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上相互联系的水体
- 格式:ppt
- 大小:25.06 MB
- 文档页数:79
4.1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联系【课程标准】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核心素养:】1.绘制示意图,说出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实践力)2.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认识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的补给特点和变化规律。
(综合思维)3.能够分析特定区域河流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
(区域认知)【基础认知】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1.水圈是的,地球上的水体由大气水、海洋水、陆地水组成,其中,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2.陆地水因空间分布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陆地水包括、、沼泽水、等;地下水埋藏于,水量稳定,水质较好,不易被污染,是比较理想的供水水源,和下渗到地下的土层和岩石空隙中,成为地下水。
3.人类目前利用的主要淡水有、湖泊淡水、。
4.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指陆地水体之间的、及其关系。
河流的补给充分体现了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一、河流补给(1)雨水补给1.是最重要的补给类型和水量来源,其过程主要受制于的季节变化。
2.雨水补给特点:性和性;以河流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量的变化与流域及其变化关系密切,补给季节是。
3.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区的河流(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1.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是指流域地表冬季的积雪,至次年随着天气转暖而融化,对河流进行的补给。
2.特点: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具有性和日变化,大致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水量变化与流域的、有关,补给季节是。
3.我国分布地区:我国地区(3)冰川融水补给1.冰川融水补给:是指冰川的消融对河流的补给。
随着,部分冰川熔化为液态水,补给陆地其他水体,特别是河流。
2.特点:可调节河流径流的丰枯;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影响河流水量主要因素是,汛期在季,季断流3.我国常见地区:高原和地区(4)湖泊和沼泽水补给:1.流域内的湖泊,尤其是大湖泊,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功能,表现为“ ”,使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变。
湖泊 和 直接影响到湖泊的调蓄功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2、河流水源补给形式: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1)海洋与陆地之间。
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4、水循环的环节(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5、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第四单元陆地水与海洋第一节陆地水体简单相互关系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陆地水:是指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一般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
地表水: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地下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成为地下水;还有少量地下水由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的。
陆地水体间的相关关系:是指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流补给,河流的补给充分体现了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二、河流的补给:大部分河流的补给,来自流域的大气降水。
因降水形式、储水方式、水流路径的不同,通常把河流的补给类型分为:、、、、等。
总结:河流补给类型补给时间主要影响因素补给特点分布雨水补给雨季时间决定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集中性不连续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世界上多数河流我国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积雪融化通常形成春汛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补给在春季水量变化比较和缓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东北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冰川储量补给在夏季水量变化较稳定冰川分布地区我国西北青藏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河流与湖泊的相对位置水位高低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较为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地下水与河流水相对位置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较为普遍补充说明:1.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内降水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主要受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影响。
2.黄河和松花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流域内雨季短(集中7、8月),降水量少,因而它们的流量小,夏汛短;松花江还存在因冬春季节降雪,春季融雪补给河流而出现春汛。
3.积雪从太阳辐射、大气和地面得到热量慢慢融化,连续不断地补给河流;由于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积雪融化与融水补给也有日变化,大致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比雨水补给的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4.在陆地水体中,冰川以固态形式储存着大量的淡水。
第23课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程标准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
2.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
3.理解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利用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进行生产活动。
必备知识梳理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1.陆地水体(1)概念:分布在_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2)类型:包括_、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注: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在下图中添加箭头以表示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思维拓展]河流与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关系①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判断②地下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判断二、河流的补给【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1.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其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流量大,河流冬季断流,总体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流量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3)径流量稳定——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调蓄洪水。
