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 格式:ppt
- 大小:846.00 KB
- 文档页数:46
▲第五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1、常用的固体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膜剂。
2、固体制剂的共性:(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粉碎、过筛、混合等)经历相同;(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3、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溶出速度与S、CS、k成正比(1)S↑增大药物溶出面积:微粉化减小药物粒径(2)C S↑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体等(3)k↑加快搅拌,增大溶解速度第一节散剂★一、定义: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西药应用不多例如蒙脱石散、聚乙二醇4000散、嗜酸乳杆菌散,中药一定应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散剂约50种)★二、分类:1、按药味: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溶液散(PEG散)、煮散(酒渍或煎汤服用)、吹散(耳、鼻、喉部位,珠黄吹喉散)、吹耳散4、内服散5、外用散★三、特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积大,起保护和收敛等作用3、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4、制备工艺简单,易分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四、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粉碎→过筛→混合:是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即固体制剂制备前均要进行此操作。
1、粉碎: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目的:减小粒径、增加表面积。
意义: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混合均匀↑;固体药物分散度↑;有效成分提取↑。
方法: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1)干法粉碎法:药物干燥(水分<5%)后进行粉碎。
脆性或结晶性药物(撞击或锤式粉碎机);纤维性中药材(剪切式粉碎机)。
(2)湿法粉碎法: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实施研磨,又称为加液研磨法。
中药剂型是中药制药中制备药物制剂的形态和形式的统称。
中药药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膏剂、丹剂、胶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下面将对每种剂型进行简要的介绍:1. 汤剂:是最早出现的中药剂型之一,是将药物煎煮后滤去药渣,取药汤服用。
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但同时也保留了中药的天然成分,更接近于天然药物本身的药性。
2. 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状的中药剂型,易于吸收,便于服用,但同时也容易吸湿、发霉、变质。
3. 丸剂:是将药物细粉以蜜、水或面等为黏合剂制成的球形固体剂子,便于服用,药效稳定,但作用缓慢。
4. 片剂:是将药物细粉压制成的圆形或异形固体片状剂型,易于携带和保存,药效稳定,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吸潮变质。
5.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其他溶剂煎熬浓缩后制成的浓稠液体剂型,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口感好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6. 丹剂:是将药物烧炼或溶化后制成的固体固体剂型,具有疗效显著、作用专一的特点,但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有些药物易燃易爆。
7. 胶剂:是将动物胶经过熬炼、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丸,具有药效稳定、作用持久的特点,但有些药物易产生异味。
8. 胶囊剂:是将药物置于硬胶囊中制成的制剂,便于吞服,易于保存和携带,但有些药物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变质。
9. 注射剂:是中药制剂中最精细的剂型之一,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的溶液或微球注射到人体内的一种给药方式,作用迅速,但有一定的风险性。
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见剂型,中药药剂型还有很多其他种类,如气雾剂、栓剂、滴丸剂等。
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需求、医疗环境等多种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剂型。
总的来说,中药药剂型的分类多种多样,每种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选择合适的剂型对于提高中药的药效、方便患者使用、保持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学研究的深入,中药药剂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关于剂型的分类一、固体剂型1. 片剂:片剂是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成片状的剂型。
片剂的特点是易于制备、便于携带和保存,并且对药物的剂量控制较为精确。
常见的片剂有片剂、糖衣片、咀嚼片等。
2.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或药物混合物装入胶囊中,成为固体剂型。
