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到5的认识知识点及加减法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双数:2、4、6、8、10......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和(0)个一;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工,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 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 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 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5. 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章节测试题1.【答题】数一数,填一填.(1)一共有______盘苹果.(2)从右起,第2盘有______个苹果,第______盘有3个苹果.(3)从左起,第4盘有______个苹果.【答案】4 2 4 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数数和认识“第几”.【解答】(1)由图可知,一共有4盘苹果;(2)由图可知,右起第2盘有2个苹果,第4盘有3个苹果;(3)从左起,第4盘有5个苹果.故此题的答案是4,2,4,5.2.【答题】从右数,是第______个.【答案】5【分析】确定第几的方法.确定事物的排列次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它的次序就是“第几”.【解答】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由图可知,从右数,是第5个.故此题的答案是5.3.【答题】左起第______只是.【答案】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第几”.确定事物的排列次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次序就是“第几”.【解答】由图可知,左起第3只是.故此题的答案是3.4.【综合题文】看图填空.【答题】从左数,排第______;从右数,排第______.【答案】4 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第几”.【解答】由图可知,从左数,排第4;从右数,排第3.故此题的答案是4,3. 【答题】的左边有______种水果,右边有______种水果.【答案】3 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数数,认识左、右.【解答】由图可知,的左边有,3种水果,右边有,2种水果.故此题的答案是3,2.【答题】的左边是______,右边是______.(填“梨”“桃子”“菠萝”“葡萄”或“苹果”)【答案】桃子苹果【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左、右.【解答】由图可知,的左边是桃子,右边是苹果.故此题的答案是桃子、苹果.5.【答题】从右往左数,在第一排第______个,第二排第______个,第三排第______个.【答案】1 2 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第几”.【解答】由图可知,从右往左数,第一排第1个是所在位置;第二排第2个是所在位置;第三排第3个是所在位置.故此题的答案是1,2,3.6.【答题】左起第______个苹果是红色的.【答案】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第几”.确定事物的排列次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它的次序就是“第几”.【解答】由图可知,左起第3个苹果是红色的.故此题的答案是3.7.【答题】下面一共有______辆车,树林遮住的是第______辆和第______辆.【答案】5 3 2【分析】确定事物的排列次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它的次序就是“第几”.【解答】由图可知,题中数数的方向是:从右往左数,数到了最后是第5辆车,所以一共有5辆车;树林右边的车是第1辆,树林左边的车是第4辆,所以树林遮住的是第2辆和第3辆.故此题的答案是5,3,2.8.【答题】从右数第4件是().A. ①B. ②C. ③D. ④E. ⑤F. ⑥【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第几”.【解答】从右数,即从⑥开始数起,第4件是③.选C.9.【答题】小猴、小狗、小兔和小鹿在赛跑.(1)小猴是第______名,小兔是第______名.(2)小猴前面是______,后面是______和______.(3)小兔的前面有______名运动员.【答案】2 4 小鹿小狗小兔 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数数,认识“第几”,认识前、后.【解答】(1)由图可知,小猴是第2名,小兔是第4名;(2)由图可知,小猴前面是小鹿,后面是小狗和小兔;(3)小兔的前面有小狗、小猴、小鹿,3名运动员.故此题的答案是2,4,小鹿,小狗,小兔,3.10.【答题】下图中,最上面一行涂色的笑脸有______个;最下面一行从右数涂色的笑脸是第______个.【答案】3 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数数和认识“第几”.【解答】由图可知,第一行涂色的笑脸有3个;第二行从右数涂色的笑脸是第3个.故此题答案为3,3.11.【答题】小明前面有2人,小明坐第______节,他的后面有______人.【答案】3 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数数和认识“第几”.【解答】已知小明前面有2人,所以小明坐第3节;由图可知,他的后面有第4、5、6、7节车厢上的人,共4人.故此题的答案是3,4.12.【答题】下图中有______只;从左数,是第______个.【答案】5 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数数和认识“第几”.【解答】由图可知,图中有5只.从左数,是第5个.故此题的答案是5,5.13.【答题】从左边数起,第______件衣服上有熊猫图案.【答案】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数数和认识“第几”.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数到有熊猫图案的衣服所对应的那个数,数到几,就是第几件衣服上有熊猫图案.【解答】从左边数起,第4件衣服上有熊猫图案.故此题的答案是4.14.【答题】从左数,第4张图片上有______朵花,有3朵花的是第______张图片.【答案】4 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数数和认识“第几”.数一种事物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点数,从1开始数,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解答】从左数,第4张图片上有4朵花,有3朵花的是第2张图片.故此题的答案是4,2.15.【答题】从右边数起,第______条裙子是蓝色的.【答案】3【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第几”.确定事物的排列次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次序就是“第几”.【解答】由图可知,从右边数起,第3条裙子是蓝色的.故此题的答案是3.16.【答题】考试结束后,大家问小明考的是第几名.小明说:“我位于第3名的后面,第5名的前面.”小明考的是第______名.【答案】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第几”.【解答】5以内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3、4、5.小明位于第3名的后面,第5名的前面,则小明考的是第4名.故此题的答案是4.17.【综合题文】数一数,填一填.。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检测(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直尺上,与2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A. 1,3B. 0,1C. 3,42.看图,数一数,圈一圈,两个圈在一起能圈出()圈。
A. 3B. 4C. 53.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4,这个数可能是( )。
A. 44B. 84C. 594.一个一个地数,数到99,再往下数一个数是( )。
A. 90B. 98C. 1005.小朋友排队,从前数,小小是第4个人,从后数,她是第3个人,这一队共有()A. 5人 B. 6人 C. 7人 D. 8人6.和50相邻的两个数是( )。
A. 40、60B. 51、52C. 49、517.□○□○□○□○□()A. □和○一样多B. □比○多1C. □比○少18.下图中,比较少的是()?A. 菠萝B. 梨9.每人1个苹果,()正合适。
A. B.10.比一比,最多的是()。
