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西欧文学与俄国文学的异同点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俄国十九世纪的文学运动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俄国十九世纪的文学运动是一段充满活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的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西方世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俄国象征主义和俄国现实主义。
这些流派的作品都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让俄国文学得以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俄国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感性和神秘主义的元素,试图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流派的作品通常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以表达诗意和哲学性的主题。
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包括安德烈·别利亚夫斯基的《死之舞》和费奥多尔·索洛维约夫的《三姐妹》等。
与象征主义不同,俄国现实主义则强调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试图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这种流派的作品通常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以真实和客观的方式描绘人物和事件。
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包括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伊万·屠格涅夫的《父与子》等。
尽管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在风格和主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
西方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和艺术运动,它试图挑战传统文学和艺术形式,以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式。
这种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乔伊斯、弗朗茨·卡夫卡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
西方现代主义对俄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引入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激发了俄国文学家们对于艺术创新和自由探索的热情。
在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俄国文学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例如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和离奇现实主义等。
这些新流派的作品通常采用非传统的叙述方式和形式结构,以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俄国十九世纪的文学运动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它不仅在当时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西方世界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题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3、比较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相同点: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他们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且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具有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不同点:(1)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的较量。
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了平民青年和没落青年的郁郁不得志。
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2)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
引言当卫国战争胜利的号角吹响之时,1812年的俄国不再那么平静,爱国主义热情一浪高于一浪,那些革命积极分子,那些社会的先进分子,不满于当时社会现状。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那动荡的年代,也许只有文字才是最好的药,也许只有文字才能唤醒人们的意识。
因此,19世纪的俄国文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了西欧浪漫主义的影响,产生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
在茹科夫斯基的诗中唤醒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谴责了黑暗社会吞噬了人本来的善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时代在不停的发展,社会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一代的产生必定带来新的思想,新的事物。
19世纪30年代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体“寓言”,透过寓言,人们总会看到社会上那些丑陋的一面,讽刺,尖刻的描写人物,更能反映现实,为批判现实主义打下了基础。
一、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有很多,其中著名的如果戈里的《死魂灵》。
小说的主人公乞乞科夫是一个投机者和大骗子,他通过买卖死魂灵来获取大量的钱财。
乞乞科夫到了某市贿赂这个市的市长,甚至是小官员,然后在郊区收买那些死了的农奴,这些农奴的户口大多都没有销户,在把这些死魂灵当成活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量金钱。
最终罪恶的勾当还是败露了,乞乞科夫趁机逃走。
小说揭示了官僚地主阶级的真实面目,突出刻画了他们的腐败与贪婪,将他们视为俄国人民的公众敌人。
这篇小说的语言具有幽默性,有讽刺意味,更突出了专制农奴制下的俄国是那么的黑暗与腐败。
果戈里的作品《钦差大臣》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文中的主人公赫列斯达科夫住在俄罗斯一个小城里。
那里的人们得知钦差大臣要来访,都很惶恐,不知道该怎样迎接这位大臣。
在慌乱中误将赫列斯达科夫认为钦差,大家都向他献殷勤,贿赂他。
赫列斯达科夫得到了如此大的益处,因此,假戏真作,扮演起了钦差。
在获取大量钱财后,赫列斯达科夫离开了这个小城。
后来人们得知他是假钦差后,追悔莫及。
在作品中充分的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大潮流,贪官行贿,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揭示了当时人们的愚昧与腐败,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现实,突出了封建制度对人们的压迫,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简述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英、法。
