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能力与西格玛转换表
- 格式:xlsx
- 大小:149.11 KB
- 文档页数:2
Cp、Cpk、PPM、西格玛水平 对比表
注:潜在过程能力Cp:是指该工序能够达到的能力,它是假定加工产品的尺寸均值与公差中心重合,没有任何偏离的情况下计算得出。
主要评 价该工序的散差符合规范的能力
实际过程能力Cpk:一般情况下,产品加工尺寸均值与公差中心都有偏离,实际过程能力Cpk即是在考虑这个偏离时计算得到。
它不但评价工序散差,而且也评价了工序均值与公差中心的偏离程度。
偏离度k衡量了产品加工尺寸均值与公差中心的偏离度,在上表中设定偏移量为1.5σ
PPM:上表中的PPM计算值都是考虑了尺寸均值与公差中心偏移了1.5σ距离。
如果无偏移,则PPM会少很多;如果实际偏移大于1.5σ,PPM还会高;在实际的工序能力计算中,是按照实际偏移量计算得到的。
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99。
73%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实质上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来评定过程能力与指定需求的一致性。
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其次,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
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
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
过程能力指数用Cp 、Cpk表示。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当需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计量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时,直接按普通的计数数据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处理会有很大的风险。
一般解决方案的原则有两大类:一类是设法将非正态数据转换成正态数据,然后就可按正态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类是根据以非参数统计方法为基础,推导出一套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遵循这两大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成熟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三种,现在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1:Box-Cox变换法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2:Johnson变换法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3:非参数计算法当第一种、第二种方法无法适用,即均无法找到合适的转换方法时,还有第三种方法可供尝试,即以非参数方法为基数,不需对原始数据做任何转换,直接按以下数学公式就可进行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的计算和分析。
(六西格玛管理)西格玛管理中常用的度量指标6西格玛管理中常用的度量指标6西格玛管理于“度量什么”和“怎样度量”上不同于传统的方法,它为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揭示出广泛的业绩改进空间。
由于测量对象、测量方法和数据类型不同,于6西格玛管理中有若干种用于业绩度量的指标。
下面我们就壹些常用的指标作壹介绍。
于6西格玛管理的度量中,常常用到下面的度量指标,它们是:FTY(FirstTimeYield)-首次产出率。
是指过程输出壹次达到顾客规范要求的比率。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壹次提交合格率。
RTY(RolledThroughputYield)-滚动产出率。
是构成过程的每个子过程的FTY之乘积。
表明由这些子过程构成的大过程的壹次提交合格率。
RTY=FTY1′FTY2?′?′FTYn式中:FTYi是各子过程的首次产出率,n是子过程的个数。
用FTY或RTY度量过程能够揭示由于不能壹次达到顾客要求而造成的报废和返工返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质量、成本和生产周期的损失。
这和我们通所采用的产出率的度量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于很多企业中,只要产品没有报废,于产出率上就不计损失。
因此掩盖了由于过程输出没有壹次达到要求而造成的返修成本的增加和生产周期的延误。
举例来说,某过程由4个生产环节构成(如图2-1所示)。
该过程于步骤2和步骤4之后设有质控点。
根据生产计划部门的安排,投料10件。
经过步骤1和步骤2的加工后,于检验发现2个不合格品。
1件须报废,另1件经返修处理后可继续加工,这样有9件进入了后续的加工过程。
这9件产品经过步骤3和步骤4后又有1件报废,1件返修。
整个加工结束后,有8件产品交付顾客。
因此,生产计划部门的统计数据是:产出率=80%。
这个统计数据不能表明于这80%中,有壹些是经过返修后交付的,这些返修活动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
如果我们用RTY来度量的话,能够见出,步骤1和步骤2的FTY1为8/10=80%,步骤3和步骤4的FTY2为7/9=78%。
六西格玛之过程能力分析
六西格玛法(Six Sigma)是一种整体管理方法,旨在提高产品及服务
的质量,通过采用统计方法及流程分析,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一般情况下,组织通过使用六西格玛法来实现杰出领导力(DMAIC)的5个步骤:定义、
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定义: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定组织想要实现的成果,包括产品和服务
的质量或性能,以及有效实施可持续的改进所需的总体目标。
测量:在这一阶段,组织还要建立一个详细的过程测量模型,以统计
可用的指标,以及确定他们的改进的历史数据。
分析: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使用因果分析方法,找出产品和服务质量问
题的原因。
改进:在这一阶段,六西格玛法建议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便消除质量
损失的原因。
控制:最后,六西格玛法建议实施一些控制措施,以便确保新改进的
