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血清学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146.88 KB
- 文档页数:35
血清免疫学
血清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学中的一种生理功能的检测,主要是借助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或方法,对免疫分子(抗原、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和免疫细胞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它包括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指标,用于疾病的诊断、病情检测和疗效评价等。
血清免疫学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和诊断疾病。
例如,检测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心肌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可以帮助诊断心肌梗死等疾病。
在血清免疫学检查中,需要注意保持血清的新鲜和避免受污染,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特定的血清免疫学检查项目,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检验科常见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与解读【检验科常见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与解读】免疫血清学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和抗原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针对检验科常见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并解读其结果。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之一。
ELISA通过将待检测的抗体或抗原与酶标记的二抗结合,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得到显色反应来分析样本中的抗体或抗原含量。
在进行ELISA检测时,首先需要将样本与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进行反应,随后进行多个洗涤步骤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然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与待测样本中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进行结合。
最后,加入底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使底物发生显色反应。
二、免疫荧光分析(IFA)免疫荧光分析(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是一种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来检测目标物质的方法。
根据检测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免疫荧光分析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
直接免疫荧光分析是将荧光标记的抗体直接与待检测样本中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荧光信号产生。
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则是先使用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结合,随后再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与第一抗体发生结合,从而观察是否有荧光信号产生。
三、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是一种用于检测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方法。
在进行免疫印迹分析时,首先将待检测样本中的蛋白质经过电泳分离,然后转移到膜上。
随后,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通过荧光显影或其他检测方法观察是否有特异性的蛋白带出现,从而判断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情况。
四、血凝试验(Coagulation Test)血凝试验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活性来评估凝血功能的方法。
免疫血清学检验一、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1.英文或缩写:C-Reactive Protein,C-RP。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2.0ml,立即送检。
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0-8g/L。
4.临床意义:CRP 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 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其他免疫调控作用。
CRP 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数小时迅速升高,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影响。
细菌感染较病毒感染含量高,急性风湿病较慢性高。
5.注意事项:RF 可干扰本试验,产生假阳性结果,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欲用本试验判断其疾病是否活动,应先对其血清样品进行处理,以破坏RF,方法为:取待测血清125ul,加3mmol/L 二硫苏糖醇100ul,37ºC30 分钟后加0.25%H2O2(新鲜配置)150ul,再按操作。
(3mmol/L 二硫苏糖醇4ºC 可保存1 周)。
血清样品要用蒸馏水稀释,不可用生理盐水稀释。
胶乳试剂不可冻存,应保存于2-8ºC,用前摇匀;室温如低于20ºC,加胶乳试剂后应延长摇动时间2 分钟。
二、血清转铁蛋白检验1.英文或缩写:Transferrin,TRF。
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2.0ml。
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2.72±0.81)g/L。
4.临床意义:TRF 为β球蛋白中能和铁结合的一种糖蛋白。
利用转铁蛋白换算血清总结合力,比生化检验血清铁结合力方法简单、灵敏而准确,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功能是运转微量元素铁,调节铁的吸收,防止机体吸收过多的铁,引起铁中毒。
升高:妊娠末期、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
降低:急慢性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
5.注意事项:及时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分离血清-20ºC 保存。
第十一章免疫学技术概论免疫学技术是指利用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原理,建立各种检测与分析技术,以及建立这些技术的各种制备主意。
免疫学技术包括:①免疫血清学技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体外免疫反应技术,或称免疫检测技术②细胞免疫技术:用于分析研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状态的免疫学技术③免疫制备技术:用于建立免疫检测主意的技术第 1 节免疫血清学技术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因抗体主要来自血清,因此在体外举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或免疫血清学技术。
一、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是基于抗原与抗体分子结构及立体构型的互补,以及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两者在分子间引力参加下发生的可逆性免疫化学反应。
1.抗原抗体的结合力①库仑引力/静电引力:是抗原与抗体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与羧基之间互相吸引的力。
其大小与两个电荷间距离的平方呈反比。
②范德华引力:是原子与原子、分子与分子互相临近时分子极化作用产生的一种吸引力,引力大小与分子空间构象的互补性有关。
③氢键作用: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和受氢体原子间的引力。
④疏水作用: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互相接触,因为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拢的力。
疏水作使劲在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强。
2.抗原抗体的亲和力与亲合力①亲和力(affinity):指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强度,它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
亲和力可用平衡常数K表示:K=K1/K2 (K1为结合常数,K2为解离常数)②亲合力(avidity):指一个抗体分子与囫囵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第 1 页/共7 页合价直接相关。
亲合力表现为多价优势。
3.抗原抗体的胶体特性及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①胶体特性:抗体和大多数抗原同属蛋白质,在通常的反应条件下均带有负电荷,使极化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水化层,成为亲水胶体。
②亲水性改变:抗原抗体结合使表面电荷减少,水化层变薄,失去亲水性能,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免疫共沉淀原理免疫共沉淀(ImmuneComplexPrecipitation)原理是一种免疫血清学的技术,它可以用来识别、测定和定位免疫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法是一种特殊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区分出细胞渗漏外的抗原与抗体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技术可以将抗原与抗体复合物从血清或其他生物溶液中分离,这使得该技术在研究免疫应答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免疫共沉淀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因子、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主要成分。
免疫共沉淀的原理是由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被沉淀。
要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需要准备血清或其他生物体溶液,溶液中含有抗原与抗体信号分子。
就像一般分析实验一样,首先,溶液中的免疫复合物会经过离心分离,分离出复合物悬浮液和沉淀液,然后,再经过凝固和洗涤,最终形成沉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
常用的免疫共沉淀实验方法有沉淀抗体(Deposition Antibody)技术和表面免疫共沉淀(Surface Immune Complex Precipitation)技术。
在免疫共沉淀技术中,沉淀抗体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方法,它可以识别、测定和鉴定抗原与抗体复合物,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有效性很高。
表面免疫共沉淀也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方法,它可以用来测定免疫复合物的抗体、细胞因子和抗原的含量,而且表面免疫共沉淀法可以用来检测抗体反应强度、免疫复合物数量以及抗原浓度。
免疫共沉淀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免疫应答,免疫共沉淀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检测免疫复合物的稳定性、结构特征、传递性和组成,以便找出免疫应答中参与的抗原、细胞因子和抗体。
通过发现和测定免疫复合物的稳定性和其他特性,可以对正常和异常的免疫应答过程进行比较,监测疾病发展和治疗的有效性,实现免疫检测和靶向治疗,等等。
免疫共沉淀原理在临床检测和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识别和定位免疫活性分子,进而能够更好地开发出新的免疫检测技术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