俄的发展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已经与上半期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如下:(一)法国法国经过斯汤达,巴尔扎克的典型化时期,在此时又涌现出了福楼拜,左伦等一批作家。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1.内容:小说的副标题是“外省风格”,写在灰暗的外省城镇背景下,农家纯真少女爱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人生悲剧。
2.人物形象分析:●包法利夫人:不切实际,耽于空想,总是幻想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有新的生活内容,所以导致了他最终的人生悲剧。
●罗道耳弗:虚伪,残暴,自私,卑劣。
他见过市面,老于世故,欲擒故纵的把不谙世事的爱玛玩弄于鼓掌之中,在爱玛处于困境的时候扬长而去。
●郝麦:巴结包法利,心术不正,不知廉耻,是对社会不公的写照。
3.艺术特点:①在典型的塑造上,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
②在遣词造句上,文字精美,首屈一指。
③在叙述角度上力求变化。
④作家那种客观真实,冷静的歹毒,使读者在逼真的环境中去思考。
⑤小说结构上,十分均衡,结构稳固。
(二)英国随着此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英国的经济一度出现繁荣,这对英国文学也产生了影响,使英国作家们从各个角度批判现实主义的同时,也能明显的改良主义色彩。
如该死凯夫人个哈代。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1.作者介绍:哈代出生在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他以诗歌开始创作,转而从事小说创作,晚年有开始诗歌创作。
其小说创作可以分为三类:“传奇和幻想作品”、“机巧和实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
而他的大部分小说以西南部农村为背景,因而有称其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
2.作品简介:《远离尘嚣》是哈代第一部大受赞扬的长篇小说,在远离尘嚣之地上演人生悲剧。
《远乡》进一步展开了悲剧主题,对现实矛盾和宗法制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反应。
《卡斯特侨市长》表达了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宿命论的色彩很浓重。
3.《德伯家的苔丝》(1)内容:主要写了贫穷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从而具体生动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小农经济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穷与破产的过程。
·73·2013年第2期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付美艳【内容提要】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然而,批判性并不是这一时期俄国文学所独有的特性,以“批判”二字概括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是不合理的。
19世纪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多流派、多类型的特点,心理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和浪漫现实主义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三个主要流派,认识这些流派,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的特点。
从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三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的创作中,可以窥见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无比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关 键 词】俄国 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性 创作方法【中图分类号】 I3/7.51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94(2013)02-0073-0006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现实主义开始成为俄国文学发展的主流,至19世纪末,在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中,已占据重要地位,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
在短短的数十年间,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竞相出现,形成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将人类文学提升到崭新的水平。
近年来,俄罗斯文学出现了现实主义回潮的趋势,现实主义文学不断走出狭隘、走向丰富,获得了新的尊严并取得了新的成就。
在现实主义文学再现辉煌的今天,笔者试图对19世纪俄国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提出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
一、“批判性”与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许多人将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定义来自高尔基,他认为,“这个流派的特征,是它那锋利的唯理主义和批判精神”,他将这称为“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地再现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地暴露、撕毁所有一切的假面具。
”①高尔基是从现实的政治斗争需要出发,强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与批判意义,并借此而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的。
而这一称谓,后来就一直成为中国文学界指称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通用概念。
俄罗斯文化之声编者按:我国的俄苏文学研究、教学工作者不仅需要国内作者的评论、介绍文章,也希望听到国外学者对俄国文学、文化诸问题的各种论述,以开拓我们的视界。
19世纪法、英、俄三国现实主义的特色比较陆肇明译写笔者按:本文的主要观点及材料均取自 纳利瓦伊科的论文民族文化的主导因素和跨民族文学交流!,该文发表在苏联科学院通报 语言文学类 第49卷!1990年第2期。
原作者认为,每个民族特定时代的精神文化都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其中的主导因素可以在不小的程度上决定该民族文学的特色以及与他民族文学之间的联系。
纳氏融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于一体,通过分析19世纪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现实主义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探讨俄国现实主义与法国、特别是英国现实主义的相互关系。
通过参照他者来显现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的∀特色#,也许不失为合理的研究方法之一。
