感器;18—左前车门开关;19—ECS开关;20—阻尼力转换执行器(步进电动机型);21—加速度计位置;22—空气压缩机总成;23—G传感器;24—前高度传感器;25—系统禁止开关;26—空气干燥器;27—流量控制电磁阀本实验台采用的是LS400电控悬架实训台,采用UCF-10车型电控悬架系统,将悬架系统的各实物元件布置在台架板上,并连接相关电路。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实验报告实验科目:汽车理论班级:10三教车辆一班学生姓名:沈铖玮学号:100102134 实验综合成绩:实验一汽车加速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汽车加速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试验用仪器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在试验道路上,选取合适长度的路段,作为加速性能试验路段,在两端各放置标杆作为记号。
1.汽车原地起步加速试验①用汽车多功能测试仪记录加速过程的速度、时间、行驶距离;②汽车停在加速试验路段起点,驾驶员按规定作好准备;③试验员按“START”键,同时以常用起步挡(轿车为I挡,货车为II挡)起步;④驾驶员按最佳换档时刻迅速地换至最高挡,节气门处于最大开度,全力加速到80%最高车速或自己所需车速时,按“STOP”键停止记录;⑤试验往返两个方向各进行一次,测量区段应尽量重合;⑥试验结果取平均值,绘制汽车原地起步加速曲线,即车速-加速时间(u-t) 曲线和车速-加速距离(u-s)曲线,根据曲线评定汽车的原地起步加速性能;⑦说明:可稍提前按“START”键,仪器自动从车速大于0时刻开始记录。
2.汽车直接挡加速试验①用汽车多功能测试仪记录加速过程的速度、时间、行驶距离;②汽车在直接挡以预定的车速(从稍高于该挡最低稳定车速起,选5的整数倍之速度如20、25、30、35、40km/h)作等速行驶,用汽车多功能测试仪监测初速度;③当车速稳定后(偏差±1km/h),驶入试验路段,试验员按“START”键,同时驾驶员迅速将到底以最大的加速加速踏板踩度使车速提高;④当车速达到该挡位最高车速的80%或自己所需车速时,按“STOP”键停止记录;⑤试验往返两个方向各进行一次,测量区段应尽量重合;⑥试验结果取平均值,绘制汽车直接挡加速曲线,即车速-加速时间(u-t) 曲线和车速-加速距离(u-s)曲线,根据曲线评定汽车的直接挡加速性能。
三、实验数据分析连续档加速实验数据利用Excel软件,将数据(txt格式)导入制成表格,使用自带的图表向导功能,绘制散点图,并进行曲线拟合(该实验以4阶曲线拟合),作图如下:(注:本报告全部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及曲线拟合,后面不再赘述)直接档加速实验数据作图如下:实验二汽车滑行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汽车的滑行距离的方法,检查汽车底盘部分的调整状况。
X江西蓝天学院发动机原理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开课实验室:汽车发动机实验室执笔人:审定人:制订日期: 2010年9月实验室安全工作守则实验室安全工作是预防事故,保证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重要工作。
1.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对初次进实验室的师生,要进行安全教育,并加强安全操作技术方面的指导。
2.未经实验教师许可,学生不得擅自动动用设备。
3.启动设备前后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使用设备中出现异常现象,要立即停机,待排除故障再重新使用。
4.在操作高速运转设备时,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服,应穿戴整齐。
操作时,人体与运转部位要保持一定安全距离;5.用电线路电气设备的绝缘情况应当良好,并要有可靠的接地;插头与插座必须接触牢固;并严禁超负荷用电;6.机械设备的高速运转部位应加装防护罩;起重设备应标注起重吨位且吊装严禁超载;运动部位要定期保养,及时润滑;7.使用易燃物品的实验室,对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安全使用,严禁烟火;8.易产生废气、油气、毒气和粉尘的实验室,要注意通风换气,以免中毒;9.实验用发动机及机动车辆应严格执行防冻规定;10.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会使用设置的各种消防器材;当实验室发生险情时,在场人员应当费力抢救;发生被盗、破坏、损坏等情况时,要注意保护现场,并向上级及时汇报。
安全工作,人人有责!江西蓝天学院学生实验守则1.学生进入实验室,应遵守实验室安全工作守则中的有关条款。
2.按时上、下课,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
