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 格式:ppt
- 大小:716.00 KB
- 文档页数:22
直肠脱垂的危害有哪些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绒毛状突起脱出于肛门而形成的一种疾病。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质量下降:直肠脱垂患者常伴有肛门坠胀感、肛门不适、肛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坐立不安、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活动等。
2.精神压力增加:直肠脱垂患者由于病痛的折磨,可能产生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患者可能会避免社交活动和性生活,导致精神压力增大,影响心理健康。
3.肠功能障碍:直肠脱垂会导致便意不明显,便秘、排便困难和尿潴留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伴有失禁或尿失禁等情况,影响排便和排尿功能。
4.肛门出血和疼痛:直肠脱垂时肛门周围的黏膜组织可能受到挤压、磨损和摩擦,引起肛门出血,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黏膜溃疡和坏死。
患者还可能出现肛门疼痛、灼热和紧缩感等不适症状。
5.感染和炎症:由于直肠脱垂,病人可能出现肛周封闭和阴部湿度增加等情况,进而导致肛门周围皮肤在此区域出现湿疹、皮炎、皮肤瘙痒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生继发感染和炎症。
6.直肠息肉和直肠癌风险增加:直肠脱垂患者可能会出现直肠黏膜突出形成息肉,由于直肠脱垂时大肠和直肠腺癌的形成和发展可能伴有某些生理、细胞生物以及分子生物学等事件的影响,所以直肠癌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直肠脱垂还可能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等问题,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威胁。
直肠脱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生活质量下降、精神压力增加、肠功能障碍、肛门出血和疼痛、感染和炎症以及直肠息肉和直肠癌风险增加等方面。
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一、引言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直肠壁部分或全部突出肛门外,严重时伴有排便困难、疼痛等症状。
直肠脱垂的病因复杂,包括解剖结构异常、慢性便秘、过度用力排便、盆底肌肉松弛等。
手术治疗是治疗直肠脱垂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方案。
二、术前准备1.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排除其他肛肠疾病。
2. 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3. 排除手术禁忌症:如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感染等。
4. 做好肠道准备:术前1天开始禁食,术前1天晚上给予清洁灌肠或口服缓泻剂,术前6小时禁水。
5. 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手术风险及术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三、手术方法1. 经肛门直肠脱垂切除术(1)适应症:适用于直肠脱垂程度较轻、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手术步骤:①麻醉:采用硬脊膜外阻滞或全身麻醉。
②体位:患者取截石位。
③切口:在肛门缘上方做一横切口,长约2-3cm。
④分离脱垂组织:沿切口分离脱垂组织,直至暴露直肠壁。
⑤切除脱垂组织:将脱垂组织切除,缝合直肠壁。
⑥缝合切口:关闭切口,放置引流条。
2. 经肛门直肠悬吊术(1)适应症:适用于直肠脱垂程度较重、伴有肛管括约肌松弛的患者。
(2)手术步骤:①麻醉:采用硬脊膜外阻滞或全身麻醉。
②体位:患者取截石位。
③切口:在肛门缘上方做一横切口,长约2-3cm。
④分离脱垂组织:沿切口分离脱垂组织,直至暴露直肠壁。
⑤悬吊直肠:将直肠壁与耻骨直肠肌缝合,使直肠壁复位。
⑥缝合切口:关闭切口,放置引流条。
3. 盆底修复术(1)适应症:适用于盆底肌肉松弛、直肠脱垂的患者。
(2)手术步骤:①麻醉:采用硬脊膜外阻滞或全身麻醉。
②体位:患者取截石位。
③切口:在肛门缘上方做一横切口,长约2-3cm。
④分离脱垂组织:沿切口分离脱垂组织,直至暴露直肠壁。
⑤修复盆底:将盆底肌肉与直肠壁缝合,加强盆底支持。
一、概述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及其周围组织向下移位,超出肛门缘的现象。
轻微直肠脱垂是指脱垂程度较轻,症状不明显,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的一种疾病。
本文将针对轻微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饮食调整: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饮食以富含纤维的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同时,多喝水,保持肠道水分充足。
(2)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排便时尽量坐便,减少蹲便时间。
(3)锻炼肛门括约肌:进行肛门括约肌锻炼,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防止直肠脱垂加重。
具体方法如下:①提肛运动:每天进行3-5组,每组30次,每次收缩肛门括约肌5-10秒。
②深呼吸运动:每天进行3-5组,每组30次,每次深呼吸时收缩肛门括约肌。
(4)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中药或西药进行治疗。
中药以补中益气、升阳固脱为主,如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
西药可选用抗过敏药物、止泻药物等。
2.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手术方式:(1)肛门括约肌成形术:通过手术将肛门括约肌加固,提高肛门括约肌的力量,防止直肠脱垂。
(2)直肠固定术:将直肠与盆底肌肉、骨盆等组织进行固定,防止直肠脱垂。
(3)直肠切除术:对于脱垂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切除部分直肠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
三、术后护理1. 术后休息:术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2. 术后饮食: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3. 术后排便:术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排便时尽量坐便,减少蹲便时间。
