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融资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703.41 KB
- 文档页数:27
广州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广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轨道交通市场发展迅速。
本文通过分析广州轨道交通市场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发展历程自1997年广州地铁一号线开通以来,广州地铁网络逐步扩大,目前已形成七号线、十三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全长超过300公里。
此外,广州还拥有无轨电车、有轨电车等其他轨道交通方式,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出行方式。
随着广州人口的增长与城市扩张,轨道交通市场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1.建设规模扩大:广州轨道交通工程规模逐年扩大,每年新建和扩建多条线路,以满足人口增长和交通需求。
2.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广州轨道交通市场引入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如自动售票机、刷脸支付等,提升了乘客体验。
3.优化线网布局:广州轨道交通市场通过优化线网布局,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效率。
4.多元化服务模式:除了基本的地铁服务外,广州轨道交通市场还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如无障碍设施、Wifi覆盖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影响因素广州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城市人口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需求也随之增加,轨道交通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
2.政府支持政策:广州市政府积极推动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为轨道交通市场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乘客需求变化:乘客对出行方式的需求不断变化,轨道交通市场需要根据乘客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
4.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轨道交通市场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和乘客体验。
发展趋势未来广州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规模继续扩大:广州地铁线路将进一步扩大,连接更多地区,提供更便捷的出行环境。
2.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广州轨道交通市场将进一步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3.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广州将继续将轨道交通纳入城市规划,并通过规划的方式,引导城市的发展与轨道交通的发展相协调。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比较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是一座城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需要长期运营和维护,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投融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种模式的优劣势,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提供参考。
一、政府全额投资模式政府全额投资是指全额由政府出资建设和运营轨道交通项目。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有充裕的资金,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政府全额投资模式可以保证轨道交通项目的公共性和服务性,对于城市的交通需求具有较高的满足度。
政府全额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资源有限,如果全部用于轨道交通项目,可能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
政府管理效率低下,可能会导致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浪费和低效率。
政府全额投资模式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可能导致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创新不足,对于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利。
二、政府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的一种投融资模式。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政府可以通过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承担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风险,降低政府财政负担,同时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政府PPP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私营部门的参与也可以促进项目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政府PPP模式可以有效分散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政府PPP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利益分配可能存在矛盾,影响项目的实施和运营。
政府PPP模式需要完善的监管和法律制度,以保障项目的公共利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政府PPP模式需要政府在项目实施和运营中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市场化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指轨道交通项目由市场主导,政府仅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监管。
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完全由市场主体来承担,政府不直接干预项目的具体运作。
浅谈广州地铁工程投资控制摘要:广州地铁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分别阐述和分析,通过科学的优化管理,在保证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对地铁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
