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油检验 粮食中的粗脂肪含量测定(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 粮食中的粗脂肪含量测定(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 粮食中的粗脂肪含量测定(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 粮食中的粗脂肪含量测定(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及其所做工作等)

本标准方法的制定是根据国家粮食局文件“国粮办发〔2007〕74号《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07年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国家粮食局2006年制、修订国家标准计划”内容进行的,由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负责《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项目编号:20061540-T-449)的制定工作。主要起草人张佳欣、郝希成,负责进行本标准的各项工作,本标准主要工作过程为:1)本国家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AACC 30-20:1999Crude fat in Grain and Stock Feeds,为了保证本标准为最新国际标准的版本,我们查阅了国际标准最新标准目录,通过国际互联网查阅了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标准的修制定情况。采用AACC 30-20:1999英文版作为制定本国家标准的蓝本,对原文进行了翻译工作。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GB/T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规定的要求进行本国家标准编写的工作。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对AACC30-20:1999Crude fat in Grain and Stock Feeds (英文版)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b) 根据GB/T1.1-2000中第6.5.1《条文的注和示例》的规定,对各章、条中原有各注的序号作了删除或重排序号

2)编写编制说明。2007年4月完成本国家标准《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测定》的征求意见稿。

3)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下发征集意见。组织征求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用户的意见,征求意见正在进行中。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

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2.1 标准编制原则

按《国家粮食局2006年制、修订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中“项目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的原则作为本标准的编制原则。新标准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逐步建立健全粮食流通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标准要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与国际惯例接轨。

2.2 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本国家标准主要内容是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的规定确定的。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有标准的范围、原理、试剂、仪器、分析步骤5项。

2.3 新旧国家标准水平对比

目前,我国采用的GB5512-1985《粮食、油料检验粗脂肪测定法》国家标准,该标准已经23 年没有制、修订,其测定方法已不适应粮食流通和贸易需要。此次本国家标准的编制等同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标准AACC 30-20:1999 Crude fat in Grain and Stock Feeds,该国际标准是由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ACC)制定。AACC是世界上权威的标准化机构,其编制和修订标准方法得到了世界范围承认和广泛适用。

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1)主要实验分析

本国家标准等同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标准AACC30-20:1999,在原标准中,已经进行了精密度试验。

2)预期的经济效果

粗脂肪是粮食中重要的营养成份,它的存在对粮食的营养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测定粗脂肪含量可以提高粮食的品质、促进加工工艺的改进和优良品

种的选育。本标准的制订,为粮食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随着粮油流通体制的改革和收购政策的调整,粮油贸易数量将会不断增加,其各项指标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而且需要尽快与国际接轨。因此,本标准的实施将会产生积极的社会经济效果。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国家标准等同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标准AACC30-20:1999,并根据GB/T1.1-2000、GB/T20000.2-2001、GB/T20000.4-2001的规定要求编制完成。

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标准AACC30-20:1999 Crude fat in Grain and Stock Feeds为AACC组织1961年首次制订,1999年进行修订。

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建议将本标准作为国家推荐标准使用。

8.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为了贯彻实施本国家标准,建议开展本国家标准应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并对相关仪器实行统一配备。

建议通过调查分析,建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粗脂肪含量数据库,在粮食标准修订时增设粗脂肪指标。

9、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意见汇总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全国各省粮油检测站及相关机构征求了意见,共22家,名单如下:

返回意见1家:江西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逾期未返回意见视为无意见。

返回意见者对征求意见稿无异议。

粮油质量检验员初级试题一

第二部分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 一、选择题 1、按照用途分类,粮油样品可分为供检样品、(B)、标准样品和标本样品四类。 A、原始样品 B、保留样品 C、平均样品 D、试验样品 2、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批。一个检验批的代表数量,普通仓房扦样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C)吨。 A、50 B、100 C、200 D、250 3、扦样检验是通过对(A)样品的检验来达到检验整批产品(总体)的目的。 A、代表性 B、平均 C、实验 D、分析 4、下列粮食样品可以采用四分法分样的是(C)。 A、大豆 B、油菜籽 C、小麦 D、豌豆 5、下列粮食样品不适合用分样器分样的是(A)。 A、玉米 B、油菜籽 C、小麦 D、无芒稻谷 6、分样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D )。 A、应用与分样器进料口宽度相等的铁铲进料 B、缩分后的物料可进一步破碎缩分 C、利用分样器缩分物料比四分法速度快 D、物料经分样器分样后,质量和组分含量都会减小 7、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 D )。 A、比色管B、容量瓶C、移液管D、碘量瓶 8、下列玻璃仪器中不属于量器类的为( B ) A、容量瓶 B、称量瓶 C、吸量管 D、移液管 9、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A)。 A、 0.1 g B、 0.01 g C、0.001 g D、 1.0 g 10、定量分析天平称取试样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称量法、(A )、指定质量称样法。 A、减量称量法 B、间接称量法 C、三次称量法 D、多次称量法 11、使用分析天平时,加减砝码和取放物体必须休止天平,这是为了(B)。 A、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B、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增加天平的稳定性 D、加快称量速度

