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报告单1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8
实验1:学生自身知识系统结构设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实训)学时(学分):3学时实验(实训)目的与要求:训练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系统分析原理设计自身知识结构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微机实验教室,网络及相关软件实验(实训)主要内容: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和外部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即自身SWOT分析),确立适当的人生梦想与目标,根据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可实现的职业规划和行动计划,进而建立层次清晰、相互关联、逻辑严密、操作性强知识结构系统。
实验内容所涉及本课程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涉及管理学计划、组织等概念,涉及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等概念。
特别是要把握——目标明确是评价系统性能的第一指标;设置目标是系统计划的第一步;而职业规划即系统计划有不同的层次。
同时要深刻理解——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定环境中一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有机集合体;系统的特点包括整体性、目的性、关联性、层次性等;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等。
实验(实训)步骤:1、上网查询“SWOT分析“的含义;2、根据自身的SWOT,进行分析;3、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近两年计划;4、根据实习情况,寻找工作。
实验(实训)结果:1、了解到“SWOT分析”含义如下: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2、(一)内部因素:优势:性格上:做事认真,待人真诚,赋有责任感,热衷于自己的专业,喜欢思考问题。
能力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并有寻根问底的兴趣,一定要把问题弄清楚的决心。
生活上:态度乐观向上,自控能力强学习上:努力勤奋,上课专心。
弱势:做事不够果断,在大众面前显得不够热情大方。
有时不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英文表达与听说能力差。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施加外力使静止的小球动起来。
如:浮力,风力,引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本表每学期按年级每个实验选样例装订成册存档。
一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
[具体实验名称,例如:认识物体的形状实验]二、实验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直观地认识不同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简单的分类能力。
三、实验器材。
1. 各种形状的实物(如圆形的球、方形的盒子、三角形的积木等)若干。
2. 一个大盒子(用于放置和分类物体)。
四、实验步骤。
1. 展示实验器材。
- 将装有各种形状物体的大盒子放在桌子上。
- 老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物体,向学生展示并简单介绍这是今天要研究的东西。
2. 观察与触摸。
- 让学生依次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物体,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并用手触摸感受它的轮廓。
- 老师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形状,例如:这个物体摸起来有弯弯的边,看起来像个圈,这是圆形。
3. 分类。
- 在桌子上划分出几个区域,分别标记为圆形区、方形区、三角形区等。
-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物体形状的判断,将手中的物体放到相应的区域。
- 老师在旁边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五、实验结果。
1.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并将它们准确分类。
2.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一些特殊形状(如长方体的某个面看起来像长方形,但整个物体又不同于平面的长方形)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六、实验总结。
1.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达到了实验目的。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形状概念的讲解可以更加细致,多提供一些特殊形状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是关于什么实验的报告单,以便我能给出更符合需求的内容。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室内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目的:比较室内与室外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室内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室外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实验器材:部署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夜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样时间的气温;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夜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3、把测得的气温填入表格。
观察到的现象:1、一天中()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是:()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测量旭日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目的:比较旭日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旭日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背阴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1、()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测量气温时应入选择()的地点。
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 自制风向仪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本质着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随和奇心。
实验器材: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观察到的现象:1、风向是指()的方向。
北风是由()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吹来的风;2、风向能够用()来测量。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4)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5)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6)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7)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8)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9)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0)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1)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2)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3)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4)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5)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6)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7)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8)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9)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0)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21)。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拉⼒与⼩推车运动的关系实验器材:计时器⼩车尺⼦垫圈棉线实验过程:1: ⽤⼀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2、⽤3个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
