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查方法.ppt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7
关于农村实用人才的调研报告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实用人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调研将以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与应用为主线,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备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现代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的专业人才。
2.特点:(1)综合素质需求高:农村实用人才需要具备农业专业知识、经济管理能力、农村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
(2)实践能力重:农村实用人才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能够适应和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创新意识强:农村实用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找到新的突破点和解决方案。
三、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1.教育培训机构不足:当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农村学校和农村培训机构,但这些机构的数量和教学质量都存在不足。
2.就业机会不足:农村实用人才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
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工作岗位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需求。
3.薪酬待遇不高: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农村实用人才的薪酬待遇普遍较低,很多人才选择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1.教育体系需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需要现有的教育体系,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农村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培训质量。
2.就业环境需要改善: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机会需要改善农村地区的产业环境,培育和吸引更多的产业项目进入农村地区。
3.薪酬待遇需要提高: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薪酬待遇需要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力度。
五、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前景1.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农村对于实用人才的需求将会日益增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实用人才的培养途径将更加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途径将会更加丰富,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
关于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为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产业扶贫中的作用,XX年4月,岳池县农业局组织人员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个乡镇6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使用对策建议。
一、调查方法将农村实用人才按照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五大类进行分类,从性别、学历、年龄、技术水平等4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二、农村实用人才现状(一)总体情况6个村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49人,占6个村总人口数的%,主要从事粮食、果蔬、畜牧、水产等行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极少。
平均每个村农村实用人才个人(分布在5-12人之间)。
从不同类型的农村实用人才来看,生产型人才25人、占%,经营型人才13人、占%,技能服务型人才4人、占%,社会服务型人才7人、占%,技能带动型人才0人。
调查表明:在当前农村实用人才中,不同类型人才发展不平衡,以生产型人才最多、经营性人才次之、技能服务型和社会服务型人才占比较少,特别是基本没有专门从事用技术带领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带动型人才。
同时,调查表明:由于产业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地域的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也不平衡。
(二)性别结构调查表明:农村实用人才性别结构分布呈现严重不平衡,49人中,男性47人、占%,女性2人、占%。
(三)年龄结构设置了6个年龄段:35岁及以下、36-40岁、41-45岁、46-50岁、51-54岁、55岁及以上。
调查结果为:49人中,35岁及以下5人、占%,36-40岁9人、占%,41-45岁13人、占%,46-50岁8人、占%,51-54岁2人、占%,55岁及以上12人、占%。
调查表明:从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段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以41-45岁和55岁以上年龄段人数较多。
从各类型人才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来看,生产型人才在41-45岁年龄段分布最多,为8人,占生产型人才总数(25人)的32%;经营型人才在36-40岁年龄段最多,为4人,占经营型人才总数(13人)的31%;技能服务型人才在35岁及以下年龄段最多,为2人,占技能服务型人才总数(4人)的50%;社会服务型人才在41-45岁和55岁以上年龄段最多,均为3人,均占社会服务型人才总数(7人)的%。
县域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关键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依靠人才发展农业,繁荣农村,提高农民收入,走人才强农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基础。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发展环境,在全社会重视人才培养的环境下,逐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据深入调查,我县有267名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1.2%。
根据行业分布,生产专家191名,占实用人才总数的71.5%(其中种植专家91名,占34.1%,育种专家90名,占33.7%,加工专家10名,占3.7%);管理专家25名,占实用人才总数的9.4%。
;熟练技工3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4.6%;其他人才有12名,占实用人才总数的4.5%。
从学历角度看,9人(3.4%)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57人(21.3%)受过高中教育;201人(75.3%)受过初中或以下教育。
从年龄来看,35岁以下的有22人,占总数的8.2%;36-45岁的93人,占总数的34.8%;46-55岁88人,占总数的33.0%;64人,年龄在55岁及以上,占总数的24.0%。
从性别角度看,253名男子,占94.8%;有14名妇女,占5.2%。
党员109人,占40.8%。
有23名农民技术员和助理农民技术员,占8.6%。
据调查,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主要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农村复合型人才较多。
农村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实用人才既是生产性的又是管理性的。
有些人不仅是种植和育种方面的专家,也是技能驱动型人才。
他们在生产、管理和其他领域多才多艺。
关于**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关于**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农村秘书网网址: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分布等情况,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4399人。
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77%。
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2430人(种植业能手1701人,养殖业能手72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55%;农村经纪人83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9%;能工巧匠37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8.5%;农商业者75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7.5%。
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279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3.5%;高中文化的79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8%;中专文化的50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5%;大专文化的29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7%。
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1141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5%,35-45岁的145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3%,46-54岁的1280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9%,55岁以上的52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
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1160人,其中中级职称的63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263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122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2165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742人。
几年来,我们**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玉屏侗族自治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分析报告为全面掌握本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状况,摸清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根据省(市)农委和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于2016年5月13日至6月20日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调查。
此次调查涉及全县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大龙开发区84个行政村,调查采用进村入户座谈与访问的方式,实行实名制,调查内容主要是农村实用人才的规模、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技术(职能)资格、培养渠道等。
