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学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孙膑》导学案班级__姓名__及: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将:齐使田忌将而往魏将庞涓闻之利: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过: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士卒亡者过半矣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齐因乘胜尽破其军于:庞涓恐其贤于己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轻兵锐卒必竭于外疾: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4、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齐使者如梁欲隐勿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窃载与之齐马有上、中、下辈及临质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膑辞谢曰而孙子为师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魏果去邯郸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孙子度其行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乃钻火烛之庞涓既事魏乃阴使召孙膑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君弟重射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我固知齐军怯5、解释活用词的用法和意义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田忌信然之齐威王欲将孙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齐军既已过而西矣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6、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与齐战于桂陵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膑生阿鄄之间窃载与之齐【模拟训练】(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痛恨B、老弱罢于内疲惫C、欲隐勿见出现D、魏果去邯郸离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遂以为师B、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C、夫解杂乱纷纠者D、明日为五万灶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玉斗一双,欲与亚父B、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劳苦而功高如此C、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则与斗彘肩D、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齐威王欲将孙膑A、沛公欲王关中B、素善留侯张良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D、必蹶上将军5、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①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②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③据其街路,冲其方虚④见白书,乃钻火烛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7孙膑孙膑人物事略师从鬼谷子孙膑自幼聪慧,却不幸幼年丧父,二哥孙虎也因兵乱走失。
于是他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
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在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谷先生”,孙膑就学艺于鬼谷先生。
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庞涓、苏秦、张仪,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庞涓是孙膑的同学,孙膑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贤妒能。
庞涓比孙膑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
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便设计陷害孙膑,削去了他的两只膝盖骨(古代称为膑刑),想使孙膑的才能不得显现于世。
这也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逃魏奔齐孙膑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而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
有一天,他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陈说自己的遭遇、行军布阵的策略以及政治主张。
齐国的使臣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国。
赛马显才孙膑刚到齐国时,齐威王即位不久,齐国王公贵族常以赛马为乐。
有一次,孙膑去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主意说:“将军先用下等马和威王的上等马赛,再用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
”田忌照做了,结果一负两胜。
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召见孙膑,跟他淡论兵法和治国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为师”。
回归田园、著书立说齐宣王拜田忌为右丞相,孙膑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权贵大臣不断向宣王进谗言,宣王起了疑心。
孙膑知道后,劝田忌一同弃官隐居。
孙膑则回到自己的老家,在那里写成了《孙膑兵法》。
这部兵法著作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一部享誉世间的兵家宝书。
兵家代表——孙膑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文言文翻译【篇一: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文言文翻译】出自《》,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翻译】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已经为魏国效力,(又)得以被惠王封为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暗中叫人把孙膑叫来。
孙膑来了后,庞涓担心他的贤能高于自己,嫉妒孙膑,就用刑法将孙膑的膝盖割掉,并在脸上刻字,想把他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
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
田忌常与齐国的贵族们赛马,并下很大的赌注。
孙膑看见他们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同时马的能力相差不远。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只管和他们赌重金,我有办法可以使你取胜。
