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
- 格式:pptx
- 大小:698.26 KB
- 文档页数:14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是一种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常用的方法,用于清理患者呼吸道
中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密
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密闭式吸痰的原理。
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密闭吸痰器进行吸痰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吸痰过程中保持呼吸机通气不中断,以防止气道内负压过大引起肺泡破裂
和气道压力改变。
在密闭吸痰过程中,将呼吸机通气管路的分离器接入吸痰器的压力骤降
通道,通过拉出吸痰管在气道内进行吸痰,然后再将分离器接入通道内,避免气道内的气
体流动受阻。
密闭式吸痰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由于密闭式吸痰过程中不需中断机械通气,可以
避免气道内压力改变,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和不适感,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
采用密闭装置进行吸痰,减少了气道内负压骤降对患者肺泡的损伤,提高了吸痰的安全性。
密闭式吸痰可以一次完成吸痰的整个过程,减少了吸痰的次数和时间,缩短了清理呼吸道
分泌物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通气质量。
密闭式吸痰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由于密闭式吸痰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且设
备价格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所以在一些资源有限的医疗单位可能无法广
泛应用。
密闭式吸痰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避免不当使用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在吸
痰过程中要注意吸痰管的插入深度,避免引起气道刺激和粘膜损伤;要保持吸痰管与呼吸
机通气管的连接,防止气道内气体流动受阻等。
2024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相比优势现代机械通气技术是现代临床上一种常用于救治危重病患者的治疗手段,在以往的机械通气吸痰H作中,往往采用开放式吸痰作为吸痰手段。
由于这种吸痰方式处于开放状态,同时在吸痰时也需要停止患者的呼吸机,影响通气效果。
而密闭式吸痰系统则全范围密闭,同时也可以避免脱开呼吸机,是一种新型的吸痰方法。
密闭式吸痰使用方法采用天津市塑料研究所研制的一次性密闭式吸痰导管,均采用14Fr。
密闭式吸痰管由透明三通,两个注液口,吸痰管,透明薄膜护套,负压控制阀,连接管组成。
透明三通一端与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相连,另一端接呼吸机。
2个注液口, 1个湿化,1个连接生理盐水输液器冲管,连接管接负压吸引器。
吸引时打开吸引器,左手固定人工气道,右手沿气道口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套管内遇到阻力后回撤0∙5~1.0cm ,按压负压控制阀旋转式吸引转动吸痰管边吸边退出每次吸痰时间最好不超过15s , 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松开控制阀即完成吸痰,操作者不需戴无菌手套。
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有以下优点:1、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通常需行机械通气的病患均病情危急,此时机体免疫能力已严重下降,而由于气管切开或插管已导致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空气进行加温和湿化的作用,因此极易造成内源性感染。
呼吸道分泌物可因气管插管的刺激而增加,因此需加强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处理,但是由于吸痰属侵入性操作,此时采取有效的吸痰措施对防止或降低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密闭式吸痰整个吸痰过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开放吸痰反复打开呼吸机管道,增加交叉感染机会。
同时在吸痰过程中不会因为患者呛咳喷出而造成环境污染,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维持有效通气,预防低氧血症在实施开放式吸痰时需将呼吸机断开,虽然在吸痰前给予了患者充分的吸氧与肺换气,但是在吸痰期间脱离呼吸机可减少患者肺泡气体交换容量,增加其风险性,让患者肺内气体交换更加困难,导致肺容量显著降低,呼气末正压丢失,从而致使病患无法保持良好的氧合,发生心率加快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等不良反应。
第八章 密闭式吸痰第一节 密闭式吸痰技术【适用范围】配有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患者。
【目的】1.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2. 防止异物吸入。
3. 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重点强调】1. 吸痰前后及间隔期应给予过度通气或提高给氧浓度。
2. 吸痰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口唇、末梢、发绀情况。
3. 与清醒患者有效沟通。
【操作前准备】1. 用物:吸引器或中央控制系统之吸引器、氧气供给设备、与氧气连接的简易呼吸皮囊(必要时用)、治疗车、治疗盘、无菌方巾、一副抽取20mL 生理盐水的无菌针筒、听诊器。
2. 密闭式吸痰装置:检查密闭式吸痰管的有效期及密闭性、完整性,将密闭式吸痰管可旋转接头连接于气管内管或塑料气切接头上、将日期标签贴在抽吸控制钮上、将旋转接头一端接呼吸器蛇形管,盖上冲水口上盖,并连接好负压抽吸系统,适当调节吸痰负压,成人控制在0.0400~0.05333MPa ,小儿控制在0.033~0.040 MPa 。
密闭式吸痰系统的构成见图8-1.3. 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4. 吸痰指征:呼吸音粗糙、咳嗽、气道压力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
【操作流程】【操作步骤】1. 吸痰前:(1) 洗手。
(2) 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及步骤。
(3) 一手呈杯状,拍打患者背部,以利于松动痰液,使痰液咳出。
(4) 协助患者采用半坐卧位,头侧一方。
(5)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防止吸痰时产生缺氧情况。
2. 吸痰时:(1)一手握着可旋转接头,另一手执吸痰管外薄膜封套用拇指及示指将吸痰管移动插水气管插管内或气管切开套管所需的深度,并按下控制钮吸痰。