粗脂肪测定方法

粗脂肪测定方法 1、简述: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单一、混合饲料和预混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2、方法原理: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试样,称提取物的重量,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3、试剂与仪器 2) 无水乙醚(AR) 3) 索氏脂肪提取器(带球形冷凝管):100或150ml。 4) 索氏脂肪提取仪。 4、使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 索氏提取器应干燥无水。抽提瓶(内有沸石数粒)在105±2℃烘箱中烘干60min,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烘干30min,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8g为恒重。(可直接烘1.5-2h,冷却后将抽提瓶称重编号) 称取试样1-5g,于滤纸筒中,或用滤纸包好,放入105℃烘箱中,烘干120min(或称测水分后的干试样,折算成风干样重),滤纸筒应高于提取器虹吸管的高度,滤纸包长度应以可全部浸泡于乙醚中为准。将滤纸筒或包放入抽提管,在抽提瓶中加无水乙醚 60--100ml,在60--75℃的水浴(用蒸馏水)上加热,使乙醚回流,控制乙醚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次,共回流约50次(含油高的试

样约70次)或检查抽提管流出的乙醚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将试样在无水乙醚中浸泡三小时,效果更佳) 取出试样,仍用原提取器回收乙醚直到抽提瓶全部收完,取下抽提瓶,在水浴上蒸去残余乙醚,擦净瓶外壁。将抽提瓶放入105+-2℃烘箱中烘干120min,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烘干30min,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1g这恒重。(延长烘干时间至3h,称重一次即可) 5、计算: 粗脂肪(%)= 式中:m--风干试样重量,g m1--已恒重的抽提瓶重量,g; m2--已恒重的盛有脂肪的抽提瓶重量,g. 6、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含10%)允许相对偏差为3%。 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食品中脂肪存在状态的相关概念和知识; 2.熟练地掌握乙醚、石油醚、乙醇等有机溶剂的安全使用方法,有机溶剂提取、萃取、回流、回收及分离技术。 3.了解各类食品中的脂肪测定方法,掌握索氏提取法的检测技能。 食品中脂肪是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脂肪是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个重要成分,量种富含热能的营养素,也是脂肪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的脂蛋白,在调节人本生理机能、完全生化反应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种食品中脂肪的含量是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食品中的脂肪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游离脂肪和结合脂肪。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方法有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碱水解法、皂化法等。 一、标准方法(GB 5009.6-85) (一)索氏抽提法(第一法) 1.原理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因为除脂肪外,还含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抽提法所测得的脂肪为游离脂肪。 2.试剂 (1)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2)海沙;同GB5009.3食品水分的测定方法。 3.仪器 索氏脂肪抽提器。 4.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 ①固体样品。精密称取2 -5g (可取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以海沙,全部移入滤纸筒内。(干样粉碎后过40目筛,肉绞两次,一般样品用组织捣碎机。) ②液体或半固体样品:称取5.0-10.0g ,置于蒸发皿中,加入海沙约20g 于沸水浴上蒸干后,再于95---105℃干燥,研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皿及附有样品的玻棒,均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并将棉花放入滤纸筒内。 (2)抽提 将滤纸筒放入抽提管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量的接受瓶,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处,于水浴上加热,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断回流抽提,一般抽提6-12h 。 (3)称量 取下接受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接受瓶内乙醚剩1-2mL 时在水浴上蒸干,再于95--105℃干燥2h ,放干燥器内冷却0.5h ,称量。 5.计算10020 1?-=m m m X …………………………(3-11) 式中:X---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 m 1---接受瓶和脂肪的质量,g; m 0---接受瓶的质量,g; m 2---样品的质量(如是测定水分后的样品中,按测定水分前的质量计),g 。 6.说明 (1)本法为索氏(SoxhLet )提取法,为经典方法,测定准确,但费时、费试剂。 (2)本法要求必须干燥无水,水分有碍有机溶剂对样品的浸润。 (3)本法测得的脂肪中,还含有少量的可溶于脂肪的有机酸、色素、香精、醛、酮等,故只可称为粗脂肪。 (4)索氏提取器如图3-7所示。有机溶剂在接受瓶中受热蒸发至冷凝管中,冷凝后于盛装