田忌听信孙膑的意见,和齐威王及贵族们下了千金的赌注进行比赛。
等到临场比赛的时候,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你的下等马和他们的上等马比,用你的上等马和他们的中等马比,用你的中等马和他们的下等马比。
三次比赛结束后,田忌以一败两胜,终于拿到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
因此孙膑也出了名,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并拜他为军师。
【篇二: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阅读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五年级】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孙膑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工程师,为魏国的大将。
他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
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术、战略和工程学成就举世闻名。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孙膑
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他的生平事迹让我深感敬佩。
孙膑的生平与事迹能够留在今天的历史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所写的著作《孙子兵法》。
在这本书中,孙膑总结了当时的军事经验和战略学知识,并阐述了一些关于军事指
挥和战术的准则,影响了后来千百年的中国军事史。
在《孙子兵法》中,孙膑深刻阐述了“兵者,诡道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他
的书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孙膑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生平及其努力、才华、工作和声望一系列因素,都为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中国古代传统战术与军事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
工程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贡献延伸到了军事学、工程学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总之,孙膑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历史人物。
他的智慧、才干和努力,为我们
提供了在研究方面的榜样。
他的书《孙子兵法》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军事命运。
感谢孙膑在
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他将继续成为世界华人的骄傲和自豪。
孙膑与庞涓斗智读后感《孙膑与庞涓斗智读后感》篇一读完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我那叫一个心潮澎湃啊,就像锅里的开水,“咕噜咕噜”直冒泡。
这庞涓啊,刚开始和孙膑那可是师兄弟呢,就像两根藤蔓从同一棵树上生发出来。
可是庞涓这人心眼忒小了,小得就像针眼儿似的。
他嫉妒孙膑的才能,觉得孙膑就像一颗耀眼的星星,把自己那点微弱的光都给盖住了。
于是他就想出那些个损招儿,把孙膑骗到魏国,还诬陷孙膑,让孙膑遭受了膑刑。
我当时看到这儿,气得我直想冲进书里去把庞涓给揪出来,我就想问问他:“庞涓,你咋就这么坏呢?同门师兄弟啊,你就下得去手?”再看孙膑,那可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受了那么大的冤屈,换做一般人,可能就直接被打趴下了,就像暴风雨中的小树苗,直接被连根拔起了。
可是孙膑没有,他就像一只受伤的狼,躲在暗处默默舔舐伤口,等待时机。
他知道自己现在还不是庞涓的对手,于是就装疯卖傻。
我仿佛能看到他蓬头垢面,在猪圈里打滚儿的场景,那庞涓还以为他真疯了呢,我就想,庞涓啊庞涓,你还真是傻得可以,你也不想想,孙膑那样的大才,能这么轻易就疯了?后来啊,孙膑到了齐国,这就像蛟龙入海啊。
他开始施展自己的才能,在马陵之战的时候,那可真是把庞涓打得落花流水。
庞涓啊,到死可能都没想到自己会栽在孙膑的手里。
我觉得孙膑的智慧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平时藏在剑鞘里,关键时候一下子就拔出来,把敌人刺得个措手不及。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在学校里的事儿。
有一次,班上有个同学,他成绩没我好,然后就偷偷在老师面前说我坏话,就像庞涓嫉妒孙膑一样。
我当时可生气了,就想跟他大吵一架。
可是后来我想了想,我要是跟他吵了,那不就跟他一样没品了嘛。
于是我就像孙膑一样,默默努力,最后在考试中又远远超过了他。
我想啊,遇到这种嫉妒自己的人,与其跟他正面冲突,不如像孙膑一样,用智慧去战胜他。
不过我也有点犹豫,也许有时候直接跟对方挑明了也挺好的,省得在那儿猜来猜去的。
但不管怎么说,孙膑与庞涓斗智这个故事,真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呢。
兵学亚圣孙膑简介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兵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孙膑人物简介孙膑(生卒年不详),孙武的后代,兵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与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
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孙膑的先祖是陈国公子陈完,陈完的曾孙陈无宇有子陈书,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改名孙书,封于乐安作为食邑,是妫姓孙氏的始祖。
孙书之子孙凭生孙武,孙武因躲避齐国国内发生的陈、鲍、高、国四族之乱而出奔吴国,有子三人,孙驰、孙明和孙敌。
次子孙明有子孙顺,孙顺有子孙机,孙机有子孙操,孙操即为孙膑之父。
但唐代孙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却记载孙膑是卫武公的后代。
逃奔齐国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
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
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田忌赛马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作为赌注。
孙膑发现比赛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必能取胜。
田忌于是与齐威王和诸公子设千金作为赌注,比试赛马。
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替换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首场大败;随后孙膑又让田忌用上等马替换中等马、中等马替换下等马,分别与齐威王的中等马及下等马比赛,结果田忌两胜一负,最终赢得齐威王的千金赌注,孙膑由此名声大振,这揭示军事上一条重要规律:着眼全局,舍弃局部,出奇制胜。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
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
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
齐使者窃载与之齐。
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
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