关键词:地铁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投资控制On the control of project investment of Guangzhou MetrohouwenkaiChina railway tunnel stock co,.ltd.Guangzhou510100Abstract: the Guangzhou metro construction project decision-making phase, design phase and implementation phase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optimized 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gress, to achieve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control.Keyword:Subway project; decision-making stage; the design stage;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investment control目前广州地铁已建成开通8条线路,总里程236公里,总投资已约1000亿元,2012年一年广州地铁投资预计约75.32亿元,运营日均客运量近600万人次。
在建线路由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九号线,十三号线首期、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二期等工程,4条新线即四号线南延段、八号线北延段、十四号线和二十一号线正在勘测、设计和土建招标准备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项目背景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速度快、舒适安全、节能环保等优势,能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轨道交通的建设投入需要巨额建设资金,我国传统、单一的政府财政投资方式在面对如此巨大的轨道交通建设资金需求时,已开始无力承担,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以往国家单一投资变为多渠道多元化的建设投资方式。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采用以下四种常见模式:〔一〕政府财政全部出资模式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正外部效应的存在,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运营商无法产生赢利,无法吸引社会投资。
因此传统体制下的轨道交通投资基本上是由政府无偿投入。
如北京地铁1、2号线和天津地铁是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担。
〔二〕政府主导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这种方式是由传统的政府直接对项目全额投资转为部分由政府投入,部分向项目提供信用担保,由企业向银行进行债务融资作为项目的建设投入。
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地铁融资建设中,特别是在地铁建设初期和高速成长时期,这种投融资模式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政府主导的BOT市场化投融资模式BOT是英文 Build - Operate - 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经营—转让”。
所谓 BOT,一般指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移交过程中,由当地政府特许的、由私营的或非政府的财团投资的、以一定期限的经营盈利作为回报的投资模式。
〔四〕政府主导的 PPP市场化投融资模式PPP是英文“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称,即公共部门与私人民营机构合作模式,是公共工程项目融资的一种模式。
中文直译为“政府民营合作制”,主要指政府部门与民营机构签署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成伙伴关系,共同完成某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任务。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资金筹措现状及路径选择分析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持续增大,市本级财政投入、市区共建、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资金需求,认为可从PPP、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模式进行优化。
标签:城市轨道交通;资金筹措;路经选择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政府要在经济适应的基础上确定城市交通需求,并按照项目资本金不低于40%,政府资本金不超过当年城市公共财政预算5%的原则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十二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快速,城市轨道交通资金需求巨大,在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监管趋严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融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需要,资金缺口与日俱增,拓宽城市轨道交通资金筹措模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1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现状根据广州市《2015-2025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广州将新建16条地铁线路,总投资估算为2976亿元,届时通车里程数将是现在的4倍,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资金提出新的要求。
1.1交通运输投资逐渐增大自1997年6月28日广州开通第一条地铁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交通运输投资,据统计,广州市交通运输投资额不断增大,从1999年的15293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540979万元,增长总额为525686万元,增长幅度为3437.74%。
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2007年,从2006年的29470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13680万元,年增长幅度为2.85倍,其后一直处于稳定的增长中。
2007-2014年期间累计投资357323万元。
总的来说,从上世纪末开始,广州交通运输投资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1.2轨道交通投资异军突起“十二五”时期,广州加大了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力度,2014年市政公用设施投资总额2970968万元,较上年增长9.86%。
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占比最大,投资总额为2022083万元,占比68.06%,接下来比重最重的依次为道路桥梁、排水和污水处理,投资总额分别为551098、97288、78669万元,分别占比1854%、327%、2.65%。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融资模式探讨——以广州地铁为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融资模式探讨——以广州地铁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渐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而城市政府往往面临融资压力。
本文将以广州地铁为例,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融资模式。
广州地铁作为中国最早的地铁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之一。