实验一、食品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食品分析实验一:食品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学习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索氏抽提法基本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 2.实验原理 利用脂肪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在索氏提取器中将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反复萃取,提取样品中的脂肪后,蒸去脂肪瓶中的溶剂,所得的物质即为脂肪(或称粗脂肪)。 3.仪器及材料 3.1仪器 索氏提取器(如图3-3所示)、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干燥 器、恒温水浴箱 3.2试剂 无水乙醚(不含过氧化物)或石油醚(沸程30-60°C)、滤 纸筒 3.3材料 饼干、方便面等选一 4.实验步骤 4.1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均匀实验样品2g左右并记录(精确至0.01mg),装入滤纸筒内。 4.2索氏提取器的清洗 将索氏提取器各部位充分洗涤并用蒸馏水清洗后烘干。脂肪烧瓶在103°C±2°C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 4.3样品测定 (1)将滤纸筒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抽提筒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脂肪烧瓶,由抽提器冷 凝管上端加入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处,通入冷凝水,将底瓶浸没在水浴中加热,用一小团脱脂棉轻轻塞入冷凝管上口。 (2)抽提温度的控制:水浴温度应控制在使提取液在每6-8min回流一次为宜。 (3)抽提时间的控制: 抽提时间视试样中粗脂肪含量而定,一般样品提取6-12h,坚果 样品提取约16h。提取结束时,用毛玻璃板接取一滴提取液,如无油斑则表明提取完毕。 (4)提取完毕。取下脂肪烧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烧瓶内乙醚仅剩下1—2mL时,在 水浴上赶尽残留的溶剂,于95—105°C下干燥2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粮油检验员试题1

一、选择题 1 ()。 A B C D 2 对定量分析的误差要求()。 A B C D 3 ()。 A B C D 4 行政执法时对市场粮油质量进行监管,下述作法不当的是()。 A B C D 5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职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 ()。 A制度B规章C法律D约束机制6 根据稻粒()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籽粒分为四类。

A粒质B生长期C粒形D长度7 粮食中的水分由自由水和()组成。 A B C D 合水8 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全面的经济效果。A B C D 9 间接碘量法是利用()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反滴定的方法。 A I I2 B I I2 C I I2 D I I2 10 碘染色法鉴别糯性稻谷与非糯性稻谷,其结果是非糯性稻谷呈()。A B C D 绿色11 测定小麦杂质时,规定的绝对筛层的孔径为()。 A 1.5mm B 2.0mm C 3.0mm D 5.0mm 12 我国稻谷质量标准中,粳型稻谷的中等指标为出糙率应大 于等于()A73.0% B75.0% C77.0% D79.0% 13 测定粮食水分时,干燥器中的变色硅胶保持有效的颜色为()。A B C D14 稻米心白粒是指米粒()部位呈白色不透明的粉质白斑。 A B C D

部15 检验粉类粗细度时,按规定的筛层筛理,上层筛的筛上物应 ()。A B 1.0C 5.0D 10 16 大米的杂质包括矿物质、其它杂质和()。 A B C D 17 粮油品种中不易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品种是()。 A B C D 大豆18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 A B C移液管D 瓶19 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单位。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普通仓房扦样,中、小粒粮食 和油料一般不超过()吨。 A50 B100 C200 D 250 20 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A0.1 g B0.01 g C0.001 g D 1.0 g 21我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一级浸出油溶剂残留允许量为 ()。 A B10mg/kg C50mg/kg D 100mg/kg 22 常规试剂配制用水为()水。 A自来水B一级水C二级水D三级 水23 一级化学试剂标签颜色为绿色,用符号()表示。 A AR B GR C CP D

脂肪测定国标

脂肪的国标检测方法—索氏萃取法 【GB/T 5009.6—1985】 牛奶中脂肪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第一法索氏抽提法 1原理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因为除脂肪外,还含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抽提法所测得的脂肪为游离脂肪。 2试剂 2.1无水乙醚或石油醚。 2.2海砂:同GB 5009.3—85《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2.3。 3仪器 索氏提取器。 4操作方法 4.1样品处理 4.1.1固体样品:精密称取2~5g(可取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以海砂,全部移入滤纸筒内。 4.1.2液体或半固体样品:称取 5.0~10.0g,置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20g于沸水浴上蒸干后,再于95~105℃干燥,研细,全部移入滤纸筒内。蒸发皿及附有样品的玻棒,均用沾有乙醚的脱脂棉擦净,并将棉花放入滤纸筒内。 4.2抽提 将滤纸筒放入脂肪抽提器的抽提筒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量的接受瓶,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处,于水浴上加热,使乙醚或石油醚不断回流提取,一般抽提6~12h。 4.3称量 取下接受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接受瓶内乙醚剩1~2ml时在水浴上蒸干,再于95~

105℃干燥2h,放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 4.4计算 式中:X——样品中脂肪的含量,%; m1——接受瓶和脂肪的质量,g; m0——接受瓶的质量,g; m2——样品的质量(如是测定水分后的样品,按测定水分前的质量计),g。 第二法酸水解法 5原理 样品经酸水解后用乙醚提取,除去溶剂即得游离及结合脂肪总量。 6试剂 6.1盐酸 6.295%乙醇 6.3乙醚。 6.4石油醚。 7仪器 100ml具塞刻度量筒。 8操作方法 8.1样品处理 8.1.1固体样品:精密称取约2g,置于50ml大试管内,加8ml水,混匀后再加10ml 盐酸。 8.1.2液体样品:称取10.0g,置于50ml大试管内,加10ml盐酸。 8.2将试管放入70~80℃水浴中,每隔5~10min以玻璃棒搅拌一次,至样品消化完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

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实验三食品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抽提法)