4. 术后复查:术后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四、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合理,保持大便通畅。
3.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4. 定期进行肛门括约肌锻炼。
5. 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五、总结轻微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医学直肠脱垂诊断标准
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病人通常有缓慢的发病史,早期时仅在排粪时有包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缩。
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
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
此外,完全性脱垂表现为脱出、出血、潮湿(肛门括约肌松弛或收缩无力,有粘液从肛门溢出、痒)、肛门坠胀感。
而直肠内脱垂的病人肛门外则看不到脱出,症状轻,仅有肛门不适、排不尽感,病人常表现为慢性便秘、便失禁、粘液或血便,其中便秘和排空障碍为常见。
2. 体征:若为完全性,则脱出较长,不能还纳,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襞。
直肠指诊可感到括约肌松弛无力,在站立位或在便盆上用力排便后进行直肠指诊,有时可触及脱垂的肠段,而触摸直肠前壁还可确定有无直肠膨出和阴道后疝。
此外,肛门口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直肠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可自行还纳,直肠指诊感到括约肌稍松弛。
3. 进一步检查:包括肛门视诊及蹲位检查、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直肠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诊疗。
疾病名:直肠脱垂英文名:rectal prolapse缩写:RP别名:external rectal prolapse;直肠脱出ICD号:K56.4分类:消化科概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仅黏膜下脱是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下脱为完全脱垂。
脱垂部分位于直肠内称内脱垂,脱出肛门外则称外脱垂。
直肠脱垂以儿童及老年人多见,直肠脱垂在儿童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者,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门周围感染、直肠出血、脱出肠段水肿坏死及狭窄,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流行病学:5岁以下儿童多见,也常见于老年人和经产妇等。
病因: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下列各因素与发病有关。
1.解剖因素 小儿骶尾骨弯度小,直肠较垂直,腹内压增高时,直肠缺乏支持而易于脱垂。
直肠前陷凹腹膜反折过低,腹内压增高和肠袢压迫使直肠前壁突入直肠壶腹导致脱垂。
老年人肌肉松弛,生育过多或分娩时会阴撕裂亦可使直肠发生脱垂。
2.腹内压增高 长期便秘、腹泻、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难等引起腹内压增高,可导致直肠脱垂。
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直肠脱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患,两者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神经系统病变时,控制及调节排便的功能发生障碍,直肠慢性扩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减弱,从而产生便秘和控制排便能力下降。
排便时异常用力,使肛提肌及盆底组织功能减弱,也是直肠脱垂的常见原因。
3.其他 外伤、手术引起腰骶神经麻痹,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引起直肠黏膜脱垂。
发病机制: 1.病理生理 (1)维持直肠稳定的因素:Mass和Rives指出,直肠的稳定是一个复杂的机制,稳定直肠的基本因素有3。
①主动的支持:这是保持直肠稳定机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支持来自提肛肌所C D D C D D C D D C DD提供的直肠稳定动力机制。
Pecamore对盆底提肛肌的解剖和功能作了详细的描述。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大便排不尽;肛门部下坠;下腹胀痛;尿频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
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
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
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法复位;注射疗法;直肠悬吊及固定术;脱垂肠管切除术;肛门圈缩小术.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
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
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
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病因学引起直肠脱垂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解剖因素小儿骶尾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脱垂。
某些成年人直肠前陷凹处腹膜较正常低,当腹内压增高时,肠襻直接压在直肠前壁将其向下推,易导致直肠脱垂。
(二)盆底组织软弱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
(三)长期腹内压力增加如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咳嗽等因素,均可致直肠脱垂。
发病机理目前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
一是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直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疝,在腹腔内脏的压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壁逐渐下垂,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肠前壁压于直肠壶腹内,最后经肛门脱出。
直肠脱垂怎么办?