(2)若患者分泌物较黏稠,可经由可旋转接头上方延长管冲水口,滴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进行抽吸操作,或可由冲水口处注入气管扩张剂,已达到扩张气管的目的。
(3)吸痰完成后,缓慢地抽回吸痰管,直到看到吸痰管上的黑色指示线为止。
密闭式吸痰课件xx年xx月xx日•密闭式吸痰简介•密闭式吸痰的优点与风险•密闭式吸痰的操作流程目录•密闭式吸痰的实际应用01密闭式吸痰简介密闭式吸痰是指在不脱离密闭式人工气道的情况下,用负压吸引的方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定义避免交叉感染、操作简便、减少环境暴露、避免物品污染等。
特点定义和特点密闭式吸痰管路与呼吸机管路连接,通过负压吸引作用将气道内分泌物吸出。
密闭式吸痰管路上的传感器可监测气道内压力变化,及时调整吸引负压,避免损伤气道。
工作原理适用人群适用于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如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
应用场景医院内各科室,如ICU、呼吸科、急诊科等。
适用人群和应用场景02密闭式吸痰的优点与风险优点密闭式吸痰系统采用封闭式设计,痰液与外界隔离,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减少交叉感染提高安全性保护呼吸道便于操作密闭式吸痰的管路设计可以防止痰液喷溅,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
密闭式吸痰的负压吸引可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
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风险与副作用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能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导致患者咳嗽、憋气等不适。
呼吸道刺激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能发生痰液堵塞,导致患者缺氧,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缺氧如果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不规范或设备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感染如果操作不当或使用压力过高,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
呼吸道损伤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密闭式吸痰系统的管路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现象。
在患者咳嗽间歇期进行吸痰,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控制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以免引起患者缺氧。
使用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吸痰及吸痰的深度和频率。
使用后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更换一次性用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03密闭式吸痰的操作流程明确吸痰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及患者的病情和吸痰史。
操作前准备确知吸痰目的检查吸痰器、吸引头、管道等器具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破损、漏气等情况。
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对比研究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是常用的气道清理方法,用于去除痰液和防止呼吸道感染。
本文将就这两种方法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以期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气管内开放式吸痰是指在吸痰操作期间,使机械通气暂停,从而实现人工撤探、清洁痰液的目的。
这种方式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适用于有能力主动咳嗽排痰的病人。
临床上常见的情况是中重度病情的患者,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呼吸功能衰竭患者。
开放式吸痰操作具有操作灵活,不受装置限制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吸痰的频率和深度。
这种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最主要的是人工撤探时需要暂停机械通气,这样容易导致氧合不良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能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开放式吸痰还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相比之下,气管内密闭式吸痰是通过伺服呼吸机和密闭式吸痰装置来实现的。
该方法不需要停用机械通气,只需通过呼气末正压和负压吸痰来完成痰液的清除。
密闭式吸痰相对于开放式吸痰来说更加安全可靠,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对机械通气的依赖性较高,例如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通过密闭式吸痰装置,可以减少氧气流失,保持患者血氧饱和度,还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操作相对简便,只需进行机械调整即可完成,不需要专业操作。
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各有其优势和限制。
开放式吸痰适用于能够主动咳嗽排痰的病人,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但需要停用机械通气,有可能导致氧合不良和二氧化碳潴留。
而密闭式吸痰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能够保持氧气流失和血氧饱和度,减少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但有可能增加呼吸机引发的感染。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吸痰方式,并在操作时注意严格掌握操作技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吸痰方法,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对比研究
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吸痰方式。
开放式吸痰即通过开放式吸痰器进行气管内吸痰,而密闭式吸痰则是利用闭式吸痰系统进行吸痰。
本文将对这两种吸痰方式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开放式吸痰相对较为简单,只需要将吸痰器插入气管内,通过负压进行吸痰即可。
