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156.85 KB
- 文档页数:2
慢性额窦炎的治疗方法1.急性额窦炎未能及时处理或治疗不当,使粘膜严重破坏,失去正常功能,而变为慢性炎症。
2.变态反应性额窦炎,鼻额管粘膜水肿,纤毛输送功能降低,使急性炎症时的引流受阻,而变为慢性炎症。
3.鼻中隔高位弯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鼻道窦口复合体引流受阻。
4.气压性损伤,如航空速降,游泳跳水,潜水作业,均可引起额窦慢性感染。
5.全身因素,如免疫功能降低,糖尿病,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
一非手术疗法包括用鼻粘膜血管收缩剂和抗生素滴鼻、置换术、理疗等,仅对早期轻症可能有效。
二鼻内手术包括矫正鼻中隔高位弯曲、鼻息肉切除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此种手术适用于慢性化脓性额窦炎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者,但有额窦外伤史、额窦炎并发症史者不宜采用。
此种手术也称为辅助性手术。
三额窦鼻内手术患者仰卧,鼻内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鼻外侧壁鼻根处行“V”形切口,剥离粘膜,切除钩突,开放前组筛窦。
若中鼻甲肥大,应先行中鼻甲骨折移位,或做中鼻甲部分切除,凿去上颌突后缘,扩大鼻额管。
手术中应注意鼻额管内后侧的筛板,术后复位粘膜瓣,额窦可用6mm的硅胶管引流,6日后进行冲洗。
此手术操作比较简单。
粘膜损伤较少,比较安全,不易造成鼻额管狭窄,而且额部不遗留瘢痕,不必要做更为复杂的鼻内额筛窦手术。
若效果不佳,可行额窦鼻外手术。
四鼻外手术额窦根治术1.Lynch手术1适应症①鼻内手术及额窦鼻内手术无效者;②慢性额窦炎并发骨髓炎或瘘管者;③慢性额窦炎有眶内或颅内并发症者;④霉菌性额窦炎;⑤额窦内异物,额窦骨折。
2手术操作患者仰卧,面部用酒精消毒,鼻腔粘膜行表面麻醉,内眦部及眉弓用1%普罗卡因或利多卡因加数滴0.1%肾上腺素行浸润麻醉,不剃眉毛,不用手术巾铺盖患侧眼球,以便术中随时观察力和眼部情况。
沿眉毛切开,其内侧端转向上颌骨额突内眦平面稍下,剥离骨膜时勿伤及眶壁,仔细剥开泪囊及眶内上角约 0.5cm深的上斜肌滑车,并将其移向内侧,盖一小块纱布条保护之。
耳鼻咽喉科鼻窦手术治疗常规一、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据MesserHinger等研究,上颌窦黏膜的纤毛运动方向朝向自然开口,经中鼻道做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符合上颌窦黏膜纤毛的生理特点,有利于窦内分泌物引流。
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恢复后,保留的窦内炎性黏膜可以发生可逆性转变,逐渐恢复正常的纤毛清理和腺体分泌功能。
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优于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目前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首选方法。
(一)适应证1.上颌窦异物(例如子弹)。
2.上颌窦息肉、真菌团块。
3.上颌窦化脓性炎症、真菌性上颌窦炎。
4.上颌窦黏膜囊肿、黏液囊肿。
5.上颌窦内异位牙齿。
6.上颌窦恶性肿瘤可疑者的探查或活检等。
(二)术前准备同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
(三)体位与麻醉仰卧位,头部略垫高,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局麻或全麻。
局麻采用1%利多卡因10ml加1%肾上腺素3滴做翼腭窝浸润麻醉、眶下神经阻滞麻醉、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长纱条填塞于同侧下鼻道和总鼻道内作表面麻醉。
(四)手术步骤1.在4mm0°鼻内镜下,用镰状刀切除钩突:此时应完整切除钩突的后下部,否则会给寻找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带来困难,而且容易造成术后窦口引流不畅或闭塞。
2.切除钩突后,在30°或70°鼻内镜下寻找上颌窦自然开口,上颌窦自然开口位于筛漏斗的中、后部,可以用弯吸引器头在下鼻甲上方按压、探查,若有脓性分泌物或气泡溢出,有助于识别上颌窦自然开口。
先行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以上颌窦开口为标志,不容易损伤眼眶。
3.找到上颌窦开口后,用不同角度的咬钳,黏膜钳和反张咬钳(或不同方向的全自动电动切割器)向前下方向或向后扩大,至前后径10~20mm,上下径8~10mm(也有人认为应扩大至2.0cm×1.5cm);不要环形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以免术后窦口瘢痕狭窄。