尽管该文的观点充其量也是一家之说,笔者却忍不住想取其部分,改头换面地介绍给读者。
不敢窃他人成果为己有,故名∀译写#。
先说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该现实主义前面应该冠以极度的∀批判#二字。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从斯汤达和巴尔扎克到莫泊桑和法朗士,都对资产阶级社会进行彻底的批判与谴责,不作任何让步,不留任何余地。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就体现了社会分析方法的充分性和彻底性。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典型特征是以科学和科学方法论为取向,竭力将科学原则和科学分析方法移植到文艺创作中去。
当然,这一过程要到法国自然主义才取得完善的形式,但它始于经典现实主义文学,并获得重大的发展。
特色的形成,毫无疑问,跟法国思想界和文学界所固有的纯理性主义分析的精神传统有关,这一传统在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和小说、特别在启蒙运动文学中均有鲜明的表现。
但是起更为重要作用的则是19世纪法国精神文化中的主导因素,即科学,以科学的态度(首先该理解为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万物,因此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也就愈来愈深地被吸入其引力场。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分期: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
”这段话就是十九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
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与解放运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解放运动即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其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和农奴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反专制和农奴制,因此被视为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提出并回答解放运动最关心的问题。
如“谁之罪”的问题,“怎么办”的问题,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通过文学形象给予了揭示和回答。
1895年之前,俄国还没有组织严密的进步政党,领导解放运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肩上,进步的作家和批评家实际上担当了解放运动领导者的重任,也给十九世纪俄国的进步文学与批评涂上了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
2.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与十九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比,俄国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使俄国文学走在了欧洲的前列。
正如高尔基所说:“度比较一下西方文学史和俄国文学史,就可以得出这个不可动摇的结论: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普希金的诗歌,都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一流的位置。
另外还有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戏剧,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都充分反映出俄国文学的成就与特色。
3.系列化形象的出现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了形象系列化的倾向,不同的作家共同努力塑造了“多余人”形象,“新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等系列化的形象,形象了俄国文学独具特色的人物画廊。
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对比简介在19世纪的俄国文学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客观的描写,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体命运;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想象力、感情和理想化的表达。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流派在俄国文学中的异同点以及对当时社会和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在19世纪中叶兴起,并成为当时俄国文学的主导风格。
它关注社会底层人民和劳动者的生活状况,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真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公。
尤其是诸如伊万·屠格涅夫等作家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或深入调研,将农民、工人等群体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读者更能感知到他们面临的困境和苦难。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不同,浪漫主义更注重个人情感、理想和超脱现实的追求。
浪漫主义作家如亚历山大·普希金、尼古拉·高尔基等人相信人类内心深处存在着美好而神秘的力量,他们通过将自然、爱情和自由等元素揉合在一起,呈现了独特且激动人心的情感体验。
异同点1.描述对象:现实主义倾向于描绘社会中底层人民的生活,强调真实和客观;而浪漫主义更侧重于个别的情感体验,注重理想的超越和内心表达。
2.叙事风格:现实主义以坚实扎实的叙事为主,强调真实事件、详细细节和逻辑性;浪漫主义则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抒发性,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和诗意语言。
3.角色塑造:现实主义追求真实人物形象,通常通过深入刻画来细致地描摹角色;相比之下,浪漫主义对角色进行理想化处理,并赋予其英雄般的特征。
影响与启示现实主义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以真实和客观为基础,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唤起了对改革和变革的呼声。
而浪漫主义则通过对情感世界的探索,呈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美好与神秘。
这种对个体自由、理想社会等观念的强调,为后来众多文学流派提供了灵感。
