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原料的预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52
淀粉工艺流程
《淀粉工艺流程》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处理、提取、浆液处理、精选、干燥等环节。
以下是淀粉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
1. 原料处理:淀粉的原料可以是马铃薯、玉米、红薯等,首先需要将原料进行清洗和去皮处理,然后进行粗切或细切。
2. 提取:原料经过破碎和粉碎后,形成浆液,通过浸泡、滤冷、离心等方式分离出淀粉浆。
3. 浆液处理:将淀粉浆经过沉淀、过滤和洗涤等处理,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得到较干净的淀粉浆。
4. 精选:通过离心或气流分选,将淀粉粒和浆液中的杂质分开,提高淀粉的纯度。
5. 干燥:将淀粉浆转移到干燥设备中,经过蒸发、热风干燥等处理,将水分蒸发,最终得到成品淀粉。
以上就是淀粉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通过各种处理和分选,将原料中的淀粉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淀粉成品。
淀粉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淀粉的品质和纯度,满足市场需求。
淀粉糖生产项目
淀粉糖生产项目是指将淀粉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制成可食用的淀粉糖产品。
淀粉糖是一种甜味剂,由于其良好的溶解性和甜度,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制药和化妆品等行业。
淀粉糖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合的淀粉原料,如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并进行清洗、去皮、破碎等预处理。
2. 糖化:将淀粉原料加入糖化罐中,添加水和酶催化剂,并进行高温糖化反应,将淀粉转化为糖浆。
3. 过滤:经过糖化反应后的糖浆需要进行过滤,将杂质和固体颗粒去除,得到较为纯净的糖浆。
4. 精炼:通过一系列的过滤、沉淀、离心等工艺,去除糖浆中的杂质、色素和异味物质,提高糖浆的纯度。
5. 浓缩:将精炼后的糖浆进行蒸发浓缩,使其含水量降低,得到浓度较高的糖浆。
6. 结晶:通过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使浓缩糖浆逐渐结晶,形成结晶糖。
7. 干燥:将结晶糖进行烘干或喷雾干燥,去除多余的水分,得到成品淀粉糖。
8. 包装:对成品淀粉糖进行包装和标识,以便储存和销售。
淀粉糖生产项目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线和设备,包括糖化罐、过滤设备、精炼设备、浓缩设备、结晶设备、干燥设备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生产工艺的控制和调整,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
玉米淀粉工艺流程
玉米淀粉的生产过程主要有选料、粉碎、浸种、磨浆、过滤、加热、提取淀粉等。
工艺流程为:玉米→预处理→粉碎→浸种→磨浆→过滤→加热→提取淀粉→离心分离。
1.选料:选择籽粒饱满,无虫害、霉变,没有机械损伤,籽粒颜色一致的玉米作为原料。
要求颗粒大小均匀,大小不超过1厘米。
2.粉碎:用粉碎机将玉米粒(籽粒)粉碎,使其达到20~25目的粒度要求。
3.浸种:用水将玉米浸泡12小时左右,使玉米吸水膨胀至正常生理状态。
4.磨浆:用磨浆机将浸泡后的玉米磨成浆液。
5.过滤:用滤布或纱布过滤,除去浆液中的杂质(如石头、沙粒、铁屑等),得到澄清的玉米浆。
6.加热:用水将过滤后的玉米浆液加热至70℃左右。
(玉米的糊化温度在80℃左右)使淀粉液化,同时进行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为小分子。
7.提取淀粉:当温度达到70℃以上时,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提取淀粉(即加热),使淀粉从料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度较高的淀粉。
—— 1 —1 —。
淀粉的生产工艺
淀粉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和工业原料,其生产工艺常分为植物原料处理、提取、精制和后处理等几个环节。
植物原料处理:淀粉可以从多种植物中提取,如玉米、土豆、小麦等。
在淀粉生产中,首先要对植物原料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清洗、蒸煮、研磨等。
清洗是为了去除植物原料表面的杂质和残渣;蒸煮则是将原料煮熟,使植物细胞壁破裂,便于后续的提取工作;研磨是将蒸煮后的原料破碎,使颗粒变小,增加提取效率。
提取:提取是淀粉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目的是将植物原料中的淀粉分离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湿法提取和干法提取。
湿法提取是将经过处理的植物原料与大量的水混合,然后通过搅拌、过滤等步骤将淀粉颗粒从原料中分离出来;干法提取则是通过破碎、气力输送等技术将原料中的淀粉与其他成分分离。
精制:提取出来的淀粉需要经过精制工艺,以去除杂质、颜色和异味,提高淀粉的纯度和品质。
常见的精制方法有脱色、过滤和冷凝等。
脱色是通过添加一定的化学物质或使用活性炭等材料吸附颜色物质,使淀粉颜色变浅;过滤则是利用过滤器将混入的杂质去除;冷凝是利用低温将淀粉中的异味物质冷凝并去除。
后处理:经过精制的淀粉还需要进行干燥、研磨和包装等后处理工艺。
干燥是将淀粉颗粒中的水分蒸发掉,以防止淀粉吸湿变质;研磨是将粗颗粒的淀粉研磨成细粉末,以增强其流动性;
包装是将淀粉按照一定的规格和包装要求进行包装,以方便储存和销售。
总结起来,淀粉的生产工艺包括植物原料处理、提取、精制和后处理等环节。
这些环节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和工艺技术,以确保淀粉的质量和产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淀粉生产工艺越来越完善和高效,能够满足人们对淀粉产品的需求。
