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SO2 排污权交易试点调研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7.60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名称: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案例院(系):资环学院专业班级:环境科学 101班组长:王班祥副组长:张建欧和群数据检查员:吴颜桦解说员:孟菲质量总监:王刚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案例一、对排污权交易的认识概念:排污权交易(pollution rights trading)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它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起源:排污权交易起源于美国。
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于1968年最先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并首先被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用于大气污染源及河流污染源管理。
面对二氧化硫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美国联邦环保局(EPA)为解决通过新建企业发展经济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在实现《清洁空气法》所规定的空气质量目标时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设想,引入了“排放减少信用”这一概念,并围绕排放减少信用从1977年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允许不同工厂之间转让和交换排污削减量,这也为企业针对如何进行费用最小的污染削减提供了新的选择。
而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继实行了排污权交易的实践。
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受到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
做法:(1)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
(2)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
(3)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合法地买卖。
(4)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
立法:排污权交易中有可能出现两类很不相同的市场势力。
第一种是定价污染源或污染源联盟,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试图操纵许可价格。
江苏省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优化配置全社会资源,规范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行为,实现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促进我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有关规定以及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第十五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内依法由国务院批准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内(以下简称“两控区”)拥有排放二氧化硫高架源的电力企业(以下简称排污单位),以及拥有高架源并提出排放二氧化硫申请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电力企业(以下简称建设单位)。
前款所称高架源,是指高于80米及以上烟囱排放二氧化硫的污染源。
(限于高价源?总量如何确定?)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高架源之间进行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是指经省环保部门认定和批准,在排污单位之间,或者在排污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由出让方将其因采取减排措施而富余的二氧化硫排放配额出卖给受让方的活动。
分配给各排污单位的年度二氧化硫允许排放指标中的每年一吨二氧化硫允许排放量,即为一个二氧化硫排放配额。
(配额买卖,而非排污许可证;因减排而富余的配额)第四条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应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遵循自愿公平、经济合理、满足总量控制目标、保障环境质量的原则下进行,达到促进“两控区”整体的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总费用趋于最小,使全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改善环境质量。
试点中的排污权交易20世纪90年代,我国为了控制酸雨,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
2001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环保协会签订《推动中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污权交易政策实施的研究》合作项目,随后开展了“4+3+1项目”。
2001年9月,江苏省南通市顺利实施中国首例排污权交易。
2003年,江苏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与南京下关发电厂达成SO2排污权异地交易,开创了中国跨区域交易的先例。
2007年11月10日,国内第一个排污权交易中心在浙江嘉兴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排污权交易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国际化。
2008年3月11日,以“大部制”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
2007年,浙江省嘉兴市在国内首开先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
与此同时,国家在江苏省太湖流域推行的水污染物排放有偿使用的试点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07年10月,嘉兴市排污权交易中心成立。
11月10日,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当日还举办了“中国嘉兴排污权交易论坛”。
嘉兴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全是75%的水资源是上游来水。
嘉兴市秀洲区的王江泾镇与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交界,两地同饮太湖水,盛泽处于上游。
盛泽镇纺织印染业发达,污水排放量比较大,两地因为边界水污染问题不断发生纠纷。
2001年11月22日凌晨发生了最大的一次纠纷,嘉兴市秀洲区千余名群众自发在江浙边界麻溪河筑坝拦污,地质污水流入。
事发后,江苏省政府、浙江省政府、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签订了《关于江苏苏州与浙江嘉兴边界水污染和水事矛盾的协调意见》。
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整体产业结构层次低,耗能高,污染重,嘉兴本市工业污染也日趋严重。
在此背景下,嘉兴开始加大治污力度。
一方面,出资构建污染源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加大对违规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2007年8月底,嘉兴市通过了《嘉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交易办法),200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一、案例介绍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用电需求量与日俱增,扩建、新建电厂的呼声越来越高。
江苏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就是因苏州市用电需求缺口较大而兴建的重点发电工程。
由于公司需要扩建发电供热机组,因此每年将增加2000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在建厂期间,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虽然安装了二氧化硫的脱硫装置,仍然还有1700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标的缺口没有解决,导致工程项目建设一度停滞。
而南京的下关发电厂由于引进了先进的芬兰治理技术,使下关电厂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实际量比环保部门核定的排污总量指标减少了3000吨。
一个因扩建将造成排污量突破许可指标的上限,一个因脱硫成功实现了排污量指标剩余,面对两个不同地区的发电企业,经江苏省环保厅协调,通过排污权交易制度,两家企业最终达成了二氧化硫排污权的异地交易。
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每年从下关发电厂购买1700吨的二氧化硫排污权指标,并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向下关发电厂支付170万元的交易费用。
两个公司通过排污权交易,在没有排污超标的前提下满足了各自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峻的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要求,都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随着节能减排和污染整治工作的推进,实行与时俱进的环境政策,采取浓度、总量和质量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手段来进一步实现污染减排的任务。