尽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理念和手法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两种流派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俄国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所呈现出来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古希腊神话中,爱神的名字是(C)A.雅曲娜B.维纳斯C.阿弗洛狄忒D.阿耳忒弥斯2.《奥德修纪》突出的主题是(B)A.和平B.冒险精神C.宗教D.来世思想3.《列那狐传奇》中的列那狐是(A)A.市民的典型B.无产阶级的典型C.封建贵族的典型D.神职人员的典型4.但丁将《新生》献给了他钟爱的少女,这个少女是(A)A.贝亚特丽齐B.圣母玛丽亚C.劳拉D.玛甘泪5.《伪君子》中聪明伶俐的女仆是(C)A.欧米尔B.柏奈尔C.道丽娜D.玛丽娅娜6.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C)A.《小癞子》B.《汤姆·琼斯》C.《堂·吉诃德》D.《巨人传》7.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的基本情节是(C)A.两幕序曲,一个赌赛,半生追求,一生悲剧B.两幕序曲,一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喜剧C.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D.一幕序曲,两个赌赛,半生追求,一生喜剧8.开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的作品是(C)A.《上尉的女儿》B.《穷人》C.《驿站长》D.《外套》9.美国最早提倡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家是(D)A.马克·吐温B.杰克·伦敦C.德莱塞D.威廉·豪威尔斯10.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完成的时间是(D)A.巴黎公社成立前B.巴黎公社成立时C.巴黎公社起义时D.巴黎公社失败后11.首次使用“多余人”论述当时俄国文学民族性的作家是(B)A.莱蒙托夫B.赫尔岑C.屠格涅夫D.普希金12.《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的原因是(D)A.逃避柯洛克斯泰以“冒名借债”之事对她的要挟B.保全丈夫的名誉,自己承担“冒名借债”的责任C.逃避“冒名借债”的责任,让丈夫“挑起那副担子”D.看穿了丈夫的伪善,认清了自己的处境1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塑造的一个不屈从命运的黑奴形象是(B)A.汤姆B.吉姆C.哈克D.道格拉斯14.被评论界视为“迷惘的一代”宣言书的长篇小说是(C)A.《永别了,武器》B.《丧钟为谁而鸣》C.《太阳照样升起》D.《乞力马扎罗的雪》15.高尔基晚年创作中被称为“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的作品是(D)A.《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B.《母亲》C.《夏天》D.《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6.《荒原》的作者是(A)A.T·S·艾略特B.庞德C.叶芝D.马雅可夫斯基17.卡夫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是(D)A.K B.约瑟夫·KC.卡尔·罗斯曼D.格里高尔18.萨特的成名作《恶心》采用的是(A)A.日记体、自叙体B.自传体、书信体C.诗体、游记体D.自叙体、演说体19.被誉为“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的作品是(D)A.《总统先生》B.《佩德罗·帕拉莫》C.《家长的没落》D.《百年孤独》20.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是(C)A.《伊利亚特》B.《罗摩衍那》C.《吉尔伽美什》D.《罗兰之歌》21.日本古典文学发展到高峰的标志是(B)A.《万叶集》B.《源氏物语》C.《日本永代藏》D.《古事记》22.波斯文学“诗歌之父”指的是(A)A.鲁达基B.菲尔多西C.内扎米D.海亚姆23.印度近代大诗人泰戈尔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A)A.《戈拉》和《沉船》B.《戈拉》和《戈丹》C.《戈拉》和《喀布尔人》D.《戈拉》和《摩诃摩耶》24.马哈福兹的代表作《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三部曲是(A)A.埃及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实主义作品B.埃及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代主义作品C.伊朗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代主义作品D.伊朗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实主义作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西欧与东欧现实主义之异同东欧(以俄罗斯文学为代表)和西欧(以英法文学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同的方面是基本的。
它们属于同时代的同一思潮与方法的产物。
它们的共同特点概括起来是:从成就上说,在东西欧,现实主义都是最大的文学流派,产生的作家作品最多。
列入世界文学之林的名著也最多。
从产生的基础上说,它们是不满剥削制度与腐败现实的产物。
尽管十九世纪英国已是资本主义趋向发达的国家,法国经历着多次的革命与反复而资本主义占据了优势,而十九世纪俄罗斯是一个前半期还处在封建农奴制度下而后半期在专制制度下又成长起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各自社会基础很不相同,但腐朽现实激起下层与人民的不满是共同的。
种种不满与反抗,其一是反映在文学上出现和发展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英、法、俄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受到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哲学思想、社会思想、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的指导或影响,如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孔德的实证主义,传统的人道主义,圣西门、欧文等的空想社会主义等等。
从文学的艺术内容上说,东欧与西欧的现实主义共同点更多,如:(一)历史具体性。
东西欧的现实主义都力求客观的展示真实的生活画面。
它常不限于一人一事,而是写多人多事的历史;它特别重视细节的真实,写得纤细真切,维妙维肖;它描写广阔的现实,成为形象的历史。
这种文学中的时间、地点、情景的真实,构成它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它展示的历史画面,具有文献的价值。
这种文学的倾向性就渗透在它的真实性之中,或者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含蕴在真实的故事、人物、情景之中。
(二)重典型塑造。
如果说古典主义多写普遍环境中的类型性格,浪漫主义多写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性格,那么现实主义则是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不论环境,还是性格,都是共性和个性统一的。
它既具有反映本质的代表性,又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这一个”。
典型人物是“熟悉的陌生人”。
它之所以典型,在于它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读者接受它,在它的艺术生动性的空隙中补充进去自己的感受、心境、回忆、想象、理解,共同在创造形象的典型性。
外国文学史一、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欧洲文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学运动。
它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各国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
卢梭的“返回自然”和崇尚个性的解放思想,以及德国“狂飙突进”精神对浪漫主义的诞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热爱描写歌颂大自然;采用民间主义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艺术上运用夸张、对比手法。
浪漫主义最早发生在德国,成绩最高的是英国和法国,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拜伦和法国的雨果。