土豆淀粉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土豆去皮、清洗→加热去皮→清洗、漂洗→浸水(用淀粉浓度为3%的盐水)→过滤、洗涤→漂洗、过滤→脱水干淀粉→干燥(温度控制在65-75℃)。
土豆去皮清洗:用不锈钢刮皮刀或用打皮机将土豆表皮除去,然后用清水冲洗,使土豆表皮干净、无杂质。
加热去皮:在不锈钢容器内加水煮沸,使淀粉慢慢溶解于水中,并不断搅拌,直至淀粉液温度达到55-60℃。
漂洗:将煮熟的土豆倒入清水中,用漏勺不断搅拌,使淀粉沉淀。
过滤:用过滤器(不锈钢或铝制)过滤土豆淀粉。
漂洗:将沉淀后的淀粉水再次煮沸,使淀粉沉淀分离。
脱水干淀粉:用筛子将分离后的淀粉液进行过滤(100目)。
干燥:用温度控制在65-75℃的干燥设备进行干燥(温度控制在65-75℃)。
当温度降至60-65℃时,可冷却至常温;当温
度降至55-60℃时,可冷却至常温;当温度降至45-50℃时,可冷却至常温;当温度降至35-40℃时,可冷却至常温。
—— 1 —1 —。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的提取原理和方法;2. 掌握提取淀粉的实验操作步骤;3. 探究影响淀粉提取效果的因素;4. 评估提取淀粉的纯度和产率。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根茎等部位。
提取淀粉的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酶解法和离心法等。
本实验采用酸水解法提取淀粉,其原理是利用酸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通过过滤、沉淀等步骤得到纯净的淀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马铃薯、蒸馏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活性炭、无水乙醇、碘液等;2. 实验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离心机、烘箱、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马铃薯预处理: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煮沸30分钟,过滤取滤液。
2. 酸水解:向滤液中加入3倍体积的稀硫酸,搅拌均匀,置于室温下反应2小时。
3. 中和:将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4. 沉淀: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均匀,过滤取滤液。
5. 酸化:向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使溶液呈酸性。
6. 结晶:将溶液置于冰箱中结晶过夜。
7. 离心:将结晶后的溶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取沉淀。
8. 洗涤: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无色。
9. 烘干:将洗涤后的沉淀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纯净的淀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淀粉的提取效果: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态,发现提取得到的淀粉为白色粉末,说明提取效果较好。
2. 影响因素分析:(1)马铃薯品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淀粉含量不同,影响提取效果;(2)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淀粉的提取效果;(3)酸水解时间:酸水解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淀粉的提取效果;(4)沉淀剂选择:不同的沉淀剂对淀粉的提取效果有较大影响;(5)结晶条件:结晶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淀粉的提取效果有较大影响。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酸水解法成功提取了马铃薯中的淀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
变性淀粉生产工艺
变性淀粉是指通过改变淀粉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而获得的一种功能性淀粉产品。
变性淀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增粘性和胶凝性,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纺织、造纸等领域。
变性淀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选择:选择优质的淀粉原料,如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等。
原料的纯度和质量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2. 预处理:将淀粉原料进行浸泡、脱水、破碎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不必要的成分,提高淀粉的纯度和质量。
3. 糊化:将淀粉原料加入适量的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淀粉颗粒发生糊化。
糊化过程中,淀粉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使其更易溶解和吸水。
4. 变性处理:在糊化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化学物质,如氧化酶、过氧化物、酯化剂等,对淀粉进行变性处理。
变性处理可以改变淀粉分子的结构和特性,提高其稳定性和胶凝性。
5. 过滤和干燥:将变性后的淀粉糊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然后将过滤后的淀粉糊进行干燥,使其变成粉末状,方便储存和使用。