3、⽤5垫圈的拉⼒,测试⼩车⾛过50厘⽶的距离使⽤的时间是()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拉⼒越(),⼩车运动的越()。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实验盒、钉⼦、剪⼑、曲别针、橡⽪、塑料尺、铜钥匙、条形磁铁、环形磁铁等三、实验过程1、⽤磁铁去吸引桌上的物品,发现是磁铁的朋友。
2、⽤磁铁的两极和磁铁的中间分别去吸引钉⼦或曲别针,发现吸的多,吸的少。
说明磁铁两极的磁性,中间的磁性。
3、⽤磁铁的同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磁铁的异极相接触,发现它们互相4、⽤⼀根线栓在磁铁的中间部分,把磁铁悬挂起来,发现磁铁标有N的⼀端⼀直指向⽅,标有S的⼀端⼀直指向⽅。
四、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磁铁有,越往两极磁性越,磁铁同极相,异极相,磁铁有指⽰的性质。
五、整理器材。
三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三)⼀、实验名称:太阳与影⼦的关系⼆、实验器材:⼀⽀⼿电筒、⼀根铅笔三、实验步骤1、将铅笔竖直⽴在桌⾯上。
2、将⼿电筒平放在桌⼦上,距离铅笔⼤约⼀尺左右。
打开⼿电筒,让光束照⾝射在铅笔上。
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的影⼦,并⽤铅笔将影⼦描绘下来。
3、拿起⼿电筒,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沿弧形轨迹在铅笔的南测⾃东向西移动,始终保持⼿电筒与铅笔⼤约⼀尺左右的距离。
⼿电筒每移动⼀点距离,注意停下来,观察光的亮度及铅笔影⼦的样⼦,并随时将影⼦描绘下来。
4、保持这样的观察⽅法,直⾄⼿电筒围绕铅笔正好转半圈。
5、将上⾯的实验重复做⼏次。
可以每次更换铅笔的⾼度与位置,其他实验⽅法保持不变。
⽤描绘的⽅法记录影⼦时可以更换不同顔⾊的彩笔,以免混淆。
6、根据实验,分析影⼦随⼿电筒的光的变化的规律,民时分析⼿电筒位置的变化引起光线变化的情况。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 :体验静电现象实验目的: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实验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后的塑料梳子吸上了。
实验结论:梳子摩擦后吸上了轻小物体,说明梳子摩擦后产生了。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 :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短路的现象及其危害,学会检查电路装置,能区分断路和短路的异同。
实验器材:导线 1 根、电池 1 节、小灯泡 1 个。
实验步骤: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 :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实验目的: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 1 个、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实验注意事项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 :连接串联电路实验目的:会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串联电路;会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 2 个、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盒、灯座、开关逐个串接连起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
探究的问题: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这一杯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吗?
实验预测:
预测1: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预测2: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水、实验记录表、激光笔等等。
实验方法:
关好门窗,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
将一束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观察光线的传播路线是否会发生变化。
如果发生变化,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要保持实验室的黑暗,让激光成为实验室的唯一光源,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实验效果。
不要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
实验现象:
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了变化。
实验结论:
光透过空气斜射进水中,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实验报告单(一)
笔杆滑动快慢用力大小
有橡胶套的笔杆
无橡胶套的笔杆
实验说明:一只手捏住笔杆一端,另一只手从笔杆的一端滑向另一端。
比较两支笔的不同感受。
实验报告单(二)
笔杆推动快慢用力大小
有橡胶套的笔杆
无橡胶套的笔杆
实验说明:分别将两支笔按在桌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前推动,比较两支笔的不同感受。
实验报告单(三)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平板测力计的格数
玻璃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木板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毛巾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砂纸用测力计匀速拉动重物
实验说明:用平板测力计拉动重物分别在玻璃、木板、毛巾和砂纸上匀速前进,然后看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多少,就知道摩擦力是多少了。
注意事项:要匀速直线运动;注意实验安全;记下重物运动时测力计的刻度。
汇报:我们用测力计拉着重物在玻璃上匀速前进,测出的摩擦力是()格;在木板上是()格;在毛巾上是()格;在砂纸上是()格。
我们的结论是: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有关系的。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学生实验报告单学生实验报告单第二课时《光与影》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说出猜想依据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
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如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三制作小孔成像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
模拟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
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光与影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序号:1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光的行进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实验序号:6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序号:7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研究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序号:8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4、七色光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实验序号:10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盐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第二课时《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说出猜想依据
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
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
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如透过密
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
三制作小孔成像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同学
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
模拟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
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光与影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
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
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
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
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