一、概述
实话说,总觉得直肠脱垂是种比较让人恶心的疾病。
直肠脱垂患者也受尽折磨,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某同事也遇到过一个直肠脱垂的病人,一开始她也很苦恼,不知所措,后来经过专业治疗,终于痊愈了,真替他高兴。
现在某同事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的治疗经历。
二、步骤/方法:
1、肛门凸出肿物。
初始肿物可自行还纳,随着病情发展需用手还纳,甚至咳嗽、喷嚏、举重物的增加腹压时也可脱出。
未能及时复位这,可发生水肿、嵌顿或绞窄,疼痛剧烈,脱出的黏膜可出现溃疡出血。
排便调节的问题和失禁。
如果以上症状,疑似直肠脱垂,应该进一步检查确诊。
2、蹲位作排便动作使直肠脱出后观察。
根据脱出度,黏膜皱襞呈放射状或环状排列情况来进行诊断。
血尿便常规检查和直肠镜检。
钡灌肠造影:了解有无过长的乙状结肠。
排粪造影:可见力排时先出现在直肠内套叠,再发展为直肠外脱垂。
3、通过以上检查,确诊之后,应该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如果病情比较轻,可以先进行保守治疗。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慢慢矫正直肠位置。
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采取注射疗法,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情况比较严重的就应该进行手术治疗,彻底根治。
直肠脱垂指南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通过脱垂直肠粘膜形成一个类似于直肠的囊袋。
这种病症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影响生活质量。
本指南将介绍直肠脱垂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选择,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症状直肠脱垂的症状包括直肠下垂、肛门脱垂、便血、便秘等。
患者常会感到直肠区域有脱垂感,甚至可以看到或触摸到明显的脱垂组织。
直肠脱垂还可能导致排便困难、肛门疼痛等不适感。
二、诊断诊断直肠脱垂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还会进行直肠指检、肛门镜检查、肛门测压等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诊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三、治疗选择1. 保守治疗:对于直肠脱垂的早期病例,以及症状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这包括饮食调整、增加纤维摄入、改善排便习惯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直肠复位、直肠悬吊术等。
直肠复位是通过手法将直肠复位到正确的位置,可以缓解脱垂的症状。
直肠悬吊术则是将直肠固定在盆骨或韧带上,防止进一步脱垂。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直肠脱垂病例,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选择。
手术方法包括直肠后拱张术、直肠固定术、直肠切除重建术等。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四、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用力、保持排便通畅等。
同时,定期复诊以及遵循医生的建议也是必要的。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对于已经患有直肠脱垂或者有高风险的人群,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合理使用缓泻剂等都有助于减少直肠脱垂的发生。
在发现腹痛、便血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旨在向患者提供直肠脱垂的相关知识,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建议。
希望患者能够充分了解直肠脱垂,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以恢复健康。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咨询专业医生。
直肠脱垂的危害有哪些直肠脱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于盆腔肌肉和韧带的松弛或损伤导致直肠向下脱出的情况。
直肠脱垂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直肠脱垂的危害有哪些。
1. 排便困难:直肠脱垂的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和困难,很难将粪便排出。
这是因为脱垂的直肠部分压迫了肛门,使得排便的通畅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排便困难。
2. 便秘:由于直肠脱垂会影响排便的通畅,患者很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长期的便秘会导致身体内废物排不出去,产生毒素,对肠道和全身健康造成危害。
3. 肛门脱垂:长期的直肠脱垂会导致肛门组织也逐渐松弛和脱垂,造成肛门脱垂。
肛门脱垂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出血等并发症。
4. 排尿困难:直肠脱垂使得盆腔肌肉和韧带受到压迫和拉扯,导致尿道和膀胱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尿道炎症等症状。
长期的排尿困难还可能会导致膀胱逆流和感染,对泌尿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5. 直肠息肉和痔疮:由于直肠脱垂导致排便困难和便秘,患者长期用力排便,易导致直肠息肉和痔疮的形成。
这些疾病不仅会引起大量出血和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6. 阴部和腰部疼痛:直肠脱垂会导致盆腔肌肉和韧带受到压迫并发炎,进而引起阴部和腰部疼痛。