而密闭式吸痰需要慎重处理,包括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对于不熟悉吸痰操作的医护人员来说,开放式吸痰更容易掌握。
从感染控制的角度来看,密闭式吸痰具有更好的感染控制能力。
因为密闭式吸痰系统可以避免吸痰过程中的细菌和病毒的扩散,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而开放式吸痰会在吸痰过程中产生气溶胶,可能导致病原体的扩散,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从吸痰效果的角度来看,密闭式吸痰相对更加彻底。
由于密闭式吸痰系统可以保持气道的压力,提高吸痰效果,因此能够更好地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而开放式吸痰由于无法保持气道压力,吸痰效果较差。
从患者的耐受性来看,密闭式吸痰相对较好。
由于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吸痰过程所引起的气道刺激和不适感,因此患者的耐受性更高。
而开放式吸痰由于吸痰时需要撤出气管插管,容易引起气道刺激和疼痛感。
密闭式吸痰相对于开放式吸痰在操作简便性、感染控制、吸痰效果和患者耐受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密闭式吸痰系统相对较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
在选择吸痰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以确保吸痰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密闭式机械吸痰比较优美题目【原创实用版】目录1.密闭式机械吸痰的定义和原理2.密闭式机械吸痰的优点3.密闭式机械吸痰的适用范围4.密闭式机械吸痰的操作步骤5.密闭式机械吸痰的注意事项正文一、密闭式机械吸痰的定义和原理密闭式机械吸痰,顾名思义,是一种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吸痰的技术。
它通过将痰液从呼吸道内吸出,以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的目的。
密闭式机械吸痰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机械设备产生负压,使痰液被吸出。
二、密闭式机械吸痰的优点1.安全性高:密闭式机械吸痰采用无菌技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2.吸痰效果好:机械吸痰能迅速、准确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效果明显。
3.减轻护理人员负担: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吸痰,密闭式机械吸痰可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三、密闭式机械吸痰的适用范围密闭式机械吸痰适用于各种需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患者,如:气管插管患者、昏迷患者、肺部感染患者等。
四、密闭式机械吸痰的操作步骤1.准备密闭式机械吸痰设备,如吸痰管、负压源、收集器等。
2.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呼吸道,确保吸痰管尖端在痰液所在位置。
3.开启负压源,调整负压至适宜范围。
4.启动机械吸痰设备,开始吸痰。
5.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吸痰。
6.吸痰完成后,关闭负压源,拔出吸痰管,清理设备。
五、密闭式机械吸痰的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确保设备完好无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过大或过小的吸痰管损伤呼吸道。
3.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密闭式吸痰已经成为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常规护理操作之一。
密闭式吸痰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气道通气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治疗体验。
本文将就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密闭系统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吸痰操作中不破坏人工气道系统的密闭性,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通过专用的吸痰管和密闭式吸痰瓶,将分泌物吸出,同时保持人工气道的连续性,减少气道内微生物的飞溅和气道内压力的改变,降低气道感染的风险。
二、密闭式吸痰的优势1.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密闭式吸痰减少了吸痰操作过程中气道系统的压力变化,降低了气道内细菌的飞溅和气道内压力的改变,从而减少了细菌的侵入和繁殖的机会,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2.改善呼吸机的通气效果密闭式吸痰操作过程中不会破坏气道系统的密闭性,不会影响人工呼吸机的通气效果,保持了呼吸机的正常工作状态,提高了患者的通气质量。
3.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操作会引起气道内压力的变化,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而密闭式吸痰能够减少这种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4.减少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密闭式吸痰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气道内微生物的飞溅,降低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三、密闭式吸痰的操作流程1.检查呼吸机连接管路、吸痰管和吸痰瓶是否正常,确认密闭式吸痰系统的工作状态。
2.将吸痰管插入患者气道内,密封连接好吸痰管和吸痰瓶,使其保持密闭状态。
3.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吸痰操作,注意吸痰管的深度和时间,操作过程中维持呼吸机的通气状态。
4.操作完成后,检查吸痰管和吸痰瓶的连接是否完好,拔出吸痰管,将吸痰管丢弃,对吸痰管和吸痰瓶进行消毒处理。
四、密闭式吸痰的适用范围1.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痉挛、肺膨胀不足等。
呼吸道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而密闭式吸痰则被认为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应用及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封闭吸痰系统中的阀门,在无需拔出呼吸机气道导管的情况下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阀门关闭,将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保持封闭状态,然后通过吸痰管和气道导管内部的闭合导管进行吸痰,最后再将吸痰管吸出的分泌物导入负压吸引装置中进行处理。