4.既往有手术史者,局部结构紊乱。
上颌窦自然开口不易辨认。
可以经下鼻道穿刺上颌窦注入冲洗液,同时在鼻内镜下观察冲洗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腔外侧壁流出的部位,来确定上颌窦开口,也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
临床论著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吴四海 肖大江3 朱国臣 袁 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无锡 214002)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丘径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疗效。
方法 对慢性额窦炎27例在鼻内镜下通过切除鼻丘气房暴露额窦开口,开放额窦。
结果 27例全部开放成功。
除3侧眶周青紫外,无并发症发生。
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引流良好。
27例术后随访6个月,18例额窦炎症状全部消失,7例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
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微创治疗慢性额窦炎手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内窥镜; 鼻丘; 慢性额窦炎 中图分类号:R765.9;R765.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6604(2008)03-0271-02En dos cop i c Fr on ta l S i n us Surger y thr ough the Agger Na si C ell W u S iha i,Xiao D a ji a ng,Zhu Guochen,et al.Depa rt m ent of O torhinola ryngology,W uxi Seco nd Hospita l,N anjing M edica l U niv ersity,W uxi214002,China【Abstra c t】 O b ject i ve T o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endoscop i c frontal sinus surge ry thr ough the ag ge r na si ce ll. M e thod s T wenty2sev en pa tients with chronic fr ontal sinusitiswere trea ted with endoscop i c fronta l sinus s urgery.T he frontal si nuswas o pened by re secting the ag ge r nasi cell. Re sults The fr ontal sinus were opened success fully in all the pa tients.No co mp lications occurred excep t peri orbital bruisi ng in3eye s.Na s end o s copy sho wed tha t the frontal si nus dra i nage pa t hway was nor m al afte r the o pe ra ti on.Duri ng a62month foll ow2up,the sy mpto m s of the fronta l sinus disappeared in18of the pati ents,i mp roved in7,and we re not chang ed in2. C onc lusi on s Endoscopic fronta l si nus surgery through the agger nasi ce ll is effective for chronic fr ontal sinusitis. The m ethod is wort h be ing wide ly us ed.【Key W or ds】 Endoscopy; Ag ge r nasi cell; Chronic fronta l sinusitis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是鼻内镜鼻外科的热点,也是难点,被认为最有挑战性[1]。
慢性鼻窦炎临床诊疗指南一、慢性上颌窦炎慢性上颌窦炎是上颌窦黏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常继发于急性鼻窦炎。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常见的有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萎靡不振、食欲缺乏、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少数病例可有持续低热。
