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家庭医生”制度 推行契约服务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96.33 KB
- 文档页数:3
补偿机制方面,深圳此番出台的政策更是向公立三级医院看齐,除了社会办三
级医院取得三级乙等和三级甲等资质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和2000万元的
奖励外,社会办三级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床位数经深圳卫计委核定后,还将获
得该市财政部门按照每床l0万元标准给予的一次性奖励补贴。此外,社会办三级医
院为深圳参保人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每门诊20元/人次、每住院60元/床日的 标准进行补贴。 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医生多点执业问题,深圳市卫生和人I:3计划生育委员会
(下称“深圳卫计委”)医政处廖庆伟也已经在《规定》解读会上,对外做了说明。即“深 圳将大力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允许公立医院的医师特别是名医到非公立医院执业,
指导帮扶非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新政出台或引发投资新动向
依照深圳卫计委的说法,出台《规定》意在扩大医疗资源的有效供给,让社会资
本参与举办医疗机构,促进医疗市场竞争,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深圳非公立医疗机构24-42家,占医疗机构总数的77.6%,
但其中医院只有77家,其他均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医疗机构。77家非公立医
院中三级医院4家,但无一家医院取得三级乙等和三级甲等医院资质。 而非公立医院中大型医院缺失的结果是,缓解公立医院就医难的问题作用甚
微。以儿童医院为例,目前深圳只有一家儿童医院,日门诊量是原定日门诊量的两
倍,已经长时间在极限负荷运转。 对此番深圳出台力度空前的优惠政策,有医药行业分析人士指,预计深圳的民 营医院将成为PE机构和医药资本关注的热点。据记者了解,自今年三中全会后,国内
就有包括康美药业、白云山在内的多家上市药企已经宣布了收购和建设医院的计划。
“深圳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是很好的突破,有利于缓解就医难问题,也顺应了 三中全会的政策。我们会仔细研究深圳的政策,结合区域卫生规划,做进一步的投资
考虑。”此前已经布局深圳医疗业务的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熔接
受记者采访时亦如是指出。
探索“家庭医生"制度推行契约服务关系
刘卉
【编者按】继《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医疗机构
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做好上门巡诊等健康延伸服务后,近日北京市医改办、 湖南省发改委、青岛市卫生局相继发布消息称,要规范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同时积极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o13年第24期
19 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
除上述省市外,实际上从今年3月起,上海市已开始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截 至今年5月,上海共有近2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签约
居民579万人,接诊签约居民264万人。目标至2020年前,基本建立起目标明确、内
容清晰、服务规范、政策配套的家庭医生制度。
北京市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吴永浩认为,“家庭医生”诊疗模式,应该成
为解决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不均衡乃至医疗体制诸多弊端的主要改革
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目前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应建立健全社区首诊、分级诊 疗、双向转诊制度,同时提高全科医生的医疗技术,以达到首诊负责的能力水平,在
此基础上将医保认可嵌入到签约服务中才能真正实现医改目标。
北京版激励亮点
“与市民签约家庭医生是很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实已开展
了几年,但一直动力不足。”北京海淀区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袁坚宾告诉记
者,一方面,目前院内收支两条线,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后工作量增加,同时院内工作 也要开展,工作量与人员增加后相关经费未能及时补上,激励机制没能到位;另一方
面,城乡差别存在,城市经济条件好,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占比大,对服务工作较为
重视,但农村生活水平较低受重视程度也低,导致工作全面铺开难度很大。 记者从近日发布的《北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了解 到,北京市已明确在本次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中,签约居民将按年收取服务费,并
探索建立与“家庭医生”签约量、服务量挂钩的绩效分配制度。如根据签约居民慢性 病控制情况给全科医生团队发放绩效奖金。此外,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共同负担。这意味着居民交纳的签约服务费有部分可以报 销。
对此,袁坚宾直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向。“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依靠社区卫
生服务团队来开展,不仅是对有病者进行诊断化解,对无病者也可以进行检查和答 询,如果一些费用可以在医保中报销,将对病患者提供极大的方便。此外,实行服务
量与绩效挂钩,服务质量越好,成绩就越大,同时,按照激励机制规定,签约的人数越 多、慢病控制得越好,报酬就相应增多,新的绩效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医生积极性,
给予社区医师很大的激励作用。”
据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正在大范围铺开。全市已组建家
庭医生式服务团队3331个,累计签约361万户居民,759万余人。其中,65岁以上老
年人和4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以上。 不过,工作安排中对于缴纳服务费金额、报销比例以及医师考核指标等尚无具
体方案。吴永浩坦言,由于此项工作前期基础尚未打牢,细节也亟待成熟,所以暂时
无法判断个人支付比例。
20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o1
3年第24期 多项工作待推进
“目前让老百姓自己掏钱去签约很难,公共卫生服务改革中签约家庭医生的尝 试,必须有医疗保险制度作保障。”吴永浩指出,要取得医保支持,两项基础工作需要
全面推进。一方面是让转诊顺畅对接。有序转诊是国际通行规则,但目前我国有序转 诊还面临很大阻力。另一方面,人们对目前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和诊治技
术缺乏信心与认同。而提升信心与认同的关键在于业务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的服务水平、质量与能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位是诊治与处理常见病、多发病,而不是疑难杂症。常
见病、多发病其症状及指征大多是典型的,其诊治方案也往往是固定的,社区基层医
疗机构通过合理的培训与指导完全能够胜任这一定位。对于疑难杂症等超出其技术 能力的病人,由于建立了便捷的绿色转诊通道,可以非常便捷地转入对症的医疗卫
生机构以得到及时救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郭有德教授不久前表
示。 事实上,全国范围内全科医师的培训工作正在开展。比如,湖南省规划到2015
年建设30所左右全科基地,项目估算总投资9.5亿元。其中,规划建成200所左右基
层实践基地,形成年培养2600多名全科医生规模的能力。而上海市对全科医生实行
“5+3”的规范化培养计划。医学院系统学习5年后的毕业生,再经过3年的轮岗实践
培训,就有望成为一名家庭医生。 吴永浩对记者介绍,北京市医师协会已编制完成了《全科医师临床诊疗常规》手 册,是我国首部集全科医师临床执业管理、培训、考核监管为一体的工具书,目前已
经发行。他介绍说,《常规》涉及200多种疾病,基本覆盖了社区会遇到的各种疾病, 还包括将来社区可能承担的各种慢性病康复。“对于疾病如何判断,怎么处理,在什
么情况下需要转诊,《常规》中都有明确规定。家庭医生的专业能力可以正确引导病
人该去看哪个专科,而通过家庭医生转诊预约,大医院接诊时对病人情况也了解更
准确,这样能有效提高转诊效率,为双向转诊打好基础。此外,从明年起开始对全科
医师举行定期考核,执业准入方面设立门槛,在明确管理标准后,为取得医保认可、
进一步推动门诊付费改革做好铺垫。”
袁坚宾也表示,目前明显感觉到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与支持力度的加 大。 另外记者还注意到,近日饱受关注的全科医生话题亦有不少专家提出新的看 法。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最近在微博中提出网络全科医生对患者很有吸引
力。“美国向患者提供一项定价仅为35美元的远程医疗服务的求诊方式,避免了急
诊。由于有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保障,对于患者来说,这个项目十分具有吸引力。既然
急诊的临床服务都可通过网络来解决,那么全科医生和社区医生、家庭医生更可以 通过网络有价服务实现了。”
《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3年第24期 21