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公司专项应急处置预案H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7
一、预案背景为了确保设计公司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2. 最大程度地降低财产损失,确保公司业务不受严重影响。
3. 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由公司安全部牵头,各部门选派专人组成,负责现场救援、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
3. 应急宣传小组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负责应急知识宣传、培训、舆论引导等工作。
四、应急预案内容1. 突发事件分类(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2)事故灾难:如火灾、爆炸、触电等;(3)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食物中毒等;(4)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
2. 应急响应程序(1)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工作;(3)应急救援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进行现场救援、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4)应急指挥部根据救援情况,调整救援方案,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 应急救援措施(1)人员伤亡救援: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2)财产损失救援: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如疏散人员、隔离危险区域等;(3)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协助卫生部门进行疫情监测、防控和救治;(4)社会安全事件救援: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确保人员安全。
4. 应急保障措施(1)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生活、医疗、救援等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2)通信保障:确保应急指挥部与各部门、救援小组之间的通信畅通;(3)交通保障:协调交通部门,确保救援车辆、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4)心理援助:为受灾员工提供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心理状态。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设计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公司稳定发展,特制定本安全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设计公司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设计公司安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检查。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各相关部门职责如下:(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和实施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对应急物资进行储备和管理。
(2)人力资源部:负责应急人员培训和调配,确保应急人员熟悉应急预案。
(3)财务部:负责应急资金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办公室: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
四、应急响应1.预警(1)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2)根据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相应措施。
2.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2)应急处置: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①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按照预案要求疏散到安全区域。
②现场救援:组织救援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③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供应,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④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应急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⑤善后处理: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3.应急终止(1)当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得到消除时,应急响应终止。
(2)应急响应终止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五、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满足应急需求。
2.资金保障:确保应急资金充足,支持应急工作。
3.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应急人员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4.信息保障:建立应急信息平台,确保信息畅通。
一、前言为了提高设计公司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下设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部、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
2. 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工作的指挥、协调和调度,确保现场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
4. 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行动,包括人员搜救、伤员救治、设备设施抢修等。
5. 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现场救治、转运和后续治疗,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6. 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调配和发放,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
7. 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宣传,确保信息畅通。
三、应急响应程序1. 紧急情况报告(1)发现突发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
(2)现场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启动(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
(2)现场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
3. 应急处置(1)救援组迅速开展救援行动,确保人员安全。
(2)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并及时转运至医院。
(3)物资保障组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应急结束(1)现场指挥部确认救援任务完成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四、应急保障措施1.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加强与政府、消防、公安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4. 加强对员工的应急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秩序,特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火灾、交通事故、化学品泄漏、安全事故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公司总经理- 副指挥长:公司副总经理-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全面领导;- 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指挥协调应急救援行动;- 处理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安全管理人员- 成员:各部门员工职责:- 负责现场救援;- 协助指挥长实施救援行动;- 搜集现场信息,及时上报;- 维护现场秩序。
3. 医疗救护组- 组长:医务室负责人- 成员:医务室人员、相关部门员工职责:- 负责伤员的现场救治;- 组织伤员转移;- 协助其他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4. 通讯联络组- 组长:行政部门负责人- 成员:行政部门人员、相关部门员工职责:- 负责应急救援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保持与救援指挥部的通讯联络;- 协调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援。
四、应急救援措施1. 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员工撤离至安全地带。