长期的疼痛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7. 心理问题:长期患有直肠脱垂的患者会因为疾病的不适和痛苦而导致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和困扰,对全身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8. 肠道梗阻和坏死:直肠脱垂长期不治疗容易引起肠道梗阻,甚至肠道坏死。
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需要进行紧急的手术治疗。
9. 生殖系统问题:直肠脱垂会对盆腔内器官产生压迫,引起生殖器官功能障碍,影响生育和性生活。
对于女性患者来说,还容易引起盆腔器官下垂和月经不调等疾病。
直肠脱垂的危害有哪些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是指直肠黏膜和肠壁脱出肛门外,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直肠脱垂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直肠脱垂的常见危害:1. 高复发率:直肠脱垂的复发率相对较高,尽管经过手术治疗,但约有10-20%的患者会再次发生脱垂。
复发后的治疗难度和治疗效果也不如初次手术。
2. 引发严重的排便障碍:直肠脱垂导致直肠功能障碍,患者出现便意不适和排便障碍等症状。
脱垂部分阻碍了肛门收缩和直肠平滑肌的正常收缩,使得排便困难,需要用力过大或者手动排便。
长时间用力会加重直肠脱垂,形成恶性循环。
3. 疼痛和不适:脱垂部分经常磨擦于内裤或肛门周围,导致瘙痒、疼痛和烧灼感。
在脱垂过程中,直肠和肛门周围组织会因血液循环不足而发生坏死和糜烂,加重疼痛和不适感。
4. 排泄困难:直肠脱垂会影响病人的排泄功能,尤其是控制气体和液体的能力。
患者出现频繁肛门排气和液体溢出的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5. 造成尿路感染:直肠脱垂的脱垂组织容易与泌尿系统相连,引起尿路感染和相关的症状。
尤其是女性,直肠脱垂与膀胱和尿道相连,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和尿道炎症。
6. 产生便失禁:脱垂直肠的丧失正常功能,使病人难以控制排便的时间和地点,出现便失禁的症状。
这不仅对个人形象和尴尬,还造成了社交和心理负担。
7. 丧失生活质量:直肠脱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患者由于对个人形象的担忧,避免与他人接触和活动,造成婚姻和社交关系的困扰,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8. 引发心理压力和抑郁:直肠脱垂不仅给生理上带来的危害,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
长期疼痛、不适感和便失禁等症状使患者对未来感到无望和失去自信,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9. 并发症:如果直肠脱垂长期得不到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痔疮、肛裂、直肠穿孔等。
这些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疼痛和健康问题。
直肠脱垂的检查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是指直肠部分或全部脱出肛门外,形成突出的病变。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直肠出血、便秘、肛门梗阻等严重问题。
因此,对于疑似直肠脱垂的患者,及早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1.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于怀疑患有直肠脱垂的患者,医生首先会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病史询问主要包括症状的详细描述、病情的持续时间、病情的加重因素等。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肛门的触诊、直肠指检和诱发脱垂等。
1.1 肛门触诊肛门触诊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初步评估直肠脱垂的情况。
医生戴上手套,通过肛门进入直肠,轻轻触摸直肠周围的组织,以判断其肿胀程度、弹性和位置等。
同时,医生还会注意观察有无粘液或血液等异常分泌物。
1.2 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一种更为深入的检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直肠脱垂的程度。
医生会戴上指套,涂上润滑剂,通过肛门进入直肠,用手指探测和触摸直肠壁的情况,判断其有无结节、增厚或疤痕等异常。
这种方法可以检查脱垂程度、有无其他病变以及判断有无肠壁松弛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1.3 诱发脱垂诱发脱垂是在直肠指检的基础上,通过特殊的体位和用力手法来诱导直肠脱垂。
通常,患者会被要求用力排便,或者在贫血、高脂肪饮食或剧烈咳嗽等情况下进行直肠指检。
通过观察直肠脱垂的程度和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病情。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明确直肠脱垂的类型和程度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肛门直肠造影和超声检查。
2.1 肛门直肠造影肛门直肠造影是一种通过X光检查来观察直肠和肛门的方法。
患者会在医生的指导下饮服一种对比剂,然后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X光拍片。
通过观察这些拍片,医生可以评估直肠脱垂的形态、位置和程度,以及与其他病变的区别。
2.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和评估直肠脱垂的情况。
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或肛门部位使用一种特殊的探头,将超声波传入体内,然后观察直肠的形态、位置、肠壁的厚度和肛门括约肌等。
直肠脱垂(prolapse of roctum),是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垂于肛门外旳一种疾病。