3.在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和打闹。
4.保持实验室内整洁,不得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实验完毕要整理好实验器具,清扫实验场地。
5.爱护室内一切设备和器具,未经实验教师许可,不得擅自动用或拿出室外。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操作安全,避免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如有仪器、设备、工具损坏、丢失或事故发生应立即报告,依据事故性质按章处理。
7.实验时要听从实验教师的指导,并按实验指导书内规定的内容进行实验,认真对待实验考核,按时完成作业。
汽车性能道路试验报告
适用专业
(车辆工程、汽运工程、交通安全、市场营销、汽车服务)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时间:
报告内容
一.试验概述(时间、地点、背景)
二. 试验目的
三. 试验所依据的标准(查阅使用最新标准)
1. 试验方法所依据的标准
2. 实验结果判定所依据的标准
3. 下列提供旧标准列表,仅供参考。
请查阅最新标准补充标准列表
(1)GB/T12536-1990汽车滑行试验
(2)GB/T12673-1990汽车主要尺寸参数测量方法
(3)GB/T12677-1990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4)GB/T12543-1990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5)GB/T12544-1990汽车最高车速性能试验方法
(6)GB/T12545.1-1990乘用车燃油消耗量试验方法(7)GB/T12576-1990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试验方法(8)GB/T7258-1997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试验
(9)
(10)
(11)
(12)
(13)
四. 试验项目
五. 试验仪器
六. 试验条件
1.天气条件
1.1 温度:˚C
1.2 气压:mmHg= Pa (1mmHg=133.32Pa)
1.3 风速:m/s
1.4 风向:
1.5 海拔高度:m
2.道路条件
3.装载质量(包括试验仪器和试验人员)
七. 试验结果
1.江铃全顺陕AH5757车尺寸参数
汽车外部长度宽度高度测量结果(单位mm)
汽车通过性参数测量结果
2.全顺车燃油消耗量结果
2.1绘制全顺车燃油消耗试验测试仪器安装示意框图
(包括油箱、流量传感器、油泵、高压油泵、发动机喷油嘴等)2.2 等速油耗结果
2.3 直接档加速油耗结果
2.4 六工况油耗结果
起始速度25km/h 通过距离1075米
2.5 绘制等速油耗曲线
3. 亚星大客的直接档最低稳定车速和最高车速试验结果 3.1 直接档最低稳定车速
3.2 最高车速
4. 亚星大客滑行试验结果 4.1 初速为50km/h 滑行结果
4.2 低速滑行
4.2.1 滑行减速度
()()=--⨯='1'2'1'2/1/1/100T T T T α
4.2.2 滑行阻力系数
==8.9/αf
4.2.3 滑行阻力
()=⨯+⨯=f G G R f a 8.9
(注:G a -汽车总质量;G f -汽车旋转部分的当量质量,取G f =0.07 G o ; G o -整备质量(空车质量);G z -装载质量;G o +G z =G a ) 5. 亚星大客直接档加速试验结果
5.1 直接档加速试验结果(注:将速度单位km/h 转换成m/s )
5.2 动力因数计算:
计算公式:g f D /αδ+=
式中:f -滚动阻力系数 f=0.0076+0.000056Vi ;
Vi —加速时间t i 对应的车速,m/s ;
Δ—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δ=1+δ1+δ2×i g 2,δ1≈δ2=0.03~0.05; i g —变速器传动比;
g —重力加速度,取g=9.8m/s 2
动力因数计算结果:
5.3 直接档动力性曲线:v-曲线:
t
α曲线:
v
-
v-曲线:
s
D 曲线:
v
6.起步换挡加速试验
绘制曲线:(注:曲线图中应体现换挡时间)v-t曲线:
7.制动试验结果
(注:计算减速度a为平均减速度,计算过程中将速度单位km/h转换成m/s)
绘制曲线:
v-t曲线:
v-s曲线:
八.试验结果分析(分析试验数据与理论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
九.试验结论
(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判定汽车道路试验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十.试验参加人员
全顺车燃油消耗量试验指导老师:亚星大客车动力性试验指导老师:同组人员:
报告人:
时间:
报告成绩:
报告评阅老师:
报告评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