- 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查,确保设施设备安全。
- 及时上报灾情,请求外部救援。
2. 火灾- 发现火灾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员工疏散至安全地带。
- 使用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火灾扑救。
- 保持消防通道畅通,确保消防设施完好。
3. 交通事故- 发生交通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伤员救治。
- 报告相关部门,协助处理事故。
-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4. 化学品泄漏- 发现化学品泄漏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员工撤离至安全地带。
- 使用防护措施,防止化学品扩散。
- 报告相关部门,请求外部救援。
5. 安全事故-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一、前言为提高设计公司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确保公司正常运营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物资准备、应急培训与演练等内容,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
二、应急组织机构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工作的开展。
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应急办公室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协调和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置。
应急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由综合管理部部长担任主任。
3. 应急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类型,成立相应的应急小组,负责具体事件的应急处置。
应急小组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上报和现场处置。
三、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1)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等。
(2)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1)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情况,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2)应急办公室按照应急响应级别,组织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1)应急小组根据事件类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处置。
(2)应急办公室协调各部门,确保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及时到位。
4. 信息发布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对外发布应急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 应急结束(1)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2)应急办公室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
四、应急物资准备1. 应急物资储备: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药品、帐篷、发电机等。
2. 应急物资管理:设立应急物资库,由应急办公室负责管理,确保物资的完好和可用。
五、应急培训与演练1. 应急培训: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应急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编制目的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专项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设计公司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地震、洪水、台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2)制定、修订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3)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4)负责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发布;(5)负责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
2.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制定应急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等。
(2)应急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调拨等工作。
(3)信息宣传组:负责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发布,以及舆论引导。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火灾事故(1)发现火灾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救援组迅速组织灭火,同时疏散人员;(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火灾信息,引导员工正确应对;(4)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支持。
2.爆炸事故(1)发现爆炸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救援组迅速组织救援,同时疏散人员;(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爆炸信息,引导员工正确应对;(4)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支持。
3.自然灾害(1)发生自然灾害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救援组组织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同时进行救援工作;(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引导员工正确应对;(4)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支持。
4.公共卫生事件(1)发现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救援组组织人员救治,同时做好疫情控制;(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引导员工正确应对;(4)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设备支持。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0 目的为了做好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力量和增加公司生产过程中应付突发大事的应变力量,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前提下,坚持保护人员、财产和生态安全优先的原则下,针对公司的实际状况,确保全天候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应急行动能够有打算、有组织的顺当进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有效避开或削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制订此预案。
2.0应急处理原则2.1单位发生重大事故后,抢救受伤人员是第一位的任务,现场指挥人员要冷静冷静地对事故和四周环境作出推断,并有效地指挥全部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乐观抢救伤员,安定人心,消退人员恐惊心理。
2.2事故发生地要快速地实行一切措施防止事故集中和二次事故发生。
2.3要依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实行不同的抢救方法,针对事故的性质,快速作出推断,切断危急源头再进展乐观抢救。
2.4事故发生后,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使事故现场处于原始状态,为以后查找缘由供给依据。
2.5发生事故单位要严格依据事故的性质及严峻程度,遵循事故报告原则,用快速方法向有关部门报告3.0应急预案构成依据公司实际状况及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本预案体系共有四项专应急预案构成。
3.1触电事故应急响应一旦发生触电损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快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枯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状况严峻者,边就地承受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
3.2火灾事故应急响应3.2.1发生火灾时,现场负责人应保持冷静,现场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应当保持头脑糊涂,做到准时报警,报警者应准确地向消防队说明发生火灾的时间、地点、燃烧物性质、火势状况,报警人姓名、联系,并派人站在穿插路口处,指引消防车辆快速赶到事故现场救灾灭火。
并快速切断电源,组织人员离开火源、电源,避开更大的危急性发生。
