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图片]古朴典雅麦秆画,免费,一套赏心悦目的中华特色艺术品画照,配乐曲,与喜爱的朋友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23
浅谈麦草画的艺术价值作者:熊晓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摘要:浅谈麦草画的艺术价值,麦草画是由麦子的麦秆经过多道工序,剪裁粘贴而成,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
麦草画作为我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做工古朴,样式新颖,不断被后人继承创新。
通过如今的宣传弘扬,已被世界人民所认可与喜爱,经众多艺术家评鉴,被文化部赞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关键词:麦草画;关键词;艺术价值;弘扬发展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54-01一、简介麦草画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
艺术,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他要满足人民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
所有的艺术都遵循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他们都具有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审美性特征,形象性特征和情感性特征。
在社会的发展中,艺术也不断的创新,以适应不同阶级的理想、愿望与趣味。
在进入20世纪后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事业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也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其中驻马店市的麦草画,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拥有巨大的艺术价值。
麦草画又叫麦秆画,它的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但一直以来都鲜为人见,直至秦怀王墓发掘时才出土面世,其中大量的麦草画重建天日,即使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沉睡,但多幅作品仍然表现了麦草画的艳丽色彩,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表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及对艺术的热爱。
麦草画做工精细,需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然后由人工对光滑的麦秆进行剪裁和粘贴,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作品。
吸取了国画、版画、剪纸、浮雕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民间瑰宝”。
完成后的麦草画也可装饰于花瓶、乐器等一些生活用品上,具有极高的装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大 众 文 艺大186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摘要:麦秸画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制作工艺精细,工序繁多,部分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它华而不媚、素而不俗,彰显出麦秸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经过两千年来的发展,尽管仍纠结在传统与创新的漩涡之中,但终究会挣脱世俗的枷锁,走向独立发展的艺术道路。
关键词:麦秸画;材美工巧;民间手工艺;创新一、麦秸画简介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著称于世的国家,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麦秸画取材于以盛产小麦为主要农作物的鲁西、豫东、苏、晋、陕等地,根植于广大的农村。
麦秸画又称麦秆画、麦草画、秫秸画,因使用麦子的秸秆作画而得名。
麦秸画兴盛于隋唐,具有“材美、工巧”的艺术特点。
二、麦秸画的工艺美1.材有美小麦历来被百姓视为神圣之物顶礼膜拜,象征财富和丰收。
清王廷鼎《仗扇新录》中曰:“麦色金黄而润”,宋庆铃称赞小麦是“比金子还宝贵”。
从古人祭祀天地到梁思成的新中国国徽设计,都给予了小麦极高的地位。
相传东汉时期,王莽追杀汉光武帝刘秀,无奈之下刘秀藏身小麦丛中,麦草立即化为树林保护刘秀,当地人从此便视小麦为纳福祈祥之瑞草,制作麦秸画供奉朝廷,从此流传为“天下一绝”。
因其就材加工、量财为用和物化创造,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植物秸秆制作,又符合现代人的环保理念,麦秸画又被称为“绿色艺术。
2.工有巧秸画以单纯的画面表达为主,也有字画合一的形式,兼有对联,牌匾、扇面等其他表达手段。
麦秸画是我们传统民间工艺的瑰宝,具有朴素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
虽粗、俗、野、土,却又大朴不雕、大巧若拙。
在保持了麦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工笔、版画、剪纸、烙画、浮雕等其他艺术形式,以精湛的制作手法,创作出了古朴、典雅的艺术作品。
麦秸画的题材广泛。
有百年好合、果实小鸟、荷包牡丹、硕果累累、貂蝉拜月、贵妃醉酒、昭君出塞、西施浣纱等。
绘仙女,体态轻盈;描猛虎,威风凛凛,长天一哮;壮奔马,昂首嘶鸣;形牡丹,雍容华贵;聚岁寒三友之傲雪挺立,闭月羞花,影影绰绰;作品中的山水如林其境,花鸟如闻其声。
天中麦草画麦草画源于民间,风格多样,栩栩如生,是用麦草作原料粘贴画稿而成工艺美术品,一束艺术奇葩地区:河南驻马店特产标签:,河南,驻马店特产认证:暂无分类:工艺品,竹木类别名:暂无特色:天中麦草画由天中麦草画公司生产,该公司位于汝南县罗店乡。
麦草画是以板材作基础,用麦草作原粘贴画稿而成工艺美术品,胆吸收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制作成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手工艺精品。
它将传统工艺与绘画艺术结合起来,是家庭、宾馆等地方的最佳装饰。
它利用民间自然资源麦杆,通过熏、蒸、烫、漂等十几道艺术加工处理,在风格上有工艺画、变形画、写意画。
天中麦草画已开发花鸟、动物、山水、人物、历史名画及佛教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
在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白花园里增添了一束艺术奇葩。