实验三食品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抽提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的原理与方法. 2、掌握索氏抽提法基本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 二、原理 利用脂肪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在索氏提取器中将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反复萃取,提取样品中的脂肪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即为脂肪或称粗脂肪。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索氏提取器如图3-3所示 (2)、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3)、干燥器 (4)、恒温水浴箱 2、试剂 (1)无水乙醚(不含过氧化物)或石油醚(沸程30-60°C) (2)滤纸筒 四、测定步骤 1、样品处理 (1)固体样品: 准确称取均匀样品2-5g(精确至0.01mg),装入 滤纸筒内。 (2)液体或半固体: 准确称取均匀样品5-10g(精确至0.01mg), 置于蒸发皿中,加入海砂约20 g,搅匀后于沸水浴上蒸干,然 后在95-105°C下干燥。研细后全部转入滤纸筒内,用沾有 乙醚的脱脂棉擦净所用器皿,并将棉花也放入滤纸筒内。 2、索氏提取器的清洗 将索氏提取器各部位充分洗涤并用蒸馏水清洗后烘干。脂肪烧瓶在103°C±2°C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 3、样品测定 (1) 将滤纸筒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抽提筒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脂肪烧瓶,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处,通入冷凝水,将底瓶浸没在水浴中加热,用一小团脱脂棉轻轻塞入冷凝管上口。 (2) 抽提温度的控制:水浴温度应控制在使提取液在每6-8min回流一次为宜。 (3) 抽提时间的控制: 抽提时间视试样中粗脂肪含量而定,一般样品提取6-12h,坚果样品提取约16h。提取结束时,用毛玻璃板接取一滴提取液,如无油斑则表明提取完毕。 (4) 提取完毕。取下脂肪烧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烧瓶内乙醚仅剩下1—2mL时,在水浴上赶尽残留的溶剂,于95—105°C下干燥2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继续干燥30min后冷却称量,反复干燥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

粮油检验员试题

单位名称:—————————————— 姓名:———————————————— 1、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是用()(pH5.9~6.2)湿润并揉合小麦粉形成面团的。 (A)氯化钠—磷酸缓冲溶液(B)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C)柠檬酸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D)磷酸氢二钾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2、小麦粉干面筋含量以含水量为()的小麦粉含有干面筋的百分含量表示。(A)12%(B)13% (C)14%(D)15% 3、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若出现光电管前光闸板未开启,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 处偏转无法回零,是由于仪器的光电倍增管暗盒内的硅胶受潮所致,应用(),可达到调 零效果。 (A)在暗盒内装入干燥的硅胶 (B)电吹风从硅胶筒送入适当的干燥热风 (C)将光电倍增管暗盒内取下送入烘箱干燥 (D)可取用大于所取溶液体积的分度吸量管 4、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开启光电管前光闸板后,出现光源灯的光强度不够、单色器 故障、灵敏度档使用不当、光电管老化等故障,会出现()。 (A)电表指针摇摆不定(B)变换灵敏度档时“0”位变化过大 (C)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 (D)空白溶液调不到透光率100% 5、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其()进行的;另一类是利用其化学特性进行 的。 (A)物理特性(B)生理特性(C)物化特性(D)生化特性 6、方便面中氯化钠的测定,使用的标准滴定液是()。 (A)氢氧化钾标准溶液(B)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D)硝酸银标准溶液 7、方便面酸值的测定时,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min内不褪 色为终点。 (A)0.1(B)0.3(C)0.5(D)0.7 8、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挂面中氯化钠的含量,样品在经处理、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使之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 (A)白色(B)无色(C)淡红色(D)淡蓝色 9、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等耐热的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的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 (A)硫酸加到水中(B)水加到硫酸中 (C)同时放到容器中(D)都可以 10、玉米水分在16%以上时,应采用两次烘干法测定其水分。(√) 11、表面清理是稻谷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清理过程(×) 12、有关主管部门对各级粮油进行抽检,其目的是()。 (A)为粮油的定等作价提供依据(B)判断粮油是否符合中等以上质量指标 (C)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D)为政府机构实施产品质量监督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13、调查和研究粮油的工艺品质、储存品质、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卫生品质,为制定和修 订粮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是粮油检验的主要任务之一。√ 14、粮油检验程序粮油出库检验时,下述作法不当的是()。 (A)采用随机扦样的方法扦样 (B)采用选择性的扦样方法扦样

粮油质量检验员技能操作

附件2: 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粮油质检机构组) 技能操作比赛项目容和要求 试样称量 一、基本原则 按照规定的称量方法,在比赛时间称取符合要求的样品份数。从称量的规性、准确性和操作熟练程度等方面考核选手技能。 二、考核要求 (一)大米:采用增量称量法,称取试样5g,精确至0.01g。 小麦粉:采用指定质量称量法,称取试样2g,精确至0.001g。 植物油:采用减量称量法,称取试样4.9g~5.1g,精确至0.01g。 (二)按规定的称量方法,采用合适的器皿和相应精度的天平,