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
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
十月,邯郸降魏。
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
”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
不如蚤救之。
”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
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
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
”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
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
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
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
《孙膑兵法》军事学术价值探析Review of the Military Academic Value of Sun Bin’s Art of War徐炳杰/ Xu Bingjie 摘 要:《孙膑兵法》十六篇军事学术价值有九个方面:确立“战胜而强立”为核心的战争观;形成以“道”为核心的战争规律论;发展克敌制胜的作战指导理论;实施灵活多样的兵力运用方法;丰富发展以阵法为主的战法理论;深入思考并发展作战指挥理论;形成利用地形作战的军事地理思想;探讨专业化军事教育训练理论;提出了诸多战争保障理论。
Abstract: Sun Bin’s Art of War, which is comprised of 16 chapters, has nine aspects of military academic value: establishing the outlook on war that takes “firm establishment by winning the war”; the war law theory that takes “Tao” as the core; developing the warring instruction theory that gains mastery over the enemy; implementing the versatile and flexible employment of military strength;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warring theory that takes the tactical deployment of troops as the main; deeply thinking and developing the operational commanding theory; forming the military geography thinking that utilizes terrain to conduct the military operations; exploring the professional theory of milit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utting forward many theories concerning warring guarantee.关键词:《孙膑兵法》 军事学术价值 论析Key Words: Sun Bin’s Art of War; Military Academic Value; Review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76(2016)01-0048-08收稿日期:2015-10-12作者简介:徐炳杰,哲学硕士,空军预警学院黄陂士官学校基础部副教授(技术6级),大校。
你知道《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
区别吗?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两位杰出的
軍事,一位叫孙武,一位叫孙膑。
孙武,春
秋晚期齐国人,兵家创始人。
他精通兵法,
善于训练和指挥军队,任吴国军师时,帮助
吴国进行改革,打败楚军。
他著的《孙子兵
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年代最早的一步兵
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名
言,就出自《孙子兵法》一书。
后世尊称孙
武为“兵圣”。
《孙膑兵法》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写的一部军
事著作。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由于《孙膑兵法》曾经失
传,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上是否有过这部书产生了疑
问。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孙膑兵法》
竹简,终于解开了这个谜。
跟孙膑学用势:《孙膑兵法》上编16篇精要展开全文第一篇:擒庞涓以战例分解开篇,复盘桂陵之战用兵思想,结论是:孙膑的用兵已经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了。
细读这个战略,虽有些残缺,能够感受到其思想就是《孙子兵法》始计篇之用,可以分为上两部分,上半部决策内容,即采用“围魏救赵”这个用兵的正确方向。
其思路体现了《史记》中所云: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具体用兵之法就是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兵者诡道”之法,能而示之不能(四诡),攻其所必救(调动对方),利而诱之(因敌八权)方法的运用,最终获得了主动权。
第二篇:见威王孙膑觐见齐威王的策论,非常具有现代意义,他说,战争是政治的工具,不能乐兵好战,也不能不重视他,因为靠仁义、教化难以实现政治目的,故要时刻准备好战斗。
军人的使命就是,准备打仗和打胜仗。
这篇提出了一个放在今天依然适用的观点,就是“战胜强立”,并用古代先贤们的行为来论述这个观点,今日之国际社会不也是如此么?第三篇:威王问这篇内容比较丰富,齐威王九问,田忌七问,都是战争中的一些具体思路,有点像这二位君臣考察孙膑的用兵能力,提出各种实际的问题,看他行不行。
这里边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区分了众寡、强弱的概念,孙膑也阐述了众战、强战、寡战、弱战之法,也讲了处于均势如何战胜对方。
田忌的问中,带出了用兵的核心思想,即“必攻不守”,孙膑继承了《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避实击虚,这是战争的基本法则,也可以说是用兵入道的根本。
对于这君臣二人的问题,孙膑给出的评价是还没入道,用兵之道是什么?从文中的思想看,一是必攻不守,另一个是信、义、备、兵。
第四篇:陈忌问垒这篇田忌与孙膑的对话复盘马陵之战,遗憾的是内容残缺严重,无法看到全貌,只有部分内容可以参考。
可以学习两点:第一,用好现有资源,打好自己手里拿到的牌。
文中主要阐述了遭遇战时如何快速基于现有条件布阵,这也是企业营销的必修课,我们不能期待有什么样的资源才去做事,必须用现有条件做好经营工作。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参考——孙膑与《孙膑兵法》孙膑,齐国人,兵圣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
真名不详,因其曾受膑刑,故之为孙膑。
据载,青年时的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
庞涓下山后,投奔魏国,得到魏惠王的宠信,被任为将。
庞涓自忖才能不及孙膑,害怕他下山到魏国后影响自己的前程,更担心他到别国后成为自己的对手,于是决定设计陷害孙膑。
不久,庞涓派人上山,以同朝为官为由,劝孙膑赴魏。
孙膑不知是计,欣然允诺。
不料一到魏国,便落入了庞涓的圈套。
魏惠王听信庞涓谗言,无端处孙膑以膑刑,挖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使之终身残废。
按当时的惯例,刑徒是不能为官的。
庞涓试图以此断送孙膑的政治前途,消除一个潜在的对手。
孙膑身处危境,显示出卓越的智慧。