荣誉2002年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2001年,天中麦草画受到省、市及国家旅游部门的认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被河南省旅游局指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产品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2003年《天中山牌》天中麦草画商标已被国家工商局注册,同时,获得中国市场知名品牌,并取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天中麦草画是以豪华材料作基础,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用麦草作原料粘贴而成工艺美术画,是家庭、宾馆等地方的最佳装饰。
在风格上有工艺画、变形画、写意画。
天中麦草画已开发花鸟、动物、山水、人物、历史名画及佛教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
2001年,天中麦草画受到省、市及国家旅游部门的认可,被河南省旅游局指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2002年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得中国市场知名品牌,同时,产品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天中山牌》天中麦草画商标已被国家工商局注册,并取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绘画传统,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经典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递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介绍中国美术史上的几幅经典绘画作品,探讨它们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千里江山图》。
这幅作品是北宋时期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绘制广袤的山川河流,展现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
画中山峦起伏,江水蜿蜒,树木繁茂,形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
这幅作品以其精湛的笔墨和恢弘的气势,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深深热爱。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幅传世的花鸟画作品——《百花图》。
这幅作品是明代画家朱耷的杰作,以其细腻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
画中绘制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如牡丹、菊花、梅花等,以及蝴蝶、蜜蜂等小动物。
这幅作品以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的表现方式,展示了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传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崇尚。
除了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绘画史上还有许多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其中一幅著名的人物画作品是明代画家唐寅的《醉酒图》。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画中描绘了一个醉倒在地的男子,他的面容憔悴,衣衫褴褛,酒瓶和酒杯散落在地上。
这幅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示了中国人对酒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它不仅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由和放纵的向往,也反映了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幅经典绘画作品,中国美术史上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明代画家仇英的《富春山居图》、清代画家郎世宁的《清明上河图》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承载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总之,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绘画作品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也传递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思考和追求。
青岛农民制作栩栩如生“麦草画”
近日,一组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农民用麦草制作的麦草画在网络走红,麦草画古朴自然,高贵典雅,引来不少网友点赞。
麦草画以小麦秸秆为造型原料,运用麦杆的自然光泽,优美的纹理质地,创造性融入国画、版画、烙画、剪纸、书法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经过选材、剪、绘、刻、烫、贴等20多道复杂工艺纯手工制作
完成,彰显麦草画古色古香、栩栩如生的艺术魅力。
麦草画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
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十分稀罕。
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农民用麦草制作的“麦草画”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麦秆画乡村振兴麦秆画是一种传统的农村艺术形式,麦秆经过精心捆绑、剪刻、上色等工艺制作而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农民艺术品。
在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下,麦秆画作为一种富有农村特色、具有潜力的艺术形式,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麦秆画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麦收季节,农民可以利用废弃的麦秆进行制作,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开展麦秆画的生产销售,可以形成一条良性循环,同时也能够保护农村环境,减少农作物垃圾的堆积和焚烧,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
其次,麦秆画可以承载乡村文化,传承乡愁情怀。
