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 威武的门神课件 沪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12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威武的门神|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威武的门神》。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门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学习门神的形象特征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并掌握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门神的基本技巧。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门神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掌握门神的基本绘画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门神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门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形象把握:学生在描绘门神时,对门神的形象特征和表情神态的把握可能存在困难。
2. 技巧运用: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门神的威武和神圣感,是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门神相关的图片、图书、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门神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门神的兴趣。
2. 新授:介绍门神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讲解门神的绘画技巧。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绘制门神,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门神的绘画作品。
5. 辅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板书设计1. 威武的门神2. 重点内容:门神的起源、发展、绘画技巧3. 关键词:门神、传统文化、绘画技巧作业设计1. 必做题:绘制一幅门神的画作。
2. 选做题:研究门神的起源和发展,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门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绘画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门神的形象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被激发,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对门神形象把握和绘画技巧的运用上。
第 7 册第六单元感受民间艺术课题名称:威武的门神教学类别:绘画课时建议:约1—2 课时教学设计:陈渊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门神造型威武及夸张的特点,学习用基本形画人物的方法,表现出门神的人物动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分析和临摹门神的动态、衣饰过程中,学习表现门神威武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门神的不同造型及民间艺术独特美。
体会“贴门神”期盼平安吉祥的民俗心理,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门神造型夸张的特点教学难点:各部分细节的描绘教学准备:学具:彩色纸、粗细记号笔等工具教具:课件、绘画工具等作业要求:基本要求:用流畅的线条,模仿描绘古代门神,能表现门神夸张的造型特点。
提高要求:根据门神威武的造型特点和要素表现其他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欣赏与感受1.出示门神图片欣赏。
2.欣赏了解门神的由来与寓意。
3.揭示课题并说说门神的作用。
二.讨论与分析1.引导欣赏议议门神与我们普通的人有什么不同。
2.深入欣赏不同样式的门神,师生共同归纳小结门神的造型特点:①造型夸张、表情威严、服饰独特、形象威武②人物比较矮、一般四个头的比例显示威武③武门神的手里拿着传统的武器3.介绍民间的俗语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武人一张弓”、“要想门神好,头大身子小”、“头如笆斗,虎背熊腰”等三.启发与指导1.学生演一演观察感悟门神的动态。
2.电脑演示,归纳了解不同动态的变化。
3.请演绎动作出色的学生上来展示师点评示范表现人物动态。
4.师深入示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刚才表现的人物动态变成门神。
①铠甲的添加②兵器③帽子、靴子5.小结,电脑归纳演示作画过程:①画基本形②勾画动态造型③添加细节④完成造型6.欣赏比较门神的服饰花纹。
7.师归纳并适当示范指导花纹的设计方法:粗细、疏密8.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同龄人作品并提作业要求:在彩色纸上作画、基本形画轮廓、形象威武、造型夸张、线条流畅9.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四.欣赏与评论1.学生展示作品。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威武的门神》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威武的门神》是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门神的来历、特点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门神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实践,体验绘画的乐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门神这一传统题材的了解较为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门神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绘画的基本技巧,为本节课的创作提供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门神的来历、特点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4.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门神的特点、创作方法和技巧。
2.突破策略:通过欣赏、分析、实践,引导学生掌握门神的创作方法,提高绘画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门神的来历、特点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门神的过程。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评价,提高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4.实践法:学生动手绘画,提高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门神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门神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门神的形象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门神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门神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门神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门神的创作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门神的特点,设计属于自己的门神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改进设计。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绘画门神,教师继续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搭配。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
小学班会教案13:威武的门神(教学设计)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门神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门神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运用门神的形象进行美术创作。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门神,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门神的基本概念:门神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守护神,主要用以驱邪避凶,保家宅平安。
2. 门神的历史背景:门神起源于古代的驱鬼习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形式。
