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概论土地评价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7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2、土地整理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3、光温水生产力4、土地资源类型5、土地退化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是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2、土地整理: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
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光温水生产力: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退化: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完全丧失的现象。
一、名词解释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方法的对比摘要土地评价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鉴定、分类、评级和估价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
土地评价单元的确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壤分类单位为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以网格方法作为土地评价单元。
本文主要研究这四种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力求为土地评价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从而为保持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土地评价单元,土地类型,土壤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图,网格单元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
土地类型是气候、地表物质、地形、土壤、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产物。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不同地域组合的、相对均一的地域单元划分。
【1】土地评价又称为土地分等,是以不同土地利用为目的,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鉴定、分类、评级和估价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
由于土地类型反映了土地的全部自然特征,也考虑了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因此它不仅能反映出土地和土地利用差异性的自然条件,而且也能体现全部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结果的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适合于作为土地评价的基础单位。
与土地利用类型相比,土地类型着重研究土地的自然属性,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物质基础。
土地类型研究是掌握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自然区划和区域研究、土地类型研究以及自然地理过程研究【2】可以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环境结构,揭示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特点。
作为其基本研究对象的土地类型研究从类型学的角度解释了地表各组成要素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与其他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表现出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在以土地类型单位为评价单元的过程中,土地类型结构是揭示区域基本特征的有效手段,研究土地类型结构可以更好的理解土地的成分构成、本质以及分异规律,为大农业生产布局、土地生态设计以及自然区划等工作的幵展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土地资源评价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土地评价2、土地质量3、AEZ法4、标准样地法5、LGP带二、填空题(20分)1、土地评价的研究对象是()。
土地评价的原则是()、()、()、()。
2、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工作单位,是编制土地评价图的基础图斑,产生土地评价单元的方法有()、()、()、()、()。
3、土地是由气候、陆地地表水文、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地下潜水、地质以及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评价研究的土地质量的好坏与构成土地的全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的类别主要包括()、()、()、()、()等。
在评价中选择的评价因素正确,评价结果才能合乎实际。
选择评价因素的原则包括()、()、()、();选择评价因素常用的方法有()、()、()、()等。
4、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将土地利用大类按()优先性排列,并在土地生产潜力划分中作出了三个基本前提假设,即()、()、()。
5、AEZ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核心是()的评价,其缺点主要有()、()等。
6、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是按行政区组织的,即()、()、()三级。
描述并表达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特征好坏的因素体系包括标准样地典型地段的()和()两个方面。
后者又包括“()”和“()”。
7、在农用地分等定级过程中标准样地设置的原则是()、()、()、()。
三、简答题(50分)1、土地评价的基本目的是查清土地质量状况,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那么,土地评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哪些方面?(10分)2、区位理论、地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土地评价的指导作用分别是什么?(10分)3、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评价三者的评价分类系统是什么?并阐述每一个级别是如何界定的。
(15分)4、AEZ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和内容是什么?(15分)四、阐述题(20分)1、阐述样地法在我国县级土地分等定级应用中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章1、土地:土地是地球表面特定地段,由气候、土壤、水文、地貌、地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活动和结果等要素所组成的,内部存在大量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流通,空间连续,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一个自然和社会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内涵?(1)土地是地球表面的特定区域;(2)土地是一个自然和社会经济综合体;(3)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连续实体;(4)土地是一个历史综合体;(5)土地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3、土地的特性?(1)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的二重性;(2)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特性;(3)作为资产的特性;(4)土地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4、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的,采用一定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等的经营活动。
5、土地利用分类: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方式、结构和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的划分或归并。
6、土地利用与分类的原则?(1)要根据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进行土地利用分类;(2)土地利用分类要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3)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具有鲜明的实用性;(4)土地利用类型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
7、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1980年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2)198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3)1989年的城镇地籍调查的城镇土地分类系统;(4)2004年提出的全国土地城乡统一分类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8、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过程。
9、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
土地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生产力。
10、土地评价的原则?(1)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2)针对性原则;(3)因地制宜原则;(4)合理确定投入水平原则;(5)合理确定单宜性与多宜性原则;(6)可持续利用原则。
11、土地评价的方法:(1)直接法;(2)间接法(归类法、数值法/参数法)。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 (1)第一章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详述第六章土地资源评价第一节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资源评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时就有关于土地分类和土地评级的著作。
《管子·地员篇》就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人民评价土地资源的经验,按土色、质地、结构、孔隙、结聚、有机质、盐碱等肥力因素,并结合地形、水文等条件,对土地生产力进行分等定级。
将“九洲”土壤分为18种基本类型,按其性质对于衣林生产的差别,依次徘序,分为:“上土”、“中土”和“下土”三等,这三种土地各有六类土壤,每类土壤又分六种,每种土壤又适于种两种谷类,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对土地等级划分的描述,即古代的土地评价系统。
建国以来,随农、林、牧业发展的需要,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草原的建设、植树造林,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不断调整、土地的有偿使用等,促进了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评价工作的开展。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土地资源评价是在一定的生产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根据其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土地等级,并且阐明不同等级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型。
二、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工作。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把评价结果运用到实际中去,它的一般目的是为收取各种土地税费服务,为土地交易服务,为土地利用服务,对于合理利用和科学地管理土地资源,具有深刻意义。
具体表现为:1.为土地税牧服务土地税收标准的确定需要知道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对该用途的适宜等级,或土地在该用途条件下的生产力大小,而土地评价的成果之一则恰好是土地对某一用途的适宜等级,因此,通过土地评价能科学地为制定土地税收标准提供基础的资料。
2.为调整承包土地和征地补偿费提供依据为使调整承包土地时投资补偿费的确定比较科学合理,就需要通过土地评价对土地承包前后的质量进行比较。
征地补偿费的科学确定是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
3.为土地交易服务土地评价为土地交易提供土地价格基础资料4.为估计土地经营好坏服务为了确定或评价土地经营的好坏,就要通过土地评价对土地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和土地经营后的产出进行分析5.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土地资源评价能为土地最佳用途的选择或为土地利用规划时土地利用调整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资料,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制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