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7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1.画面内容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出土)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
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
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考生号:《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九课《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对中国古代近七千年的绘画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并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学生展现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及其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首先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
其次从学生的主动评述,谈论感受,合作交流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最后通过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的欣赏,力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有两方面,一是知识涵盖面比较广,呈现历代绘画作品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脉络清晰,欣赏历代绘画作品时既要有所取舍又不能顾此失彼。
二是引导学生掌握绘画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及它的深厚底蕴。
四、教学程序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设定的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图片及视频和小组交流合作汇报的方式完成的本课的教学,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程序及设想:1.课前准备:本节课为欣赏课,所以需要学生的充分主动参与,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
课前我会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对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古代人物画、古代山水画、古代花鸟画这五类中重点选取几幅作品进行课前准备。
准备的资料可以有图片、视频、作者生平介绍、作品背后的故事等。
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就对相关绘画作品有了初步的感觉,这样在课堂上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及教案人美版高中美术一、说教材《中国古代绘画撷英》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九课。
本课实际授课中分为两个课时,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如何欣赏作品,并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并学习了解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掌握鉴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赏析,小组交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鉴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爱国情感。
【重难点】重点是:了解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审美情趣。
难点是:对不同艺术作品风格的区分,以及对中国古代绘画整体风貌的感受。
二、说学情这节课我所教授对象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发展成熟,理解能力强。
这些都是学生的优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古代绘画涉及的面较广,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法学法启发探究法,图片赏析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上,我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排了主观感知法和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课堂伊始,我会以谈话的方式引入今天的课题,对学生说:“你们知道古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吗?”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环节二:初探新知在课前我会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同学预习本课,并重点学习《龙凤仕女图》。
我将先在展示《龙凤仕女图》,并以课堂分享会的形式,请几位同学上台介绍,接着教师展开知识性的引导。
进一步提问:画面中女子作双手合十状,龙凤在前飞翔,这有没有其他含义呢?教师小结。
环节三:深入体会请同学们分成前后四人一小组,请每个组分别从作品的直观感受、历史背景、造型、色彩这几个角度进一步分析《步辇图》、《文苑图》、《韩熙载夜宴图》。
4、高中美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课内容是当艺术家开始关注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的变化。
分两课时,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探讨交流自身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学情分析现在的高中生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因此本课侧重于从学生的个人角度去体会艺术家如何表现生活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理解美术作品跟日常生活的关系,合理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社会学式鉴赏和比较式鉴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准备,将学生分组就坐。
二、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2分钟)教师活动:1、出示作品,复习上节课内容。
(受到政治和宗教因素影响的美术作品)2、导入: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不断减弱,艺术家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即描绘人间生活。
3板书课题:“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鉴赏目的:巩固旧知,导出新知。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三、分析作品,启发鉴赏。
(3分钟)教师活动:1、导入:展示武则天秘史剧照。
2、提问:剧中妇女的形象是胖还是瘦?他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的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3、小结:通过这两组图片我们了解到唐代宫女服饰的特点及社会状况。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代画家是如何描绘的。
4、板书:仕女生活5、出示作品《捣练图》。
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张萱,宫廷画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9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首先是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课内容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类,在教材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对学生在以后的美术鉴赏活动、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于教学目标我将设定以下三方面:第一是认知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是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鉴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依据教材内容,高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年级阶段的目标而确定的,即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有2点:1是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是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3.对于教学方法:我将通过引导探究法、互动讨论式教学法和(费得门的)描述—感受—理解—评论的八字教学法,变“教师传授”为“师生交流”,变“灌输”为“引导”,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讨论,体会鉴赏艺术作品的乐趣。
4.学法: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与合作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加强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教学过程:导入(音乐、图片、提问)1.通过一段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和课件播放《龙凤仕女图》《鹿王本生图》《文苑图》《六君子图》《芙蓉锦鸡图》引出本课的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2.提问“这些作品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提问完毕,老师不做回答,让同学带着疑问进入本课内容。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九课《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丛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根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根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拟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表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那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比拟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拟,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单独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拟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互动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所以我引导学生欣赏的方法就是:描述、分析、诠释、评价。
4、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方:1、描述:引导学生能用直观的语言,将作品的形式特征和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