6. 包装和质检:将生产好的变性淀粉进行包装,以防潮、防尘和防虫。
然后对包装好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
关标准和规定。
变性淀粉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操作条件和参数,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
同时,还需要进行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控,以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要求。
总的来说,变性淀粉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择、预处理、糊化、变性处理、过滤和干燥、包装和质检等步骤。
通过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操作条件和参数,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变性淀粉产品。
淀粉生产车间个人总结前言在经历了一个月的淀粉生产车间实习后,我终于完成了我的实习工作。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对淀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操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收获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教训。
在这篇个人总结中,我将对我在淀粉生产车间的实习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实习工作概述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淀粉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操作和质量控制工作。
具体来说,我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淀粉生产设备的准备和调试:包括设备的清洁、检查和设定合适的工作参数。
2. 原料的处理和输送:根据生产计划,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并通过输送设备将原料送入淀粉生产设备中。
3. 设备运行的监控和调整: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及时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并排除异常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定期对生产出的淀粉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实践经验和教训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从一些教训中学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我认识到在淀粉生产车间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
由于淀粉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环节和设备,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者设备故障。
因此,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淀粉生产车间,人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在我和同事们的配合下,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确保生产线的顺利运行。
通过和同事们的合作,我明白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所有的工作。
此外,我还学到了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在设备操作和质量控制方面,我通过实践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工人和技术员交流和学习,我也积累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经验,对淀粉生产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由于我对淀粉生产工艺和设备操作流程的陌生,刚开始的时候我在设备操作和质量控制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
预糊化淀粉生产工艺
预糊化淀粉生产工艺是一种以淀粉为原料的加工工艺,在处理过
程中通常会将淀粉和水混合,同时加入特定的抗凝剂和调制剂,在一
定的温度和配比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搅拌、加热和熔化,使淀粉结晶
体发生变形,使淀粉及其胶结物达到充分溶解和熔融,形成半流体态
的淀粉糊,从而达到预糊化淀粉的目的。
预糊化淀粉生产工艺主要有两步:预处理和糊化。
预处理步骤是
将淀粉进行检查,按照要求选择原料,添加适量的水,经过调制和搅拌,形成半流体状淀粉浆。
糊化步骤是将半流体淀粉浆,在一定的温度和配比条件下,加热
加压,同时搅拌,使淀粉结晶体发生变形,使淀粉及其胶结物达到充
分溶解和熔融,形成半流体态的淀粉糊,从而达到预糊化淀粉的目的。
预糊化淀粉生产工艺的技术参数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原料选择、淀粉配比、加热温度、加压压力、搅拌时间等等。
因此,必须严格控
制这些参数,才能准确掌握这一工艺,确保淀粉的性能良好。
此外,预糊化淀粉生产工艺还需要注意,工艺中添加的抗凝剂和
调制剂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控制和影响淀粉的糊化度,因此,取决
于添加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控制和调节,以确保淀粉糊化性
能良好。