尽可能多的称取试样份数。称样量偏差不符合要求时,不计入称量份数。称量偏差要求:大米≤0.01g;小麦粉≤0.001g;植物油≤0.1g。 (三)比赛时间:18分钟。其中实验准备3分钟,大米、小麦粉、植物油3种样品的称量时间各5分钟。 三、仪器设备 四、配分及评分要点 本项目满分100分,占选手技能操作比赛总分的30%。 五、违规处理 (一)损坏天平及发生事故,本题计为0分。 (二)有伪造原始记录数据现象,本题计为0分。

0.1mol/L KOH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一、基本原则 根据《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和试卷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标准溶液的稀释配制和标定。从标准溶液稀释配制的准确性、标定的准确性与重复性、规操作及熟练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二、考核要求 (一)将0.5mol/L KOH储备溶液准确稀释配制成0.1mol/L KOH标准使用溶液。 (二)按《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对0.1mol/L KOH标准使用溶液进行标定。 (三)使用统一提供的标准溶液及试剂,未提供的溶液比赛过程中临用现配。 (四)在规定时间,完成操作、结果计算、标签填写以及所用器具归位、实验台面整理。提前完成者,给予适当加分。 (五)违章操作或发生事故,中止操作,该项目按0分计。 (六)不文明操作、不规操作、测定结果出现偏差按评分细则扣分。 (七)比赛时间:40分钟。 三、仪器设备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汇编

粮油质量检验员试题 注意事项 1、比赛时间:120分钟。 2、请按要求在试题及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填写您的考号。 3、本试题题型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5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上您的答案,在其它位置书写答案不得分。 4、不得在试题和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否则按舞弊处理。 5、本试卷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共100分。 试题 1. 对标准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检验方法标准大部分是推荐性标准 B、GB 1351—2008《小麦》为强制性标准 C、检验时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 D、标准附录一般分为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 E、销售大米包装上标明执行企业标准的,监督检验判定时应按该企业标准进行 2. 选择和制定扦样方案必须考虑()。 A、扦样过程的规范性 B、检验的目的 C、样品的代表性 D、测定方法的性质 E、整批产品的性质 3. 精密度的大小不用()表示。 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偏差 D、相对平均偏差 E、变异系数 4. 将1000 g 12.2%的净小麦样品调节到入磨水分为1 5.0%,需加水量是()。 A、20.0 mL B、23.5 mL C、29.4 mL D、30.2 mL E、32.9 mL 5粮食与油脂扦样时,造成所扦取样品不具有代表性的原因为()。 A、扦样器选用不当 B、粮食籽粒的成熟度不同 C、粮食运输和入库过程的自动分级 D、检验单元存在着不均匀性 E、油脂样品杂质沉降、水分分离 6.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 A、被测溶液的浓度太高 B、样品溶液所用溶剂不同 C、样品溶液的pH值不同 D、溶液的浑浊程度

脂肪含量的测定

脂肪含量的测定 ———索氏提取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习并掌握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 (2)学会根据食品中脂肪存在状态及食品组成,正确选择脂肪的测定方法。 (3)掌握用有机溶剂萃取脂肪及溶剂回收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原理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用有机溶剂(乙醚)将游离的脂肪萃取出来,然后回收除去溶剂并干燥,残渣即为脂肪。残渣中除脂肪外,还包括其他挥发油、树脂、部分有机酸、色素等,故称为粗脂肪。 三、试剂、仪器及样品 试剂:无水乙醚 仪器: 1.恒温水浴一台/4组 2.索氏抽提器一套/组 3.定性滤纸2张/组直径15cm 4.小烧杯50ml 量筒100ml 5.脱脂棉 6.镊子一个/组 7.薄线手套(同学自备) 8.干燥箱 9.粉碎机公用 10.干燥器公用 样品:名称:方便面(油炸);厂家: 四、操作步骤 1清洗脂肪瓶,然后置于烘箱干燥,干燥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然后称其重量(精确到0.1克,注意记住编号) 2准确称量经干燥后的样品5.0克左右(精确到0.1克)于小烧杯中。 3将样品无损地转移到滤纸上,按“纸卷法”把样品包装好。样品一定要做到定量转移。 4置样品纸卷于抽提管中,然后把抽提管同冷凝器、脂肪瓶连上,固定于恒温水浴的支架上(检查样品的上端面是否超过提取管的上端)。 5用漏斗在冷凝管顶端开口缓缓加入无水乙醚,加入量为脂肪瓶容积的三分之二左右(100ml)。然后用一小团脱脂棉把冷凝管上开口轻轻塞上。加乙醚前,应接通冷却水。 6抽取脂肪 调整水浴温度在60~70℃,使抽提管中的乙醚可在3~5分钟虹吸一次,提取2~6小时。样品含有脂肪是否抽提完全,可以用滤纸来粗略判断。 7抽提效果检验 从提取管内吸取少量的乙醚并滴在干净的滤纸上,待乙醚干后,滤纸上不留有油脂的斑点则表示已经抽提完全,可停止提取。 8回收乙醚 将纸筒抽出,再将乙醚蒸到提取管内,待乙醚液面达到虹吸管的最高处以前,取下提取管,回收乙醚。取下脂肪瓶,置于通风橱水浴上挥发剩余的乙醚。9将脂肪瓶中的乙醚全部蒸干,洗净外壁,置于100~105℃烘箱内干燥1~2小时,干燥初期烘箱门应虚掩,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然后称重(精确至0.1g),并重复操作至恒重。 五、计算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xx抽提法 摘要: 测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别其品质优劣的一个指标.脂肪含量的测定有很多方法,如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折射法、电测和核磁共振法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抽提法,其中索氏抽提法是公认的经典方法,也是我国粮油分折首选的标准方法.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目的 脂肪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测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别其品质优劣的一个指标.脂肪含量的测定有很多方法,如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折射法、电测和核磁共振法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抽提法,其中索氏抽提法(Soxhlet extractor method)是公认的经典方法,也是我国粮油分折首选的标准方法.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原理 本实验采用索氏抽提法中的残余法,即用低沸点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回流抽提,除去样品中的粗脂肪,以样品与残渣重量之差,计算粗脂肪含量.由于有机溶剂的抽提物中除脂肪外,还或多或少含有游离脂肪酸、甾醇、磷脂、蜡及色素等类脂物质,因而抽提法测定的结果只能是粗脂肪.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 油料作物种子、中速滤纸 2、仪器: 1)索氏脂肪抽提器(图1)或YG-Ⅱ型油分测定器 2)干燥器(直径15-18cm,盛变色硅胶)