他佯狂自晦,并设计归齐,得到大将田忌的赏识;又通过著名的田忌赛马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得到齐威王的器重,被任命为齐国的军师,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
次年,邯郸在久困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
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
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之地。
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
魏惠王见齐军逼近,急令庞涓回师自救。
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
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mdash;mdash;韩国。
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
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
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将,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孙膑与《孙膑兵法》一、教材分析《孙膑兵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第15课的教材内容,是一篇介绍古代兵法家孙膑的文章。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孙膑的生平;第二部分讲述了孙膑创作《孙膑兵法》的过程;第三部分则介绍了《孙膑兵法》的篇章结构和内容要点。
此篇教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兵法,展现孙膑创作《孙膑兵法》的过程和其贡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孙膑的生平和在战争中的贡献。
2.了解孙膑创作《孙膑兵法》的过程。
3.理解《孙膑兵法》的篇章结构和内容要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孙膑理兵——智取阴平”七个字,并请同学作答何为“智取阴平”。
引出此节课。
2.学习重点板书《孙膑兵法》篇章结构和内容要点,并进行讲解。
3.课文理解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分别给学生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1.孙膑为何离开了谷地?2.孙膑在军事领域中做出了什么贡献?3.《孙膑兵法》的创作历程是如何的?4.《孙膑兵法》的篇章结构和内容要点是什么?4.课外阅读教师请同学自行阅读与《孙膑兵法》相关的历史资料,并请同学分组进行分享。
5.写作练习学生完成文学作品《智取威虎山》选段的阅读,展开课堂上阅读体验的分享。
并请学生仿照孙膑的兵法思想,就“如何制胜?”这一问题,写一篇约150字的小短文。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1.预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第16课。
2.仿照孙膑的兵法思想,写一篇约150字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通过三个部分的阅读,对孙膑的生平和《孙膑兵法》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本课文和写作练习,自身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教师也注意到有些同学对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还不够,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多读相关书籍,对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探究,提高自己综合素养水平。
《孙膑》学案设计人惠海新审核人张明国教学目标:1、了解孙膑及战争的艺术。
2、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现象尤其是活用现象。
知识梳理:一、将你认为该掌握的难点读音列举出来。
二、请列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三、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四、整理文中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如作名词的:形容词活作动词的:2、使动用法3、名词的活用,如活用作状语、活用作动词、4、动词用作名词五、整理出你认为需要掌握的词或句子。
文本探讨:文章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课堂延伸:用自己的话编写孙膑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
课堂检测1、下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去:离开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使……受挫折,折损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②蟹六跪而.二鳌B、①遂成竖子之.名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C、①孙子度其.行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①孙膑以.此明显天下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A、欲隐.勿现齐使以为奇.B、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齐军既已过而西.矣C、齐威王欲将.孙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D、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庞涓恐其贤于.己赵急,请救于.齐B、齐使田忌将而.往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C、虏魏太子申以.往木欣欣以.向荣D、窃载与.之齐微斯人,吾谁与.归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齐因.乘胜尽破其军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于饮B、田忌欲饮兵之.赵子将安之.C、冲其.方虚其.如土石何D、得为.惠王将军于是乃以田忌为.将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
《孙膑》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实语、词类活用、通假字、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
2.通过分析人物性格,挖掘写作素材。
【走进孙膑】(A)
孙膑简介
孙膑(生卒年不详),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
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知识梳理】(B)
一、重点词语(整理要求:例句在前,解释在后,并在重点词上加着重号)
1、重点实词
2、词类活用
3、通假字
4、重点虚词
二、特殊句式
1、省略句(注意不同成份的省略)
2、状语后置
3、被动句(可适当拓展,注意句式特点)
4、定语后置(可适当拓展,注意句式特点)
三、梳理文化常识【整体感知】(B)
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第三部分(4):第四部分(5):【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字、词、句、文意理解)整理在下面。
【自主探究】(B)
概括孙膑、庞涓在文中体现出的性格特点。