胶囊剂的优点是剂型多样、易于服用,并且可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胶囊剂有硬胶囊和软胶囊。
3. 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颗粒剂可直接服用,也可溶解后服用。
常见的颗粒剂有散剂、颗粒剂、微丸等。
二、液体剂型1. 口服液剂:口服液剂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液体剂型。
口服液剂的优点是易于服用和吸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等患者。
常见的口服液剂有糖浆、口服溶液、滴剂等。
2.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的剂型。
注射剂的特点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作用迅速、剂量准确。
常见的注射剂有注射液、粉针剂等。
3. 外用液剂:外用液剂是涂抹在皮肤表面或黏膜上的液体剂型。
外用液剂的特点是易于涂抹和吸收,适用于局部治疗。
常见的外用液剂有喷雾剂、洗剂、滴剂等。
三、半固体剂型1. 膏剂:膏剂是将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半固体剂型。
膏剂的特点是粘稠度较高,易于涂抹和吸收,适用于局部治疗。
常见的膏剂有软膏、凝胶等。
2. 栓剂:栓剂是将药物制成栓状的剂型,适用于直肠给药。
栓剂的特点是不易溶解,能够长时间停留在直肠内,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
常见的栓剂有栓剂、栓剂等。
四、气雾剂型气雾剂是将药物制成气雾状的剂型,适用于吸入给药。
气雾剂的特点是颗粒细小、容易吸入呼吸道,并且作用迅速。
常见的气雾剂有喷雾剂、吸入剂等。
五、其他剂型除了以上常见的剂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剂型。
如:注射剂中的微球剂、缓释剂型中的控释片、贴剂剂型中的贴剂等。
总结剂型的分类主要根据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的性质以及药物对患者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划分。
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可按以下方法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
溶液型:方向水剂、溶液剂、注射剂
溶胶型:胶浆剂、涂膜剂
乳浊型:乳剂
混悬型:混悬剂、合剂、洗剂
气体分散型:气雾剂
固体分散型: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微粒分散型:微囊剂、纳米囊剂
2.按形态分
液体制剂:溶胶剂、水针剂
半固体制剂:软膏剂、凝胶剂
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栓剂
气体制剂:气雾剂、喷雾剂
3.按给药途径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将同一给药途径的剂型分为一类,紧密结合临床,能够反映出给药途径对剂型制备的要求。
经外肠道给药剂型:此类剂型是指药物经肠胃道吸收后发挥疗效。
如溶液剂、糖浆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丸剂、片剂。
口服给药虽简单,但大部分生物技术药物易受胃酸破坏或肝脏代谢,引起生物利用度的问题。
非经肠胃道给药剂型:此类剂型是指除肠胃道给药途径以外的其他所有剂型,包括注射剂和局部组织给药。
注射剂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穴位注射等。
局部组织给药根据不同的用药部位,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1)皮肤给药如外用溶液剂,洗剂、软膏剂、贴剂、凝胶剂等。
(2)口腔给药如漱口剂、含片、舌下片剂、膜剂等。
(3)鼻腔给药如滴鼻剂、喷雾剂、粉雾剂等。
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通过剂型设计,降低药物刺激性以及毒副作用(2)有效性指生物有效性以及生物利用度
(3)可控性制剂的可预知性和重现性
(4)稳定性指物理、化学、生物学稳定性
(5)顺应性指病人和医护人员对所使用的药物的接受程度(6)经济性指剂型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一、常见的固体剂型有: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混悬剂等。
二、固体剂型的优缺点:固体剂型的共性:(1)理化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经历相同(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1、散剂:优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3)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4)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缺点:由于分散程度大,其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增加,某些挥发性物质成分易散失,故刺激性强,遇光、热、湿不稳定的药物不宜成散剂2、颗粒剂:优点:服用方便,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
飞散性、附着性、聚集性、吸湿性等均较小。
必要时可加入包衣制成缓释制剂.缺点:分剂量不易准确,混合性能差.3、胶囊:可掩盖药物的苦味及特殊异味,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2)药物在体内起效快;(3)液体药物的固体剂型化;(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缺点:胶囊剂易凤干或易潮解,使胶囊壁软化或使胶囊壁脆裂。
4、片剂: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廉(1)片剂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丸剂好;(2)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小;(3)质量稳定,且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潮解的药物可借包衣加以保护;(4)服用、携带、运输和贮藏等较方便;(5)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