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少、文化程度偏低、结构不合理。
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一些观点与建议。
一、农村实用人才现状1、农村实用人才规模。
按照属地原则,全县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大龙开发区84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120349人,有农村实用人才2695人,占总农业人口的2.24%。
其中,女性286人,占总实用人才的10.6%;中共党员462人,占总实用人才的17.1%;少数民族2420人,占总实用人才的89.8%。
2、农村实用人才年龄分布。
2695名农村实用人才中,35岁以下的536人,36-40岁的308人,41-45岁的559人,46-50岁的575人,51-54岁的407人,55岁及以上的310人分别占实用人才总量的20%、11.4%、20.7 %、21.3%、15.1%、11. 5%。
3、农村实用人才结构。
2695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农村生产型人才862人,农村经营型人才473人,技能服务型人才518人,农村技能带动型人才423人,农村社会服务型人才419人,分别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2%, 17.6%, 19.2%, 15.7%, 15.5%。
在农村生产型人才中,种植能手369人,占42.8%;养殖能手333人,占38.7%;农产品加工能手34人,占3.9%;农机操作能手126人,占14.6%。
在农村经营型人才中,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16人,占3.4%;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者73人,占15.4%;农村经纪人48人,占10.2%;个体规模工商业主3 36人,占71%。
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
为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产业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调查据调查统计,我区现有农村实用人才3390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2.8万人的12.1%。
从人才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手工业、人畜医疗、外出务工及其他,其中种植业1782人,养殖业287人,加工业232人,商饮服务、营销人员535人,人医、兽医人员186人,个体私营企业5人,能工巧匠236人,其他行业127人。
这些人被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或者被称为“能干人”。
其特点:一是数量多,分布广。
数量多达3390人,分布在全区经济条件较好的、、和区位优势较强的木鱼等地实用人才相对较多。
二是拔尖、关键人才少。
发展经济选择的空间小,种植业覆盖全区,从事第一产业的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的紧缺、关键人才极少。
三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高中文化的占32%,初中文化的占48%,小学或没有文化的占20%。
二、农村实用人才在我区的地位和作用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
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
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专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上海市农村实用人才综合调查方案为全面掌握本市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状况,摸清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和结构等情况,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资源统计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0]27号)要求,现就开展2011年上海市农村实用人才综合调查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调查目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中办发[2007]24号)精神,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适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快捷、准确收集数据为目标,科学设计指标标准,精心组织调查,确保数据质量,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和服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调查范围调查范围为本市所有的乡镇(包括市级农业园区及涉农开发区,以下简称“乡镇”)和行政村。
乡镇和行政村的界定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执行。
三、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指本市乡镇、村范围内符合农村实用人才条件和标准的从业人员。
农村实用人才即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四、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为农村实用人才的规模、层次、结构、流动等情况,具体包括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别、年龄、性别、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职称、职(执)业资格、培养渠道、编制情况、受奖励情况和收入等。
五、调查方法和方式本次调查对本市各乡镇的涉农服务单位(乡、镇行政区域内设置的农业科技推广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植保站、种子站、排灌站、林业站、水管站、电管所等各种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机构单位)人员、行政村从业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经过认定符合农村实用人才标准的人员进行调查。
六、组织与实施2011年度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统计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和市农委联合成立本市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小组负责组织领导。
关于**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关于**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农村秘书网网址: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分布等情况,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4399人。
占全市农业人口的%。
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2430人(种植业能手1701人,养殖业能手72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55%;农村经纪人83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9%;能工巧匠37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商业者75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
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279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高中文化的79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8%;中专文化的50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大专文化的29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
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1141人思想汇报专题,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5%,35-45岁的145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3%,46-54岁的1280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9%,55岁以上的52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
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1160人,其中中级职称的63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263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122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2165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742人。
几年来,我们**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区在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重点抓好具有较高学历、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他们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基本情况*区共有三个乡镇,即:环通乡、江东乡、金厂镇,下辖13个行政村,其中农村人口32925人。
据调查统计,全区现有农村实用人才603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2%,平均年龄42.5岁,这些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方面。
从年龄结构上统计:35岁以下的163人,占27%;36-45岁的255人,占42%;46-65岁的185人,占31%;从学历上看,初中学历185人,占31%;高中学历73人,占12%;中专学历15人,占2%;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25人,占4%;从职称上看,中级职称27人,占4%;初级职称89人,占15%;技术员35人,占6%。
截止目前,全区的农村实用人才中,共有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95人,平均年龄40.5岁,参加技能培训获得证书的155人,平均年龄38岁。
二、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存在问题及分析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全区现有农村实用人才603人,占农业人口的比例为2%左右。
其中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数量短缺严重。
同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比例结构失衡,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低的前提下,传统种植生产技术方面的人才过多,而优质无害化、特养、加工、营销、中介经纪等方面的人才缺乏,多面手型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且年龄偏大,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
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绝大多数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
受教育程度的限制,直接导致这些人在涉及事业和产业发展前景问题上站的不高,看的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