分泌物可自后鼻孔倒流。
2.局部症状主要有鼻部症状,局部疼痛和头痛及其他症状。
(1)鼻部症状:包括流脓涕、鼻塞及嗅觉障碍等症状。
①流脓涕:多为黏脓性或脓性涕,白色或黄色,量多少不一,与患者体位有关。
②鼻塞:鼻甲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息肉样变性,鼻息肉形成,分泌物过多或过稠,鼻腔解剖变异等,均可致鼻塞。
③嗅觉障碍:多表现为嗅觉减退、迟钝、失嗅等,多为暂时性症状,少数为永久性。
(2)头痛:部分患者有头痛,常表现为头部沉重压迫感、钝痛或闷胀痛,头痛的时间、性质及部位与急性上颌窦炎近似,但较急性上颌窦炎稍轻。
【诊断要点】1.病史包括发病情况、诱因、鼻塞、脓涕及头痛特点。
2.局部检查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提示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变窄、黏膜水肿或有息肉生成。
中鼻道黄脓涕;上颌窦前壁压痛。
3.影像学检查鼻窦X线摄片显示上颌窦密度增髙;CT 扫描显示上颌窦软组织影,提示黏膜组织增厚,部分患者上颌窦内有积液征。
4.其他检查上颌窦穿刺冲洗有脓。
【治疗方案及原则】1.保守疗法:(1)全身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只有在有急性发作征象者或有化脓性并发症的时候才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也可辅以中成药。
(2)局部类固醇:收缩肿胀的黏膜、抗炎抗水肿,以利于鼻窦通气和引流。
(3)黏液促排剂:稀释鼻涕和促进其排出,并有利于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恢复。
(4)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多次反复穿刺冲洗(每周1〜2次,使上颌窦腔内的分泌物排出,窦口通畅,鼻通气改善,鼻涕减少。
窦内还可灌入抗生素、酶类及激素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5)负压置换法:用负压吸引法使鼻腔和鼻窦内压力交替改变而使药液进入鼻窦。
鼻内镜修正性额窦手术—附5例病例报道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修正性额窦手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5例鼻内镜鼻窦术后复发额窦炎的患者接受了鼻内镜修正性额窦手术,重新开放额隐窝、额窦开口。
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有4例患者额窦开口开放好,1例患者术后1月额窦口再次闭锁。
结论对于鼻内镜手术后复发额窦炎,鼻内镜修正性额窦手术能使额窦开口重新开放。
鼻内镜额窦手术要求对额隐窝处的黏膜保持完整,减少损伤,否则术后极易发生粘连,形成额窦开口的重新堵塞。
术后发现窦口闭锁需行修正性手术治疗。
我科于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实施了5例修正性额窦手术,现将部分典型病例的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1,霍×,女,51岁,因“反复额部疼痛1年”入院,鼻窦CT显示左侧额窦炎。
于2006年9月10日全麻下行鼻内镜下左额窦开放手术,窦口狭窄,直径约4mm。
术后1周额部疼痛缓解,复查鼻窦CT示:左额窦炎症完全消散。
术后1月鼻内镜复查,左侧筛漏斗区域瘢痕狭窄,完全闭锁。
局麻下行额窦修正手术,钳出筛漏斗处瘢痕,重新开放额隐窝,见额窦开口尚存在,置入硅胶管扩张引流。
1月后再次复查,额隐窝区域有小通道至额窦开口。
病例2,文×,男,36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3年”在我科住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于2005年11月行鼻内镜下双侧筛窦、上颌窦、额窦开放手术。
术后10月,左侧额部钝痛,复查鼻窦CT:左侧鼻丘气房未完全清除,额窦开口肿胀。
于 2006年8月15日局麻下行鼻内镜下左额窦修正手术,术中见左侧额隐窝瘢痕粘连,左侧鼻丘气房骨质堵塞额隐窝,取出蛋壳样薄骨片一片,无粘脓性分泌物。
术后未再发生额部钝痛。
病例3,张×,女,28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10年”入院,曾行鼻息肉摘除术、鼻内镜手术各一次,于2006年2月在我科行鼻内镜修正手术,术后仍觉头痛,额窦钝痛。
复杂鼻窦CT:右侧额隐窝狭窄,额窦炎。
于2006年9月局麻下行鼻内镜右侧额窦修正手术,术中见右侧额窦瘢痕粘连,去除瘢痕,额窦开口约 5mm大小,术后2周复诊,右侧额隐窝区域再次瘢痕粘连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