3)不锈钢镊子(xx20cm) 4)培养皿 5)分析天平(感量0.001g) 6)称量瓶 7)恒温水浴 8)烘箱 9)样品筛(60目) 3、试剂 无水乙醚或低沸点石油醚(A.R.) 四、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将滤纸切成8cm×8cm,叠成一边不封口的纸包,用硬铅笔编写顺序号,按顺序排列在培养皿中.将盛有滤纸包的培养皿移入105±2℃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按顺序将各滤纸包放人同一称量瓶中称重(记作a)、称量时室内相对湿度必须低于70%. 2、包装和干燥 在上述已称重的滤纸包中装入3g左右研细的样品,封好包口,放入105±2℃的烘箱中干燥3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按顺序号依次放入称量瓶中称重(记作b). 3、抽提 将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长镊子放入抽提筒中,注入一次虹吸量的 1.67倍的无水乙醚,使样品包完全浸没在乙醚中.连接好抽提器各部分,接通冷凝水水流,在恒温水浴中进行抽提,调节水温在70-80℃之间,使冷凝下滴的乙醚成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单一、混合配合饲料和预混料。 2.原理 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试样,称提取物的重量,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为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3.试剂 无水乙醚(分析纯) 4.仪器设备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分样筛:孔径0。45毫米。 分析天秤:感量0。0001克。 电热恒温水浴锅:室温~100℃。 恒温烘箱:50~200℃。 索氏脂肪提取仪。 滤纸或滤纸筒:中速,脱脂。 干燥器:用氯化钙(干燥级)或变色硅胶为干燥剂。 5.试样的制备 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减为500克,粉碎至

40目,再用四分法缩减到200克,于密封容器中保存。 6.分析步骤 仲裁法:使用索氏脂肪提取器测定 索氏脂肪提取器,应干燥无水,抽提瓶中有沸石数粒,在105±2℃烘箱中烘干60分钟,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再烘干30分钟,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克为恒重,称取试样1~5克准确至克,于滤纸筒中,或用滤纸包好,放入105℃烘箱中,烘干120分钟,(或称水分后的干试样,折算成风干样品重)滤纸筒应高于提取器虹吸管的高度,滤纸包长度应以可全部浸泡于乙醚中为准,将滤纸包或滤纸筒放入抽提管,在抽提瓶中加入无水乙醚60~100ml,在60~75℃的水浴上加热,使乙醚回流,控制乙醚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次,共回流约50次,含油高的试样约70次,或检查抽提管流出的乙醚挥发后不留下油迹为抽提终点。 取出试样,仍用原提取器回收乙醚直至抽提瓶全部收完,取下抽提瓶,在水浴上蒸去残留学乙醚,擦拭干净瓶外壁,将抽提瓶放入105±2℃烘箱中烘干120分钟,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稳重,再烘干30分钟,同样冷却称重,两次重量之差小于克为恒重。 推荐法,使用脂肪提取仪测定,依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7.测定结果的计算: 粗脂肪(%)=(m2-m1)×100/m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抽提法 摘要:测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别其品质优劣的一个指标.脂肪含量的测定有很多方法,如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折射法、电测和核磁共振法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抽提法,其中索氏抽提法是公认的经典方法,也是我国粮油分折首选的标准方法.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目的 脂肪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测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别其品质优劣的一个指标.脂肪含量的测定有很多方法,如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折射法、电测和核磁共振法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抽提法,其中索氏抽提法(Soxhlet extractor method)是公认的经典方法,也是我国粮油分折首选的标准方法.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原理 本实验采用索氏抽提法中的残余法,即用低沸点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回流抽提,除去样品中的粗脂肪,以样品与残渣重量之差,计算粗脂肪含量.由于有机溶剂的抽提物中除脂肪外,还或多或少含有游离脂肪酸、甾醇、磷脂、蜡及色素等类脂物质,因而抽提法测定的结果只能是粗脂肪.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