总而言之,预糊化淀粉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工艺,其中
涉及到淀粉的原料选择、添加剂的选择和添加量的选择,淀粉糊化的
温度和压力的控制以及搅拌的时间控制等,要想实现准确的淀粉糊化,这些技术参数必须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糖化工艺流程
《糖化工艺流程》
糖化工艺是一种用于生产糖类产品的生物化工过程。
它可以将淀粉或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转化成可溶性糖类,用于酒精、食品、饲料和其他工业产品的生产中。
糖化工艺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原料处理:首先需要将原料进行预处理,比如将淀粉或纤维素质的原料进行研磨或粉碎,使其更易于加工和处理。
2. 糖化酶的应用:接下来,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将适
量的糖化酶添加到原料中,糖化酶可以催化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反应,从而将其转化为可溶性糖类。
3. 反应控制:在糖化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的温度、时间和
pH等参数,以确保糖化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并最大限度
地提取出可溶性糖类。
4. 分离纯化:糖化完成后,需要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取目标产品。
这通常包括过滤、离心、蒸馏等操作。
5. 后续加工:最后,得到的糖类产品还需要进行后续加工,比如脱色、脱水、结晶等操作,以获得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糖类产品。
糖化工艺流程的完善和稳定对于提高糖类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至关重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糖化工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正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对可溶性糖类产品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糖化工艺流程将会变得更加高效和环保。
红薯淀粉的制取与加工红薯可分为鲜红薯和红薯干两种。
鲜红薯生产淀粉一般属于农村手工生产,而红薯淀粉厂大都是以红薯干作为淀粉原料,所以属于工业生产。
1.鲜红薯生产淀粉其工艺流程如下:原料选择-水洗-破碎-磨碎过滤-兑浆-撇缸和坐缸-撇浆-起粉-干燥。
其生产过程如下:(1)原料选择:由于红薯品种不同,其品质与淀粉含量也不同,即使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其品质也有很大差异。
要选择好加工淀粉的品种,要求淀粉含量高,带病的红薯不仅不适合做淀粉加工原料,而且在贮藏中会传染给别的薯块,易发生腐烂造成损失,因此要把病薯剔除干净。
(2)水洗:将鲜薯倒人缸中加上清水,用人工进行翻洗,洗完后取出,沥去余水。
(3)破碎:沥水后的鲜薯用破碎机打成碎块,块的大小为2厘米以下,以利于入磨。
(4)磨碎过滤:这是红薯淀粉生产的主要环节,影响产品质量和淀粉产出率。
将鲜薯碎块送人石磨或金刚砂磨加水磨成薯糊,鲜薯重量与加水量的比例为1:3-3.5。
再将薯糊倾人孔径为60目的筛子中进行过滤。
(5)兑浆:经过滤得到的淀粉乳放人大缸中,随即按比例加入酸浆和水调整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
淀粉乳的酸度和浓度与淀粉和蛋白质的沉淀有密切关系。
若淀粉乳酸度过大,淀粉和蛋白质同时沉淀,使淀粉分离不清。
酸度过小,则蛋白质和淀粉均沉淀不好,呈乳状液,无法分离。
根据生产经验,酸浆最佳pH值为3.6-4.0。
大缸中淀粉乳浓度为3.5-4.0波美度,加入酸浆量为淀粉乳的2%,加酸浆后淀粉乳的pH值为5.6。
若气温高,发酵快,酸浆用量可酌量减少。
(6)撇缸和坐缸:兑浆后约静置20-30分钟,使沉淀完成,即可进行撇缸。
将上层清泔水及蛋白质、纤维和少量淀粉的混合液取出,留在底层的为淀粉。
在撇缸后的底层淀粉中加水混合,调成淀粉乳,使淀粉再沉淀。
在沉淀过程中起酸浆发酵作用,称坐缸。
坐缸时应控制温度和时间。
坐缸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
在天冷时必须保温或在加水混时可用热水。
坐缸发酵必须发透,在发酵过程中适当地搅拌,促使发酵完成。
第1篇一、引言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淀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淀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淀粉提取、淀粉精制和淀粉改性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原料准备1. 原料选择: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为谷物、薯类、豆类等富含淀粉的植物。
常用的原料有玉米、小麦、土豆、红薯等。
2. 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包括清洗、破碎、浸泡等步骤。
清洗可去除原料表面的杂质;破碎可提高原料的出粉率;浸泡可软化原料,有利于淀粉的提取。
三、淀粉提取1. 溶解: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淀粉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形成淀粉乳。
2. 沉淀:将淀粉乳在搅拌条件下进行静置,使淀粉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淀粉浆。
3. 洗涤:将淀粉浆进行洗涤,去除淀粉颗粒表面的蛋白质、脂肪等杂质。
4. 滤饼干燥:将洗涤后的淀粉浆进行过滤,得到滤饼。
然后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湿淀粉。
四、淀粉精制1. 精制目的:提高淀粉的纯度、降低杂质含量、改善淀粉的物理性能。