一、引言为确保设计公司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降低损失,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措施方案。
本方案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旨在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公司正常运营。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应急预案,协调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
2. 各部门职责(1)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疏散、安抚和伤员救治工作;(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现场安全监管,指导应急演练,组织事故调查;(3)财务部:负责应急资金筹措和分配;(4)行政部:负责应急物资采购、调配和保障;(5)技术部:负责应急技术支持,保障通信畅通。
三、应急预案措施1. 预警与监测(1)密切关注国内外安全形势,及时获取突发事件信息;(2)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确保信息及时传达至各部门;(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2. 应急响应(1)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部;(2)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工作;(3)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突发事件情况,确保信息畅通;(4)根据突发事件情况,调整应急预案,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3. 应急处置(1)对人员伤亡事故,立即开展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2)对火灾、爆炸等事故,迅速组织灭火、救援;(3)对环境污染事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程度;(4)对自然灾害事故,组织人员转移、安置。
4. 应急恢复(1)事故处理后,及时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2)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确保公司正常运营;(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演练1.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 演练内容应包括火灾、地震、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3. 演练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五、宣传与培训1.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 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等形式,普及应急预案知识;3.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设计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公司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适用于设计公司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2.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2 应急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担任指挥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3 应急救援队伍成立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和处置工作。
应急救援队伍由各部门志愿者组成。
三、应急处置3.1 预警与报告(1)公司设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
3.2 应急响应(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救援队伍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
(3)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应急预案要求,配合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3 应急处置措施(1)自然灾害:根据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如防洪、防震等。
(2)事故灾难:立即切断事故源,隔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故扩大;组织救援队伍进行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
(3)公共卫生事件:立即隔离病源,开展消毒、防疫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4)社会安全事件:加强现场安保,维护公司正常秩序,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四、善后处理4.1 事故调查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4.2 赔偿与救助对受影响的员工和家属进行赔偿和救助。
4.3 责任追究对应急处置过程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在用设施,适用于公司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信息畅通,及时报告。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设立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信息宣传组等。
2.2 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收集、整理、上报突发事件信息,协调资源调配。
2.3 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制定救援方案,协调各部门、各小组开展救援行动。
2.4 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救援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等,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5 医疗救护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并组织送往医疗机构。
2.6 信息宣传组负责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宣传应急知识,稳定员工情绪。
三、应急响应程序3.1 预警(1)监测预警:各部门、各小组应密切关注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启动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响应。
3.2 应急处置(1)现场指挥部根据应急预案,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实施;(2)各部门、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救援行动;(3)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组织送往医疗机构;(4)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稳定员工情绪。
3.3 应急结束(1)现场指挥部根据救援情况,决定结束应急响应;(2)各部门、各小组对救援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救援效果;(3)应急指挥部向公司领导报告救援情况。
四、应急保障措施4.1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应急技能;(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0目的为了做好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安全生产工作能力和增强公司生产过程中应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前提下,坚持保护人员、财产和生态安全优先的原则下,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确保全天候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应急行动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有效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制订此预案。
2.0应急处理原则2.1单位发生重大事故后,抢救受伤人员是第一位的任务,现场指挥人员要冷静沉着地对事故和周围环境作出判断,并有效地指挥所有人员在第一时间积极抢救伤员,安定人心,消除人员恐惧心理。
2.2事故发生地要快速地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
2.3要按照不同的事故类型,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针对事故的性质,迅速作出判断,切断危险源头再进行积极抢救。
2.4事故发生后,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事故现场,使事故现场处于原始状态,为以后查找原因提供依据。
2.5发生事故单位要严格按照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遵循事故报告原则,用快速方法向有关部门报告3.0应急预案构成根据公司实际状况及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本预案体系共有四项专应急预案构成。
