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 格式:ppt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五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1、常用的固体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膜剂。
2、固体制剂的共性:(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粉碎、过筛、混合等)经历相同;(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3、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溶出速度与S、CS、k成正比(1)S↑增大药物溶出面积:微粉化减小药物粒径(2)C S↑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体等(3)k↑加快搅拌,增大溶解速度第一节散剂★一、定义: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西药应用不多例如蒙脱石散、聚乙二醇4000散、嗜酸乳杆菌散,中药一定应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散剂约50种)★二、分类:1、按药味: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溶液散(PEG散)、煮散(酒渍或煎汤服用)、吹散(耳、鼻、喉部位,珠黄吹喉散)、吹耳散4、内服散5、外用散★三、特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积大,起保护和收敛等作用3、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4、制备工艺简单,易分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四、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粉碎→过筛→混合:是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即固体制剂制备前均要进行此操作。
1、粉碎: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目的:减小粒径、增加表面积。
意义: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混合均匀↑;固体药物分散度↑;有效成分提取↑。
方法: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1)干法粉碎法:药物干燥(水分<5%)后进行粉碎。
脆性或结晶性药物(撞击或锤式粉碎机);纤维性中药材(剪切式粉碎机)。
(2)湿法粉碎法: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实施研磨,又称为加液研磨法。
第四章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一、简答题1、什么叫粉碎?有何目的意义?什么叫粉碎度?与粒子大小有何关系?2、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粉碎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3、什么叫过筛?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怎样?粉末的分等情况怎样?4、混合的目的是什么?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混合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5、什么是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6、何谓散剂?按用途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7、什么是颗粒剂?按溶解性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8、什么是胶囊剂?可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哪些药物不宜制备胶囊剂?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9、空胶囊有几种规格?硬胶囊的囊心物有哪几种形式?10、软胶囊常用何法制备?肠溶胶囊制备方法?11、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是什么?12、举例说明如何选用粉碎器械与混合器械。
13、举例分析在处方配制过程中,混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14、阐明固体药物或散剂的临界相对湿度的实用意义与测定方法。
15、举例说明胶囊剂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16、说明各类胶囊剂如何选用空心胶囊,简述制备工艺与操作要点。
二.单选题1、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风化性药物B、具苦味及臭味药物C、吸湿性药物D、易溶性药物E、药物的水溶液2、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B、可提高药物稳定性C、可改善制剂外观D、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3、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硬度B、脆碎度C、崩解度D、重量差异E、溶解度4、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钟。
A、15B、30C、45D、60E、1205、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分钟。
A、15B、30C、45D、60E、1206、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4g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