密闭式吸痰相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具有许多优点。
密闭式吸痰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机气道导管脱位的风险,因为在吸痰过程中无需拔出气道导管,减少了二次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吸入废气和痰液溢出的风险,有助于改善通气效果。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气道内部的感染风险,提高通气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密闭式吸痰已经成为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国呼吸治疗委员会(AARC)和欧洲呼吸协会(ERS)均推荐在ICU中使用密闭式吸痰进行呼吸道护理,以减少感染风险和提高通气效果。
在ICU中,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呼吸功能受损等原因,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而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需拔出气道导管,容易造成气道内部的污染,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而密闭式吸痰则通过保持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封闭,有效地阻止了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的气道压力波动,改善通气效果,降低氧合不良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
这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呼吸情况,提高成功脱离机械通气的机会。
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对比研究
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吸痰方式。
本文将对它
们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研究。
一、吸痰的概念
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收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包括痰液、分泌物、血液和脓液等。
吸痰可以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扩散性肺泡炎、肺不张、呼吸窘迫和感染等。
开放式吸痰是一种传统的吸痰方式,它利用负压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外界的空
气和细菌等可以进入呼吸道,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因此,开放式吸痰需要高度的卫生措施
和操作技巧,以减少感染风险。
密闭式吸痰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吸痰方式,它是在开放式吸痰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密
闭式吸痰主要通过抽真空和注气的方式收集呼吸道分泌物,并通过密封装置将外界空气和
细菌等隔离出去,从而减少感染风险。
1、感染风险
2、吸痰的效果
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在吸痰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
3、患者的舒适度
开放式吸痰过程中,患者可能感到气道刺激和不适。
而密闭式吸痰则通过密封装置减
少气道刺激,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
开放式吸痰需要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操作技巧和卫生意识,否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而密闭式吸痰则相对简单,不需要高度的操作技巧和卫生意识。
五、结论
综合上述所述,密闭式吸痰相对于开放式吸痰具有更小的感染风险和更高的患者舒适度,但相对更具有操作方便性。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病例情况综合考虑选择
采用何种吸痰方式。
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对比研究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吸痰方式,它们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病情和患者情况。
本文将对这两种吸痰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吸痰选择参考。
一、气管内开放式吸痰气管内开放式吸痰是通过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进行吸痰操作,采用的是气管内开放的方式。
这种吸痰方式操作简单,便于掌握,适用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
通过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可以有效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塞,改善患者通气情况,预防肺部感染。
气管内开放式吸痰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吸痰过程中需要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吸痰操作经验,避免损伤气管和引起气道刺激反应。
气管内开放式吸痰还可能引起氧合不良,尤其对于呼吸稳定性较差的患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密闭式吸痰密闭式吸痰是采用密闭系统进行吸痰操作,通过连接密闭吸痰器和吸痰管,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进行吸痰。
这种吸痰方式能够有效阻断外界空气进入气管,避免气道感染,降低吸痰过程中氧合不良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适用于对氧合要求较高的患者,如呼吸不稳定、氧合不良等情况下的患者。
密闭式吸痰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阻断外界空气进入气管,降低感染的风险,同时减少吸痰过程中对氧合的影响。
对于需要严密控制气道状态的患者,密闭式吸痰可以更好地保护气道,避免进一步损伤和感染。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的氧合不良和刺激,对患者的安全性更高。
密闭式吸痰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强的操作技巧,熟练掌握密闭吸痰设备的使用方法。
密闭式吸痰设备的价格相对较高,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能够配备。
对于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或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密闭式吸痰设备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