现行的排污收费政策,实际执行中演变成“付费即可排污”的后果,无法对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环境质量难以改善。
惟有探索市场对环境资源的配置、保护机制,方是治本之道。
我国各地都相继出台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制度办法,如湖州市政府出台的《湖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实施细则(试行)》,杭州市出台的《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等都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规定,从而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工作步入正轨。
江苏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经贸委、南京电监办关于印发《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价费[2008]22号、苏财综[2008]4号【发布部门】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南京电监办【发布日期】2008.01.16【实施日期】2008.01.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江苏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经贸委、南京电监办关于印发《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苏价费〔2008〕22号、苏财综[2008]4号 2008年1月16日)各省辖市及常熟市物价局、财政局、环保局、经贸委: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环保优先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和完善环境价费形成机制,运用价格杠杆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促进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目标的完成和大气质量的逐步好转,根据《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苏政发〔2004〕106号)和《省政府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06〕9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有偿使用的基本原则:1.总量控制,依法治理。
按照总量控制和减排的总体要求,改革排放指标无偿占用的现状,实行有偿取得排放指标的分配方式,并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
排污单位有偿取得排放指标,不免除其对产生的污染应负的法定治理责任和缴纳排污费的义务。
2.分类指导,兼顾现状。
按照“先试行、后推行”的要求,先在电力行业开展试行。
对电力行业已运行机组实际排放二氧化硫超过核定指标的差额部分和新投产机组排放二氧化硫需占用排放指标的部分,必须按本办法规定有偿取得排放指标,促进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
江苏生态环境中心调研报告江苏生态环境中心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猛,江苏省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加强对江苏生态环境状况的了解,江苏生态环境中心组织了此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活动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范围覆盖了江苏省各个地市的企事业单位、公众和专家学者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水质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江苏省大部分水体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其中,部分湖泊和河流的水质已经严重受污染,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需求。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等。
2. 空气质量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车辆尾气、工业排放以及扬尘等成为主要污染源。
尤其在工业集中的地区,污染程度更为严重。
空气污染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3. 生态系统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江苏省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大量的湿地、森林等生态环境受到了非法采挖、滥伐等不合理开发行为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4. 环境保护意识调研结果显示,江苏省的企事业单位、公众以及专家学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环保意识仍然有待提高。
许多企事业单位在环保方面缺乏自觉性,存在违法排污和不合理用水等现象。
公众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和参与度也有待提升。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加强水环境治理针对水质状况不佳的问题,加强工业废水和农村污水的治理工作,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提高水质。
2.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针对空气质量问题,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减少工业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控制,并加强扬尘治理工作。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针对生态系统破坏的问题,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采挖、滥伐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4. 提高环保意识要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使环保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江苏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污权交易调研报告(精选2篇)江苏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污权交易调研报告「篇一」江苏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污权交易调研报告一、概述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管理,保护环境资源,江苏省实行了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并推行排污权交易。
本报告旨在对江苏省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污权交易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排污许可证管理江苏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自2006年开始实施,该制度要求所有企业在开展污染排放行为前必须获得排污许可证。
这一制度通过强制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立详实的监控和报告机制,有效监管了企业的排污行为。
根据我们的调查,江苏省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得到了企业和环保监管部门的普遍认可。
然而,一些小型企业由于技术和资金限制,难以申请排污许可证,这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排污权交易江苏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排污权交易制度。
该制度通过将企业的排污权从“隐形”转化为可以交易的“有形”,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排污权交易机制有效地引导企业节能减排,提高环境效益,并提供了经济增长和生态优化之间的平衡点。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监管力度不足、信息不透明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经验借鉴在对江苏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污权交易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小型企业。
其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应提高,以提高企业和监管部门的互信。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管和评估机构,确保交易的公正和透明。
五、建议综合调研结果,我们对江苏省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排污权交易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提供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帮助,推动更多企业获得排污许可证。