广州地铁的建设与融资模式一直备受关注,其经验对于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广州地铁采取了多元化的融资模式。
除了政府投资外,广州地铁还引入了社会资本的参与。
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发行债券、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进行投资。
例如,广州地铁的第三期建设中,就引入了民间投资,民间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同出资建设地铁线路。
这种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可以有效分散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其次,广州地铁注重与企业合作,进行联合开发。
在地铁站点周边,广州地铁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商业、办公、住宅等项目,形成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的良好互动关系。
这种联合开发的方式可以增加地铁的运营收入,减少对政府财政的依赖。
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吸引力,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广州地铁积极探索创新的融资思路。
例如,广州地铁早在2007年就发行了地铁债券,利用广大市民的资金参与地铁建设,并通过回报利息的方式还本付息。
这种融资思路既可以解决融资问题,又能够让市民参与其中,增强市民对地铁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此外,广州地铁还积极引入公私合作模式。
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建设、运营、管理为合作要点,共同共享利益和风险。
例如,广州地铁与民营企业合作组建了广州地铁集团,以共同运营和管理地铁网络,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最后,广州地铁还充分利用国际融资市场,通过境外发行债券等方式,吸引境外资本。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关注,很多城市地铁项目得到了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广州市地铁建设融资模式的思考]地铁融资模式一、地铁项目建设融资模式比较地铁项目融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2]:1.政府投资,政府经营。
政府投资包括财政直接投资和政府债务融资,政府经营包括政府公共部门和国有公司对地铁的经营管理。
根据政府投融资的方式,该模式又分为(1)财政投资,政府经营。
即轨道交通全部由政府投资,经营上由国有企业(实际是公共部门)垄断经营,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来达到盈亏平衡,政府不提供或很少提供包括沿线土地开发权等矫正外部效应的政策支持。
这种融资模式的优点是:完全由政府财政投入,投资结构单一,操作成本低,运营后财务费用少;缺点是:政府财力往往无法满足地铁发展的资金需求,政府补贴长期存在,运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较低;(2)政府债务融资为主,政府经营。
这种模式主要是政府财政投入部分资金,其余资金则依托政府提供信用担保,由地铁企业以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债务融资。
香港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就是采用此模式。
香港地铁在建设初期,债务融资都由香港政府提供担保,如1975年获得第一笔总值4亿美元,年期7年的银团贷款,政府提供全部担保,项目建成后,由香港政府独资的地铁公司负责经营运作[3]。
这种模式的优点:筹措资金操作简便,资金充足、到位快,可以大大缓解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对地方的压力。
其缺点:一是融资成本高,巨额债务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和政府的财务负担,尽管可以缓解政府即期的财政压力,但是政府必须提供持续的补贴,以保证运营的顺利进行;二是投资主体单一,不利于运营即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三是不利于企业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无法从根本上减轻政府负担。
2.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
由政府出资进行地铁路网的建设,在路网建成后,通过经营业绩协议、管理合同租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私人部门参与地铁的运营管理。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通过对地铁线路的市场化运作,可以减少政府对地铁运营资金的占有,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广州地铁六号线工程融资模式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广州地铁六号线工程现行的融资模式,对现有融资模式进行详细的优劣分析,并从项目运营收入、建设期资金控制及资金到位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融资风险分析,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关键词:地铁工程融资模式风险分析风险对策前言:地铁是一个巨额资金密集型系统,地铁的建设融资模式主要可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商业投资和混合投资三种模式。
由于地铁工程作为大型基础设施产业,具有公益性、投资时间长、见效慢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市场融资的可能性和力度。
“十一五”期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运输行业仍将是中国基础建设投资的重点之一。
根据《2010-2020年广州市线网规划方案》,未来的十年将是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任务的又一高峰期,认真研究广州地铁工程的融资模式及其融资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1项目概述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呈“U”型走向,西起白云区的金沙洲,向东南穿越荔湾区、越秀区,之后折向东北,经天河区,止于萝岗区。
线路全长42.0km,其中地下线长约38.59km,高架线长约2.81km,过渡段长0.6km。
全线共设32座车站,其中29座地下站,3座高架站。
在浔峰岗设停车场1座,设控制中心一处位于停车场内。
在大坦沙、燕塘及萝岗车辆段内设主变电站3座,在海珠广场和区庄设集中冷站2座。
在线路终点香雪站以东、荔红路东侧设车辆段一处。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投资估算总额为228亿元,技术经济指标为5.43亿元/公里。
本项目中建设资金的60%为资本金,约137亿元,全部来源于广州市政府安排的财政性资金,由广州市政府根据广州市整体线网规划统筹安排。
其余40%,约91亿元建设资金为债务资金,需要项目融资筹集。
2现行融资方案及分析2.1投资结构及融资模式广州地铁总公司是广州市政府属下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广州市负责建设、运营管理地铁等轨道交通设施的唯一企业,同时经营以地铁相关资源开发为主的多元化产业。
名目第四局部:国内地铁投融资模式及比立一、国内外地铁建设主体关系分析〔一〕国外地铁建设主体关系分析1.伦敦地铁伦敦地铁原来由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治理,因长期投资缺乏,早期建设进展慢。
为了提高运行的有效性和效劳水平,1996年重新实行私有化,将根底设施的拥有权从铁路运输的经营权中不离出来,运营权交给私营公司。