2、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A、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强调主观感情,着力描写内心世界,从主观想象出发了来认识现实,凭借天才和灵感自由地驰骋想象。
B、着力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以大自然为描写对象或背景,既寄托自己的理想,又突出人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共鸣,并与城市文明的污浊丑陋相对照。
C、重视民间文学。
从民间文学汲取丰富的创作素材,并且借鉴了民间文学的丰富想象、感情真实、表达自由、语言生动通俗。
D、艺术上多用夸张对比手法,描写曲折离奇的情节、奇幻神秘的环境,激动人心的场面和独特非凡的人物,渲染神话色彩和异国情调,以追求强烈奇特的艺术效果。
3、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A、前驱:彭斯、布莱克。
B、前期:湖畔派诗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格兰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创作了大量赞颂大自然、缅怀中古、歌颂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诅咒城市文明的诗篇。
其中以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
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C、后期:拜仁、雪莱、济慈三大诗人。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二十七:俄国文学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二十七:俄国文学俄国与东欧北欧诸国一样,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比西欧各国晚。
当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已确立了统治地位时,俄国还深受封建统治之苦。
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才得到迅速发展。
此时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更暴露了沙皇俄国农奴制的腐败,从而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和社会其它人士的反政府情绪,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宣布废除农奴制。
这一农奴制的改革不但没使农民得到好处,反而遭受了更残酷的剥削压榨,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这就造成俄国与西欧诸国的不同处是,虽然资本主义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农奴制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地主照旧盘剥农民,政权仍掌握在贵族地主手中,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十分软弱。
农民在双重压迫下,继续举行反抗起义。
这种情况引起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注意,70年代产生了民粹派" 到民间去" 的运动。
这样造成俄国无产阶级还未登上历史舞台时,平民知识分子承担了革命运动的领导责任。
但民粹派无视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已得到很大发展的这一事实,企图通过半封建的"农民村社" 实现" 社会主义" ,理论上认为历史的发展由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而人民是" 群氓" ,因此策略上采取恐怖暗杀手段,结果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失败。
80年代,民粹派进一步堕落为自由主义者和富农的代表,蜕化为改良主义者。
这一时期(1861-1895)被列宁称之为" 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六七十年代进入繁荣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由于它不能适应新崛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需要而逐渐衰落。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西欧文学与俄国文学的异同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的,而西欧的现实主义文学与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又存在着异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同点(1)思想特征上①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如,巴尔扎克在写《人间喜剧》时宣称:“法国社会将是一个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
”②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的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改良社会③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2)艺术特征上①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②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巴尔扎克《人间喜剧》③具有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倾向,主要表现在既反映外部社会生活的广阔性,又体现了内部心灵世界表现的深刻性④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2.不同点①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始终和蓬勃开展的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解放运动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土壤,现实主义文学又伴随着解放运动的发展。
作家们多以解放农奴制为己任,其作品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农奴制极其残余,并表现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政治要求,直到后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才有所加强。
如,莱蒙托夫的诗歌赞美自由,歌颂祖国,谴责专治农奴制,表达了进步贵族的民主革命思想②在文学产生的同时,产生了系统的美学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如,别林斯基《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等论文,从革命民主主义的观点出发,在理论上阐发和捍卫了现实主义传统③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有强烈的战斗精神,有讽刺、幽默、直白,每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受到过沙皇的迫害和精神折磨,作家拿起笔批判沙皇统治,体现出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从而带有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
如莱蒙托夫《诗人之死》就是一首猛烈抨击沙皇统治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