3. 门神的形象与寓意:门神的形象多为威武勇猛,寓意着驱邪避凶,保家宅平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门神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学会运用门神的形象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门神的形象与寓意融入自己的美术创作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门神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门神的兴趣,引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门神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让学生对门神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作品欣赏:展示不同类型的门神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门神的形象与寓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4. 创作指导:讲解如何运用门神的形象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学生将门神的形象与寓意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5.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门神的美术创作。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在讲解门神的形象与寓意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4.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门神文化展览,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门神的传统文化。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威武的门神》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威武的门神》是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和分析门神的形象特点,让学生了解门神的来历、寓意以及创作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运用剪纸、泥塑等形式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门神。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门神图片和创作素材,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门神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见过门神形象,但对其来历和寓意可能不够清楚。
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剪纸、泥塑等创作方法,对本节课的创作活动应该能够适应。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门神的来历、寓意以及创作方法,能够运用剪纸、泥塑等形式创作出威武的门神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门神的来历、寓意以及创作方法,能够运用剪纸、泥塑等形式创作出威武的门神形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门神的形象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创作过程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门神的来历、寓意以及创作方法。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门神图片,分析其形象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过程。
4.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实践剪纸、泥塑等创作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门神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对门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门神的来历、寓意以及创作方法,让学生对门神有更深入的认识。
3.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门神图片,分析其形象特点,如造型、色彩、表情等。
4.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过程,互相借鉴和学习。
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威武的门神|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门神的来历、形象和意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门神的来历、形象和意义。
2. 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门神的威武形象。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门神的形象和意义的理解。
2. 绘画技巧的运用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门神的图片、故事、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门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发学生对门神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门神的来历和意义,让学生对门神有初步的认识。
二、基本技巧训练(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绘画门神的头部,引导学生注意头部的比例和表情的描绘。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自己动手绘画门神的头部,教师巡回指导。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门神的形象,鼓励学生创作出自己心中的门神形象。
2. 学生动手绘画门神的全身形象,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作。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加深学生对门神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师布置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绘画门神的形象,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门神的来历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四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3课威武的门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学习绘制门神形象,并了解门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门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2.学会绘制威武的门神形象;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门神形象绘制;2.门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介绍。
四、教学难点1.门神形象绘制的细节;2.门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层次意义了解。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1. 知识讲解首先,引导学生了解门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门神作为一种陈设在门前的神佛形象,其作用是保护居住的人不受外来邪气侵扰。
门神常常作为张贴画或雕刻品出现,体现了我国人民祖先的一种民间宗教思想和文化信仰。
其次,向学生介绍威武的门神形象。
门神形象要体现威武、神秘而又神圣的气质,何以才能让门神真正“威武不凡”呢?可以从门神的身体比例、面部特征、防护装备等方面入手。
2. 实践动手在学习了门神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始动手绘制门神形象。
在绘画过程中可以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 画面结构门神的画面结构通常由两个继承面构成,所以要分别画好两个门神的形象。
2. 门神面部细节门神的面部特征极其重要,带有强烈的人类化特点。
要注意画出鼻子、耳朵、眼睛、眉毛、嘴巴和头发等细节。
3. 全身比例要注意门神的全身比例尤其重要,应该按比例合理的永远人物的身体比例关系进行绘制。
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理解,将掌握的美术基础应用到具体的绘画实践中。
最终完成自己的威武的门神作品。
六、教学效果评估1.经过本次课程教育,学生是否对门神的作用、原理有所理解;2.在绘画作品中,能否对比例、面部细节等进行准确处理;3.学生完成的作品是否能够完整体现门神的神秘威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七、参考文献无。
威武的门神-沪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门神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门神的形象和特点;
3.通过绘制门神,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沪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门神形象图片、素描用具(铅笔、橡皮、绘图纸、剪刀、胶水);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让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门神的作用;
2.展示门神形象,让学生观察。
2. 学习(20分钟)
1.向学生讲解门神形象和特点;
2.让学生对门神的面部、装饰等细节进行观察和分析。
3. 创作(30分钟)
1.让学生自由发挥,绘制自己的门神;
2.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构图、如何描绘门神的形象;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技巧自行完成门神的绘制;
4.绘制完成后,学生互相欣赏,可以互相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总结(5分钟)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门神作品;
2.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绘制过程,分享感受。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门神的形象和特点,并通过画门神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不一,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分层次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妥善的指导和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