2002年以来,伦敦地铁公司将地铁的系统维护和根底设施需求工作以30年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给了3个根底设施公司,私人持有者将分不负责地铁隧道、车辆、车站、轨道和信号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使其维持良好的运营状态。
运营和票务依旧由伦敦地铁公司操纵,根底设施公司的回报由固定支付和业绩支付两局部组成。
现在伦敦所有的路线均由政府,由私人部门经营。
政府的投资、补贴在地铁的投资来源中占有特别大比重。
政府利用投资政策,向私营机构及财团投资者提供一系列优惠措施,如投资保险、税制优惠等。
地铁由福利型逐步转变为经营型。
2.巴黎地铁巴黎的地铁建设资金要紧由中心政府、地点政府及地铁公司三方负担。
巴黎的都市轨道交通运营是采取政府向运营企业购置公共效劳的方式,巴黎大区交通治理委员会负责地铁的线路、效劳标准和方式确定以及选定运营商,同时还负责票费政策导向和大区内交通系统开展提供咨询效劳。
巴黎公共交通总公司,属于国有企业,负责全区的地铁、局部市郊快速铁路、公共汽电车和有轨轻轨交通的运营治理。
依据运营公司提出的保本运营票价来制定市场实际执行的票价,两者的差价局部由政府以酬劳的形式向运营公司全额支付。
假设轨道交通运营盈利,那么实际运营收进超出预算60%的局部回政府所有。
3.东京地铁东京地铁分不由东京地铁股份和东京都交通局(又名“都营地铁公司〞)负责运营。
日本政府利用多种公共政策扶持和鼓舞多元化经营来保证私营铁路的公益性和企业性;对地铁的建设补偿金是以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对地铁建设和运营提供财政补贴,补偿金都由政府无偿拨付,补贴额最高可达建筑费用的70%,由中心政府和地点市政府各负担一半。
北上广深地铁公司组织架构及融资模式一览深圳地铁融资创新国务院已批准了39个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
国家发改委计划“十三五”期间再建设城市地铁2000多公里,预计2020年全国地铁将达到6000公里。
今日,小编梳理了北上广深地铁公司的组织架构及融资模式,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上海地铁融资模式:上海申通地铁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目前,上海轨道交通投入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渠道:政府提供40%资本金,其余60%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盘活存量资产、滚动投资等方式解决。
北京地铁融资模式:1、政府投资 + 银行贷款资金比例分别为60%和40%,目前大部分线路为这种投融资模式。
2、BT模式BT是Build Transferd的缩写,即建设—移交模式,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作为BT模式项目发起人经过法定程序选择拟建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的BT模式项目主办人,并由该BT模式项目主办人在工程建设期内组建BT模式项目公司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在工程竣工后按约定进行工程移交并从政府或其授权单位的支付中收回投资。
地铁奥运支线是采用此种模式。
3、“PPP”模式PPP即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直译为“政府民间合作”,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轨道交通项目不是纯公共产品,应属于准公共产品,它具有公益性和可经营性两部分内容。
对于公益性,在“PPP”模式中可称为A 部分,从经济责任上来讲,需由政府承担。
而对于可经营性,可称之为B部分,可由国有企业或社会民间资本来承担。
A部分和B部分的基础比例关系大致为7:3。
根据基础比例关系,A部分对应征地拆迁、洞体等建设和投资,B部分对应车辆、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等机电设备的投资和建设。
广州地铁发行绿色ABN融资的案例研究广州地铁发行绿色ABN融资的案例研究引言:绿色债券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旨在为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筹集资金。
广州地铁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运营商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并于最近成功发行了绿色资产支持票据(Asset-backed Note, ABN)。
这篇文章将以广州地铁发行绿色ABN融资为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广州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大城市,地铁交通在城市出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广州地铁集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满足乘客的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同时,为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广州地铁集团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发行绿色ABN的目的绿色ABN的发行旨在为广州地铁集团的绿色项目筹集资金,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对于广州地铁来说,这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通过资产支持票据的方式为环保项目提供经济支持。
通过发行绿色ABN,广州地铁同时实现了融资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三、发行绿色ABN的过程广州地铁集团首先进行了绿色项目的筛选和规划,确定了符合绿色债券标准的项目。
随后,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并委托一家独立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
评估完成后,广州地铁集团发行了绿色ABN,并将所获资金专门用于推进绿色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四、绿色ABN的特点广州地铁发行的绿色ABN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绿色资金用途:所筹集的资金将专门用于广州地铁集团的绿色项目,如新能源车辆购置、节能设备更新等。
2. 独立评估和认证:项目经过独立评估机构的评估和认证,保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3. 利益相关方参与:发行过程中,广州地铁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合作,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4. 长期债务:绿色ABN通常具有较长期限,使广州地铁能够更好地规划和执行绿色项目。
五、案例效果评估绿色ABN发行后,广州地铁集团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1. 融资效果:发行绿色ABN使广州地铁成功筹集了大量资金,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地铁项目BOT融资模式分析作者:尹玉佳王芳马俊青徐珩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5期摘要:PPP(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项目中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尤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热潮中大放异彩,北京、广州、杭州、香港等城市许多轨道交通项目均有BOT的痕迹。