3.1触电事故应急响应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边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就近送医院。
3.2火灾事故应急响应3.2.1发生火灾时,现场负责人应保持冷静,现场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应当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及时报警,报警者应准确地向消防队说明发生火灾的时间、地点、燃烧物性质、火势状况,报警人、联系,并派人站在交叉路口处,指引消防车辆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救灾灭火。
并迅速切断电源,组织人员离开火源、电源,避免更大的危险性发生。
3.2.2 发生火灾情况紧急时,安全领导小组的员工及各部门的防火责任人,必须负责引导员工安全疏散转移,避免拥挤和推搡现象发生。
3.2.3 如果发生初起火灾,可根据起火的物质、地点等情况采取灭火器灭火、消火栓灭火等灭火方法。
如果是办公桌、沙发等物品起火可利用干粉灭火器、消火栓直接灭火。
如果是电器或是仪器发生火灾,应首先切断电源,普通电器可利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仪器设备起火必须使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液体物质如化学试剂等千万不可用水扑救,必须用灭火器灭火。
仪器设备如发生电器火灾,应切断电源,然后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得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如液化石油气钢瓶泄漏着火,用湿布包住手去关闭角阀,无法关闭时,则用灭火器扑救,用水冷却钢瓶,灭火后应将钢瓶拎至空旷处放臵。
3.2.4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拔下灭火器的保险销,将喷嘴对准火源,压下灭火器开关进行灭火。
3.3疾病及高温防暑应急响应3.3.1因饮食不卫生造成人员大面积发生疾病,对病因进行判明,采取相应救护措施。
如不能判断病因时,要立即取样送当地医院化验,并请求当地防疫部门和医院协助救治。
3.3.2季节性流行疾病出现时,要对公司员工做好宣传,印发预防疾病措施的通知,保证人手一份。
对已经感染疾病的人员要采取隔离治疗,送到当地医院救治,防止大面积感染,并对病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要进行观察。
3.3.3突发的、传染性强的疾病出现时,要与当地医院和防疫站建立共同防御救治体系,加强部监控。
密切跟踪疫情动态,了解疫情危害程度,按照防疫部门的要求做好防御。
对发现的病人要立即送往指定地点治疗,对与病人接触的群体要进行封闭观察,防止疾病蔓延。
3.3.4对于高温中暑人员,立即把中暑人员抬到阴凉处,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服用解暑药,必要情况下立即送医院治疗。
3.4食物中毒应急响应3.4.1事故出现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
讲清中毒人员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4.2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的咽喉及咽后壁,用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液体为止。
3.4.3将食盐8克溶于200毫升温水中反复口服;3.4.4对于催吐无效或神态不清者可让其喝牛奶或蛋清等润滑剂来洗胃,结合毒物而防止毒物的吸收并保护胃粘膜,如果患者昏迷则需侧躺送医院救治。
3.4.5安全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即指令小组全体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疫情,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封存事故现场,获取中毒食品化验样品,供卫生防疫部门检验。
3.4.6如怀疑是人为投毒,应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告。
3.5 煤气泄漏应急响应3.5.1接到食堂煤气报警后,公司安全应急小组人员在赶往现场前,应首先关闭移动、传呼机、对讲机等通讯工具,到达泄露地点后,切记进入现场不可穿化纤衣服,同时通知消防监控中心要求协助。
3.5.2发现煤气灶、开关和管道漏气,应立即关上总开关,停止使用煤气。
并立即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驱散煤气并通知煤气公司进行检查。
3.5.3发现煤气泄漏时,严禁火种进入,严禁开、关电灯,拉、合电闸,严禁敲击金属器具和抽烟点火,以免将事故进一步扩大,否则将引起爆炸和燃烧。
3.5.4当发现煤气管道有泄漏,若裂缝较小时及时采取临时措施用胶布或用香皂、肥皂将漏气处封堵,并及时关闭输气阀门,立即请煤气公司进行检查、维修。
3.5.5发现有中毒、受伤者,应立即小心、妥善地将受伤人员抬离现场,送往安全地区,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并通知医疗部门前来救护或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3.6交通事故应急响应3.6.1 当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并进行自救,必须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上报安全办,安全办第一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视事故严重程度应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或(一般事故可处理)进行处理和调查。
3.6.2当事人留守保护现场;设立相应的安全警戒标志;如能使用车辆灯光时,还应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疏散其它无关人员接近事故现场;严禁事故现场及周围出现火种、使用明火;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积极配合交警、路政、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现场处置。
3.6.3如有人员伤亡应采取紧急措施,拨打当地120;积极抢救伤员,拦车送往就近医院,如抢救伤员必须移动现场时,要标明和保护现场车辆及受伤人员的原始位置标记。
3.6.4 发生事故后,当事人要第一时间通报保险公司。
3.7 外业意外事故应急响应3.7.1各项目负责人为外业意外事故救援组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需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的救援机构(当地医疗机构、消防部门、公安部门等,当地救援机构是应急救援的首选对象)。
3.7.2发现盗窃案时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根据被盗物品的数量和价值,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安排人员保护现场,当事人协同现场项目负责人尽快拟出被盗的有关情况及财物、资料的损失情况的书面材料,向公司领导汇报。
3.7.3在渡河、攀越山崖、穿越无人区等过程中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急救。
3.7.3在经过河流、沼泽地以及触电等情况下的同伴遇险,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施救。
3.7.4速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简要案情及后果;部门负责人根据事故大小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立将受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紧急时拔打120和110请求援助。
3.7.5救援及善后处理后,尽快拟出事故情况报告,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上级领导报告。
4.0 公司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4.1 应急4.1.1 公司安全小组组长:重病人抢救报救拨打120火警、火灾事故报救拨打119发生抢劫、偷盗、斗殴等情况拨打匪警110.4.1.2报救须知救护为“120”,火警报警为“119”,拨打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好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讲清楚伤者(事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说明报救者单位、(或事故地)的或传呼机或传呼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用通讯联系。
基本打完报救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通完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给予清除,以利救护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4.2急救箱4.2.1急救箱的配备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4.2.2 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项有专人保管,但不要上锁。
定期更换超过消毒期的敷料和过期药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时补充。
放置要有一定的合适位置,使公司员工全员知道。
5.0事故原因调查5.1 事故所在负责人收到《事故报告处理单》后应在24小时组织事故相关人员,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必要时可召开事故分析会议,了解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及原因。
5.2 任何事故原因应在48小时调查清楚,调查的原因应由事故处理单位负责人详细记录在《事故报告处理单》中。
6.0附则安全事故报告单备注:此表由事故发生部门填写,并于当日报人事行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