2. 精制方法:根据淀粉的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制方法。
常见的精制方法有:(1)湿法精制:将湿淀粉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加热,使淀粉颗粒充分溶解,然后通过离心分离、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精制淀粉。
(2)干法精制:将湿淀粉进行干燥,得到干淀粉,然后通过研磨、筛选等步骤,得到精制淀粉。
(3)化学法精制:利用化学试剂对淀粉进行精制,如酸法、碱法、氧化法等。
五、淀粉改性1. 改性目的:提高淀粉的稳定性、改善淀粉的加工性能、拓宽淀粉的应用范围。
2. 改性方法:根据淀粉的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
常见的改性方法有:(1)酸改性:利用酸对淀粉进行改性,如醋酸、硫酸等。
(2)碱改性:利用碱对淀粉进行改性,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氧化改性:利用氧化剂对淀粉进行改性,如过氧化氢、臭氧等。
(4)交联改性:利用交联剂对淀粉进行改性,如交联剂A、交联剂B等。
高粱淀粉生产工艺高粱淀粉是一种重要的淀粉糖类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高粱淀粉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选择及预处理高粱淀粉的原料即为高粱。
要求选用质量好、碾磨易、产量高的品种,然后进行清选、去皮、破碎、筛粉等预处理工序,使原料达到加工要求。
二、高粱淀粉的加工流程高粱淀粉的加工流程包括:磨浆、筛分、粗滤、细滤、沉淀、干燥、包装等环节。
1. 磨浆:将处理后的高粱粉末加入蒸汽磨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水,经过高速搅拌研磨,使颗粒细小,溶解速度变快,形成高粱粉浆。
2. 筛分:将高粱浆经过筛网分离,分出液体和不溶物,不溶物可以回收利用,液体则继续经过后续工艺。
3. 粗滤:将高粱浆放入粗滤器中,进行第一次过滤,滤掉杂质和不溶于水的物质。
4. 细滤:将粗滤后的高粱浆倒入细滤器中,进行第二次过滤,滤出细微颗粒,使浆液更清澈。
5. 沉淀:将过滤后的高粱浆放置在沉淀池中,经过静置,使淀粉颗粒沉淀。
6. 干燥:将沉淀的淀粉颗粒进行高温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达到合适的标准。
7. 包装:将高粱淀粉进行包装封装,便于储存和运输。
三、加工特点及技术要点高粱淀粉的加工特点是磨浆和干燥工艺,工艺复杂,工艺环节多,但采用先进设备和科学的加工工艺,能够精制高品质的高粱淀粉,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要点:1. 严格控制磨浆机温度,避免高温破坏淀粉分子结构。
2. 合理调节高粱淀粉的含水量,以利于干燥和保质期的延长。
3. 加强对污染来源的控制,避免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高粱淀粉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淀粉类产品,其生产工艺的掌握和优化对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和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必须注重环保和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切实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淀粉压片配方范文淀粉压片工艺是一种将淀粉料粉压制成固体片状的加工方法,常用于制备口服片剂以及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压片工艺。
淀粉压片配方的设计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淀粉原料和辅助材料,以及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淀粉压片配方和工艺步骤。
1.淀粉原料的选择:常用的淀粉原料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等。
选择合适的淀粉原料取决于压片产品的要求,如溶解度、口感等。
2.辅助材料的选择:常用的辅助材料包括干滑剂、抗结剂、保湿剂等。
干滑剂用于改善淀粉料粉的流动性,常用的有二氧化硅、滑石粉等;抗结剂用于增加淀粉料粉的稳定性,常用的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等;保湿剂用于调节淀粉料粉的含水量,常用的有甘油等。
3.配比的确定:根据物料的特性和所需的产品性能,确定合适的配比。
通常,淀粉原料的含量在60%~80%之间,辅助材料的含量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4. 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参数包括压片机的压力、转速、时间等。
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原料的性质和所需的压片强度,通常在5~20MPa之间;转速的选择应使得淀粉料粉能够充分混合,通常在10~30rpm之间;时间的选择应保证淀粉料粉的流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常在5~15分钟之间。
5.混合和预处理:将淀粉原料和辅助材料按照配比加入到混合机中,加热预处理以改变原料的物性和提高淀粉料粉的流动性。
6.压制和干燥:将预处理后的淀粉料粉加入到压片机中进行压制,然后将压片后的产品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
7.检测和包装:对压片后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厚度、硬度、溶解度等指标。
合格的产品经过包装后可以出厂销售。
以上是一种常用的淀粉压片配方和工艺步骤,但具体的配方和工艺参数会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和工艺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成品质量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