油料作物种子、中速滤纸 2、仪器: 1)索氏脂肪抽提器(图1)或YG-Ⅱ型油分测定器2)干燥器(直径15-18cm,盛变色硅胶) 3)不锈钢镊子(长20cm) 4)培养皿 5)分析天平(感量0.001g) 6)称量瓶 7)恒温水浴 8)烘箱

9)样品筛(60 目) 3、试剂 无水乙醚或低沸点石油醚(A.R.) 四、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将滤纸切成8cm×8cm,叠成一边不封口的纸包,用硬铅笔编写顺序号,按顺序排列在培养皿中.将盛有滤纸包的培养皿移入105±2℃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按顺序将各滤纸包放人同一称量瓶中称重(记作a)、称量时室内相对湿度必须低于70%. 2、包装和干燥 在上述已称重的滤纸包中装入3g 左右研细的样品,封好包口,放入105±2℃的烘箱中干燥3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按顺序号依次放入称量瓶中称重(记作b). 3、抽提 将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长镊子放入抽提筒中,注入一次虹吸量的1.67 倍的无水乙醚,使样品包完全浸没在乙醚中.连接好抽提器各部分,接通冷凝水水流,在恒温水浴中进行抽提,调节水温在70-80℃之间,使冷凝下滴的乙醚成连珠状(120-150 滴/min 或回流7次/h 以上),抽提至抽取筒内的乙醚用滤纸点滴检查无油迹为止(约需6-12h).抽提完毕后,用长镊子取出滤纸包,在通风处使乙醚挥发(抽提室温以12-25℃为宜).提取瓶中的乙醚另行回收. 4、称重

粮油质量检验试题

(粮油质量检验员)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 23分) 1、从误差的来源分类,可将其分为、和粗大误差。 2、水分在粮食籽粒中有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一是,二是。粮食水分的增减主要是的变化。 3、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一般根据其结构分为、和多糖,多糖是粮食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 4、根据法律的约束分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分为和。 5、国家标准代号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粮食行业标准代号以表示。 6、小麦的胚乳有和两种结构。 7、玉米以为定等指标,分为个等级,并增加了等外级,为中等。 8、小麦的标准水分为≤ %;玉米的标准水分为≤ %;粳稻谷的标准水分为≤ %。 9、粮油籽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脂类、生理活性物质

和其它化学成分。 10、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是,除必须按有关规定有防护措施外,现场至少应有人。 11、需要对试剂进行气味鉴别时,应打开瓶塞,将试剂瓶远离鼻子,手放在瓶口处微微煽动,即止。 12、2004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这是一部规范粮食流通行为的重要行政法规。 13、按照收获年度计算,长江以北地区的粮食正常储存年限是:稻谷年,小麦年、玉米年。 14、按照扦样、分样和检验过程的不同,可将样品分为、 和三类。 15、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高大平房仓以吨为一个扦样单位,若干个扦样单位的样品混合后作为一检验单位(原始样品),每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不大于吨,每增加吨增加一个检验单位。 16、分样的方法有和;分样的要求是:。 17、杂质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和三类。 18、小麦粉加工精度是以小麦粉的和来表示的。 19、粮食水分在16%(含)以上,油料水分在13%以上,均认为是高水分粮油样品,水分测定一般采用。 20、粮食、油料水分测量标准方法有:、定温定时烘干法、隧道式烘箱法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2分)

粮油检验员技能考试试题(附答案)