麦秆画的图案多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反映了农民对土地、农作物、农牧业等方面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展现了乡村的美丽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激发了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麦秆画还能够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麦秆画可以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传统乡村的记忆逐渐淡化,乡村旅游逐渐兴起。
而麦秆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和购买。
通过开展麦秆画的展览和推广,可以打造成为一种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农村,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最后,麦秆画还可以推动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
麦秆画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才华。
通过开展麦秆画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农村儿童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同时,麦秆画也可以成为一种农村文化的载体,通过麦秆画作品展览和交流活动,传承农民老师傅的技艺和智慧,弘扬农民的精神风貌,推动农村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总而言之,麦秆画作为一种传统的农村艺术形式,具有推动乡村振兴的潜力。
通过开展麦秆画的生产销售、传承乡村文化、促进农村旅游和推动农村文化教育等举措,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天中麦草画麦草画源于民间,风格多样,栩栩如生,是用麦草作原料粘贴画稿而成工艺美术品,一束艺术奇葩特产认证:暂无分类:工艺品,竹木类特色:天中麦草画是以豪华材料作基础,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用麦草作原料粘贴而成工艺美术画,是家庭、宾馆等地方的最正确装饰。
在风格上有工艺画、变形画、写意画。
天中麦草画已开发花鸟、动物、山水、人物、历史名画及佛教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
2001年,天中麦草画受到省、市及国家旅游部门的认可,被河南省旅游局指定为《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一绝”,2002年获得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得中国市场知名品牌,同时,产品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天中山牌》天中麦草画商标已被国家工商局注册,并取得了进出口自主经营权。
麦草画----中华一绝!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商务礼品!馈赠客户的特色纪念品!麦草画,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成为皇家艺术品,其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全凭手工完成。
普通小麦秸杆用药水泡、熏、蒸、然后剖开整平压制成片,实行烧烫,通过温度的高低变化使植物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之后,经历剪、裁、印、编、雕、贴等十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才能制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制作秘笈不可小瞧。
想模仿制作,泛滥开来,绝非易事。
当前国内麦草画的生产企业还不是很多。
它能保持上千年质地不老化,不退色,具有极大的观赏和收藏价值,麦草画起源于隋朝年间,属宫廷手工艺品,是中原古老的传统工艺,享誉海内外。
麦草画是以优质麦秸杆为原料,利用麦秸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经过熏、蒸、漂、烫等十几道工艺处理。
制作过程中吸收了国画、民间剪纸、南阳烙画、刺绣、雕刻等多种艺术手法,制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动物、山水、等各种题材的手工艺品。
麦草画既有古朴自然,又有典雅大方的特点;即富丽堂皇,又有灵秀端庄的气韵;既古香古色,又有金碧辉煌的效果。
麦草画是家庭、办公室、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理想的装饰艺术品;是企业馈赠海内外客户的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特色纪念品和收藏品。
麦秆画中的金色艺术作者:刘发旺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4年第11期文/刘发旺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央美院毕业的她发现了具有千年历史的民间手工艺制品——麦秆画。
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接下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接力棒,并加以改良,实现商业价值与自己的艺术人生。
如今,常青工作室的麦秆画已经畅销全国。
拒做白领,传承麦秆画1985 年出生的常青,5 岁时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3 年,常青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
大学毕业以后,她留在了北京,应聘到一家游戏公司做设计美工,月薪4000 元。
常青在这家游戏公司一做就是3 年,月薪也涨到了8000 元。
可是美术科班出身的她,就是觉得高兴不起来。
2010 年6 月,常青请年假回老家。
小麦刚刚收割完毕,留下来的只有麦场上一垛垛的麦秸。
在回家的路上,她忽然发现一位老奶奶坐在麦秸堆旁边,手中摆弄着不少麦秸,像是在编织什么东西。
常青好奇心骤起,走上前去问道:“奶奶,您这是在干什么呀?”老奶奶抬头一看,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亲切地说:“我在做麦秆画呀!”“麦秆画?”“麦秆画就是用麦秆来作画。
小时候我奶奶经常拉着我在麦田里,给我做麦秆画,这可是一门有千年历史的手艺,可惜我一直学不好。
”很快,老奶奶手中的一副麦秆画就完成了。
那是一幅公鸡的图案,虽然有些粗糙,可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灿灿的麦秆闪烁着不一样的色彩,使得公鸡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像是穿了一身龙袍。
“小姑娘,看你挺感兴趣,这幅麦秆画就送给你了。
”麦秆画就摆放在常青眼前,她仔细观察,这幅画是将麦秆裁剪成不同大小和形状,一点一点地粘到背景布料上。
这一幅不起眼且略显粗糙的半成品却燃起了她心中沉寂已久的火焰,她发觉自己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灿烂目标。
常青回到北京,办理了辞职手续,回到老家河南滑县,踏上了追求传统艺术的道路。
波折不断,创造独门技法滑县是河南省最大的小麦产地,常青四处寻找会制作麦秆画的师傅,想拜师学艺,可几番奔波下来,会制作麦秆画的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