三、临床对比研究为了更好地比较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的优缺点,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对比研究。
选取了100例需要气管内吸痰的患者,其中50例采用气管内开放式吸痰,5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
1.哪些情况下推荐密闭式吸痰?(5分)
答:严重低氧血症;多重耐药菌感染;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需要频繁吸痰;要求大于10cmH2O的PEEP;吸入氧浓度大于50%;吸痰时患者SpO2持续下降。
(每点1分,回答出任意5点)
2.吸痰管插入时为何要打开侧孔?(5分)
答:因为插入时不可以带有负压,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
3.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比有何优点?(5分)
答:肺容积降低减少(1分);动脉氧饱和度变化较小(2分);避免了开放式吸引时患者呛咳导致致病菌在室内播散(2分)。
4.患者痰培养结果是多重耐药菌,应给予什么方式的隔离(2分)?电动吸痰器贮液瓶应如何消毒?(3分)
答:标准预防加接触隔离(2分);1000mg/L含氯消毒液侵泡30分钟(3分)。
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对比研究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吸痰方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病情以及患者的特点。
对于这两种吸痰方法,临床上一直存在着争议,究竟哪一种更加有效,更加安全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气管内开放式和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对比研究,以期能够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一、气管内开放式吸痰气管内开放式吸痰是通过直接连接吸痰管到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窦道上的快速连接器进行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痰液。
这种吸痰方法通常需要暂时关闭呼吸机,将呼吸机与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窦道上的快速连接器分离,然后将吸痰管接入,进行吸痰操作。
气管内开放式吸痰的优点是吸痰效果明显,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和痰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这种吸痰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内开放式吸痰也存在一些缺点。
这种吸痰方法需要暂时关闭呼吸机,可能引起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增加患者的呼吸负担。
吸痰过程中空气流动会将气道中的微粒和液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增加了呼吸道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使用气管内开放式吸痰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感染指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密闭式吸痰密闭式吸痰是通过快速连接器和专用的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不需要暂时关闭呼吸机,可以在呼吸机正常通气状态下进行吸痰操作。
这种吸痰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减轻了患者的呼吸负担,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气体交换的稳定。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有效减少呼吸机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由于吸痰过程中呼吸机和气道系统保持密闭状态,可以有效阻断空气流动引起的微粒和液体颗粒的扩散,减少呼吸道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密闭式吸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对于气管内开放式吸痰,密闭式吸痰的吸痰效果没有那么明显,需要经过多次吸痰才能清除充分。
密闭式吸痰需要专用的吸痰管和快速连接器,并且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
密闭式吸痰术密闭式吸痰术一、用物准备:中心吸引器储液瓶、吉尔碘、棉签、密闭式吸痰管数根(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成人一般为12~14号,婴幼儿4~8号,年长儿8~10号)、灭菌注射用水、手套、,弯盘、1:5000呋喃西林、医疗垃圾桶、10~20ml空针、治疗巾。
二、操作步骤1、备好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
2、吸痰盘及吸痰管置于患者床头柜上,医疗垃圾桶置于地上。
1:5000呋喃西林溶液瓶系于床头柜旁或床头上。
3、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意识状况(含患者配合情况),气管插管的位置、气囊状况以及痰液位置及多少。
4、将呼吸机的吸氧浓度调整到100%,给予患者吸纯氧3分钟(有的呼吸机有专用吸纯氧按键),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洗手,戴手套,铺治疗巾。
4、将密闭式吸痰管三通分别于患者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呼吸机回路连接。
5、连接负压吸引器装置,开启密闭式吸痰管负压接口的盖子,将负压控制阀与负压源连接。
调节负压至适宜数值。
(成人40~53.3Kpa或300~400mmHg,小儿小于40Kpa或300mmHg)。
6、将密闭式吸痰管的安全转盘处于开放状态(如果安全转盘关闭,逆时针旋转安全转盘),打开吸痰通道。
7、一手握住密闭式吸痰管的三通端,另一手将吸痰管软管插入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适宜的深度。
(经鼻气管插管深度约为26cm,经口气管插管深度约为22cm,气管切开深度约为15cm。
)8、按住负压控制阀,缓慢旋转回抽吸痰软管。
(痰液多而粘稠时,可重复进行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吸痰完毕将细谈人管回抽至安全转盘内侧,顺时针旋转安全转盘至关闭状态。
9、冲洗吸痰管及负压吸引管,抽取无菌等渗盐水,取下针头,与密闭式吸痰管注液口相连接,同时按下负压控制阀,即可自动冲洗吸痰软管,冲洗完成后,盖好注液口的盖子,将负压吸引管放入呋喃西林溶液中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关闭负压源 10、调整呼吸机吸氧浓度至吸痰前设置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