成果可以持续完成。
六西格玛之过程能力分析(Six Sigma 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是一种统计技术,用于帮助组织有效地分析、改进和控制其产品及服务质
量的流程能力。
这是一种受管理的绩效测量工具,它把流程定义成可定性
描述的参数,以其中一种程度来衡量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端到端的能力。
此外,六西格玛之过程能力分析也可以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注:潜在过程能力Cp:是指该工序能够达到的能力,它是假定加工产品的尺寸均值与公差中心重合,没有任何偏离的情况下计算得出。
主要评 价该工序的散差符合规范的能力
实际过程能力Cpk:一般情况下,产品加工尺寸均值与公差中心都有偏离,实际过程能力Cpk即是在考虑这个偏离时计算得到。
它不但评价工序散差,而且也评价了工序均值与公差中心的偏离程度。
偏离度k衡量了产品加工尺寸均值与公差中心的偏离度,在上表中设定偏移量为1.5σ
PPM:上表中的PPM计算值都是考虑了尺寸均值与公差中心偏移了1.5σ距离。
如果无偏移,则PPM会少很多;如果实际偏移大于1.5σ,PPM还会高;在实际的工序能力计算中,是按照实际偏移量计算得到的。
六西格玛质量水平要求过程能力指数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变异性和缺陷的发生率,提高组织的运营质量和效率。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制造和服务行业的方法论,六西格玛将过程能力指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以衡量和监控组织的质量水平要求。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是用来评估一个过程是否能够满足特定要求的工具。
它帮助我们了解过程在当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提供了评估和验证过程稳定性的有效指标。
通过测量过程的实际产出与要求的规格限制之间的偏差,过程能力指数可帮助我们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从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
在六西格玛中,过程能力指数通常用Cp和Cpk来表示。
Cp是代表过程的潜在能力,即在过程的中心值处,上下规格限的范围与过程的性能能力之间的比率。
Cpk则是代表过程的实际能力,考虑了过程的偏移和离散度,通过计算上下规格限与实际产出的距离来评估过程的能力。
对于一个满足六西格玛质量水平要求的过程,通常要求Cpk值大于1.33。
这是因为当Cpk大于1.33时,意味着过程的规格限与标准差之间的偏差较小,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并具备了较高的质量水平。
而当Cpk值小于1.33时,说明过程的规格限与标准差之间的偏差较大,存在较高的缺陷率和不合格品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六西格玛质量水平要求过程能力指数的配套指标是为了确保过程能够稳定运行,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使用过程能力指数,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过程的性能和可控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
提高过程能力指数有助于降低质量风险和成本,并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总结起来,六西格玛质量水平要求过程能力指数是一个用来评估过程性能和可控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量过程的实际产出与规格限的偏差,过程能力指数帮助我们判断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水平。
通过优化和改进业务流程,组织可以提高过程能力指数,降低质量风险和成本,并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竞争力。
过程能力指数的指标1.过程能力指数Cp、Cpk我们常常提到的过程能力指数Cp、Cpk是指过程的短期能力。
Cp是指过程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常用客户满意的偏差范围除以六倍的西格玛的结果来表示。
Cp=(允许最大值-允许最小值)/(6*σ)所以σ越小,其Cp值越大,则过程技术能力越好。
Cpk是指过程平均值与产品标准规格发生偏移的大小,常用客户满意的上限偏差值减去平均值和平均值减去下限偏差值中数值小的一个,再除以三倍的西格玛的结果来表示。
Cpk=MIN(允许最大值-过程平均值,过程平均值-允许最小值)/(3*σ)2.过程能力指数Pp、Ppk与Cp、Cpk不同的是,过程能力指数Pp、Ppk是相对长期的过程能力,要求其样本容量大,其公式同Cp、Cpk一样,但σ是全部样本的标准偏差,即等于所有样本的标准差S。
同Cpk息息相关的两个参数同Cpk息息相关的两个参数:Ca,Cp.Ca:制程准确度。
Cp:制程精密度。
过程能力指数,制程准确度,制程精密度三者的关系Cpk=Cp*(1-|Ca|)Cpk是Ca及Cp两者的中和反应,Ca反应的是位置关系(集中趋势),Cp反应的是散布关系(离散趋势)过程能力指数的应用1当选择制程站别Cpk来作管控时,应以成本做考量的首要因素,还有是其品质特性对后制程的影响度。
2.计算取样数据至少应有20~25组数据,方具有一定代表性。
3.计算Cpk除收集取样数据外,还应知晓该品质特性的规格上下限(USL,LSL),才可顺利计算其值。
4.首先可用Excel的“STDEV”函数自动计算所取样数据的标准差(σ),再计算出规格公差(T),及规格中心值(u).规格公差=规格上限-规格下限;规格中心值=(规格上限+规格下限)/2;5.依据公式:Ca=(X-U)/(T/2),计算出制程准确度:Ca值(x为所有取样数据的平均值)6.依据公式:Cp=T/6σ,计算出制程精密度:Cp值7.依据公式:Cpk=Cp(1-|Ca|),计算出制程能力指数:Cpk值8.Cpk的评级标准:(可据此标准对计算出之制程能力指数做相应对策)A++级Cpk≥2.0特优可考虑成本的降低A+级2.0>Cpk≥1.67优应当保持之A级1.67>Cpk≥1.33良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B级1.33>Cpk≥1.0一般状态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A级C级1.0>Cpk≥0.67差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D级0.67>Cpk不可接受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