缺点:(1)片剂不具有应急性;(2)儿童及昏迷患者不易吞服;(3)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三、为帮助固体药物成型,有哪些设备、技术或辅料:1、技术:药物♑粉碎♑过筛♑混合♑造粒♑压片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的制备:①制软②制湿颗粒(流化制粒)③湿颗粒的干燥④整粒与分级⑤质量检查与分剂量2、设备:粉碎设备:研钵、球磨机、机械式粉碎机、流能磨筛分设备:冲眼筛、编制筛(工业用筛如振动筛、振荡筛)圆型振动筛粉机混合设备:容器旋转型混合机:V型混合机、三维运动混合机;容器固定型混合机:槽型混合机、双螺旋锥型混合机制粒设备:滚转制粒法(a)螺旋挤压式制粒机(b)旋转挤压式制粒机(c)摇摆式制粒机(d)高速混合制粒机喷雾干燥制粒法(a)厢式干燥器、(b)流化床干燥器、(c)喷雾干燥器、(d)红外干燥器、(e)微波干燥器压片设备:⑴单冲压片机⑵旋转式压片机片剂包衣的设备:1、滚转包衣法(锅包衣法):BG高效包衣机、普通包衣机2.流化床包衣法:悬浮包衣装置3.压制包衣法:两台压片机联合使用3、辅料:(1)稀释剂(填充剂)与吸收剂:淀粉、糖粉、糊精、乳糖、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甘露醇(2)润湿剂:水、乙醇(3)黏合剂:淀粉浆、羧甲基纤维素钠糖浆、胶浆类、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50%~70%的蔗糖溶液(4)崩解剂:干燥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泡腾崩解剂(5)润滑剂:①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滑石粉(填平凹陷处)、氢化植物油②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镁③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第四章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一、简答题1、什么叫粉碎?有何目的意义?什么叫粉碎度?与粒子大小有何关系?2、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粉碎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3、什么叫过筛?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怎样?粉末的分等情况怎样?4、混合的目的是什么?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混合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5、什么是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6、何谓散剂?按用途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7、什么是颗粒剂?按溶解性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8、什么是胶囊剂?可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哪些药物不宜制备胶囊剂?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9、空胶囊有几种规格?硬胶囊的囊心物有哪几种形式?10、软胶囊常用何法制备?肠溶胶囊制备方法?11、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是什么?12、举例说明如何选用粉碎器械与混合器械。
13、举例分析在处方配制过程中,混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14、阐明固体药物或散剂的临界相对湿度的实用意义与测定方法。
15、举例说明胶囊剂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16、说明各类胶囊剂如何选用空心胶囊,简述制备工艺与操作要点。
二.单选题1、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风化性药物B、具苦味及臭味药物C、吸湿性药物D、易溶性药物E、药物的水溶液2、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B、可提高药物稳定性C、可改善制剂外观D、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3、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硬度B、脆碎度C、崩解度D、重量差异E、溶解度4、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钟。
A、15B、30C、45D、60E、1205、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分钟。
A、15B、30C、45D、60E、1206、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4g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中药方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方剂的常用剂型有以下几种:
1. 草药煎剂:将草药适量研磨,用水煎煮后制成的剂型。
常见的有水煎剂、浓缩剂、干煎剂等。
2. 丸剂:将草药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圆形的丸剂。
常见的有水丸、酒丸、蜜丸等。
3. 散剂:将草药研磨成粉末,直接使用或加入适量溶剂搅拌均匀后制成的剂型。
常见的有颗粒剂、研粉剂等。
4. 胶囊剂:将草药研磨成粉末,装入胶囊中制成的剂型。
常见的有胶囊剂、软胶囊剂等。
5. 糖浆剂:将草药制成糖浆,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的剂型。
常见的有蜜炙糖浆、红枣糖浆等。
6. 膏剂:将草药制成膏状,加入适量辅料制成的剂型。
常见的有软膏、硬膏等。
7. 注射剂:将草药提取液或浓缩汁剂制成注射用的剂型。
常见的有注射液、注射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剂型的中药方剂适用范围和用法用量有所不同,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