②地下水补给: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常年比较稳定。
2.掌握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
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
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陆地不同水体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陆地上的不同水体之间有多种联系:
1.河流和溪流:河流和溪流是陆地上的流动水体,它们通常
从山脉、高地或其他水源地开始,穿过平原、山谷和其他
地貌形成水系网络。
河流和溪流扮演着将降雨和融雪带走
到海洋的关键角色。
它们在河口与海洋相连。
2.湖泊:湖泊是大量积水的区域,被陆地包围。
有些湖泊是
由降雨、地下水和河流引入的水源填充的,而另一些则是
融化的冰川水或地下水的结果。
湖泊可以与河流相互连接,水可以通过河流进入湖泊,也可以通过出流河流从湖泊流
出。
3.蓄水库和水库:蓄水库和水库是人工建设的水体,通过堤
坝或水闸等结构储存水资源。
它们通常用于供水、灌溉和
发电等目的。
蓄水库和水库可以通过引水渠道与附近的河
流相连。
4.地下水:地下水是位于地下的水体,通过地下岩石和土壤
中的孔隙和裂缝流动。
地下水与陆地上的湖泊、河流或洪
水平衡,并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水源。
在沿海地区,地下水
也可以与海洋相互连接。
5.湿地:湿地是一种包含水体的特殊地球生态系统,如沼泽、
河口、湿地和泥炭地等。
湿地可以与陆地、河流和海洋相
连,通过水的流动和循环提供栖息地和水资源。
这些连接方式使得陆地上的不同水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和交换水、能量和生物的能力。
它们对整个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第一节:第1课时自然界的水体和河流专题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的存在形式及分布1•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2•固态水:分布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存在。
3•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次之。
(二)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汽水,其中海洋水最主要,占全球的水量的96.53%。
(三)陆地上的水体: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
冰川水为主体。
(四)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其它水体与河流的关系)(一)冰川水补给是单向的,冰川水可以补给任何水体,但是其他水体不能直接补给冰川(二)其他水体可以相互补给(三)河流和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1.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淡水总储量的2/3,人类利用的还不多。
1•大陆冰川分布:两极地区(南极和格陵兰岛)2•山岳冰川分布:高大山脉的山顶(五)地下水1.地下水的2•地下水的类型: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3)地下水利用中的问题①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潜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②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并引起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③污染造成地下水水质变坏。
(4)保护措施①保护补给区的自然环境,防止水污染;②适量开采,防止过度,避免形成漏斗区;③及时人工回灌,填补地下漏斗区;④有灌有排,科学灌溉。
三•河流(一)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的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时间集中不连续 氷童發it 丸(二)河流流量影响因素1•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读流经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是地形的迎风坡还是背风坡;2•内流河主要看降雪量和温度决定下的冰雪融化量; 3•流域(集水)面积大小,面积越大,流量越大;4•根据水系是否庞大,判读支流的多少,支流多汇集水量大;(三)河流径流的变化变化特点:1•雨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水旱灾害也比较频繁;2•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t9时间性 潼续性 水里稳走本阳需肘 气谧震化职雪冰川諸星气温高祗识雪显多少地晩锐较稳定—股与河氓有互朴作用 时间性明显箜苛妙XI 多少 眸水率节分鲨 陽加年歸吏化邸决于湘汨与河流的狛对位逼和水检湖右水里丸小 IQjW 75IKJ补誥区弾秋里地下水位弓河凉水位关峯晉医、尢以 东部率凤区 巖與型大,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但流量的年际变化小3•湖泊水地下水补给型:径流量稳定而可靠,且与河流互补,即湖泊对河水流量有调蓄作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4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4章水的运动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探究二: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析四、学习效果第4章 水的运动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学习目标1.识记水圈的组成,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
2.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不同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
3.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分析其补给特点及影响。
二、必备知识(一)陆地水体1.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特点(1)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2)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3.主要作用(1)影响自然环境⎩⎪⎨⎪⎧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2)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①提供淡水资源。
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4. 地球水圈中淡水占比很小,只有2.53%,且绝大多数淡水存在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因此可供人类所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应切实保护水资源。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上有丰富的水,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
(√)(2)陆地水体只有水量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3)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实质: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2.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1)河流与湖泊(2)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3)河流与冰川、积雪补给水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 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河流会出 现春汛3. 注意(1)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和长江的荆江河段都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湖泊的位置。
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全年都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水起调节作用,洪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人造湖泊(水库)的防洪作用就体现了这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