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视频导入,激趣质疑1.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播放视频)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个爷爷是谁吗?那这个小女孩又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十六年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他就是——李大钊)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他的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
4.课前大家收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二、人物介绍,历史背景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简介: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板书灯光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四、教学过程:(一)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11.《灯光》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1)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阳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课的课文,使学生了解阳光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阳光的积极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阳光》。
2. 与阳光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课件和录音设备。
2. 黑板、彩色粉笔和橡皮擦。
3. 操作示范物品:太阳模型、放大镜。
4. 学生教具:绘画纸、画笔、彩色笔。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模型和谈论太阳的特点导入新课主题。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模型和谈论太阳的特点导入新课主题。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阳光》,学生跟读。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阳光》,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太阳的作用、阳光的特点等。
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太阳的作用、阳光的特点等。
4. 研究词汇(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和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学习词汇(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复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5. 绘画活动(20分钟):学生用画笔和彩色笔在绘画纸上创作与阳光相关的图画,并在图画下方写出相应的句子。
绘画活动(20分钟):学生用画笔和彩色笔在绘画纸上创作与阳光相关的图画,并在图画下方写出相应的句子。
6. 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和评论。
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和评论。
7. 巩固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研究效果进行反思。
巩固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绘画作品以及口头表达,评价学生对阳光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和情感态度。
备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和学生的参与度。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字词学习、课文分段及主题。
一、生字学习(一)生字组词稚:zhì幼稚、稚嫩避:bì逃避、避开峻:jùn 严峻、峻峭啪:pā啪啪、啪啪响瞪:dèng 瞪眼、瞪视僻:pì僻静、冷僻瞅:chǒu 瞅瞅、瞅一瞅靴: xuē靴子、冬靴魔: mó魔力、魔鬼刑: xínɡ刑法、判刑哼: hēnɡ哼唱、哼歌绑: bǎng 绑上、捆绑啃: kěn 啃骨头、啃玉米袍: páo 旗袍、袍子执: zhí执行、执着(二)比较形近字避,避暑;僻,偏僻屉,抽屉;届,届时绞,绞刑;饺,水饺(三)比较多音字糊:hú,糊涂; hù,糊弄冲:chōng,怒气冲冲; chòng,冲着二、词语学习(一)近义词可惜——惋惜耐心——耐烦避免——防止会意——会心(二)反义词慈祥——凶狠幼稚——成熟含糊——肯定坚决——犹豫暂时——长期沉着——慌乱(三)词语释义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不认真,马虎。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
暂时:属性词。
短时间的。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严峻:严厉;严肃。
残暴:残忍凶恶。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
一拥而入: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乱蓬蓬: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
(四)课内词语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尖锐僻静魔鬼苦刑冷笑残暴匪徒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三、课文学习【段落大意】课文总共包括33个自然段,按各段内容可以划分成五大部分,具体情况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1《金色的鱼钩》名师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
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与祖父一同钓鱼的经历。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第一次钓到金色鱼钩的激动心情,以及祖父对鱼的尊重和保护,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叙事性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同类题材的课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学生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钓鱼这一活动不太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生活经验分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悟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从细节中感悟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钓鱼道具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钓鱼的视频片段引入,激发学生对钓鱼的兴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细节中挖掘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如祖父对鱼的尊重和保护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11课《灯光》导学案教学设计灯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电视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发言,通过讨论,体会到这句话含义深刻,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
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自己性命的先烈们。
)
(五)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一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
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