(格式:姓名+性格+分析)【写作训练】(C)
二、素材运用
话题1:磨难
材料加工:
中国兵法是在天下倾覆、生灵涂炭中概括出来的学问,掌握中国兵法思想有两个必由途径:一是胸怀天下安危,躬身实践,在实践中舍得拿身家性命去拼赌,在腥风血雨中闯荡,获得胜利者自然成为兵法大家:一是潜心兵法研究,身罹磨难,在磨难中体悟兵法思想,在书本上钻研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皮毛,磨难才出真功夫,身罹磨难才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精髓,在钻研过程中身受磨难,在身受磨难中反复钻研者自然成为兵法通家。
舍此两个途径不能掌握中同兵法的精髓,从书本到书本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言辞,夸夸其谈,无济于事。
孙膑就是在研究中国兵法的过程惟一一个躺在辎车上谋划战争策略的大军事家,这不能不让曾经躺在担架上谋划中国革命战略的毛泽东感慨赞叹。
(《攻魏救赵千古高手》节选)
话题2:理智与良知
材料加工:
鲁迅先生说: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
不革命的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而己集·小杂感》)暴力在夺取人的生命的同时,也取消了人的终极价值。
在权力的平台上,人只是一个任人摆弄的物件。
无论屠杀者寻找如何完美和貌似合理的借口,都难以直面无辜的生命。
比寒光闪闪的屠刀更无情的,是可怕的恶的循环。
孙膑虽然没有膑骨,但仇恨使他冲上战场,两块膑骨,像两颗种子,生出两柄复仇利剑。
一剑刺出桂陵之战,歼敌两万,俘敌七万。
围魏救赵,声震天下。
一剑刺出马陵之战,射死庞涓,歼敌三万,俘敌五万。
减灶之计,千古流传。
可是,他把庞涓射死了,膑骨之痛就没了?以杀止杀、以战止战只是魔鬼逻辑,在你死我活的生存态势中,人类的理智与良知化为乌有。
身体的劫难并没有换来心灵的白由,生命变成了复仇的工具。
(《刺痛千年的麻木》节选)
话题3:转化
材料加工:
鞋的历史,己相当久远。
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
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
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
孙膑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
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庞涓。
尖头鞋发源于法国。
据说,是一个伯爵为了掩饰他那双畸形脚而做的。
后来人们觉得它的式样新鲜奇特,争相仿效。
高跟鞋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
当时,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高跟鞋。
此后法国贵族男女们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
这些发明怪鞋的人,发明之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本来为掩盖缺陷的作品会转化为时髦的装束。
(《鞋的由来》节选)
话题4:妒忌
材料加工:
寓言诗《鸟的评说》讲的是: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总之,众鸟都只会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是优点,也被认作了缺点。
这则寓言诗想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应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就难以有大作为。
战国时的魏将庞捐,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对孙膑才智过人由嫉妒进而心生恶念,使孙膑受了苦刑,而他自己最终也恶有恶报,兵败身亡。
三国时的周瑜,年少有为,前途无量,但气量狭小,不是虚心学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优点,而是心生嫉妒,发出了“既生喻,何生亮”的哀叹,最后忧愤而死。
庞涓、周瑜二人本来都可以更有作为,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心生嫉妒,想挤掉对方,结果不但没学到对方的优点,还断送了前程,赔上了性命。
这危害可谓大矣!(《写作中样例教学法的运用》节选)
话题5:变通
材料加工:
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
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
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
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人手,逐渐养成我们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善于“变通”的孙膑》节选)
话题6:低头
材料加工:
“该低头时就低头!”为什么暴风雨过后碗口粗的大树会折断,但纤细的竹子却仍完好无损呢?因为风来则竹弯,风大则竹更弯,风有多大,竹有多弯。
而风雨后,竹子仍旧那么直。
是啊!竹子一弯风雨过,那人一低头不必要的麻烦不也就过了吗?孙膑一低头,成为一代军事家,否则他也只是黄泉路上一个孤魂野鬼罢了。
总之,做人要忠要义,但不要迂:要善要信,但不要任人欺:要有骨气,但不可太固执:要会变通,但不可太圆滑。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天空之外,你还可有一番作为!(《也说屈原》节选)
三、成品展示(2003年高考浙江满分作文)
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
孙膑,战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部。
经多次邀约,我终于在两千年后的一个秋夜采访到了他。
梅子煮酒,梅雾氤氲,酒香浓烈,我与孙膑相对而坐,话题由“剜膑”切入。
一、荒凉的枯泪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遭庞涓毒手,被剜双膑,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沉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
我从来没想过他会加害于我。
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太相信他,从不疑他。
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信的庞涓师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过相信,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缓点头):灾萌于不疑啊。
二、冰冷的铁血
记者:那么,孙膑先生,在后来的两次交锋——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您如何下此狠心痛歼庞涓之军,尤其是马陵一役将他逼死?
孙膑(沉默):......
记者:是否......是因为感情上的疏远?
孙膑:也许是吧.....我常想,自己在那两次大战中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单纯的敌方谋士,还是一个怀着冰冷铁血的复仇者?
记者:复仇者?
孙膑:剜掉的膑骨是仇恨的种子。
我与庞涓的情谊彻底断绝了,这让我的心在刹那间变冷。
我用冰冷的目光看待与他的交锋,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讲.....
记者:是感情上的疏远让您对与庞涓的战争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或者说,感情的疏远让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
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
西风残照,落木萧萧,却又不知是哪朝哪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