A. B. C. 11.356再加3个十是()A. 359B. 386C. 656 12.1629后面第三个数是()A. 1631B. 1632C. 1633二、填空题13.遮住的是第________个和第________个,遮住了________个。
14.2+3=________,读作________加________等于________。
4-0=________,读作________减________等于________。
5-4=________,读作________减________等于________。
15.看图写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看图回答(1)猫爸爸钓了3条鱼,猫姐姐钓了1条鱼,猫妈妈钓的比爸爸的少,比姐姐的多,妈妈钓了________条鱼。
(2)猫弟弟一条鱼也没钓到,用________表示。
(3)猫爸爸比猫姐姐多钓了________条。
《1~5的加减法练习》同步试题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对2+3= 3+2= 5-3= 5-2=1+3= 3+1= 4-1= 4-3=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1~5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答案:5 5 2 34 4 3 1解析:每一行的算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四道题,引导学生先观察题目特点和规律,再进行计算,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帮学生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看图列式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和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3+1=4,5-4=1(或5-1=4)解析:引导学生先看图说题意,并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最后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在对比中强化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更复杂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做好准备。
第二题要注意图意与算式的一致性。
三、连一连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1~5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能力。
答案:解析:让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再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四、在()里填“+”或“-”2()3=5 4()1=3 5()1=4 5()2=33()1=2 1()2=3 4()1=5 3()2=5考查目的: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及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答案:+----+++解析:要求学生用运算符号连接3个数,这需要全面的观察后再进行选择,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可以让学生借助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来完成题目,注重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五、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考查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以及用数学语言进性表达的能力。
答案:略解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对这道题的理解,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运算的含义,最后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交流与倾听的能力。
《1~5的认识、比大小练习》同步试题一、接着画考查目的:能够正确理解数的意义。
《1~5的加减法练习》同步试题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对2+3= 3+2= 5-3= 5-2=1+3= 3+1= 4-1= 4-3=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1~5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答案:5 5 2 34 4 3 1解析:每一行的算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四道题,引导学生先观察题目特点和规律,再进行计算,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帮学生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看图列式考查目的:考查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和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3+1=4,5-4=1(或5-1=4)解析:引导学生先看图说题意,并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最后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在对比中强化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更复杂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做好准备。
第二题要注意图意与算式的一致性。
三、连一连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1~5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能力。
答案:解析:让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再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四、在()里填“+”或“-”2()3=5 4()1=3 5()1=4 5()2=33()1=2 1()2=3 4()1=5 3()2=5考查目的: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及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答案:+----+++解析:要求学生用运算符号连接3个数,这需要全面的观察后再进行选择,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可以让学生借助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来完成题目,注重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五、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考查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以及用数学语言进性表达的能力。
答案:略解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对这道题的理解,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运算的含义,最后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交流与倾听的能力。
《1~5的认识、比大小练习》同步试题一、接着画考查目的:能够正确理解数的意义。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及加减法练习题
本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及加减法练习题,文章中包括1--5的认识、比大小、第几、加法、减法,下面有一起来学习吧。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
2、填”>或”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单元测试姓名班别评分一、数一数,写一写。
二、从小到大排一排。
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看图列算式。
五、给小昆虫排队。
1.一共有( )只昆虫。
2.从右边数,青蛙是第( )个,第3个是( )。
3.从左边数,蜗牛是第( )个,第1个是( )。
4.把左边4个小昆虫圈起来。
5.青蛙的左边是( )只昆虫。
6.蜜蜂的左边有( )只昆虫。
六、比一比。
七、在里○填上“>”、“<”或“=”。
八、在水滴上填上合适的数。
九、填一填。
十、看图列式计算。
十一、动脑筋。
十二、左面的□里可以画几朵花?右边的呢?
