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24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导语设计:师:我们先看两个小故事。
(PPT1)这两段话中有哪几个新词新语?“白骨精”是什么意思?(PPT2)刘心武为什么吓一跳?“骨灰级粉丝”是什么意思?看完这两个故事,我不禁感叹: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得太快。
变,的确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事物、新观念带动新词新语大量涌现,输入法几乎每天都有更新的词条。
现在,就让我们对新词新语做一番梳理与探究(PPT3:标题展示)。
一、合作交流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大家已经收集到不少的新词新语。
下面,就请大家来展示一下,共同分享成果(PPT4—7):(分组展示)有不少词语我还没弄明白,正处于郁闷中,请大家给我解释解释。
大家找的词语非常丰富,那么这些新词新语具有什么特点?(PPT8)二、问题探究。
新词新语的产生有哪些途径?(PPT9)(答案展示:PPT10):1、新颖形象,幽默诙谐2、通俗易懂,便于交际3、个性张扬,时代感强三、纵向探究总体来看,新词新语在不断地吐故纳新:消亡、转移、纳新。
从词汇吐故纳新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感知每个时代都应有其独特的新词新语,我们一起来看看曾经的流行语。
(PPT11--12)那么,新词新语与时代变迁、生活观念和文化追求有什么关系?(PPT13)答案展示(PPT13):1、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产生新词新语的源泉。
2、每一个时代的新词语都能折射出时代的文化观念、精神风貌、时代风尚。
3、每一个时代的新词新语均能透射出特定时代的民族心理、文化追求。
四、深入探究。
如今的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思想更是光怪陆离,纷繁的新词新语接踵而至。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对待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呢?(PPT14)我们来通过几个小练习来共同探究。
(PPT15)小结1(PPT16):进入文学作品的新词新语应是正式规范、具有一定表现力和审美情趣的。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新词新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自由使用呢?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新词新语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来看两个语段。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判断力。
2、学会从语言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3、能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变化,并能作出较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教学重点】对语言的发展变化作更为深入的了解,从中感悟深层次的文化蕴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走近新词新语1、近年出现许多新词新语:⑴ 对此问题,活动性较强,内容较多,但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自主活动。
⑵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组同学事先去搜集、整理、分类、注解。
⑶ 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和评比。
2、一些词语正在隐退或被取代:学生交流、讨论词语隐退或被取代的原因。
⑴ 一些词语随着所表达的对象消失或远离,词语也会渐渐从我们的语用中淡出。
⑵ 语言追求简明,不断选优,本民族化等。
二、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1、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
2、旧词新用而产生的新词语。
3、来自外语和汉语方言的新词语。
4、词语衍生和略缩形成的新词语。
三、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对于此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现在流行的新词新语,并且探究它们来自哪里,流行范围有多大,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在课堂中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
四、网络词语与写作1、学生事先搜集网络词语,并且解释词语的意思。
2、学生结合写作讨论网络词语在作文过程中的运用。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五、小结六、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或随感随笔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的“梳理探究”专题部分的教学内容。
它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贯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
它的教学,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编写者意在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并学会梳理探究知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合作探究学习的思路。
二、学情分析对于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新词新语,学生很感兴趣。
但高一新生自主思考的思维习惯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积累新词新语,学习一定的梳理方法。
探究新词新语产生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梳理、注释来学习新词新语。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新词新语反映的文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
学会从语言变化的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
从新词新语的产生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的脉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用不同的标准去梳理知识的梳理方法。
2、理解思考新词新语出现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形成良好的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方法合作梳理探究讨论六、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搜集新词新语七、课型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风景;也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变迁;词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它永不停息的推陈出新。
你看,现在的“粉丝”不是食品,“轮胎”不是汽车配件,“爆炒”不再仅限于厨房,“韩流”和冷空气没有关系,“狗仔队”不是由狗组成,语言进入了超级“选秀”时代。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词新语这个崭新的时代。
(二)、走进新词新语1.什么是新词新语?明确:新词新语也就是流行语,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广为传播、使用的语言。
比如:奔奔族,粉领,半糖夫妻等。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趣探文化,魅力语文》教学设计六盘山中学杨阳【教学内容分析】《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的“梳理探究”板块。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们生活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新语。
探究新词新语的特点以及它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语言的发展变化作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它们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教材中有两处不足点需要改进:1、由于时代变迁,教材上列举的新词新语在今天看来已经是“旧词旧语”了。
所以整个课程内容都要重新选定。
2、教材重点在新词新语的归纳、用途等浅层问题的探究上,对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探究不够深刻。
今天新的教学形势(2017版新课程标准以及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要求学生要有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因此课程难度要有所升级。
【学情分析】高中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并且在生活中相当频繁地使用新词新语,却很少对“新词新语”以及它背后的“流行文化”做理性的思考。
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和使用新词新语,并挖掘新词新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且还能在更高一级的知识层面上去丰富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能运用多个新词新语构建语段、阐明观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在探究新词新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提升理性思维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通过探究新词新语的特点,提高审美鉴赏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在新词新语的规范使用中形成自觉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意识。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新词新语的特点,能根据场合要求恰当使用新词新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对新词新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作出较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新词新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的时代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2. 举例阐述五个新词新语(PPT)
3.学生举例?并讨论新词新语特点?
①简洁性
②时代性
③形象性
④隐喻性
⑤低俗性
4.探究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PPT)
5.对新词新语的理性认识
6.新词新语的使用
7.课堂训练(小结)
通过学生发言,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
新词,了解新词产生
的途径和特点.
让学生带着问
题思考,过程中形成
对新词新语的理性
认识和准确使用.
学生总结,教师点
拨。
教师总结
学生观察思
考后自主完
成
学生按实验
方法步骤实
际操作,展
示、总结实
验结果。
思考探究,
归纳总结。
(学生分组
讨论,组内
交流,形成
组内合作学
习、组间竞
争的氛围。
)
学生总结可
能会不全
面.教师补
充
教师总结后
学生存在的
疑问会全部
解决,并能
系统掌握新
词使用原
则.
板书设计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一、新词新语的特点
二、新词新语产生途径
三、对新词新语的理性认识
四. 新词新语的使用。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新词新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流行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度。
3. 通过新词新语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新词新语的定义与分类2. 流行文化的特点与影响3. 新词新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学习方法指导:如何积累新词新语5. 实践演练:运用新词新语进行交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一定数量的新词新语,了解流行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2. 难点:如何将新词新语运用到实际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词新语。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新词新语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新词新语的含义。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词新语的规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新词新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词新语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的基本概念。
3. 分析流行文化的特点与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迁。
4. 讲解学习方法:如何积累新词新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 实践演练:教师给出具体情境,学生运用新词新语进行交流。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活动一:新词新语接龙游戏目的: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词新语。
步骤:1. 教师出示一个新词新语,学生需用这个词语的一个字作为开头,接出一个新词新语。
2. 依次类推,每个学生都要接龙,不能重复之前的词语。
3. 接龙成功的学生可以获得小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堂活动二:流行文化主题讨论目的:培养学生对流行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