粮油检验员技能竞赛试题(带答案) 单项选择(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括号中。每题1.5分,满分30分) 我国现行稻谷质量标准规定,一等粳稻谷的整精米率应≥(B)。60%B、61%C、55%D、没有要求 红色小麦中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应≥((D)。A、60%B、70%C、80%D、90% 3、称取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试剂时,常用的称量方法是(A)。 A、减量称量法B、直接称量法C、间接称量法D、指定质量称样法 4、检验用水,未注明其他要求时,系指(C)。 A、蒸馏水B、去离子水C、蒸馏水或去离子水D、二 级水 5、我国玉米标准规定,三等玉米容重为≥(B)。A、680克/升B、650克/升 6、检验玉米容重所用的筛层为(A)。A、12.0mm、 3.0mm B、3.0mm 1.0mm 7、《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立法宗旨是: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C),维护粮食经营者、消 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农业生产B、种植结构调整C、粮食生产D、农业产业化 8、用定温定时法测定时玉米水分时,用内径4.5mm烘盒称取样品的量为(A)克。A、2B、3 9、测定粮食容重的双试验允许差为(B)克/升。A、2B、3 10、我国稻谷质量标准中规定各类稻谷的互混率为不超过(B)。A、2.0%B、5.0% C、10% D、20% 11、小麦按硬度指数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硬度指数在(B)以上的为硬质小麦。A、50 B、60 C、90 12、收购玉米过程中,生霉粒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1个百分点,加扣量1.0%,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不加扣量;低于标准规定的,不增量。生霉粒超过(B)的,不得收购。A、8.0%B、5.0%C、2.5%、D、2.0% 13、测定脂肪酸值提取和滴定过程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B)。A、15℃~20℃B、15℃~25℃ C、18℃~23℃ 14、当修约间隔位0.01时,对26.134546修约后的值为(A)。A、26.13B、26.14C、26.135 D、26.1 15、小麦国家标准规定,三、四等小麦不完善粒限度为≤(B)。A、6.0%B、8.0%C、10.0% 16、标准溶液的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应在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储备液煮沸并用冷却的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D)标准储备液。 A、在2个月内不需要重新标定B、都不需要重新标定C、每次使 用时要重新标定D、必要时重新标定 17、企业标准自主制定,但企业标准一般要(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必须符合强制性标 准的条款要求。A、等同B、严于C、宽于D、低于 18、玉米破损粒是籽粒破损达本颗粒体积(A)及以上的颗粒。A、1/5B、1/3C、1/4 19、GB1353-2009规定,三等玉米的容重≥(B)克/升。A、685B、650C、620 20、稻谷整精米率双试验允许差为≤(A)。A、1.5%B、1.0% 二、多项选择(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2分,满分20分。)

粮食及其制品安全要求

粮食及其制品安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人食用的粮食及其制品的基本安全要求、污染物限量、卫生要求、以及标签标识、包装、贮存和运输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供人食用的粮食及其制品,包括谷物类、薯类、豆类、植物油料等及其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不适用于工业用途和饲料使用的粮食及其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955 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 GB 13122 面粉厂卫生规范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374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 19641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 GB/T XXXXX 粮食包装、储运、标志 GB/T XXXXX 粮食加工厂环境要求 LS/T XXXX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粮食及其制品grain products 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以及杂粮、薯类、豆类、植物油料等,及其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 3.2 不安全的粮食及其制品unsafe grain products 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造成危害以及不适合食用的粮食及其制品食品。 4 基本安全要求 4.1 粮食及其制品应当是安全的,适合人食用。

牛奶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萍乡学院牛奶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专业:商检技术 学生姓名:薛钦 指导老师:肖沐航 学号:14362001 完成时间:2020年5月18日

牛奶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从牛奶中分离脂肪的方法。 2、熟练掌握脂肪哥特里-罗紫法的测定方法。 3、了解罗紫哥特里法测脂肪原理。 【实验原理】 牛奶是一种营养成分齐全、保健功能显著的食品,被誉为“最接近完善”的食品和人体“白色血液”。牛奶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基本成分主要为脂肪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脂肪是牛奶等食品的重要营养组成成分,脂肪酸作为脂肪中的有效成分,其种类、含量和比例与人体营养需求密切相关;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牛乳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乳脂是牛乳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牛奶脂肪主要含有甘油三酯、甘油酯、脂肪酸。 分离牛奶中脂肪的方法;悬浮结晶、固化层熔融结晶法融或者采用离心机分离。能用离心机分离出脂肪,因脂肪比重轻,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离心作用将脂肪分离出来。 熔融结晶是一种重要的分离、纯化及浓缩技术。熔融结晶分离的原理很简单,根据熔点不同进行分离,熔融的混合物移去热源后,依熔点高低逐渐固化得以分离。 检测脂肪的主要方法有:索氏抽提法、酸水解法、哥特里-罗紫法、盖勃氏法和巴布科克氏法、氯仿-甲醇提取法等。

本实验是采用哥特里-罗紫法。又称碱性乙醚提取法。其原理是是利用氨-乙醇溶液,破坏乳的胶体性状及脂肪球膜,使非脂成分溶解于氨-乙醇溶液中而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出脂肪,蒸馏去除溶剂后,残留物即为乳脂。罗紫哥特里法适用于适用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生乳、发酵乳、调制乳、乳粉、炼乳、奶油、稀奶油、干酪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实验步骤】 取一定量样品(牛奶吸取10.00ml;乳粉精密称取约1g,用10ml60℃水,分数次溶解)于抽脂瓶中,加入1.25ml氨水,充分混匀,置60℃水浴中加热5分钟,再振摇2分钟,加入10ml乙醇,充分摇匀,于冷水中冷却后.加入25ml乙醚,振摇半分钟,加入25ml 石油醚,再振摇半分钟,静置30min,待上层液澄清时,读取醚层体积,放出一定体积醚层于一已恒重的烧瓶中,蒸馏回收乙醚和石油醚,挥干残余醚后.放入l00—105℃烘箱中干燥1.5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重复操作直至恒重。 【仪器与试剂】 离心机、抽脂瓶;水浴锅乳粉。 ①20%氨水(相对密度0.91); ②96%乙醇; ③乙醚(不含过氧化物); ④石油醚(沸程30—60℃) 【计算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