二是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排污行为的执法力度,确保排污权交易的公平和透明。
江苏省碳排放调研报告江苏省碳排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江苏省的碳排放情况,评估碳排放的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减排建议,以推动江苏省的低碳发展。
二、调研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收集江苏省相关统计数据、碳排放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获得准确的碳排放情况。
2.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企业、工厂和城市,了解实际的工业排放、能源消耗和交通排放情况。
3.访谈调查:与企业负责人、环保部门和政府官员进行访谈调查,了解碳排放管理措施和低碳发展政策的落实情况。
三、调研结果:1.碳排放总量:根据数据收集和计算,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为XXX吨/年。
2.碳排放构成: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占比60%)、交通排放(占比30%)和能源消耗(占比10%)。
3.碳排放分布:碳排放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的工业园区和大城市,如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
4.碳排放增长趋势:由于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碳排放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5.碳排放管理措施: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行动计划,如推广清洁能源、增加能效改造项目等。
四、调研分析:1.碳排放情况严峻: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庞大,让环境承受巨大压力,加剧了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问题。
2.排放构成问题:工业排放占比较高,说明江苏省的工业生产仍然高能耗高污染。
交通排放也成为重要问题,需要加强公共交通发展和推广新能源车辆。
3.减排建议:江苏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减少碳排放:a.调整发展思路,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大清洁能源的投入。
b.鼓励企业进行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监测、报告和公开披露,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c.加强交通管理,推广公共交通,提高交通效率。
d.加大碳排放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规,对违反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
e.加强碳排放数据收集和分析,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总结与展望:江苏省的碳排放问题严重,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碳排放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低碳发展。
中国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的政策效应作者:曹静郭哲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第07期摘要: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11个省(市)已经试行十余年,但仍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否改善了试点地区的环境质量?其政策效应如何?能否进一步推广?本文将2007年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11个省(市)为国家级排污权交易试点视作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排污权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影响。
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稳健性检验证明,该政策效应并非时间趋势所导致,即使剔除2002年在市级层面试点的省份,该政策效应依旧显著,证明了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具有顯著的减排效果。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政策评估;政策效应[中图分类号] X321 ;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7-0024-014[文献标识码] A ; ; [DOI编码] 10.19631/ki.css.2019.07.003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
近些年来,国家也愈发重视环境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采取多种手段积极推动环境治理。
从国家层面的立法保障,到由政府引导的诸如气候规划、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再到推动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党和政府积极探索环境治理机制以及降污减排的有效方法,以切实改善我国环境质量。
其中,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市场化手段,已在中国试点十余年。
2007年起,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批复江苏、天津、浙江、湖北等11个省(市)作为国家级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年底基本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为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奠定基础。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情况调研报告大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和根本落脚点。
为推动我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督促政府更好地解决当前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10月13日,在常委会领导俞志平、贾宝中、邵明、姜洪鲁的带领下,我委邀请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现场察看了柴支浜河道整治、**广源热电有限公司废气治理、市交警支队非绿标车抓拍系统建设和市环境自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听取了市环保局相关情况的工作汇报。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对我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评价近年来,市政府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坚持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在产业结构偏重和环境容量偏低的状况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以提高民生福祉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生态建设、节能减排、污染源治理、监测预警等措施,致力于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面推进。
自然生态是环境的源头,也是维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我市通过增核、扩绿、联网等一系列措施,城镇绿化覆盖率大幅提高,去年底达到了%,今年底目标达到%。
去年8月,省政府批准颁布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明确了我市13个类型、共计33片、总面积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
为加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工作,我市出台了《**市生态绿城(生态红线区)建设引导》,明确了生态红线一、二级管控区的保护要求和生态提升方案,建立了生态准入、生态监察、生态补偿和生态考核机制。
同时,编制了《**市生态绿城建设规划》,配套实施生态绿城三年建设计划,构建贯通全市生态红线区的生态网架,打造生态安全格局,营造生态人居环境。
我国首例异地SO2徘污权交易成交
林刚
【期刊名称】《低温与特气》
【年(卷),期】2003(21)2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江苏省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南京市下关发电厂;SO2排污权;二氧化硫;污染治理
【作者】林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73.01
【相关文献】
1.政府在排污权交易中的职能分析——以美国SO2排污权交易实践为例 [J], 王瑾
2.我国首例异地SO2排污权交易成交 [J],
3.美国SO2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J], 方灏;马中
4.水权交易与水权界定:从我国首例水权交易案谈起 [J], 应风其;张忠根
5.我国首例异地二氧化硫排污权买卖成交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