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
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
本病亦多见于妇女,女性旳发病率是男性旳 6~10 倍,60~70 岁是发病旳高峰。
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盘肠痔、重叠痔、脱肛、脱肛痔、截肠等范围。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旳病因与解剖、慢性消耗疾病、手术损伤等原因有关,病理过程一般是由如下原因导致盆底组织失去对直肠旳支持固定作用,以致直肠粘膜层松弛,轻易与肌层分离,进而形成直肠滑动疝及肠套叠,最终直肠全层脱垂而发病。
①滑动疝学说:1923 年Moschcowitz 提出直肠脱垂是直肠与子宫(男性为膀胱) 之间盆腔陷凹腹膜旳滑动性疝。
在腹腔内脏旳压迫下(腹内压增长) ,而直肠前壁不能承受这一压力,盆腔陷凹旳腹膜皱襞逐渐下垂,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肠前壁压于直肠壶腹内,形成套叠,这种脱出重要是直肠前壁,能形成严重旳直肠脱垂。
②肠套叠学说肠套叠学说:1968 年 Broden 及 Snellman 认为直肠脱垂非滑动性疝,而是乙状结肠、直肠套叠。
他们证明直肠套叠开始于乙状结肠、盲肠交界处,套叠后,乙状结肠、直肠旳附着点(固定点)将下拉,由于反复向下拉,直肠逐渐拉向远端,当肠套叠向下进行抵达两侧神经血管柄部位时(直肠侧韧带处),此处因有较强旳筋膜附着,套叠通过较为困难,需要一定期间,而反复旳腹内压增长,以及排便时用力,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旳固定点受到损伤而导致侧韧带变弱,套叠即可通过此处,直到脱出肛门外,形成直肠前壁和后壁长度相等,肠腔位于中央旳直肠脱垂。
③直肠周围起支持、固定、上提直肠作用旳肌群,如提肛肌、直肠纵肌、联合纵肌,及直肠侧韧带、盆底筋膜等发育不良或衰退,失去支持固定作用,而致直肠脱垂。
④腰骶神经损伤,肛门肌肉运动共济失调,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肛管直肠环断裂,组织缺损,神经营养障碍,使肛门神经失调,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支持而脱出。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俗称“脱肛”,好发于小儿和老年人。
多由于小儿先天不足,或急慢性腹泻,病后气虚;老年人长期便秘,慢性咳嗽,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等因引起。
【诊断】直肠脱垂,分为直肠黏膜脱垂和直肠完全脱垂。
其诊断标准共分三度:I。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外,约1~2cm.11°: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约4~5cm0I∏°: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下脱,长度约8~15cm.在诊断直肠脱垂时,均需注明脱出长度。
【治疗】首先必须杜绝各种发病原因,如慢性腹泻、长期便秘、咳喘等增高腹压的疾病,同时还要避免久坐、久蹲厕所,儿童时期,尤需注意。
在直肠脱出后,必须迅速复位,以防绞窄坏死。
复位时用敷料托住直肠,用力向内加压,脱出的直肠即能回位。
小儿不肯合作,医者用手紧握托住臀尖部,向内加压,亦能复位,然后用绷带固定。
一、辨证论治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黄15g,党参15g,白术9g,制升麻5g,柴胡5g,茯苓15g,炙甘草3g,大枣4个。
如血虚,加当归、鸡血藤、丹参;气虚者,黄黄改用30g;如脱出端有红肿疼痛,分泌较多者,加黄连3g,泽泻10g。
二、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4g,每日3次。
十全大补丸每次4g,每日3次。
三、简易方药黄黄50g,红枣500g,同煮,待枣烂熟后,取枣和药汤服。
治小儿脱肛,有显效。
四、针灸疗法体针长强、承山、百会。
耳针直肠下段、臀区。
五、注射疗法适应证:三度直肠脱垂,二度直肠脱垂经中药、针灸治疗效果不佳者。
禁忌证:同内痔结扎疗法。
1消痔灵注射疗法药物配制:消痔灵IOmI,2%利多卡因IOm1混合。
对1°、11°直肠脱垂,可采用直肠黏膜下点状注射硬化剂的方法。
术前清洁灌肠,黏膜面充分消毒,而后在直肠的左右前后四条纵行线上,分点注射1:1消痔灵液,每个点注入Im1左右,各点在平行线上,应有一定交叉和间距,点与点之间距离要在3cm以上。
直肠脱垂的危害有哪些
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通常是由肛门周围组织的松弛和肛门内压力增加导致的直肠向下突出。
它通常发生在女性和老年人身上,但也可能在任何年龄和性别的人中出现。
直肠脱垂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多种危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1.肛门疼痛和不适
直肠脱垂会产生压力并伴随肛门周围的脱垂组织松弛,导致肛门的疼痛和不适感。
除了疼痛,患者也可能感受到局部瘙痒和灼热感,这些症状通常会导致患者不舒服和痛苦。
2.便秘和腹泻
直肠脱垂会干扰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导致消化不良和排便问题。
患者可能会经历持续的便秘和腹泻,同时也可能出现排便困难和肛门出血等症状。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3.尿失禁
直肠脱垂也可能影响到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
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的症状,这是由于直肠膨出会受到压迫,从而损害控制膀胱和尿道的肌肉。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尴尬和不安,并增加感染尿路感染的风险。
4.性生活问题
直肠膨出还可能干扰性生活,因为疼痛、不适和肛门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缺乏性欲和性生活质量下降。
这种情况可能会对个人和个人间的关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并导致情绪问题。
5.直肠损伤