文章从政府、社会资本和项目本身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了BOT模式的利弊,并结合天津地铁6号线的实际案例对地铁项目BOT 融资模式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今后我国地铁项目BOT模式的决策和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PPP,BOT,天津地铁6号线一、引言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指政府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1]。
天津市已推出了涉及农林、交通、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的PPP项目,建立起PPP项目储备库和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
在PPP模式的众多细分中,BOT模式是在地铁项目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实质上是一种债券与股权相混合的产权组合形式,项目公司通过特许经营协议对项目的咨询、融资、施工等实行一揽子总承包。
在较规范的条件下,天津地铁6号线以BOT模式投入建设。
二、地铁项目BOT融资模式概述(一)模式构建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是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的一种细化模式,在该模式中,政府或其授权单位就某一基础设施或公共项目与私人部门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私人部门获得特许权后组成项目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建设、投资、融资、经营与维护,在规定的特许期内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并收取合理费用以收回投资,获取合理收益。
政府拥有对该项目的监督权和调控权,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需将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BOT模式中,私人部门往往要承担部分或全部的融资责任,几乎承担了筹资、建设和经营中的所有风险。
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正文:---------------------------------------------------------------------------------------------------------------------------------------------------- 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穗发改城[2014]74号2014年9月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强化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监管工作,优化资金支付流程,保障资金需求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成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3-2016年广州市轨道交通资金筹集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偿债资金(以下简称轨道交通资金)是指由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展改革委)及广州市地铁工程资金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地铁资金办)负责组织筹集、计划安排和监督管理,专项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旅客自动输送系统、新型有轨电车等)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和债务偿还,以及承担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及其它轨道交通项目出资部分的资金。
第三条轨道交通资金包括市本级财政地铁建设专项资金、市区共建区出资资金、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一级开发净收益和物业开发收益分配资金、债务性融资资金和其他资金等各类资金。
第四条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研究广州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组织拟订并统筹实施轨道交通资金筹集总体实施方案,下达轨道交通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按程序审定市地铁资金办组织拟订的轨道交通资金年度筹集计划(含年度融资方案,下同),对轨道交通资金进行综合管理;指导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一级开发工作,研究提出轨道交通沿线上盖物业综合开发模式和收益分配办法,牵头协调相关区政府落实区出资责任。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模式及融资风险分析二、银行贷款是另一种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模式。
银行贷款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提高项目的资金筹措效率。
银行贷款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商业银行,通过政府的信用背书来开展金融活动。
银行贷款模式的优势在于资金筹措快捷方便,但也存在着利息支付的压力和风险分摊的问题。
三、发行债券是另一种常见的融资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筹措资金,债券可以分为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两种。
政府债券主要由政府出面发行,投资者以政府信用为凭证购买债券,政府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企业债券则由企业出面发行,以企业信用为凭证进行购买。
债券融资的优势在于利率相对较低,但也存在着债券市场波动性大、风险较高等问题。
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主要通过国际开发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这种融资模式的优势在于贷款利率低、还款期限长、还款灵活等,但也需要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汇率风险等问题。
融资风险分析:一、政策风险: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涉及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支持,在政府政策调整或政府支持不足的情况下,项目融资可能面临风险。
二、市场风险: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如果市场需求不足或市场反应不佳,项目融资可能面临风险。
三、财务风险: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较大,对项目的运营收益和经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如果项目经营不善,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项目融资可能面临风险。
四、管理风险: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需由专业管理团队负责运营和管理,如果管理团队能力不足、管理不善,项目融资可能面临风险。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模式多样化,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等是常见的融资方式。
然而,这些融资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等。
因此,在选择融资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