十三、填一填。
1.把4块糖果公平地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每人分块。
2.小朋友站队,从左面数,小刚站第2个,从右面数,小刚站第4个,这一队一共有个小朋友。
十四、照样子画一画,再写出得数。
十五、看图列式计算。
十六、找朋友。
十七、排名次。
1-5的认识1-5的基数含义: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用几个表示,描述数量。
比如一个太阳,一只小狗都是用数字“1”表示。
1-5各数的形状认识与书写: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子,5像枰钩。
1-5各数比较大小1、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等于号,等于号用符号吧表示可写作“=”。
2、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大的在前面、数字小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大于号,大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3、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小于号,小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第几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区别几和第几,几表示数量,第几表示位置。
分与合掌握2-5的分与合:5的组成有4种(4和1、1和4、2和3、3和2);4的组成有3种(3和1、1和3、2和2);3的组成有2种(2和1、1和2)。
加法掌握加法的含义与读法:把两个数字合起来在数学上用“+”表示,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用“=”连接。
“+”为加号,“=”为等于号。
比如:3+1=4读作3加1等于4。
减法掌握减法的含义与读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是减号表示去掉,剩下多少用“=”连接。
比如:4-1=3读作4减1等于3。
认识“0”掌握0的含义与写法:0表示一个也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分界线。
重难点知识梳理1-5各数的大小比较,注意区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关系。
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
理解序数的概念,用第几表示位置,并且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易错点区别几和第几,几为基数概念,表示数量关系,第几为序数概念,表示位置关系。
练习题一.填一填。
(39分)1. 3的前面是(),3的后面是()。
2. 5的前面是(),2的前面是()。
1-5的认识1-5的基数含义: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用几个表示,描述数量.比如一个太阳,一只小狗都是用数字“1”表示.1-5各数的形状认识与书写: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子,5像枰钩.1-5各数比较大小1、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等于号,等于号用符号吧表示可写作“=”.2、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大的在前面、数字小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大于号,大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3、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小于号,小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第几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区别几和第几,几表示数量,第几表示位置.分与合掌握2-5的分与合:5的组成有4种(4和1、1和4、2和3、3和2);4的组成有3种(3和1、1和3、2和2);3的组成有2种(2和1、1和2).加法掌握加法的含义与读法:把两个数字合起来在数学上用“+”表示,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用“=”连接.“+”为加号,“=”为等于号.比如:3+1=4读作3加1等于4.减法掌握减法的含义与读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是减号表示去掉,剩下多少用“=”连接.比如:4-1=3读作4减1等于3.认识“0”掌握0的含义与写法:0表示一个也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分界线.重难点知识梳理1-5各数的大小比较,注意区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关系.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理解序数的概念,用第几表示位置,并且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易错点区别几和第几,几为基数概念,表示数量关系,第几为序数概念,表示位置关系.练习题一.填一填.(39分)1. 3的前面是(),3的后面是().2. 5的前面是(),2的前面是().3. 按顺序写数.4.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符号.4()1=3 5()3=22()3=5 1()2=32()2=4 3()1=25.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2-()=1 4+()=5 2+()=3 1+()=4 5-()=1 3-()=0 6. 在方框里面填上合适的数.8. 在()填上合适的数.1>() 4<()5>() 0=()3=()()>()二.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2分)1+3= 4-2=3-3= 2+0=1+2= 3+2=1+4= 5-1=5-2= 5-4=4-0= 2+2=三.数一数,比一比.(9分)()>()>()四.看图填空.(8分)1. 图中一共有()只动物.2. 小马的后面有()只动物,从后面数小马排第().3. 从前面数,大公鸡排第(),小鸟排第(),小猪排第().4. 把中间的三只动物圈出来.5. 把从左边开始数是第二只的动物圈出来.五.看图列式解答.(18分)1.(6分)原来有()个包子,过一会妈妈又端过来了()个包子,现在一共有()个包子.2.(8分)原来有()块巧克力,被小亮同学吃掉了()块,还剩下()块巧克力.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 2,42. 4,13. 如下图4.4(- )1=3 5(- )3=22(+ )3=5 1(+ )2=32(+ )2=4 3(- )1=25.2-(1 )=1 4+(1 )=52+(1 )=3 1+(3 )=45-(4 )=1 3-(3 )=06. 5,3,2,47.>,>,=,<,=,=8.1>(0 )4<(5 )5>(1 )【填0、1、2、3、4都可】0=(0 )3=(3 )(1 )>(0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二.1+3=4 4-2=23-3=0 2+0=21+2=3 3+2=51+4=5 5-1=45-2=3 5-4=14-0=4 2+2=4三.四.1. 52. 2,33. 1,4,54. 如下图5. 如下图五.1. 3+2=52. 2+2=43. 4-2=24. 5-3=25. 5+0=56. 2-2=0六.1. 3,2,52. 4,1,3,4-1=3。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本人的左手、右手地点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侧和右侧。
右手地点的一边为右侧,左手地点的一边为左侧。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能够表示分歧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几何,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