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专题: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专题解读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
在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实现。
本专题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人民维护主权反对侵略的斗争在高考中常常会出现,还经常以文字材料信息、图片考查信息(如历史文献、历史地图)为载体,考查主干知识,有时也会涉及世界史知识,将历史事件放在世界大背景中设问,如考查鸦片战争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等。
在复习时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多加注意。
二、知识回顾——构建知识网络(一)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1、原因根本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直接原因——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2、时间:1840~1842年3、反侵略斗争典型事例:三元里抗英4、结果:失败(失败根本原因是清朝统治的腐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主要有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内容:①割地——领土主权始遭破坏;②赔款——开始了向列强赔偿先例。
③五口通商——便利了商品倾销。
④协商关税——关税主权始遭破坏。
影响:(1)社会巨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概念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历史沉沦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
⾼考历史教材深度整合【专题2】列强侵略与中国⼈民的反抗⽃争专题⼆列强侵略与中国⼈民的反抗⽃争(⼀)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1.鸦⽚战争(1840—1842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业⾰命,成为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清朝⽇趋衰弱腐败,内部危机严重;②直接原因:英国向中国⾛私鸦⽚和中国⼈民的禁烟运动。
③导⽕线:虎门硝烟。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系列不平等条约。
(3)《南京条约》(1842年8⽉)割⾹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主权;使⾹港成为英国进⼀步侵华的基地。
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了中国⼈民的贫困;开创了列强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
开放五处为通商⼝岸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的侵⼊。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4)《南京条约》附件(《五⼝通商章程》、《虎门条约》)①内容: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岸租赁⼟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②影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主权;⽚⾯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形成了“利益均沾”惯例,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共同侵略。
(5)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的领⼟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盾。
⾰命任务的变化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成为中国⼈民的双重任务。
⾰命性质的变化中国进⼊旧民主主义⾰命时期。
2、第⼆次鸦⽚战争(1856—1860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列强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2)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
英、法、美、俄等强迫清政府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
(3)条约时间条约内容1858年《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岸通航;外国⼈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银,英商损失200万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