在某些严重情况下,如果直肠脱垂不得到及时治疗,更严重的危害将出现,如肠道颠倒、坏死、穿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直肠感染和疼痛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来修复或治疗。
综上所述,直肠脱垂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和危害。
如果您遇到这些问题,请及时联系医生,寻求帮助和治疗。
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预防并避免直肠脱垂产生长期危害的最佳方式。
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直肠黏膜及肌肉层下垂至肛门外。
患者常常出现肛门坠胀、排便不爽、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直肠脱垂患者来说,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下面将逐一介绍。
首先,对于早期直肠脱垂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
比如,改变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减轻排便时的压力。
此外,也可以进行盆底肌锻炼,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有助于缓解直肠脱垂的症状。
其次,对于中度直肠脱垂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直肠脱垂修补术、直肠悬吊术等。
直肠脱垂修补术是通过缝合或缝合网片修补直肠脱垂部位,以恢复直肠位置。
而直肠悬吊术则是通过提升和固定直肠,使其恢复正常位置。
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直肠脱垂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对于严重直肠脱垂患者,可能需要行直肠脱垂切除术。
直肠脱垂切除术是通过切除脱垂的直肠部分,并重新连接残余的直肠,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直肠脱垂程度较重或伴有直肠息肉、直肠脱垂病变等情况的患者。
经过手术治疗,患者通常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早期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中度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而严重患者可能需要行直肠脱垂切除术。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程度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对直肠脱垂患者有所帮助。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盆底疾病,指直肠黏膜及其下方的组织从正常位置下垂到直肠脱垂。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直肠脱垂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直肠是我们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连接着结肠和肛门,起着排泄废物的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直肠获得支撑力,使其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然而,盆底肌肉的松弛以及其他因素可能导致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包括排便困难、直肠脱出、肛门灼热感、便血、感觉肛门部位有肿块以及腹痛等不适感。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因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诊断直肠脱垂通常会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和试验来进行。
医生可能会收集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可能进行肛门指诊以确定直肠脱垂。
此外,医生还可以选择进行直肠指诊、肠道造影、直肠超声以及排便试验等检查方法来确定直肠脱垂的程度和类型。
一旦确诊为直肠脱垂,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非手术治疗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增加饮水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排便,以及经肛门插入支撑物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对于一些症状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修复盆底支撑结构,将直肠恢复到正常位置。
手术选项包括直接缝合、盆底修复术以及人工支撑物植入等,具体的手术方法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然而,手术治疗虽然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出血和术后排便困难等。
因此,在决定手术治疗之前,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充分讨论手术的风险和益处。
为了预防直肠脱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措施,如保持适当的体重、定期锻炼以加强盆底肌肉、避免用力过度排便以及合理饮食等。
此外,对于有患直肠脱垂家族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接受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盆底疾病,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检查来诊断,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